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田径;对策]

1前言

田径运动项目不仅具备发展学生耐力、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基本素质的功能,而且对学生心理、生理及社会文化素养的提升价值与功效是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为迎合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要尽快构建田径教学新体系,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为田径课教学的出发点,努力拓宽田径运动在社会、文化、教育、心理、竞争意识、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功能。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教学面临困境的因素分析

2.1.1学校因素对田径课教学的影响

首先,学校相关领导对田径教学不够重视。部分学校领导片面的认为田径运动就是简单的跑跳,不仅没有技术含量,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受伤,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对田径教学不重视,导致高校田径教学的设备和师资满足不了需要,甚至有的高校干脆取消了田径课程。

2.1.2教学因素对田径课教学的影响

一直以来,我们的田径教学主要以提高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为教学目的,采用大运动量的教学,让学生产生畏惧感,而且短期内也很难看到效果。另外,传统的田径教学主要以体质达标测试来作为考核标准,甚至直接以体质达标测试内容来代替田径教学内容,这种考核方式单纯通过一些直接测量的数据如时间、高度、远度等指标来进行,评价指标少且不合理,不能反映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

2.1.3教师因素对田径教学的影响

根据实地调查,北京不同普通高校的田径教师的水平差别较大。教师的理论实践能力偏低,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承担较多的体育教学项目,因负担过重致使部分体育教师对待教学的责任感不强,教学质量降低。

2.1.4学生因素对田径课教学的影响

不可否认,田径运动具有一定的枯燥性,长期从事田径运动容易给人带来疲倦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喜欢一些新潮的、趣味性的运动项目,例如网球、羽毛球等,对田径运动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而选课制赋予了学生最大的选课自由权,由于学生对田径运动价值与田径教学的认知较为片面,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兴趣动机明显趋向于偏休闲、舒适且运动强度较小的体育项目,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下滑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以及日后的职业发展。

2.1.5教学资源对田径教学的影响

由于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高,忽略了基础田径课程的开设,导致校园田径文化缺失,教育设备落后和亟待更新。教学受竞技教学因素限制较大,田径教材内容比较落后,且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考核评价不合理,“教测分离”理念不清晰,器材开发相对滞后,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2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摆脱困境的对策分析

2.2.1树立“以人为本”的田径教学理念

田径运动是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在体育发展的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理应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田径教学理念。只有从思想观念上正确认识田径运动,才能激发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兴趣。

2.2.2優化田径教学方法

高校田径教学应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效率。一是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多媒体等手段,利用图像、视频、音乐等媒介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技术动作要领,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看的更清楚、更直接。

2.2.3改革田径教学评价方法

田径教学评价应该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出发,重视过程性评价,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与体能情况,同时考核评价还要要兼顾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出勤情况、学习的积极性与态度及学生的进步程度等作为重要的指标,纳入最终期末学习成绩评价的内容中,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第一,随着高校体育教学项目的日渐增多,部分学校领导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到新兴的体育项目教学上,却忽略了基础田径课程的开设,同时,校园田径文化缺失,学校田径俱乐部建立不完善,缺乏长效机制。

第二,教学受竞技教学因素限制较大,田径教材内容、结构比较陈旧且具有浓重的竞技色彩,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考核评价不合理,“教测分离”理念不清晰。

第三,教师的理论实践能力偏低,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承担较多的体育教学项目,因负担过重致使部分体育教师对待教学的责任感不强,教学质量降低。

第四,选课制赋予了学生最大的选课自由权,由于学生对田径运动价值与田径教学的认知较为片面,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兴趣动机明显趋向于偏休闲、舒适且运动强度较小的体育项目,这对田径课教学造成较大冲击。

3.2建议

第一,加强领导重视度,正确认识田径运动在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将田径课设置为“基础课程或必修课程”,保证田径教学的课时量。学校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足够的经费投入。

第二,田径教学改革要保留部分具有健身价值的竞技项目内容,在继承的基础上改变项目的形式,增强项目的健身性、趣味性。

第三,广开渠道招纳并引进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充实到田径教师队伍中来,形成教学项目专职化,注重教师教学责任心、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四,着眼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与健康意识的长远效益,让学生系统的学习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掌握基本的田径运动科学健身方法,为学生走向社会继续锻炼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第五,加大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资金投入,充分挖掘与拓展田径类课程资源,将田径部分项目与定向越野、户外生存等项目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宋和平.普通高校田径课程改革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78-80.

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印刷学院教改一般项目“影响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的因素分析及对策”(22150118003/030)成果之一。

推荐访问:北京市 田径 普通高校 对策 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