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老舰的小算盘

近日,互联网上的照片表明,曾有“神州第一舰”美誉的中国海军深圳舰在修船厂拆下了所有武器和电子设备,似乎要进行现代化改装;与此同时,曾被人们寄予厚望的“航母杀手”杭州舰也面临了相似的命运。

作为2000年前后中国海军的新锐代表,服役之初,两舰都享受过许多今日战舰没有的高级待遇:深圳舰因为吨位在当时较大,舰长一度必须是副师级大校,在行政级别上比一般的主力驱逐舰舰长还要高半级;杭州舰及其姊妹舰则长期受到舰队“单独码头、双倍岗哨”的安保护卫。这样的舰艇服役仅有15年左右,正值水面舰艇的“壮年期”,匆匆进入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正是中国海军技术飞速变化的体现。

许多网友都对这种所谓的“大改”寄予厚望,认为这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的升级方案。网上也不乏“深度挖掘潜力”的方案,将一艘旧式驱逐舰彻底翻新成一艘中华神盾舰。殊不知这种“夏利改宝马”的方案不仅在成本和工程量上相当于新造战舰,还因为旧战舰在设计和结构上的固有形态,使改造的战舰的性能发挥受到掣肘,加上这种深度改进需要长时间占用船台船坞,影响新船建造,其综合成本甚至高于建造新船,因而并不可取。相比之下,适度的改造方案是建立在不占用造船厂过多资源,借助舰船中修机会的情况下,使用修船厂较为简单的技术进行关键设备的改进,以提高舰艇的作战能力。

此次改造的两艘战舰,吨位上与海军主力舰艇基本相当,舰况也不差,不需要进行大规模变动,只需要对动力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与修整即可。变化最大的,则是舰上以战斗指挥中心为核心的电子系统的改进。

深圳舰的指挥系统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但以今天的眼光看,这套系统无论是运算能力还是兼容编队友舰情报的能力都已显落后。当初当仁不让的编队指挥舰如今也只能承担一般舰艇的作战任务。至于杭州舰,虽然服役时间更晚,但舰上全套的俄式指挥系统不仅在元件水平上远远落后,还无法与我军的装备制式兼容接轨,以至于该舰与较小吨位的导弹护卫舰一同出海时,护卫舰反而成为指挥舰统领编队运作。这些舰艇在现代化改装中,也必然会着重强化指挥系统的升级。这类升级虽不如舰炮、导弹这般显眼,但实实在在能倍增这些战舰的作战性能。

当然,升级电子设备必然会影响到舰上的武器系统。以杭州舰为例,舰上的俄制武器是用铜线连接到作战系统上的,而我军新一代的指挥系统全部以光缆作为传输介质,如何改造武器,协调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一个不小的问题。这一点上,中国在早年建造绰号为“中华现代”的052B型驱逐舰时就成功处理过类似的难题。而在深圳舰上,一些较早研制的装备,诸如76A型37毫米机关炮和79A型100毫米舰炮则已经停产,不仅性能落后,继续保证其配件供应也不经济,趁着中修改造的机会,将这些武器换成同类型的更新型号,也是提高作战能力的重要一步。

目前来看,中国海军对现役舰艇的改进很少有完全推倒重来的变革性重建,相反更加重视在合理成本和改进难度下,通过对部分关键设备的升级换代与全舰的信息化改进,带动舰艇的整体性能提升。这种改进一般工程量不大,难度也有限,可以在海军自己的修船厂就地进行,避免了进入船厂占据船坞和船厂工人的工时,影响军方新舰船的建造。对于一支快速扩张的海军而言,这样根据轻重缓急做出的决策无疑是明智的。

在新中国海军的历史上,无论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草创阶段,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小步快跑时代,对舰船的改进上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同前几个时代改造舰艇“一改一个大变样”不同,新世纪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舰艇在外形上的变化显然更为低调,舰上软硬件“看不见”的升级虽不显山露水,却真正透露出一支崛起中海军的考虑和门道。

(作者系《观察者》网军事频道总监)

推荐访问:小算盘 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