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

摘 要: 本文从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心理学》课程三轮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这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构实践的新成果:“紧抓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方法);突出实验案例教学;加强实验技能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设计与研究探索”的教学模式;紧扣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顺应学生专业发展需求,积极修订大纲,汲取不同教材优点,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根据培养需求,优化、改进教学方法;提出符合本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特点的考核方案。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专业 《实验心理学》 教学模式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开设,顺应了我国当今社会对心理学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不能沿袭原有基础心理学专业培养模式,而要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实验实践、评价方式等方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作为专业基础课,《实验心理学》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角度建构实验心理学教学模式

应用心理学专业不同于基础心理学专业,后者强调传统和现代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心理学基础研究人才。应用心理学专业更注重心理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人类心理活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性原理与应用性技术的学习,目的是培养擅长运用心理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服务于各类人群的应用型人才。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科的支柱型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重要课程之一。从我校2009年应用心理学专业招生以来,笔者一直教授实验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及参考书一直采用博采众家之长的做法,实验仪器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通过教学摸索与研究反思,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再结合西藏调研时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反馈,认为在教学中增强应用性、实践性是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与实践,尝试建立有效的实验心理学教学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研究者认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心理学课程改革应该着眼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方法,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应用领域、经典实验和应用型实验研究,熟悉常用技术和仪器设备,初步培养从事心理实验研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观察现实、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现实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实践意识与能力,培养科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服务意识,帮助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

二、实验心理学教学模式建构的基本思路与遵循的原则

1.恰当把握学科核心,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心理学课程,在内容方面应本着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应该有所侧重,着重讲授实验心理学最基础的内容,着重训练应用性强的内容,这就把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心理学课程在内容上与基础心理专业的实验心理学(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实验技术高精尖)区分开来。

2.确保教学规范性,提高教学主动性。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与教师双方,教学的主动性体现在双方的主动性的良性沟通与互动上,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科课程特点,调动师生的主动性,有效教学。实验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课程中理科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的概念、原理、方法的编排中贯穿严密的逻辑思维,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伴随大量的经典实验的剖析,还要进行一定的实验操作,在数据处理方面亦离不开心理统计知识的应用,这就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心理学专业学生一般都是文理兼收,有些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设法引发和培养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到试验方法的应用价值,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培养主动探索问题的意识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双基培养,夯实专业基础。

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是知识应用性价值最好的体现,而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化与基本技能的获得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如能掌握正确的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具备扎实的实验技能基础,夯实专业基础,则最终必能学以致用。因此,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操作技能的训练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实验原理、实验设计与具体实验方法,熟悉常用实验设备,能完成初步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程序,自主撰写实验研究报告,获得一定的实验研究能力。

4.培养间接兴趣,积极开展自主研究。

兴趣是专业发展第一引路人,不是为了学习实验心理学而苦学实验心理学课程,而是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学习,让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就像一名侦探,不断地靠近事实的真相,在一点点接近事实真相中品尝侦探过程的乐趣,培养间接兴趣,当他们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敏锐触角,思考生活,应用所学,积极探索,积极主动地展开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接近事实真相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与探索的乐趣,把自己所学应用于指导生活,体验到自己所学是有益于人生的,这是在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都应注重的。

5.加强实践,积极参与服务社会的应用性研究。

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为所用是学习的最根本目的。当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依专业发展规划所要求,在熙熙攘攘的广场摆上桌椅,拉开场面准备解答人们提出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惑时,一个亲子关系问题就足以让所有在场的大三学生汗颜,没有实践,所学终是停留在理论水平,不能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就如赵括的纸上谈兵。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深入实践基地,一天所学的感性认识就如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般会重新建构知识体系,在学习课程的同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发达的网络资讯,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发现生活中值得思索的问题,点燃研究的求知火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以参与和服务社会为出发点,以解决人们日常生活困惑为己任,运用所学知识,积极进行应用性研究。实验心理学相关的优秀资料中记录的许多优秀实验研究是出于大学生对生活问题研究的兴趣与实践。

三、实验心理学的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落实

1.教学内容建构——着眼专业培养特色,紧抓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夯实专业基础。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专业培养区别于基础心理学专业,也决定了其实验心理学课程不宜仿照基础心理学专业在专业内容上全、深、高的要求,应该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侧重,同时考虑学生的生源及毕业去向,紧抓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方法教学,着重讲授、训练实验心理学最基础的内容和应用性最强的内容,从夯实专业基础出发,培养应用性强、适应需要的性价比高的专业型人才。

基础性内容,就是实验心理学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经典内容,是经典性实验心理学教材所关注的内容,是学会做心理实验的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研究范式,例如:心理实验的科学性、变量、效度、信度、实验设计方法与基本类型、变量控制、心理物理学、反应时等;应用性强的内容主要是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各种心理现象,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将逐渐掌握各心理现象有效的、特定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通过学习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了解各心理现象的研究现状,例如,视觉现象、听觉现象、记忆与学习、情绪等的研究。

