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保险业并购的特点、动因与启示

(广西工学院财经系,广西 柳州545006)

[摘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国际保险业并购的特点以及并购发生的内外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大做强我国保险业的建议。指出必须放宽政策,放松限制,尽快完善推动我国保险公司治理与全能化、集团化运作,拓展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险业经营,促进保险市场竞争,稳步推进混业经营与国际化经营。

[关键词]国际保险业;并购;特点;动因;启示

[中图分类号]F8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07)04-0071-04

近年来,国际保险业并购与重组浪潮此起彼伏、来势汹涌,其涉及范围之广、交易金额之多、持续时间之久、效果之明显,都是现代保险业发展所罕见的。保险行业并购重组不但迅速改变了世界保险业的地区和市场格局,而且对保险监管以及未来保险业的发展方向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研究国际保险业并购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对于思考如何推动我国保险行业整合以实现保险业的做大做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当前国际保险并购的特点

1.地域范围广,既发生在保险行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发生在保险业不发达的亚太与中东欧地区。保险行业并购首先发生在保险业发达的地区,并延伸至亚太及中东欧地区(见表-1、表-2)。

2.保险产业内兼业并购,即寿险与非寿险之间、再保险与直接保险之间、再保险之间的并购不断发生。我们可以从表-1、表-2中所列出的并购中看出保险产业内并购也时有发生。2000年,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与第一生命相互保险公司达成了以保险领域为中心的全面业务协议,意在日本财险与财险可相互兼营的大背景下,构筑日本“最强大、最优秀的综合性保险集团”,这是日本普通保险业和人寿保险业历史上第一次合并。在消息宣布后不到一个月,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公司、朝日生命相互保险公司和日动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宣布结成强大的联盟,以组成日本最大的保险集团。2000年6月,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宣布调整战略,希望通过购并或者机构增长等方法,成为所有重要并盈利的再保险领域尤其是寿险再保险市场的领头羊,同时直接进入直接保险市场。为此慕尼黑再从安联收购卡尔斯鲁厄人寿保险公司36.1%的股份以及美高救助公司39%的股权,使其在此两公司的股权分别提高到90%和63%。同样,2006年12月11日,瑞士再保险公司宣布,已就收购TTK Healthcare Services私人有限公司(TTKHCS)26%股权的事宜与TTK集团和印度Value Funds Advisors(IVF)达成协议。

3.金融产业内兼业并购,即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之间并购也很盛行,特别是保险公司兼并收购资产管理公司(见表-3、表-4、表-5)。

4.工商产业资本广泛涉足保险业,其中尤以建立自保公司以及参股保险企业两种方式为代表。截止2005年底,全球范围内自保公司的数量已超过5000家,总保费收入接近260亿美元,总投资已愈1400亿美元。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自保公司,据统计,目前在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70%的企业设立了专业自保公司(见表-6)。

二、当前国际保险行业并购重组的动因

1.外部动因。(1)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保险业跨国经营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国际保险行业的竞争已经从国内扩展到国外,竞争的主体已不再局限于国内保险企业,而是跨国保险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而竞争的战场也从保险业发达的欧美市场转向不发达的亚太以及中东欧。伴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各国经济交往更加密切,生产要素、资本要素等相互融合渗透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保险市场的进入障碍减弱甚至消除。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饱和和发展中国家保险市场的快速上升趋势,竞争的加剧,促使保险公司之间通过购并重组,以规模优势拓宽经营地域,提升市场份额。(2)监管法规的放松,创新的动因。各国监管政策的松动,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保险经营方式的不断升级,金融混业经营的优势日益凸显,于是各种保险创新产品及各经营环节都在三大金融产业和产品之间相互结合和渗透。通过并购,实现业务整合与资源整合,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而保险服务更加全面全能化。(3)巨灾风险的频繁发生促使保险行业需要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分散风险。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加快、城市化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恐怖主义事件时有发生,整个世界的不稳定不安定因素增强,巨灾造成的损失不断上升。近几十年来,洪水、地震、飓风等巨灾事件发生的频率呈明显上升势头,促使保险公司通过并购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同时,更多的再保险公司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再保险业,开始涉足原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

