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和对策探究

摘要: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相对于其它体育专业,田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基本的奔跑、弹跳、投掷这些对个人素质要求较高的教学基础上兴起的,事实上,田径教学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冲刺速度、持久力、神经反应、柔韧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从而促进人体的各项运动技能的升华。因此,鉴于田径运动在世界各国的的传统历史且能均衡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方式以学生个体为主的优势、从而对其他体育项目学科的教学具备着基础作用,在田径教学的伊始,这项教学就成为了我国体育教学体系和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的必修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新的背景下,随着“人文关怀”、“绿色健康”理念的盛行,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的重构成为体育教育领域重点研究课题。 但是,高职院校的田径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身体素质达标和竞技技术水平评价这一层面,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健身习惯和健身兴趣的培养,与新形势下关注素质教育的教学目地不符,因此,以科学合理的手段改革田径课教学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田径 教学优劣势 改革

前言: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简单枯燥的田径运动往往在青少年中失去了市场,成年人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追求在社会上的社交和身体上的锻炼同时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因此,一些流行的具有社交性质的休闲运动团队项目便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人们的青睐,譬如瑜伽、篮球、健身操、高尔夫等。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人们的生活中,“体育运动”已经逐渐被休闲健身所代替,而休闲健身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对身体素质的锻炼,较大程度上成为了社交圈中身份、时尚的代替。因此,高尔夫、保龄球、台球等活动占据了运动的主要内容。这些趋向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喜欢时尚个性强的90后大学生。目前大部分高等体育院校在教学形式上选择的是选修课制,但是前面说过,在当前社会环境和学生运动观念转变的现实下,高校学生选择田径项目的数量和积极性跟过去比已大打折扣,许多学校基于节约教学资源的考量而取消了田径教学课程;而在没有推行选课制的学校,在田径课授课的内容和方式上依然延续的是十几年前的模式,内容单一、课时少、教学方式僵化,片面强调考试等,那么完全将选课权利下放,将导致田径教学失去更多的教育对象,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1.当前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1.1据我国权威机构调查取证,不少高职院校所配套拥有的田径教学器材数量严重不足,仅有少数大学田径器材较齐全,其余学校器材配备比较简单。目前这一现状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田径运动的正常开展和普及,使学生从媒体中观赏到的田径运动与实际情况形成较大的偏差,学生对田径运动失去了兴趣。当然,这也是许多体育教师放弃田径教学的原因之一。有的学校虽然器材稍多, 但是学生在校人数较多,人均练习器材较少。因此,场地器材及设备是阻碍田径教学和开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校体育来说,一定的器材体现一定的理念,体育器材就是理念的载体,没有这些器材的话,教师即使有再好的想法也难以实施。

1.2: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当前面临的现状是重视身体素质的提升而忽视心理健康的发展,即使体育得到重视也很难有有效的方式开展。其实不仅是国内,在以往国际上学校体育都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在学校里,尤其是中学,体育已经越来越远离校园,原因有很多,比如早期运动专项化原理,包括器材的重量、项目的规则都不适应中小学,那么国际田联作为田径运动管理组织就开始担心,长期以往下去,没有人喜欢田径从事田径,未来的刘翔、博尔特从哪里来?所以在2003年国际田联开发了“少儿田径”项目,最开始主要用于欧美地区。而在2008年去欧洲交流,看到意大利、法国这些国家的小朋友在室外玩着一些我们认为很枯燥的走跑跳投的运动项目,而且用的体育器材也是我们没见过的,后来才知道这是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少儿田径”项目。

2高职院校在田径教学中出现的弊病

调查得知,部分田径教师不是专业教师,他们对田径的实质、内在价值无法完全理解,并且对田径的作用和功能的认识不够。一些田径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他们自身不能领略到田径运动的内涵,不能用交融相通的知识去理解田径运动。只是简单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没有结合实际去抓住学生的心理进行生动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单一,教法简单重复,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田径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给田径课教学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制约了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的开展。

3. 改善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的几种有效途径

3.1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竞技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把田径运动竞技项目科学地转变为“趣味田径”挖掘、激发、保持学生对田径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 乐中练、乐中学”“趣味田径”的练习负荷适中,练习的内容与方法丰富多样与传统田径技术的学习相比,练习难度较小,学生不会产生厌倦心理,如同篮球分组对抗一样,田径教学可以两三人一组,进行友谊比赛,练习赛多以队内竞争为主,团队参与的形式可以在发展个人技术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这对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通过在学生内部组织田径社团,实行课堂课外一体化管理,促进学生课余田径锻炼科学合理的进行,保持了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活动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在田径俱乐部的活动中,打破了班级内的传统学号制,加强学生社会活动、人际交往能力得意扩大和提升,丰富了简单的信息交流,促进了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能。通过田径俱乐部的活动,可以培养一批田径运动骨干,这些人员中有教师也有学生。同时他们的存在,可以对田径弱势群体进行有效的帮助与关心,使他们的体质得到了有效地增强

结语:

田径的教学体系应当多方位的进行开展,结合健身、竞技、娱乐、休闲等诱因,从传统的竞技田径中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人文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生水平的田径赛事的观赏能力。从而逐步推广田径教学在学生群体中的应用,推进田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逐渐完善各种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1]毕红星.我国部分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关键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1.

推荐访问:田径 探究 困境 对策 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