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转变探析

摘 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始于改革开放之后,从内部来讲盈利来源和业务创新不足促进了业务的改善。从外部来讲,近年来由于经济大环境发展迅速,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金融模式发展速度很快,进一步驱动了商业银行的改革优化。本文将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内容、营业模式、和结构构成三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金融创新;商业银行;业务转变

“全面放开金融机构利率管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我国第一家以互联网直销金融为主体的公司落地”、“互联网银行第一笔贷款放贷成功”,一个个有关金融市场改革的声音和模式的创新铺面而来,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有关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引起了民众新一轮的思考。

一、业务内容

商业银行最基础的定义是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基本业务,以盈利为目的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顾名思义,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业务内容就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经济大环境对金融需求的增多,银行继而出现了诸如票据贴现、担保、结算、代理等多种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在我看来,促使银行业进行业务改变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利润来源,而是法律监管。

(一)从利润的角度来看

商业银行最基础也是规模最大的利润来自于存贷利差。我国政府颁布法令,从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尽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可以说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对银行业的冲击来看,一方面存款利率是上浮的,因为经济的发展和通胀的存在所致;另一方面,贷款利率下限取消,随着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银行业的高息差将越来越难以为继。尽管从目前来看并没有对银行也造成巨大影响,但这势必会导致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

1、调整客户构成。银行以前偏爱于国企之类的大客户,议价能力本身不高。如果放开贷款利率,银行面对大客户的议价能力将下降。由于整体来看,中小企业还是存在贷款困境的问题,因此银行势必会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比重,以提高议价能力赚钱利润。

2、合理利用理财产品实现银行业务收益。我国高净值人群近年来一直不断上升,人们对投资理财的需求也在增加,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于普通存款,所以在近些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看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理财的热情只会增不会减,适当投资理性投资必然是永恒的主题。但对银行业来说,但由于各种基金券商的产品层出不穷,百度8、余额宝、理财通等产品的火热,货币型基金得到了消费者的热爱。从根本上来看,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关心理财产品背后投资的机理,只关注最终能获取多少收益和流动性。因此银行在面对各种电商、基金等机构理财产品的创新和热销,应该适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利用银行理财产品获取收益。

(二)从法律监管的角度来看

1、银信合作和银证合作

回顾中国银行业发展历程,商业银行为避免陷入资本不足导致营业收入下降的困境,他们开始不遗余力地尝试将自有资产转移至资产负债表外,由此购建了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多种资产管理计划,为满足资金需求创造了一个以理财产品搭建起来的虚拟影子银行体系。自2010年开始,出于谨慎监管的原则,监管者要求银行持有多于其愿意持有的资本金,再加上当时银行正遇到地方平台贷款潜在违约风险下融资不畅,银行面对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不一致的情况,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票据贷款等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工具,绕过资本监管粉饰其资本金实力,逃避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进行监管套利。在银监会规定的新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能降低的口头规定下,想要发放贷款为股东赚取收益,商业银行的管理层要么向资本市场融资增加资本,要么通过理财产品、信贷代付、票据、信托受益权等方式来减少风险加权资产总额。

银信合作和银证合作既是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的利润实现方式,也是合理利用法律制度实现监管需求的业务方式。银信合作目前占据大部分,从长期来看,该市场的竞争程度将会加大。资产管理“新政”实施后,原先受到政策限制的银信合作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转让业务,已经借道证券公司的“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和基金公司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获得广泛开展;由于信托公司对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较低的规模比例、较高的净资本比例和信托报酬率等方面的限制,行业预计其他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也会很快向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转移,银信合作将面临被银证合作、银基合作挤出和取代的风险。

2、混业经营

2012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金融界放松管制、推动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无疑将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拓展资产管理业务更广的边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新一轮的监管放松,从扩大投资范围、降低投资门槛、减少相关限制等多方面,打破证券、保险、银行、基金、信托之间的竞争壁垒,使资产管理行业进入全面竞争时代。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开始被各类金融机构的短期理财产品分流。不难想象,20年后的中国银行业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业务范围和业务模式竞争程度都会加剧。但这些都与我国政府机构和金融监管当局的政策有很大关系。