2.公司自身因素。事实上保险公司开展并购业务以及混业经营,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并购迅速成长为一家较大规模的保险集团,可以享受更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公众认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范围化的综合效益,实现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科学的更合理的调动和配置更多的资源,从而实现成本费用的节约以及经济利润的增加。

三、借鉴国际保险行业并购模式,加快我国保险行业整合的思考

1.在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上鼓励保险行业的并购重组,从根本上做大做强我国保险企业。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保险抑制,家庭投保率低,居民保险支出少,覆盖面不广,潜在保源不能充分转化为现实保费,保险关键指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发展的区域与险种也不平衡。同样,我国缺乏综合性经营的跨国保险公司,且保险公司资本实力不强,偿付能力不足,承保风险控制能力不强。事实上,我国前十大保险公司的资本总和尚不及一家荷兰国际集团的资本。因此做大做强我国保险企业,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和业务创新,必须大力提高保险业在国计民生中的影响力,拓宽保险企业资本结构与资金运用渠道,突破保险公司兼营基金、信托、银行等相关金融业务的障碍,推进保险企业综合化经营。构建完善的保险市场体系结构,使综合化、多元化的大型跨国保险(金融)集团成为我国保险业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主体。推动一批有实力的保险企业,依托国内市场,通过在国外收购、兼并或设立保险经营机构,拓展国际保险市场。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以适应保险业重组的需要,支持国有保险公司向全能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完善并购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适宜的市场环境,鼓励市场竞争与市场化的并购,积极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推动保险企业上市与资本运作。

2.加强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设,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

平。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因此,保险公司自身也应该首先具备风险防范能力。而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科学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较强的应对风险的能力,是保险公司能够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的先决条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手段,培育市场竞争意识,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能力与资金运用效率,不断提高自身偿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鼓励全能化经营,推动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的融合。金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业的主流。因此,在我国当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下,如何实现我国保险业稳步实现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过渡是必须面对的问题,而选择“分布渐进”的模式似乎更适合我国国情。首先,可以在维护分业经营的总体格局下,允许财险、寿险、再保险等专业保险公司之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经营。其次,边规范边放松管制,鼓励保险创新,推动保险业与证券业、银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比如鼓励保险公司上市、允许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深化银行保险合作。最后,适度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推进混业经营。

4.鼓励社会资本经营保险业务,积极发展自保公司与互助保险公司,健全保险中介服务,推动保险市场的良性发展。在我国银行业、信托业涉足保险业的典型代表是中国银行与中信集团。1998年中国银行的海外投资银行机构和业务进行重组,在香港重新注册成立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银国际)。中银国际是中国银行在境外设立的全资附属的全功能投资银行。1992年中国银行在香港成立中银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保险业务。2001年中银保险以外资的身份在内地组建合资保险公司。中信集团公司是1979年创办的国务院直属的大型国有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实业和其他服务业三大领域。其中金融资产约占公司总资产的81%,包括1987年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中信实业银行,持有55。29%股份的香港上市公司——中信嘉华银行,1995年成立的首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5%的长盛基金管理公司以及2000年成立的与应该保诚集团各占50%股份的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而在我国工商企业以金融控股模式控股保险子公司的典型代表是在我国的海尔集团、山东电力集团。海尔集团拥有青岛商业银行60%的股份,持有鞍山信托20%股份,持有长江控股证券,成立保险代理公司,并于2002年9月成立财务公司。此外,海尔集团旗下的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纽约人寿海外分支机构纽约人寿国际公司成立合资保险公司,携手进军寿险市场。

[参考文献]

[1]王文祥.国际保险市场近年来的并购活动分析[J].中州学刊,2002,(1)20-21.

[2]刘艳玲.国际保险业的并购重组对我国的启示[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2,(2):10-11.

[3]李雪艳.瑞士再收购印度保险公司[N].中国保险报,2006-12-13.

[4]王晓曦.专业自保公司发展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8):76.

[5]赵卫星.论全球保险业并购动因、影响与启示[J].金融研究,2004,(5):116-117.

[作者简介]陈晓安(1979-),男,湖北沙洋人,广西工学院财经系教师,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保险经济学与货币政策。

[责任编辑:王 苗]

推荐访问:动因 保险业 并购 启示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