“深港通”遇冷是否有所标志?

与两年多前沪港通启动初期相比, “深港通”启动以来,内地资金在“深港通”下并没有大作为。

《中国经济信息》综合报道

筹备良久,当然也是备受关注的“深港通”在12月5日正式开通了。从几天来的运行状况看,并没有出现特别火爆的局面,而是比较平静。

不可同日而语

与“沪港通”一样,“深港通”是在内地与香港证券交易所之间建立起直接连通的渠道,使两地市场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自己开户的交易所,直接买卖在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两年多前开通了“沪港通”,在上海与香港的证券交易所之间形成了互联互通的关系,但由于深圳与香港的证券交易所之间没有这种关系,因此大陆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是不全面的,海外资金还不能全方位地进入大陆股市。“深港通”的开通,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标志着境内资本市场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与两年多前沪港通启动初期相比,深港通北上资金的额度使用率明显偏低。2014年11月17日至21日的沪港通开通首周,沪股通资金分别净流入130亿元、48.45亿元、26.12亿元、22.76亿元及23.41亿元。沪股通启动首日的额度全部用完,而深股通启动首日的额度剩余约79%。

通车首日不太好的表现也是事出有因的。自从2014年11月沪港通启动后,深港通的预期就一直在,不过远落后于市场预期。市场对此早有所部署,深港通概念也被炒作多轮。加上推出之日恰逢证监会主席批评险资兴风作浪、私募一哥徐翔被审、意大利公投以及即将到来的美联储议息的影响,事实也证明资金是有所犹豫的。

再从这几天深港通股票交易情况看,似乎成交量也没有多少放大,资金同样出现了“南冷北热”的局面。首日资金“南下”远多于“北上”资金。于是,证券业内开始有声音质疑,称在人民币持续走弱的情况下,港通只会造成大陆资本市场资金外流,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起到活跃大陆股票市场作用。

对此,香港证券业协会主席缪英源表示,深港通开通后的市场反应不太热情,与人民币贬值和深圳股市市盈率较高,令北上的资金意欲不大有关。南下方面,虽然人民币贬值之下深港通渠道具有吸引力,但整体而言资金南下受到管制更加困难,因此也影响到市场表现。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互联互通”是一系列的工作,从监管到配套各方面。在发展过程中,不是一直“向前推”,要按照情况而定。

投资者多处观望

深港通启动初期与沪港通启动初期不可“同日而语”是正常现象。

“首周港股通表现偏冷出乎不少人的意料,这说明大部分投资者还是非常冷静理性的。”上海一位私募投资总监表示,“港股受国际市场影响明显,而12月国际市场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聪明的境内投资者并不急着在当前贸然出手。”

“A股及港股股民兴趣还是非常大的。然而,大家现在还是更多的担心外围市场的风险,毕竟2016年以来黑天鹅事件发生得太多,目前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方向还未明确,港股又非常受外围影响,加上年末资金紧缺,操作本就偏保守,所以都不敢轻举妄动。内地普遍认为深港通对A股不利,从创业板暴跌就可以看出,相信未来那些非常贵又没有基本面支持的个股会进一步受压。”

当然,沪港两市炒作逻辑亦不相同,两地投资者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慢慢摸索。香港投资者对于高估值成长股的认同存在分歧,或令整体增量资金有限,从成交量看对A股的影响远逊于对港股的影响。当然,也不乏投资者完全不看好深港通,至少目前离成气候还为时尚早。

正如李小加所说,没必要因当前市场反应冷淡就失望,互联互通料也将伸延至其他资产类别,包括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及指数期货等,明年也将发力债券通。

可见,深港通抑或是沪港通都是一个大的整体布局中的第一步,即先搭桥,然後慢慢让更多的资产标的可以在桥上运输,同时加强桥两端的基础建设,配合两地的运输,包括法律法规等。

推荐访问:深港 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