二、营业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营业模式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各大营业网点,客户到网点进行业务操作。近年来的网银和手机银行,逐渐将银行营业模式拓展到电子领域,极大的提高了业务效率。从营业模式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思考的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大中城市,主要以拓展电子银行方式为主;二是小城市和偏远城镇,可以考虑无网点银行的发展。

(一)电子银行

现代商业银行如果离开了信息技术,其竞争力会大打折扣。电子银行日益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随着服务渠道的延伸、产品功能的丰富,将进一步使市场潜力得到挖掘,加快向电子银行转型的步伐。电子银行所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根据同业测算口径,日均处理业务量已经可以替代5000个营业网点,有力地推动了银行的改革发展和经营战略转型。电子银行具有成本低、效益高、方便、快捷等诸多优点,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从中获益。尽管如此,电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金融安全方面,人们对于信息的真实性、支付信息的完整性、网上交易的合法性等还有疑虑;网上支付信用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隐私权保护、电子签名、商业合同认证等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应的法律保障。其中,电子银行产品的创新力度也还不够。从目前网上银行的业务来看,大多是把传统业务搬到互联网上开展,金融产品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业务的束缚。而在国外发达银行,网上银行提供的产品主要在新兴电子金融产品领域,其最先进的银行更可提供200多种产品。

在发展方向看来,产品的创新是电子银行致胜的关键。未来的竞争是观念和产品的竞争,谁在产品创新上占先,谁就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博得先机。

(二)无网点银行

在巴西,顾客开户、存款和支付账单都可以在彩票销售点或者小型零售点进行。这就是无网点银行最典型的例子。总体来说,无网点银行的特征包括,客户用电子的方式进行远距离交易,使用第三方销售点作为金融机构的代理,客户无需到银行网点即可办理业务。无网点银行在巴西等国已经有很长历史,无网点银行可以使传统的银行网点无法覆盖的穷人获得金融服务,可降低提供服务的成本,包括银行建立和维持服务渠道的成本,以及顾客使用服务的成本。无网点银行业务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银行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无网点银行业务渠道主要用于支付,而非储蓄或信贷。目前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似乎并没有授权第三方销售点作为金融机构的代理,这无疑是一个遗忘的业务形式。参看生活中的实例,燃气电力公司,甚至互联网金融企业已经设立这种无网点营业的方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同时也是他们巨大的收入来源,显然银行也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做出相应的业务创新。

三、结构构成

我国银行业目前的格局是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若干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行。自2013年7月5日金融“国十条”明确表示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后,各地纷纷掀起民营银行热潮。不少上市公司也在行业改革破冰之际,纷纷投身到创办民营银行的大军中。2013年申请设立以及有计划申请筹办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已近30家,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增长中。2013年8月21日,苏宁云商率先宣布设立苏宁银行,成为A股首家宣布试水民营银行的上市公司,从7月5日至10月30日,22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核准,包括华商银行、苏南银行、国融银行、苏宁银行、华瑞银行、客商银行等。

除了抢滩民营银行之外,互联网金融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在内的三大网络巨头也加入了这场争夺战。各种P2P网贷平台,以较高的收益和便捷性挤占了商业银行较大的客户群体。前海改革试点,中国第一家以互联网直销金融为主题的公司落地。到今年1月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第一笔贷款放款成功。各种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依托的金融模式层出不穷,进一步刺激了商业银行对客户资源的重视。由此不难预见,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势必是多元化竞争,各种企业和民间资本都可以进入银行业,对银行业的创新和监管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霁,中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创新策略研究[D],首都经贸大学,2013

[2]柳金平,无网点银行扩大农村金融覆盖面的成功经验[J],世界农业,2012

推荐访问:探析 银行业务 金融创新 商业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