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模式的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催生了一个全媒体时代,“90后”学生产生的碎片化学习习惯对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新的挑战。所以本文通过分析微模式教学较之传统教学的相对优势,提出从理念、方向、规划、流程四个方面构建全媒体时代下的《管理心理学》微模式教学进而提升碎片化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碎片化;微模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198-02

经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并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在2017年达到6.56亿,占整体网民的92.5%。移动互联网已成为网民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和各行业的重要发展模式,年龄结构分布数据显示高校大学生已是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管理心理学》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在我校所有管理类本科专业作为基础课开设,同时在非管理类本科专业作为限选课开设,因此研究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与需求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改革对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模式需求分析

1.适应移动互联网下学习方式的转型。学习资源的获取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不同媒介之间的交融使得学生获得了更及时、全面的学习体验。大学生在受到各种微技术影响后,学习习惯及其接触的各类学习资源都呈碎片化,因此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必须与教学对象思维方式一同转变与改革。

2.根据碎片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移动网络的无处不在使得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形式都有了新的需求。教学资源应该呈现灵活、易得、微型等特征,最好是基于需求匹配资源以及艺术化的呈现形式,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3.依靠微模式教学补充传统教学劣势。传统教学是指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但互联网时代学生不再受统一教学场景的限制,传统教学模式出现了教学方法单一、交互性差等弊端,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在教学上创新。利用微博、微信、飞信、微广播、微视频、QQ群、手机短信、APP等微模式柏冲传统教学。

二、课程建设现状与问题

1.课程教学建设现状。①无差异教学产生马太效应。《管理心理学》课程进行过多种探索,但由于本课程采取大班上课,受空间限制,任课教师很难针对学生个体进行指导和评价,学生受益程度不均,存在明显“马太效应”。少数主动性强且基础较好的学生获得了更多项目练习机会,多数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但欠缺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对接能力。②传统网络平台使用率呈下行态势。现有的《管理心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共享了教学资源,并创造了一个教师、学生间的交流平台。③教学中缺少移动端教学平台的应用。目前学生的移动终端主要用来实现游戏、社交功能,课程教学如何与游戏、社交等休闲功能争夺碎片时间是课程教学与改革的一个全新话题,也是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课程教学问题分析。①教学的目标备受质疑。传统教学中学校及教师在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后,得不到相应的教学成果,且学生评价不高,教师权威受到了挑战。②教学形式为单向传递。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强调实时交互,而传统教学在师生之间缺少双向沟通机制,只有教师讲授这一单项传递形式。③教学手段未与时俱进。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讲解、练习和输出的3P教学手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则处于被动,不会主动去发现、思考问题。但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质疑——讨论——结论的新兴学习方式。④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知识的时效在快速缩短,更新的速度愈加迅速,在这种形势下,将管理心理学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是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三、改革思路与实施

本课题根据“需求分析—内容设计—组织实施”的研究思路进行研究。

1.改革目标。①基于自主学习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由于上课的时间、内容都是限定的,学生处于盲目被动状态,但主观上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微模式教学的理念强调学生自主性的激发,通过微模式让学生逐渐转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学习主题。②组织者把握课程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作为微模式教学的组织者必须把握好教学的方向,信息爆炸背景下的资源混杂,真假难辨,教学者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行为的引导规范,并建立监测机制,实时把控风向。

2.改革内容。①制定开放式教学规划。传统教学模式中学校的培养计划、教学进度、教学大纲、教案全部由教师完成,开放式的教学计划可以允许学生自主申报教学项目、教学主题、教学形式,基于学生的需求建立课程自选超市。②教学内容微模式建设。一是自由灵活的微模式教学形式。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综合运用APP、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QQ等手段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学习。二是开放自主的微模式教学环境。微模式教学以单个学生为教学核心,向其传递微知识、微技能并通过学生群体传递及扩散,形成教学辐射网络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三是以量变求质变知识传递。精简短小的教学短信、微信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是按照知识结构进行编排整理的。微知识日积月累,相当于给学生配备了各类经由系统编辑整理的口袋书。四是奉行极简主义的信息加工。由于学生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持续时间有限,微模式教学采取简化信息内容和减少信息传递层次的措施,要求提炼核心内容。也正是因其精简恰当,方便学生消化而受到学生的欢迎。③榜样人物带动传播。微模式教學需要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外部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并借助学习交流平台正向传播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营造大环境的竞争学习氛围。④组织管理工作配套。微模式教学在资源获取层面应具有关联化特征,促使学生逐步形成隐性连续的知识结构。

3.改革实施。①教学调查。一是调查移动技术发展下学生在碎片化学习环境中认知注意力碎片化的现状。二是在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动机的基础上,基于管理心理学知识、技能、就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提炼知识碎片并完成碎片的“拼图”。三是课程改革实施后对课程改革效果进行调查比对。②教学设计。第一步教学微平台开发与试运行。一是根据碎片化结构拼图建立微信公众号,由课程组成员基于碎片拼图收集与管理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技能信息定期发布并更新。二是建立两个微信群,一个是教学微信群,由学生、教师、职业经理人、创业者构成。一个是教学管理微信群,由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构成。教学微信群定期进行主题线上交流活动。教学管理微信群可以进行教学交流及微服务。依据管理心理学三大教学模块选取九个知识点,基于“心动”模型即ARCS动机模型从注意力(attention)、切需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感(satifaction)四个方面进行微课教学设计,视频设计中要注意采用演示、实验、动画、网络资源等多种展现形式,同时根据实施效果进行后续视频制作。第二步教学微平台运行与调整。一是将教学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将微模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配套使用。二是根据教学效果,如学评教、出勤率、参与度、学生满意度等指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第三步微课拍摄与剪辑。一是分析课程内容结构,根据管理心理学基础理论及三大模块进行层次分析,将知识模块分解为知识点,再将知识点分解为元知识点,基于元知识点提取微课主题。二是根据“心动”模型设计微视频针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三大模块设计并制作微课视频。教学微视频的设计主要从教师的教学方法、视频属性、知识内容的表征与视觉呈现等方面进行。三是聘请专业的录课团队录制微课视频并进行后期剪辑与制作。③教学评价。依据原有管理心理学教学项目及合作教学评分指标,利用教学微平台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项目的互动中,将学生互评引入到教学评价中,打破传统教师单一评价模式,全员参与项目评价。

参考文献:

[1]姜强.碎片化学习视域下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认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1).

[2]朱学伟.基于碎片化学习的微型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

[3]季志.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微模式构建与实施[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8).

[4]杨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模式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8).

[5]于海燕.碎片化学习背景下微模式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5).

推荐访问:管理心理学 教学效果 提升 策略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