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12年11月,台湾“中科院”宣称,已完成远程“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测试,并透露导弹射程达到400千米。这让外界顿为惊讶,这一数据超过了以往试验的两倍以上,其发展远程制海武器的意图十分明显,这似乎证实了台军先前所谓“航母杀手”的传言。那么,新的“雄风”3究竟能否打击航母?作为台军速度最快的武器,其在台未来作战中又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新三弹”归位

“雄风”3与台同期开发的“雄风”2E对陆巡航导弹及“天弓”2型防空导弹并称台湾21世纪的“新三弹”。“雄风”2E和“天弓”2相继亮相,只有“雄风”3一直处于传闻状态,直到2007年台湾“双十”活动上才以裸弹方式首度亮相。2009年的台北航天及防务工业展中,台湾“中科院”以“现代克星、航母杀手”为名展示“雄风”3导弹(题图),并宣称射程可达150千米,对航空母舰等具有一定吓阻效果。到如今,最新消息中,更是透露出其改进型射程已达400千米。

“雄风”3是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科院”)仿制美国LTV公司在1974年研制的小体积冲压实验弹而自行改进的高速反舰导弹。从目前公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看,“雄风”3外形最大的特点是导弹后侧加装了2只侧挂式助推器。助推器前端鼻锥罩并非正圆锥形,而略向外侧偏移,这使助推器被抛离后可利用气动力向外侧带离弹体,避免回撞导弹。根据台“中科院”公布的情况,“雄风”3侧挂式助推器在发射后4秒即燃尽脱离,导弹尾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也几乎是同时关机,冲压发动机随即点火,为导弹提供后续推力。从后部加挂两个助推火箭来看,台湾科研部门在助推火箭的一体化设计上尚有差距。

从图片看,“雄风”3导弹弹体下方有一长条状凸起,内装数据链接收天线和高度计等,上方凸起为电缆罩,传送尾翼控制信号。从台媒体公布情况看,“雄风”3导弹总重超过1.5吨,巡航速度可达2.0马赫,原型弹射程为150千米,而目前的改进型射程据称达到400千米,估计体积和重量都有所增加。

“雄风”3型导弹是台军重点发展与部署的武器之一。台湾军方在2007年编列22.66亿新台币开始全面批量生产“雄风”3,其中3亿多元用来兴建储弹库与综合厂房等设施。按照计划,到2013年将总计耗费120亿元生产120枚改型导弹。

“雄风”3的归处

为加快“雄风”3的实际部署,台军制定了所谓“追风案”,并送交“行政院”和“立法院”审议。根据该方案,在导弹搭载平台方面,“雄风”3导弹将部署在台军8艘4000吨的“成功”级导弹护卫舰,以及7艘500吨的“锦江”级巡逻舰上,每艘战舰将部署4枚“雄风”3,其中,“锦江”是把舰艉的4枚“雄风”2导弹发射架改为装载“雄风”3的大型支架。这些改装后的舰艇将从南北分别遏制台湾海峡南北入口。

据台媒透露,“雄风”3导弹在台湾“中科院”研发过程中就已上舰,在一艘“成功”级护卫舰上以“应急战备”的名义部署4枚,以验证导弹发射系统与船舰软硬件之间的整合程度,以及舰上电磁兼容的问题。台军方表示,在试验过程中所遇到的~系列技术难题已经被克服,以后计划陆续加装在“基德”级驱逐舰上。由于这些舰艇已经装备亚音速的“雄风”2导弹,因此台海军将搭配使用两种不同速度和攻击高度的导弹,采用“快慢配”的攻舰战术,增加防御舰艇的拦截难度。

但是,台军的上述导弹部署计划并不顺利。2011年6月,台海军为检验“雄风”3导弹在2010年正式服役后的情况,举行了首度实弹打靶演习,但是导弹没有命中目标。随后在2012年5月又曝出,“成功”级舰在加装“雄风”3后因局部承重增加,而“成功”级舰体采用的是无伸缩缝设计,导致铝质甲板出现龟裂,这也暴露出台海军拼凑装备过程中急于求成、不求甚解的严峻现实。

目前台海军正在努力扩大该导弹的部署范围,并在新型舰艇的发展中将“雄风”3导弹作为标准配置设计。

根据最新的“追风案”反映,台湾海军将在5年内部署130枚“雄风”3超音速导弹,现役的4艘“基德”级驱逐舰、14艘“成功”级和“济阳”级护卫舰、6艘“康定”级巡防舰和12艘“光华六号”导弹快艇(还将建造30艘)都将安装“雄风”3导弹,多则8枚,少则4枚,形成“集群反航母战斗群”能力。

