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影视动画形式传承丽江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

摘 要:本文以丽江出发,阐述了丽江大文化背景下衍生出的各类文化现象,结合我国近代影视动画作品存在价值和历史意义,结合丽江艺术文化的传承,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两方面浅谈了丽江民间故事以影视动画形式传承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丽江;民间故事;影视动画;传承;意义

中图分类号:J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185-02

丽江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旅游观光者,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随之各类的文化现象也应运而生,诸如酒吧文化、客栈文化、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文化等,这些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相互碰撞出具有丽江特色的旅游文化现象,纳西学研究一时成为文学艺术的热门,致使电影、电视这类艺术形式表现丽江的作品也日见增多,随之全世界对丽江的认知度也在扩大,而作为艺术类重要组成部分的视听艺术——影视动画在丽江还存在空白,无人问津。纳西族是个富于想象和热爱生活的民族,先祖们在同世界自然求生存的艰苦劳动中,创作了可与“桃花园”和“伊甸园”理想境界媲美的“玉龙第三国”理想乐土;并创作了许多的传说故事。我们的祖辈们谆谆善诱地把这些传说故事,在灶塘边、枕边、田间、地头、山里、牧场口传给了我们下一代,给我们带来了对过去历史的遐想和未来的憧憬,也在脑海中烙下纳西文化深深的印记。

在当今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时代,各领域都在大步向前,而作为影视产业的一分子。动画产业的发展也是迫在眉睫。现在国家和政府都颁布了许多措施,用来维护和鼓励本土动画的发展,而在这个发展中不得不提到的一点,就是少数民族动画产业。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拥有着灿烂的文化,这些悠久的民族文化是我们祖国的瑰宝。长久流传的民族优美、动人的故事,凝结了各族人民的智慧,也记载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给予的希望和追求,这其中既蕴藏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也蕴含着深邃的民族文化内涵。1979~1989年创作的国产木偶动画作品《聪明的阿凡提》讲述了新疆维吾尔族的民俗文化,令人深刻,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少数民族故事题材的动画作品。1963年根据傣族叙事诗《召树屯》改编的木偶片《孔雀公主》,1983年出品的根据白族故事改编的动画片《蝴蝶泉》,1984年出品的根据哈尼族故事改编的动画片《火童》,以及根据傣族传说改编的19分钟动画《泼水节的传说》,而2008年11月,由遵义奇利动画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苗王传》在东京放送所举办的第十届数字内容大赛上,夺取了亚洲参展参赛动画节目的中国地区作品一等奖和亚洲数字内容大赛内容奖。2011年中日合作的影视动画作品《藏獒多吉》,这些作品无疑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丽江民间传统故事通过现代的途径传承到下一代显得任重而道远,通过传统的围着火塘听故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等多媒体艺术,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美日动画的冲击、市场化操作的缺乏、创新意识的流失、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观众年龄层定位太低等等,从而导致动画从业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21世纪国家对影视动画也寄予很大的期望,从文化安全的角度立志做出优秀的国产动画片,支持各大高校都争先恐后地开设了影视动画专业,通过视听艺术来树立中国年轻人的世界观,年轻人对新鲜事物总是那么的容易接受,《喜羊羊》、《熊出没》总是看了津津有味,笔者长期生活在丽江农村家庭,深知丽江的小孩喜欢什么样的影视动画,改编成纳西语版《木府风云》在丽江古城区电视台、玉龙县电视台播出后的轰动,以及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对丽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丽江民间传统故事以影视动画的形式传承研究意义深远,现有以文学的形式传承丽江民间传统故事的有木丽春《纳西族民间故事集》、《东巴文化揭秘》、《丽江古城史话》、《丽江名胜传说》、《纳西族民间故事集成》、《纳西族民歌集成》、《丽江旅游博览》、《玉龙山花情》、《香格里拉翻释谜》、《丽江壁画揭秘》、《东巴文化通史》、《争夺太阳的故事》。文学作品的局限性使这些作品不便在丽江范围,乃至全国的普及,影视动画的表现形式通过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等多媒体艺术传播,受众较广,相比传统文化传承更有利。丽江民间传统故事不仅包含了东巴文化的内容,也包含了哲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影视动画的形式传承有利于传播和推广,对丽江旅游市场经济的推动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知道一个民族指的是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当下,旅游作为丽江的主要经济产业,据2013年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网数据显示,丽江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8.66亿元。丽江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着如此之多的旅游爱好者,这只是“地利”,更多的游客是因为丽江还拥有灿烂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民族的存亡与文化紧密相连。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文明,对木府前的“天雨流芳”匾额绝大多数纳西族儿童不知道所云。鉴于纳西语濒危,2003年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都把保护民族语言文字列为第一条,2003年1月29日,原丽江纳西族自治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在全县小学教育中开设纳西语言传承和普及教育的决议》,旅游带来的人口大融合,文化意识大融合,普遍出现了这样的纳西家庭,爷爷奶奶说着正宗的纳西话,爸爸妈妈说着掺杂一半汉语的“纳西话”,小孩子说着流利的汉话,说蹩脚纳西话,让你哭笑不得。有识之士,看到了民族的危机,发表了很多的论著,如《纳西族母语和东巴文化传承读本》、《纳西东巴经典名句欣赏》、《纳西象形文字字帖》、《纳西谚语——科空》等,而翻阅这些书的更多是做学术的、做研究的。语言的学习是需要语言环境的,就好比当代的青少年,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又有多少呢?如今以官方的形式,丽江古城区电视台做了一个《纳西讲聚营》栏目,内容涉及纳西族的起源、民风民俗、生活轶事等方面,对纳西语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倍受关注。笔者认为其节目的出发点无需质疑是为语言文化的普及、丽江传统民风民俗、人文情怀的传达做出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不过说教式的节目制作方式显得生硬,古板,少了幽默与亲和力,少了趣味性的影视节目就意味着流失了正需要关注的受众群体。相反用纳西语和本土音乐配了《唐伯虎点秋香》、《河东狮吼》、《甲方乙方》影视作品的可看性极高,但其影视作品本身所传达的思想性就不高,更别说寓教于乐。一部影视作品,其受众的广泛性是巨大的,收益颇丰,以丽江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从《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木府风云》、《北京青年》的播出后,以“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木府风云”等命名的第三产业应运而生,很多的游客一定要看看“木府”的尊荣,一定要去古城酒吧里小酌一杯,一定要在雪山的见证下举行婚礼。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依托影视动画传媒将丽江传统民间故事作品推向市场,功在千秋,利在万代。

参考文献:

[1]金林.值得关注的中国濒危语言[M].中国社会科学网.

[2]木丽春.纳西族民间故事集[M].

[3]段晓婧.从聪明的阿凡提看少数民族特色动画的创作[M].电影文学,2010.

[4]杜静兰.大舞台[J].论影视动画中的民族文化——中日动画作品比较分析[M].河南商丘师范学院.

[5]王春丽.少数民族电影(视)中的民俗文化研究[M].2007.

[6]郭大烈,杨一红.纳西族母语和东巴文化传承读本——纳西族东巴古籍选读[M].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文系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课题成果 项目编号:QNXM2013-05。

推荐访问:丽江 民间故事 浅析 传承 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