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体校田径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 要:田径运动的训练是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田径运动的训练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能够取得成绩,这些所受到地影响因素很多。良好的训练内容和合理的训练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

关键词:业余体校 田径训练

一、业余体校训练的必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竞技体育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并促进我省县级青少年训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了深入学习并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全省县级体育青少年训练发展的现状,夯实安徽竞技体育后备力量,扩大竞技体育底盘,真正把青少年训练工作纳入我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1]

课余体育训练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将逐渐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样,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也出现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并存的局面。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相比,有许多共同的方面。首先,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其他运动训练一样,主要目的是提高专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在训练项目、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其次,为了使运动员能承受体育竞赛时的极限运动负荷和心理适应能力,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以及变化的速度和幅度。再次,参加运动训练的运动员,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人,即使是接受相同的训练内容,他们在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力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的特点,所以,在训练要求、内容、方法与手段方面,都要做到区别对待。最后,运动训练的结果就是要使运动员在各类比赛中发挥最佳运动水平,创造优异成绩。[2]

由于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还不完善,而且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学生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性格、特点变化也不一样。因此,过早地进行专项化训练,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另外,过早地进行专项化训练,往往造成青少年儿童时期比赛成绩优异,进入成年时,因训练基础不扎实,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机能水平发挥失调,出现伤病,会出现运动“早衰”现象,或因伤病无法继续系统地从事专项训练,被迫离开钟爱的运动训练。为此,在训练安排上应首先考虑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适合于他们心理和身体机能发展特点的训练计划,科学地进行训练,为后续的训练、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应重视并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使身体机能均衡发展,避免过早地进行专项化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性别、训练水平等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加强心理训练,培养他们的心理调控能力,提高心理稳定性,以使他们适应任何复杂的比赛环境,发挥运动水平。

战术是在一定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比赛的需要形成的,是根据比赛对手的水平和外部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限制对方特长,争取比赛胜利的行动方案。战术可分为一般战术和专项战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以一般战术训练为主。引导学生运动员熟悉比赛规则,利用规则部署战术的方案,了解专项技术的基本形式和比赛战术变化的规律,培养战术思维能力。[3]

二、田径训练的目的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显著特点是业余性,即利用课余时间(每天下午文化课学习后以及每年的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等)进行运动训练。以学期和学年为周期的运动训练,是其他专业训练所没有的。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主要是进行基础训练,这是在训学生年龄特征、课余训练以及运动训练规律所决定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参加者都是青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所以,这一阶段着重要抓好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训练,不宜过早地对他们施以成年人的训练方法和运动负荷。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既要全面,有要突出重点,即包括身体、技术、战术、思想、心理和智力等方面。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是指凡是愿意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不分成绩高低,有无运动天赋,都可以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如果能以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形式组织课余运动训练的爱好组和提高组,就能扩大训练对象的范围,不断壮大运动训练队伍。

对于参加训练的教师来说,要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适当提供学生主体活动的天地,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来逐步培养学生。只有利用体育的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校田径运动迅速的发展起来。同时,学校管理部门要有目的地进行田径运动项目科研立项,加大对田径运动项目的科研投入,确保田径运动科研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用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方法去指导实践。此外,要正确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不仅要建立思想工作、学习、业余训练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还要把中学生运动员的业余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到学校的教务计划中。学校相关领导、班主任和教练员还要经常深入课堂、运动队检查作业,听取计划的执行情况,做到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两不误,相互发展。

组织、培养、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田径师资队伍是促进业余田径运动开展的当务之急。重视对田径教师的培训工作,分层次、经常性地举办岗位培训,促进中学田径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适应田径运动发展的需要。同时,建议加强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中学教师的专项素质和运动训练水平,从而推动中学业务田径训练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此外,要合理的安排参加训练的教師教学工作量,适当增加对参加训练的教师的业务培训,不断拓宽训练经费的来源渠道,加大对训练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渐提高训练的技术水平。

总之,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从早期的训练和专项计划的选材和制定以及训练的周期性和负荷等等进行不断的调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为有效的提升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健.吉林省高校田径运动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吉林体育学院.2010

[2]吕涛.湖南大学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建设的方案设计[D].湖南大学.2013

[3]杨建华.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

推荐访问:体校 调查研究 田径 现状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