台湾刚刚开工建造的“迅海”原型舰为500吨,将混合配备“雄风”2和“雄风”3。原型舰通过测评后,后续量产的“迅海”舰吨位将增大为2000吨,届时军方将视需求决定是否增加采购新近升级的远程“雄风”3。台军方官员宣称,“迅海”级导弹快艇未来将配备各8枚“雄风”3及“雄风”2导弹,通过精密的操控,“先后发射、同时命中”,以快制大,使敌方大型军舰防不胜防。可见,台海军对现有“雄风”3及升级后的远程“雄风”3导弹寄予了厚望。

能否反航母?

对于“雄风”3的反舰能力,众说纷纭。台湾“中科院”“雄风”计划副主任姜武英曾表示,“雄风”3的设计理念就是在最后一击中穿透敌舰,进入船舱里引爆,这在实验室里已经模拟成功。而在陈水扁时代曾担任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陆委会副主委”的淡江大学教授林中斌却大泼冷水,称相对于航母来说,“雄风”3恐怕还是形同“蚊子叮象”。那么,从性能上看,其反航母能力究竟如何呢?

打击射程远,但射控需要中继,数据中继平台选择难

前面已经谈到,“雄风”3射程150千米,远程型射程可达到400千米,也就是说,导弹可以在航母火力覆盖圈外的陆地或舰艇上,发动超音速突击,这对编队威胁较大。但当前由于“雄风”3射程远超过军舰侦搜范围,因此接战模式与亚音速的“雄风”2类似,即由海军“大成”系统提供目标资料,再输入导弹系统中。实际上,“雄风”3在射程150千米时就必须采用直升机或预警机中继引导的方式攻击,在射程400千米时,引导时间更长。而且为了提高突防能力,导弹必须采取复杂的低空机动方案,而低空掠海飞行因空气阻力大,燃料消耗多,不但射程受到限制,也会造成信号处理时间过短,无法实施再攻击。

众所周知,航母编队的防空网一般由三层组成:最外层为外防区,主要由战斗机担负,进行空中巡逻;中间一层为中防区,依靠舰空导弹进行区域性防御,主要是装备中、远程防空导弹的驱逐舰担负;最里一层为内防区,主要由舰上的点防御武器和近防武器系统构成,以确保舰艇自身的安全。其中,外防区基本达到“雄风”3导弹400千米射程极限,而中防区通常距航母90~185千米,由编队内的防空与反潜驱逐舰、护卫舰等组成。要中继,台海军必须在距离航母100~200千米范围内部署E-2C等中继机或在50~100千米范围内部署中继舰艇,这恰恰处于飞机和舰载防空导弹及编队反舰导弹的最佳作战区内。因此从台湾现有海军实力看,其远程导弹射程的中继能力不足,为此的防护能力更加薄弱。

飞行速度快,但机动性差,对于编队打击失误概率大

作为超音速反舰导弹,“雄风”3飞行速度高,对其防御抗击难度明显加大。以“雄风”1和“雄风”3为例,前者飞行速度0.65马赫,而后者的飞行速度在2马赫以上。对于搜索雷达探测距离为20千米的比较典型的驱逐舰来说,“雄风”1若从20千米外飞至目标的时间大约为96秒,驱逐舰有1分半的反应时间,而“雄风”3仅30秒就可飞抵。驱逐舰对于“雄风”1的来袭尚可采取舰空导弹、速射炮拦截及电子干扰等防御措施,而对于“雄风”3的来袭,做出反应的时间只有原来的1/3,防御难度加大。

但是也应该看到,“雄风”3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这也使其空中机动性变差。同样是超音速攻击的“日炙”导弹具有末段高速S形规避、数次机动、贴近海面飞行攻击的性能,而“雄风”3迄今公开的机动方式是在20~200米之间预定折点飞行,在未段可能会采取拉高俯冲攻击。这不但增大了被密集的航母近防武器拦截的可能性,而且较低的飞行高度也使其视界变小,在识别航母和幕舰及保障舰上反应时间变短,加之高速带来的机动性降低,使其对多舰艇编队中航母的打击失误增大,甚至很容易错过打击目标。台湾军方也承认,正是因为飞得太快,“雄风”3型导弹的失控几率也很高。例如,台军在2011年6月的打靶测试中,就发生了导弹意外冲过头导致脱靶的情况。

