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初中生物课堂

【摘 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将课堂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建立在对生物的直接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渠道,构建重要概念图或调动多感官运作,从而达成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多感官;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7-0054-02

追求高效课堂是教学始终不变的目标,针对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性,许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都进行了不懈研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就多感官教学方法在生物课堂上的实践探索进行了研究,力求针对初中生的特点,探索初中生物课堂的高效教学方法。

一、生物课堂“多感官教学”的研究目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它过分强调教师的教,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录,致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促使人们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去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问题。现代心理学和思维科学对人脑活动机制的揭示,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在教学模式探究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

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应将课堂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建立在对生物进行直接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调动多感官渠道,构建重要概念图或触动多感官感受,从而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成为学生感受得到的“动感地带”,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得到真知,发挥潜能,教师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二、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特点分析

初中生是指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的青少年儿童,初中阶段又可称为少年期、青春期。青少年期生理方面发生迅猛的变化,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生在认知发展上处于一种既懂事又不完全清楚的状态中,即各种认知过程都在发展而又都发展得不完善。他们一般求知欲十分旺盛,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想象奇特而丰富,对一些深奥、神秘的现象也希望了解一二。

他们在小学时对外界事物缺乏了解,非常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对于长辈的意见往往是言听计从。随着逐渐长大和经验、知识的增多,他们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法,他们的注意力不再像从前那样仅仅关注课本知识,他们还渴望进一步接触、进入社会,开始有自己的更加丰富和独立的兴趣爱好。因此,这时他们中许多人的课堂注意力会变得容易分散,不仅关心学习,还在养成自己的习惯、特长、爱好以及其他。他们正处在由儿童向少年过渡的时期,一方面没有摆脱儿童期的幼稚,一方面又想表现自己的成熟,所以,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既不能把他们看作是年幼无知的小孩,也不能把他们看成日益长大的青年,而应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特点,对学生实施科学教育。

三、生物课堂多感官教学实践分析

一项大规模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依次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学生(95%)。脑科学研究表明,调动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大脑通路,从而建立起更多的神经联结。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习方式安排、学习结果评价等教学活动组织上,应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动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能。

从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来看,并不是每一课时都能非常有效、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为更深入地研究在生物课堂上采用多感官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本文以“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人体的神经调节”中第二课时为选材,从同课异构角度进行了研究。

1. 教材内容分析

第二课时知识点分两块:反射和反射的类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教材正文部分约800字,另包含插图4处、实习2处(膝跳反射和测定学习时间)、表格1处。教学目标包括概述反射和反射的类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说出人体条件反射的特征。

在研究这节课时,先后进行了5次课堂教学,教学对象是同年级同层次班级的学生,由于历次课堂教学过程都有些许方式方法上的改进,下面对教学方式反差最大的两次课堂的部分环节进行对比。

课堂A. 传统授课方式:以教师讲述、提问和学生回答为主。

课堂B. 多感官教学方式:以各种不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

两次课堂均涉及耳、眼、肢体等感官。

导入部分:课堂A.教师用口述举例的方式来导入;课堂B.设计情境,先邀请一位学生上台参与走迷宫的游戏,另一位同学给走迷宫的同学计时。参与活动的学生还可以品味让人生津的糖果,一下子就让学生兴致高涨起来。

反射的类型:课堂A.教师举例,学生回答,继而学生再举例,并进行膝跳反射的实验;课堂B.先观看动画片《就诊历险记》,后设置情境提问,求助学生解决难题,并分组相互完成膝跳反射实验。教师再次提及学生品味糖果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吃到糖果的和听见别人描述吃糖果的所属反射类型的差别。

学习过程:课堂A.学生在课本上练习笔画和走迷宫,并记录相应时间进行对比。教师口述举例及学生举例;课堂B.在上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就特意设置了一段背景音乐,那是一段郞朗弹奏的《牧童短笛》,从这个情节引入反射可以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而达到娴熟、快速的程度。同时,还可以引申到我们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条件反射的强化过程,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让完成学习过程更快速、更轻松。

2. 对比分析

从两节课堂的各个环节设计中可知,学生涉及的感官其实大部分比较一致,多用到耳(听)、口(说)、眼(看)。虽然两节课都利用了学生的多方位感官,但在各感官联合上显然课堂B更胜一筹。多感官联合使用,使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有明显的提高。各种游戏、活动、实验、视频、动画等内容的穿插,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之紧紧围绕在课堂教学上。

以教师讲述为主的课堂A,虽然也利用了学生的多个感官,但缺陷在于感官的利用多停留在学生看、听这些简单的感官利用上,缺乏多感官的整合,故学生容易感到课堂枯燥无味,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

无论从课堂气氛、课后反馈,还是从学生参与度、关注度来进行比较,多感官教学方式显然都更加符合具有不同感官偏好的学生。初中生物课本就是基础性的科学课,教材中的知识点可结合模型、动画、游戏、实验、活动等,在45分钟的课堂里,学生沉浸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得到真知,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五、反思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和逐步普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绝对重要的地位,但是生活节奏越快,人们对大篇幅信息的关注度就越低。一节常态课的时间为40或45分钟,成年人集中精力的时间最长都不过15分钟,因此,要让初中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精心的教学设计。

笔者认为,如果能把我们的课堂设置成类似“一场让人憋尿的电影”,让学生在四十多分钟的课堂上感觉时间过得飞快,而不是感觉漫长,教学效率就一定会得到大幅提升。而多感官教学方式适合具有不同感官偏好的學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集中注意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每一节融合智慧结晶的精彩课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多感官教学方式呈现,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针对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来设计高效课堂,会是我们不懈努力的奋斗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金钊.多感官教学: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J].现代教学,2009,(6).

推荐访问:感官 调动学生 课堂 参与 初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