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凝作品的影视改编探讨影视霸权与文学尴尬的现状

摘 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思想文化也在不断地进步。由于全新的社会格局和相关的城市经济状况发生着本质的飞跃,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格局已经渐渐地发生了变迁。电影行业在现代生活中的存在也变得极其普遍,造成了文学文化的传播方式渐渐减弱。文本从铁凝作品的影视改编探讨影视霸权与文学尴尬的现状,并以此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铁凝作品 影视改编 影视霸权 文学尴尬

随着城市文化变革的不断改进,影视文化的迅速崛起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传播的削弱已经造成了十分强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力量的展现,将影视文化进行了全新的推进。这种文化的变更,将影视文化的传播变成了现在信息传播的主导力量,这种主导力量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渠道,将直观的视角与之前想象内涵的文化进行转换,用声音与图像的力量与之前的文字阐述进行了转换,影视作品的观赏已经渐渐地取代了文学的阅读,这是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一种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将传统的文学艺术传播不可避免地走到了边缘化的传播方向上。新社会信息交流的不断变迁中,对于当代的文学作品以及当代的影视作品来说,两者从之前的共荣状态渐渐地走向了现在的抗衡状态,这两种文化的传播中,文学在时间推移的过程中,被影视的力量渐渐取代,这种取代的方式导致这两种文化变得“势不两立”,因此导致了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冲击。深度模式与平面模式之间转换,精神方式与感官模式之间的建构,在影视文学的冲击之下,文学模式的地位直线下降,这种下降的模式严重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地位、价值观、倾向程度、审美形态、表达方向以及相关文学作者的生存。下文中,笔者将通过对铁凝作品的剖析,在影视与文学之间进行深层次的切换,这种切换直接可以反映出影视霸权与文学尴尬的现状。

一、前期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共荣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期间,文学的传播是比较普遍的,这种文化的传播模式是众多艺术体系的发展形势。而就在文学发展鼎盛的期间,出现了相关的影视作品,影视作品属于一种全新的文学传播形式,在这种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文学给予了影视作品比较广泛的资源滋养{1},这种滋养使影视作品的传播有了十分强大的推动力量,这种力量的展现就是现在影视作品发展的缘由。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的基础,影视作品属于文学作品传播的一种载体{2},影视作品在走上正轨的发展方向之后,使用现在全新的传媒手段进行迅速发展,尤其是全新的影视作品上市版本的传播,这种大范围的文化传播帮助文学的知识有了十分广泛的传播空间,甚至这两者在传播的过程中,不管是在观念还是在文化结构上都进行了自我的更新与建设。文学与影视都是属于描绘相关对象、反映相对应题材、申述价值立场以及展现相关的精神内涵的一种审美展现模式。{3}由于影视的不断进步,之前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逐渐被推上荧屏,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予了影视作品比较高的起点建设,在之前的作品展现中,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都进行了比较融洽的结合,实现了共荣。作为起初就与影视作品结缘的作家来说,铁凝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其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成影视作品《红衣少女》,这部影视作品的产生在当时的中国电影奖颁奖晚会中,荣获了“金鸡奖”“百花奖”等荣誉名称。中篇小说《村路带我回家》和短篇小说《哦,香雪》这两篇文学作品在今后的电影创作中也被改编为了同名电影。但这种共荣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很久,在90年代之后,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相结合的局面,这种局面的产生主要反映在电视剧的改编中。铁凝的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由陈伟明导演改编成20集电视剧,长篇小说《大浴女》被陈亚洲导演改编成26集电视剧,这种电视剧的改编使铁凝的作品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不仅仅对铁凝的文学作品有深远的影响,还对当时的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关系产生了相对的变革,这种变革的产生就将之前的共荣状态打破,变成了一种矛盾、对峙的复杂状态。

二、现在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尴尬生存

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革新,在文化体制上,人们也从生存的方式变化到思想观念的转换。日渐扩大的大众文化消费水平,使得相关的影视作品具有了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种发展的空间使得影视文化具有了商业化、娱乐化、平常化以及通俗化的特性,这种观念逐渐地进驻了现在的文化市场,成了消费社会的一种主线,对于这一现象的产生,反映出现代大城市之间的生活状态。限定的刺激与相关社交的方式,使得人们将之前的读书模式转变为观看形式,这种观念的产生来源于人们对现代生活的一种渴望,这种渴望的展现就反映在人们普遍追求新鲜的事物、贪图轰动的倾向,而在艺术文化的传播中视觉传播刚好可以满足人们的这方面要求。{4}所以,影视作品渐渐在市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阶段下进行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这种增长放弃了之前按照文化作品为基础的发展轨迹,转向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5}铁凝的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处境,这种尴尬就是现在影视的霸权主义压制的结果。在电视剧的改编展现过程中,编剧们将作家的心理描述忽略了,没有相关真实感情的表述,只是一味追求所谓的欲望和享乐的消费,这种作品的改编变成了电视剧演播失败的原因。

三、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之间的生机平衡模式

影视作品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艺术形式,在这种艺术形式中,对相关角色的结构、生活经验、审美状况以及文化素养都有比较综合的展现。影视作品的展示是一种多元艺术的展现,这种模式的展现可以按照导演的要求进行个性化和丰富化的表演。{6}对于影视作品、影视艺术的批评,现在只是一种片面化的批判手段,这种手段的展现是单一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在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之间做一个比较恰当的关联,会对今后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发展趋向。

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展现都有各自的发展方向,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类别的艺术形式,都存在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这两者在发展中出现共生或者冲突是不能避免的。影视作品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视觉刺激,这种视觉刺激对现在的人们来说就是一种世俗化以及消费化的追求。{7}在今后的思想性和文学性的问题上应该有正确的方向矫正,文学的发展并不是拒绝相关影视的改编,而是应该在影视作品的改编中进行不断的滋养和成长,这种成长的空间就是文学作品自身蕴含的发展力量,因为影视作品的基础就是文学作品,影视不管怎样的发展都跨越不出文学的范围,所以,这两者在今后的发展中,还是应该出现相互依存平衡的状况。

四、结语

现在中国影视作品的发展应该依靠相关的文学作品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影视作品带来强有力的力量。21世纪中,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会变得更加紧密,这种紧密的形式并不是共生,也不是尴尬生存,而是一定程度上的平衡,这种平衡力量的展现就是当代生活对相关文化的一种新形式的阐述。这种文化的诠释使得这两种艺术形式有各自的发展力量以及各自的发展优势,在两者平衡状态的发展中,应该完全展现二者之间的优点,并进行有效的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地突破和发展。

{1} 朱子娟:《浅议美国影视霸权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中外企业家》2011年第24期。

{2} 牛卫红:《90年代以来大众影视剧女性存在状态分析》,《人文杂志》2011年第5期。

{3} 张静:《影像时代的文学——简析影视影响下的文学命运岁月》2012年第1期。

{4} 邓伟龙、陈枫:《李少红:中国女性主义影视研究的一个标本——李少红及其影视女性主义解读之一》,《创新》2011年第5期。

{5} 韩晓芹:《叙事策略的调整与丁玲的文化尴尬——〈在严寒的日子里〉的版本变迁》,《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6} 张惠苑:《遭遇消费时代的尴尬——从消费景观看新世纪以来文学中的北京》,《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7} 高建伟:《文学审美在网络阅读视野下遭遇尴尬——读车延高〈向往温暖〉》,《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推荐访问:影视 霸权 改编 探讨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