2.教学方法建构——突出实验案例教学,激发学生间接兴趣。

实验心理学各教材与资料均有一个共同特点,突出经典实验研究的介绍,实验研究与理论发展相辅相成。通过几年来对实验心理学的教授体验,笔者深刻认识到,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心理学课程,应该在教学中突出实验案例教学,尤其是以往有记载的大学生自己所进行的经典实验研究,激发学生间接兴趣,增强他们自主动手从事研究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对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程序和技术进行准确的解释以外,特别要注意运用经典实验和应用型研究案例对这些内容进行说明,用清晰、明了的语言,结合生动、形象的研究内容,逐步描述、设问、解释、剖析、求证,引导学生关注、疑问、思索、探索、评价,通过这一体验过程,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心理实验法的原理,掌握不同心理现象的研究范式,了解其研究价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经典实验研究的理解与评价。与学生讨论有疑问和有争议的内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在介绍每一种实验方法的同时,注重向学生展示各种方法的应用途径,密切联系生活,突出心理学的应用性质。如,感受性测量与信号检测论在人员选拔、工作环境设计、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感觉等级量表法在消费者偏好研究中的应用;反应时方法在操作台、仪表盘的设计和特殊职业人员选拔与训练上的应用;颜色视觉、图形知觉和错觉等研究在设计、绘画等领域的应用;情绪及其调节的实际应用,等等。如:由Randolph A.Smith,Stephen F.Davis所著,经郭秀艳、孙里宁精心翻译的《实验心理学教程——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中有非常丰富的实验研究案例,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可以适当参考,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3.实践理念建构——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科研素养。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研究方法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其理论性、可操作性都非常强,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决定学生的综合素养,课堂讲授、课后练习、实验设计与实验技能培养三个环节缺一不可。课堂教授要保证学时充足,逻辑脉络清晰,知识框架完整,教师要善于解释和举例,善于引发学生思考,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心理学知识体系;课后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掌握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具体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模型及相应的数据处理。通过做实验让学生熟悉实验全过程,掌握操作技能,学会与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培养团队研究意识与技能,学会观察,学会控制实验,学会实验结果收集,学会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学会撰写科学的实验报告的方法与技巧。这些过程的有效落实是学生基本实验研究技能获得的保证,是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前提条件。

4.应用目标建构——引导学生自主科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杨国枢曾经这样描述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第一阶段是奢侈品阶段,在这一阶段,心理学只是少数人的专利;第二阶段是调味品阶段,心理学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第三阶段是必需品阶段,心理学成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随着我国心理学发展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换,心理学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实验心理学应该打破传统的离生活较远的内容设置,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心理学的应用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观察生活所需,帮助学生逐步做到学以致用,引导他们逐渐学会采用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解决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研究兴趣;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和尝试设计方案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开展自主科研工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建议与技术支持。在实验教学中,多向学生介绍以往学生所做的应用性强的实验研究,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记录结果,分析数据,最后要求学生完成学期、课程研究论文的撰写,逐渐积累相关经验。

最近两年国家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动手实践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以课题资助的形式鼓励大学生从事实践实验科学研究。从前两届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参与的情况看,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契机,把平时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完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5.实践基地建构——与当地适当单位建立合适的协作研究,积极建设应用心理学学专业实习基地。

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应用性出发,深入生活实践是学以致用的最有力保障,立足学校本身特点,紧密联系当地的精神卫生中心、孤儿院、工读学校、养老院、市人才交流中心,以及和专业相关的企业、工厂、事业单位,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等等,积极开展与这些单位的交流、协作与服务,在企业、学校、社区和机关成立学生的实习基地,带领学生参与应用型研究,为各类人群提供所需的心理服务。例如在企业选拔员工、业务培训、人员聘用中,需要了解员工的职业能力倾向、学习能力、记忆品质、动作技能、性格特征,等等;企业在生产管理中,需要对照明方式、操作台、工具、仪表等进行恰当设计,对环境噪音进行有效控制,等等;产品设计、消费者心理,等等;在学校中,各年级、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健康,中考、高考前的心理调适等都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心理学课题。心理实验的技术和设备可以为这些课题提供帮助。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促使他们成才,又服务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建设,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切实推进了学生立足生活、服务社会、学以致用、从事科研的意识与实践的发展,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学民等.高等院校实验心理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5,(3).

[2]Randolph A.Smith,Stephen F.Davis著.郭秀艳,孙里宁译.实验心理学教程——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第三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郭秀艳.实验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孟庆茂,常建华.实验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杨治良.实验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推荐访问:实验心理学 建构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