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互动关系

摘    要: 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育信息化、营造积极的教学文化及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实施取决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践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网络化教学环境的营造。翻转课堂能成为高校图书馆深度融入高校教学的契机,高校图书馆能够助推翻转课堂在高校成功开展。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高校图书馆    教育质量

翻转课堂源起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两位化学教师2007年的教学探索——先是通过录制教学视频帮助缺课的学生补课,后来发展为“学生提前在家看视频、听讲解,腾出来的课堂时间用于知识巩固”的翻转式教学模式[1]。由于这种新的模式学生乐于接受,但受限于“录制教学视频”的现实障碍,令一些教师望而却步。2010年随着可汗学院的出现及网络进一步覆盖,大量优质教学视频的免费提供降低了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难度,从而受到家长、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推动了翻转课堂进入全球教育工作者的视野。2011年全球教育领域MOOCs的崛起进一步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借鉴——加强“互动与反馈”和倡导“在线学习社区”——帮助学习者在参与翻转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全程沉浸感”[2],极大地提升了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素质,其影响迅速扩展至全球,并日益受到热捧。2013年,翻转教学网研究中心发布了《翻转课堂白皮书》,分享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翻转课堂主要的研究、实验和成功经验,向全球教育界推广。

1.翻轉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的优势

1.1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实施翻转教学法的学生通过做好学习新知识所需的前期知识准备,激发对所学内容的动机、态度、兴趣等情感;教师需要汇总全体学生观看视频后的问题反馈,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设计课堂活动及学生评价方式等,以保证教学与学习者程度的适切性及评价结果对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促成等,这一流程符合美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三步骤:阐明学习必需的先决条件;研制实施的程序;评价这种策略对教师与学生产生的结果;说明翻转课堂是学生达到掌握目的极其适宜的途径及策略,实现学生的掌握学习。

其次,翻转课堂倾向于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方式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并把评价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3],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将学生在线学习、课堂讨论、学习笔记及小组互助合作时的态度、呈现、逻辑思维、互助合作精神、讨论发言的质量、创造性等学习动态进行全面、深入、真实的观察和记录,全面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情景下挖掘学习动力和潜力。

翻转课堂通过掌握学习及形成性评价方式的开展,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与交流、实践与管理、科学思维、综合分析等高阶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迎接信息化时代挑战的能力。

1.2翻转课堂有助于实现教育信息化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理念,要求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各个领域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现代化[4]。

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把信息技术及资源看做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习惯把教材、教学活动、共享资源等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起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适时呈现。基于信息化、数字化的翻转课堂利用网络通信工具、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等创设“沉浸式”的信息化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个性化、信息化学习,实现教学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研发,解决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成效不显著的问题[5],显著提高教育生产力,成为未来全球教学变革的走向。

1.3翻转课堂有助于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翻转课堂的“课前传授+课上内化”教学模式促成了环境、教师、学生等多种教学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教学过程不再是单纯的认知活动,而成为师生创造与展现生命意义的动态生成过程,课堂成为师生迸发思想火花、体验生命意义、实现自我超越的空间,摆脱以往课堂的机械重复、缺乏创新带给师生的枯燥感和工具性,提高教师的创造力和工作满意度,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人的学习节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持续和积极的互动,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课程,将学习视为积极的活动过程。

翻转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充分尊重,在引导、指导的过程中产生真正的交流与对话,进而出现质疑、探究和求真,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关系: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研究者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而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情感上的支持者[6]。互动的课堂与师生角色的转变营造出平等互助、合作探究、和谐友爱的课堂氛围,催生出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教学文化,真正触及教育教学的本质,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昏昏欲睡、被动消极的高校课堂文化。

1.4翻转课堂有助于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兴起与进展》中曾说过,缺乏能够对学生带来个人影响教师的高等教育,就像是北极的冬天,只能产生冰封、石化、铁铸的大学,其他什么也没有。也就是说,教师队伍决定了教育质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

由于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进行翻转,即通过网络“让学生提前自主观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制的教学微视频”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腾出来的“课堂时间则被用于分组讨论、提问、实验等互动式、深入的学习活动”,教师除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独特的教学风格外,还需要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一定的信息素养、课堂组织技能、人际交流能力等,才能开展个性化、信息化教学。教师在教学相长中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样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直至走上职业生涯的巅峰。

