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摘要】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基于影视传媒的学科属性和社会人才需求采取的重要举措,目的在于培养影视传媒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等影视院校应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建设、打造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健全管理和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构建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关键词】 影视传媒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愈益凸显。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立足于影视传媒专业的学科属性,建立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高等影视教育当前面临的重要工作。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

所谓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承、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包括相关学科、专业所要求的基本实践能力,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更高层次的创新能力。

二、影视传媒专业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随着2003年我国首批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涌向市场,五年时间里,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经从2003年的21 2万增加到2008年的559万,2009年应届毕业生人数突破611万。而从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看,1 996-2007年呈逐步下降的趋势。有关就业形势调查显示,在专业性、技术性劳动力市场中,用人单位往往更愿意选用素质和技能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劳动者,大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受到排斥。因此,从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看,高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的能力。

同时,影视传媒专业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它的实践性要求。影视传媒本身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方面,经济、文化、技术等各方面因素对影视创作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影视创作行为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对影视传媒人才提出了全面的素质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影视制作技能和艺术功底,还要具备务实的创作观念、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建设态度:不仅要有影视作品主题的阐释、表达、实现能力,还要有影视作品开发的策划能力、创作团队的组织管理能力、影视服务的商业运作能力。显然,这种全面的素养和能力难以通过孤立的教学环节培养实现,必须通过整体性的实践锻炼、养成。深入生产生活实际,在实践中启迪思维、训练技艺,是极为必要的。

从整体上说,构建影视传媒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基于影视传媒的学科属性和社会人才需求、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的教育策略,体现了影视教育发展的需要与趋势。

三、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和层次

正如实践不是简单的、纯粹的操作性活动,而是人以全部信念、情感、认识和智慧投入的、具有丰富创造性的行动,影视传媒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也不是单纯的操作训练,而是培育影视人才的综合素养、包含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内涵的综合的教学过程,是具有统合能力和综合效能的体系化存在。

首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建设。

建立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确立影视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影视传媒专业的学科体系。科学、合理、长效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该单单着眼于学生的就业,更应该考虑学生的终生发展。影视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较强的现代影视传媒能力、较高的影视传媒专业素养和较扎实的影视传媒职业基础,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的职业化、多元化、灵活化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其中,“应用”强调与生产实际的对接、融合,“创新”要求全面的素养和能力。应用型创新型影视传媒人才不仅要有以影视创作服务生活的能力,更要有以影视创作引领生活的潜力。

围绕培养影视传媒人才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等必备素质,在学科体系建设上,影视传媒专业应构建以影视传媒学科为主体,文学、工学、艺术等相关专业为辅助的学科布局。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跨专业选课力度,增加人文和理论修养课程的比重。在教学视野和空间方面,重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办学视野与交流合作空间。

第二,打造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具有情境性和复杂性,根据教学载体和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将影视传媒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递进、整合的几个层次:(1)课程实践教学。以课程结构和内容为主体,围绕相应课程中的知识吸收、技术训练、思维引导等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2)创作实践教学。不拘泥于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创作为核心,在实践性情境中培养创作意识,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思维:(3)项目实践教学。拓展教学空间,通过虚拟的或实际的项目,全面锻炼学生从剧本创作、部门组建、资金决策、拍摄准备、正式拍摄、后期制作到营销及管理分析等整个流程的素质和能力:(4)行业实践教学。深入实际,在现实的行业运作中直接锻炼并检验职业素养、从业能力;(5)社会实践教学。如果说行业实践教学具有较为突出的商业色彩,那么社会实践教学就是在最广阔的空间里全面培养学生包括自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等伦理观、价值观的过程。

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总体目标在于通过动态的、综合的培养过程,使影视传媒人才胜任专业岗位、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融入产业及文化发展。

第三,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上,可以采取技能训练、项目教学、假期课堂、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其中,“技能训练”是指围绕“编、导、摄、照、录、制”等各项专业核心能力展开的逐项训练。这些训练要体现出阶段性、阶梯性特征,即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或能力,分别选择课堂、校园、媒体、公司、社会作为实践场所,设定不同的实践目标,锻炼不同的实践能力,分层递进,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实践效果。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校外实习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一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对于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能够产生积极影响。此外,高等影视院校还可以通过参与或主办各类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文化活动,有力地引导学生利用专业优势服务社会,使影视创作服务生活的价值理念得到积极践行。

第四,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相比于其他传统基础学科,目前的影视传媒专业教师具有年轻化、非专业化的特点,既缺乏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的师资队伍很难满足培养理想人才的需要。因此,想方设法组建一支专业化、高水准的影视传媒师资队伍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高品质、高素质的影视传媒专业师资队伍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广阔的文化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广博的专业知识、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在这支队伍中,应该既有富有影视传媒素养的教育精英,也有受过最新专业培养的高学历人才,更要有传媒业界优秀从业人员,是集教育、业界精英为一体的能够培养真正为社会所用的影视传媒专业人才的师资队伍。

第五,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高等影视院校要建立上下协调的实践教学组织系统,通过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组织的相互关系、各自承担的任务及所负的责任。在整个实践教学组织系统中构成一个职责明确、衔接紧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要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与学之间形成竞争和评价机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分为杠杆,以教学效果评估为质量标准的教学体系。通过实施督导制,对教学质量、学习效果、管理工作、规划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和指导,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

总之,影视传媒学科与普通文理科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强调知识性与技术性、艺术性同时并存,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训练。如何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教学走向创新,是影视教育的核心。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正是围绕这一教育目标展开的。构建影视传媒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从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和影视教育的特殊规律出发进行的探索,是基于影视传媒学科属性和社会人才需求采取的举措,其中的深层内涵与意义,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在现实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推荐访问:浅谈 构建 完善 实践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