导弹体积小,但全弹隐身难,被航母发现拦截的可能变大

应该说,“雄风”3的总体外观尺寸比“日炙”等同类型导弹要小,虽然远程型“雄风”3体积可能增大,但仍在同类型导弹中不是大个头,这使其总体雷达反射面积会小很多。实际上,为了提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隐身能力,各国在研制导弹时主要是对其外形和结构进行隐身设计,并大量采用具有吸收雷达波能力的复合材料来制造弹体,同时降低导弹主动导引雷达的发射功率,以减少自身无线电特征。“雄风”3在改进中都有可能采用这些措施,但是作为高速反舰导弹,“雄风”3过高的速度造成弹体的气动热与弹尾部的喷管热要远远超过亚音速导弹,所以其红外辐射特征难以隐藏,这需要采用降低、隔绝和散射热源的高性能新型材料及对尾喷流采取相应措施,如此一来就要增加成本并降低生产率,更重要的是,台湾目前尚未掌握这些技术,因此使用红外警戒和搜索手段,可较早地发现跟踪“雄风”3,因此“雄风3”的综合隐身能力不高,易被航母编队外围的哨舰或幕舰所发现和拦截。

打击精度高,但弹头成力有限,难以有效破坏航母目标

台湾一再吹嘘“雄风”3的打击精度,宣称其只有50厘米的误差。实际上单从其两马赫的速度来看,如此高的精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作为打击航母这样的大型水面慢速目标,击中目标还是可能的。台自己宣称,“雄风”3对攻击截面积为1万平方米的目标命中率达85%。但是应该看到,“雄风”3由于自身体积小,战斗部容量也十分有限,因此其对航母这种大型加固目标的破坏只会十分有限。从“雄风”3图片看,虽然其总重量约是“雄风”2的两倍,但外界估计其只有俄制“日炙”导弹的40%不到,考虑到内部空间与燃料装载的情况,战斗部估计在200千克级,肯定比不上“日炙”导弹的320千克弹头。而且“日炙”身大力沉,发射重量4吨左右,单发破坏毁伤能力高于“雄风”3。特别是,新型远程“雄风”3在没有大的技术突破情况下,导弹射程扩大一倍以上,这将使其重量和尺寸要增加许多,因其必须通过增加燃料来加大航程,同时也可能采用减少战斗部或其它部分质量来增加燃料储量,这就会导致杀伤威力下降或其它性能降低。因此远程型“雄风”3对航母等大型水上目标的杀伤威力,期望不可能太高。

(五)导引方式单一,易受干扰,接近航母编队的难度大

外界估计,由于“雄风”3超音速低空飞行时鼻锥罩会产生高温,其不能像“雄风”2那样使用红外目标搜索器。因此从台湾现有导弹技术看,其终端导引头只能是主动雷达导引。这与其它国家采用多种模式导引头互为补充的情况不同,其对雷达引导的依赖较大,而这种导引方式被干扰的可能性较大。巡航速度超过2马赫的“雄风”3比起巡航速度0.65~0.8马赫的1和2型导弹来说,前者的处理时间要比后两者约少2/3左右,因此其信号和数据处理速度也必须快两倍多,而“雄风”3显然在电子技术上与后两者几乎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其目标识别和处理的能力显然有所降低。航母及其幕舰在中近程有着强大的电子干扰和欺骗能力,因此“雄风”3接近航母编队的难度很大。

从上面性能来看,“雄风”3导弹被称为“航母杀手”勉为其难,只是在矮子中选了这么一个将军。连台海军也承认,“雄风”3只适合反制大陆的“现代”级军舰这样的中、小型水上孤立目标。

技术不足战术补

虽然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雄风”3难担“航母杀手”的盛名,但是从台军现役和近期发展武器来看,其还不得不担负起这一重任。近年来,台湾军方暗中一直积极研究并演练各种战术。实际上前面提到的台军“追风案”的目标就是模仿俄罗斯反航母战术,在5年内编练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反航母战队”。