由上可知:翻转课堂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7],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了教育信息化,营造出了积极的教学文化,打造出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2.翻转课堂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

2.1翻转课堂理念的践行

在中国“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中,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习惯。翻转课堂重新建构学习过程且颠覆教师的角色任务,由教师率先打破和教育环境之间旧有的平衡而置身于一个新的不确定中。如果没有坚定的改革信念作为支撑,那么没有哪个教师愿意“多此一举”的。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广大教师对翻转课堂理念的认同至关重要。

翻转课堂理念的践行要确保“课前传授中真正发生了深入的学习”及“课上内化中高效进行了学习经验的交流与观点的相互碰撞”[8]两个环节的有效落实,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成功“翻转”。

2.2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又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鉴别和推理完成。

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要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能根据掌握的信息知识、技能和检索工具,从各种不同信息源迅速有效地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并创造出新信息,承担起网络教学的设计、开发和研究等;能对学习过程、教学流程进行观测、监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同时,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对信息敏銳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洞察力、判断力等,进而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交流及应用;能通过人机交互环境,应用研究式、协作式、发现式等学习方法攻克学习难点。

2.3网络化教学环境的营造

由于翻转课堂包括“课前的在线学习”和“课堂的面对面学习”两部分,跨越同步与异步、虚拟在线与实时交流[9],被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视为一种“混合式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认真做好课前任务设计,制作出相应的交互式教学微视频及反馈练习,学生课前观看学习。由于这些视频可以重复播出,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自主开展新知识学习,并通过在线提问、讨论及练习反馈等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支持,从而创建协作式学习环境。

可以看出,师生双方都需要通过数字化终端访问学习支持系统,而学习支持系统都运行在网络环境下,为此家校双方必须购置数字化终端设备,才能方便师生便捷地访问学习支持系统,存取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实时进行在线学习等。

3.翻转课堂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关系

3.1翻转课堂能成为高校图书馆深度融入高校教学的契机

要根本消除高校图书馆边缘化走势,教育一方需要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一个契机。同时,一旦机会出现,图书馆一方必须能够发挥技术与人才优势,抓住契机,形成合力。好比列车带动车厢是通过连接件牵引的,“连接件”的两头——教育需求与图书馆,就像两只手,要在“连接件”这一结合点上互相紧握,才能传递牵引力。

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固定的教学内容在固定的教学时间与固定的教学空间内给予固定的群体,形成知识的硬性输出与输入及教学的封闭式管理。教学的“围城”使得“墙”内的师生囿于困局,而“墙”外图书馆的服务与资源很难融入。翻转课堂将“课堂讲授”与“课后作业”两个环节发生翻转,打破“围墙”、开放课堂、活跃师生,让图书馆的服务与资源走进教学,真正解放教育生产力。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促使高校师生对图书馆权威的网络平台、专业的人才技术和海量信息资源的“浸泡式”利用,从而为高校图书馆带来广大读者和用户。翻转课堂正是高校图书馆去边缘化的一个适宜的结合点,一头连着高等教育,一头连着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通过迎合翻转课堂的现实需求实现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3.2高校图书馆为翻转课堂进入教育实践提供保障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者观念守旧、综合素质不够完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评价标准欠缺等问题,仍然成为翻转课堂实施的瓶颈,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研究机构助推高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这一重要性和紧迫性的任务,以跟上全球教学变革的步伐。

在我国,随着高校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网络化教学环境的营造,通过参与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学生的信息素养稳步提高,同时,迫于就业压力渴望改变学习模式以提高个人能力素质;高校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压力下,为提高教育水平和改进教学手段,一直致力于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因此,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实施条件业已成熟,是众望所归。

高校图书馆应顺势而为,组建专业的研究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翻转课堂提供研究支持、服务和示范,引领翻转课堂的全面探索、试验和研究,拿出更多的成绩和案例,以鼓舞高校教改士气,促进翻转课堂的大范围开展[10]。

参考文献:

[1]何世忠,张渝江.再谈“可汗学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24-26.

[2][5][6]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6.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2012.03.13.

[7]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jrzg/2010-07/29/content_ 1667143.htm,2010-07-29.

[8]张新民,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21.

[9]黄静.基于学生互评的翻转课堂构建——以南通大学文献检索课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13-18.

[10]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69.

推荐访问:互动关系 翻转 课堂 图书馆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