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后的中国海军

虽设海军部 指挥权分散

1929年6月,国民党政府成立海军部,欲统一海军,便于集中指挥。然而,广东系和东北系不愿完全听命于蒋介石,他只得采取折中方案,把海军编成四个舰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第一舰队、第二舰队以马尾等港为基地,控制福建沿海至长江口以北的海域;第三舰队以青岛为基地,控制长江口以南的海域;第四舰队没有大型军舰,实力较弱,就以大亚湾为基地,控制广东周围海域。这时海军部已成立两年多,但海军仍呈分裂状态。

至全面抗战爆发前,情况发生了变化:1933年6月, 第三舰队的3艘主力舰逃离青岛投往广东,其中两艘后来改投福建,它从此衰落;第四舰队的许多舰艇由于年久老化,变成废船,从1935年起不再称为舰队,改受广东江防司令部管辖;而第一舰队、第二舰队的实力则得到加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央海军”。

屡遭日机攻击 主力丧失殆尽

国民党政府为了扩充“中央海军”,便筹款大造舰艇,不断增加水兵。“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海军进入一级战备。海军部派49艘舰艇陆续驶入长江,集结于南京下游的草鞋峡一带,准备应战。

8月11日中午,大批日舰闯入吴淞口。于是,集结在草鞋峡一带的舰队由海军部长陈绍宽率领驶向江阴。抵达江阴后,8艘舰艇及各轮船公司调集来的20多艘商船,在航道上一字排开,陆续自沉;同时,还在上海十六铺黄浦江航道沉下大批商船,以防日舰经过内河进入长江。

淞沪会战开始后,留沪的“普安”号根据命令,自沉于上海董家渡黄浦江航道。从8月18日起,日机开始攻击江阴的中国海军,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日机被击落击伤多架,但中国海军的“永健”号、“曒日”号也被炸沉。9月22日至23日,几十架日机集中火力攻击“平海”号、“宁海”号。当日机临空时,水兵们奋起反击,打落11架日机,但两舰也相继被击沉。

9月25日,“逸仙”号击毁两架日机后,受伤沉没。前来援救的“建康”号,在途中被日机炸沉。为了维持江阴防线,海军部又调“楚有”号为旗舰驶至江阴,同时将负伤丧失战斗力的4舰自沉于江阴航道。

9月29日,“楚有”号被炸沉。接着,“青天”、“江宁”、“应瑞”等舰艇也在江阴相继被炸沉。12月1日,江阴要塞危急,剩余舰艇不得不西撤。这时,自沉和被炸沉的舰艇吨位约36000吨,占中国海军舰艇总吨位的60%左右。

翌年6月至10月,中国海军的“义宁”、“咸宁”、“崇宁”、“海宁”、“绥宁”等舰艇陆续被炸沉。武汉失守后,一些舰艇又被自沉。这样,“中央海军”实际已不复存在。

租借英美兵船 重新组建舰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本宣战。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增强美国防务法》(又称《租借法》),于是国民党政府产生重振海军的愿望。几经协商,美国答应首批出借护航驱逐舰、炮艇各4艘。

1944年秋,国民党政府选派大批海军官兵赴美国接受为期一年的训练,准备接舰。1946年春,这批官兵驾驶着被重新起名的两艘护航驱逐舰,4艘布雷艇、扫雷艇,两艘驱潜舰,离开美国驶往中国。

国民党政府除了向美国借舰外,还指令驻英国海军武官提出借舰。英国方面给了重型巡洋舰、重型驱逐舰各一艘。

至此,国民党政府总算实现了抗战胜利后重建舰队的计划。

(摘自《党史信息报》朱少伟/文)

推荐访问:抗战 中国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