台军反航母突击战术主要有两种。一是“快慢协同”,即利用隐身效果差但高速的超音速导弹和隐身性强、低弹道的亚音速导弹,实施混合、饱和协同攻击。台可分别从左营、苏澳和花莲军港出发,一南一北遏住台湾海峡的出入口。一旦发现航母,“成功”级、“基德”级上的“雄风”3超音速导弹,以及“锦江”级战舰或“光华六号”导弹快艇上的“雄风”2亚音速导弹,将采取“弹海战术”同时发射。这种快慢结合的方式将使航母的舰艇防空系统无法同时拦截多目标,最终确保一定数量的火力突破航母防空网。二是“敢死突击”。如果航母的护卫舰艇过多,导致“弹海战术”难以奏效时,台海军可组织快艇敢死突击队,利用隐身舰艇携带“雄风”3导弹实施夜袭,不惜一切代价突击航母。如造成对方航母护航舰艇的损失超过50%以上,即使航母本身完好无损,也因失去掩护而被迫撤退,达成战役目的。但是应该看到,在台海附近,靠近我大陆沿岸密集海空部署的战场环境中,再多的突击力量集结,也会被发现,并被饱和歼灭。

“雄风”3的其它目标

支援岛屿争夺

台湾《联合报》在2012年11月报道远程“雄风”3导弹测试时称,该弹未来若部署上舰,一出基隆港导弹就可攻击包括钓鱼岛在内半径200千米内的目标。实施上,远程“雄风”3更适合作为岸基制海武器,其在台湾北部,或在北部沿海地区的岸基海空力量掩护下,可以随时对钓鱼岛方向集结的日本海上力量发动远程攻击,以支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夺。媒体设想未来对钓鱼岛的争夺,将会发展为在钓鱼岛海域附近类似英阿马岛战争这样的制海权争夺战。如果想定变成现实,那么“雄风”3导弹无论是在海上还在岸上,都可以发挥对海远程突击的作用,以支持岛屿登陆部队的航渡和登陆,以及最终的岛屿坚守作战。

参与联盟“空海一体战”

美国在新近提出的“空海一体战”中将台湾、日本等盟友都纳入到了集体阵营中,台湾是反制大陆的前沿,是第一岛链内的战场。以“雄风”3为代表的较强制海能力,无疑将使台湾在第一岛链内海域的争夺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成为阻滞大陆海军前出第一岛链的重要力量。以台湾南北端为出发基线延伸400海里的重要海域,是遏制大陆海军突破第一岛链的重要航线经过地。

反封锁与登陆

台湾与大陆的距离非常近——最宽处220千米,最窄处130千米。部署在台湾岛南北两端的载有“雄风”3导弹的舰艇平台,不但可以有效封锁台湾海峡,阻止我登陆航渡部队,还可以瞰制台湾岛东北和西南方向海域。

台军在军事力量部署上,十分担心解放军战舰出现在台湾东部海域,对台形成“前后夹击”之势。特别是部署在台湾岛东北部和西南部的航母战斗群,不但可以阻止美国从冲绳和关岛方向干涉,而且可以增强对位于台湾东部沿海的花莲空军基地的空中力量的压制(台湾的大多数F-16战机都部署在这里)。因此台军表示,阻止解放军舰艇战斗群穿过第一岛链将成为台军的首要之务,“雄风”3因此被台军赋予了重要的拦截任务。台军方称,“雄风”3可争取制海纵深,形成制海打击优势战力,阻滞、削弱敌进犯主战兵力与两栖船团,创造联合制海作战有利态势。从而为反封锁和反登陆作战胜利奠定基础。

远程对陆反制

面对日益增强的大陆军事力量,台军近年来提出了先制反制作战思想,即主动攻击大陆的登陆兵力集结地和战争潜力目标,以削弱大陆军事实力,动摇我反台独的决心。

台湾《自由时报》宣称,台湾“搞巡弋飞弹(巡航导弹)比搞导弹防御划算”,导弹攻击与防御的效益比为9:1,即防御的一方需以9倍甚至以上的成本,才有机会防止遭到对手攻击的损害。而且攻击方掌握主动,总有突破防御方的手段,因此“攻击为最佳的防御”。为此,台湾一直在谋求发展能直接攻击我陆上目标的远程武器。随着“雄风”3研制取得进展,已经有消息称,台湾将发展远程对陆攻击型“雄风”3。台湾《东森新闻报》称,“中科院”在“雄风”3导弹技术上已突破国际导弹协议的300千米上限,这样一来,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北从福建福州、南到广东、南澳,都在该型导弹的攻击范围内。下一阶段的系统提升,将是如何反制大陆导弹,也就是执行攻击大陆导弹部队阵地的能力。

[编辑/严晓峰]

推荐访问:超音速 雄风 渐远 渐行 反舰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