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

这个夏季我们两次应邀出访欧洲,分别参加了在捷克旅游胜地卡罗维发利(Karlovy Vary)举办的第八届玻璃艺术节和英国比尔斯顿手工艺画廊(Bilston Craft Gallery)与伍尔弗汉普顿大学(the University ofWolverhampton)联合主办的“玻璃路径”——从伍尔弗汉普顿到中国玻璃作品展。这实现了我们走出国门与同行交流的愿望。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我们的玻璃艺术作品。下面我分别来谈谈对这两次交流活动的见闻和感受。

尽管出访前就知道捷克是著名的玻璃之乡,但真正所见还是令人惊叹不已。“内行看门道”,捷克艺术玻璃不论从造型理念还是工艺技术上来看皆堪称世界一流,我们的作品与之有相当的差距。在朋友的热心接待下,通过近10天走马观花式的考察,我们对捷克的玻璃体系有了初步的认识。首先我们参观了Moor玻璃厂和Egermann玻璃厂,这两个品牌目前在中国国内都有代理。Egermann的厂长还特意为我们的到访在厂门口挂起中国国旗,并承诺愿意接收我们的学生去实习。尽管是假期,通过朋友Radek的努力我们还是参观了捷克著名的玻璃学校The tradition ofglass making schools,这是一所有近150年历史的学校,类似于我们的职业中学,但它的设施条件和扎实的教学训练让人印象深刻,学校和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那里培养了一大批捷克优秀的玻璃艺术家和设计师。遗憾的是在布拉格应用艺术学院我们没能参观它的玻璃工作室,但却意外地见到著名玻璃艺术家、画家VIadim i r Kopecky教授。他曾是玻璃工作室负责人,虽然年逾古稀,但他的作品与其他捷克玻璃艺术家的风格迥异,个性极为鲜明。

走在捷克玻璃生产的腹地NovyBor,会与点缀其间的玻璃工作室不期而遇,它们隐秘在山林,那里卧虎藏龙,有众多的玻璃吹制高手。Ajeto就是其中的一个工作室,它以著名设计师Borek Sipek与玻璃吹制大师PetrNovotny的合作为核心,有近50个员工。走访的另一个工作室是由JiriPacinek开设的,之前他一直在Ajeto工作,他的作品以手工热塑造型为主,技术娴熟精湛,有的作品竟高达1.3m左右,可以想见他的臂力。还有Juliska,干净的工作室内寥寥数人,在悠闲地制作玻璃器皿。  除了工厂、学校和工作室,博物馆是我们重点要看的。只是时间太有限了。看的细些的倒是德国境内的一个博物馆——Frauenau Glass Museum。它不像捷克的博物馆主要介绍捷克的玻璃历史和艺术家,Frauenau Glass Mu-seum的收藏面向全世界。那里有一些中国的鼻烟壶和镜子画。博物馆坐落在地圈上找不到的一个小镇,而小镇却住着堪称欧洲国际工作室玻璃运动先驱和精神之父的大艺术家Erwin Eisch。他的画室和家都离博物馆很近,听说我们来自中国,Erwin很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他们的玻璃画廊,学校和画室,学校正进行夏季课程,学生们在画人体。最后他请我们到家里喝茶,他的夫人也是一位艺术家。

尽管中国目前玻璃制品出口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但相比捷克我们感到明显的差距。首先,我们的产品走的是中低端,而捷克则是高端;我们的出口靠贴牌,捷克却有很多像Moser一样著名的品牌。其次,比起捷克我们的玻璃艺术家实在太少了。艺术玻璃在捷克比比皆是,在公共环境、在博物馆和画廊,那里是一种真正的玻璃文化。再次就是捷克有完备的行业体系。体系中的成员相互紧密依存、相互作用。目前我们亟待建立自身的体系。

英国之行我申请获得“中英文化连线”发展基金,使得此次交流活动进展顺利。我们参加的展览主题是“玻璃路径”(Glass Routes),是英国玻璃双年展的主题活动之一,主要为庆祝我的导师Keith Cummings教授执教四十周年及其学术影响的展览。其间还召开了一天的学术研讨会。英国玻璃双年展开始于2004年,夸年是第三届,其展览的规模和作品的水平都发展迅速。伍尔弗汉普顿(Wolverhampton)地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曾经也是重要的玻璃产地,然而随着加工成本的不断提高和政府治理污染力度的加大,其产业逐渐转向波兰等东欧国家,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小型作坊或艺术家工作室。这与我国目前一些企业盲目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对比,相信中国未来几年小规模、高附加值的企业生产模式将逐渐盛行。

英国的玻璃艺术体系也十分健全,众多的展览和交流活动使每位艺术家都从中获益。协会,博物馆画廊、艺术学院和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玻璃雕塑的制作工艺复杂。工作室运转成本高,若没有一个稳定的材料供应和艺术品出售渠道,艺术家将会陷于困境。这是中国玻璃艺术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建立一个较顺畅的体系是我们目前要做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每个中国玻璃艺术家的责任,它关系到我们大家的利益。

推荐访问: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