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毛竹丰产培育技术

霍山县毛竹资源十分丰富,竹林总面积30多万亩,蓄积量近5500万株,年采伐量约600多万株,是江北毛竹第一大县,并荣获“中国竹子之乡”称号,竹业已成为我县林业经济最耀眼的亮点之一,也是促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霍山县这样一个毛竹大县,大面积实施毛竹林丰产培育,对促进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在山区林业站工作近二十年,对毛竹林长期生产经营和对低产竹林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上系统化的培育试验和理论研究,并根据竹林群体生育运动规律,以调整竹林结构和改善竹林立地环境为主要措施,解决了毛竹林丰产结构的理论问题。生产实践中证明,毛竹丰产培育的理论是可靠和实用的。

1.毛竹的基本特点

(1)毛竹又称楠竹,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伐期短、用途广,一次造林,永续利用。(2)毛竹主要分材用竹林、笋材两用林、笋用林、纸浆竹林四种经营类型,霍山县是以生产毛竹用材林为主的地区。(3)竹材纹理通直,割裂性、弹性和韧性强,纤维细长,在农业、渔业、轻工、建筑、造纸、竹工艺品及人民生活用品等方面已广泛利用。(4)竹林枝繁叶茂,地下鞭根发达,盘根错节,具有极强的截留降水、净化环境和固土能力。据专家测算,每公顷竹林可蓄水1000吨,竹林的固土能力是马尾松的1.5倍,同等面积的竹林比一般树林要多释放35%的氧气。(5)竹子四季常青,挺拔秀丽,绿化、美化环境,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2.毛竹低产林形成的主要原因

2.1粗放经营,竹林荒芜

生长在I、Ⅱ级立地环境中的毛竹林,长期粗放经营管理,重视索取(砍竹),忽视对毛竹林的劳务投入,形成了灌木、杂草丛生、土壤板结、伐蔸充塞、病虫害严重、立竹平均直径小、上笋少、成竹率低的低产林。

2.2过度砍伐,结构破坏

这种情况可发生在各级立地环境中,由于林区经济贫困,伐竹的主要对象是直径大,秆材直的立竹。而且不分新竹、老竹,乱砍滥伐,林分分化严重,形成立竹径大小不匀、密度偏小、竹龄结构趋于老化的低产林。

2.3病虫害严重,成竹率低

由于经营管理粗放,以竹笋夜蛾和竹笋泉蝇为主的两大害虫集中在笋期为害幼笋,造成大量退笋和退竹,新笋成竹率低,形成了低产林分。

3.毛竹丰产培育的三大关键

3.1调整竹林结构

毛竹的生长有别于一般林木。一般的林木是以单独的个体组合成群体。而毛竹是“竹连鞭、鞭生笋、笋长竹、竹又养鞭”,竹竹相连,鞭鞭相通,竹林地上部分的竹株亭亭玉立,地下部分的鞭茎纵横交错,但其地上、地下部分互为整体,互为相关,构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竹林群体结构。在一定的条件下,以竹林对太阳光能利用率的水平高低作为衡量竹林生物量积累的标准,合理的竹林结构是竹林丰产的关键。因此,毛竹林的竹林结构包括立竹中的年龄结构、径阶结构、密度结构、叶面积指数、均匀程度和大小年发笋成竹规律,其合理性是毛竹丰产的基础。

3.2改善竹林立地坏境

竹林又与一般树种有一共同特性,即在适合的立地环境中,根系能够很好的完成水份、矿物质营养的吸收和输送,同时能利用肥沃、疏松、深厚的土层,钻掘布鞭,发笋成竹。因此通过人为的经营管理措施,如砍灌(劈山)、松土、施肥、灌溉等方法,改善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生态环境,是提高竹鞭行鞭孕笋,多发新笋,培育大径竹的主要措施。

3.3人工控制调节气象因子的节律

任何动、植物都有各自生长发育的规律。生长发育的规律节律性,一般是固有的,难以改变的。毛竹生长发育规律的节律性大致表现为:每年7-10月份行鞭孕笋,11月~翌年的2月份笋芽分化并逐渐膨大,3~4月笋体不断分化膨大,出土成竹,5~6月新竹长成,散丫放叶。周而复始,成为节律。但是自然界的节律并不可能完全与其同步,干旱、涝渍、光照、温度等气象因素,成为毛竹正常生长发育的制约因素。因此,毛竹的生长发育的节律与自然环境的节律同步性,是其丰产稳产的至关重要因素。而对于不相适的气象因素,只有通过人工调控,旱时灌溉,涝时排渍;并通过相应的营林措施,如松土、垦复、施肥和地表覆盖增加地温等技术措施,克服与气象因素不同步的不利生长环境。

4.毛竹培育的十项丰产技术措施

在生产实践及试验研究成果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出“十项”丰产技术措施。在竹林的经营管理中,通过下列10项技术措施,可获得创造最佳竹林群体结构、最适立地环境和较好经济效益的效果。

4.1留笋养竹

通过合理留笋养竹,增加竹林立竹株数,增大调整竹林结构的选择幅度。每年春季从竹林出笋高峰期(一般以清明--谷雨之间为主)所发竹笋中均匀选留健壮的竹笋,留笋养竹,且在每年新笋成竹后,用油墨在竹竿上标明年份。为防止竹林养分消耗,也能增加些收益,还应及时疏去早期笋、弱笋、小笋、退笋及病虫笋。另外,留养的母竹在竹林中应分布均匀,每年(次)留养母竹数量约为竹林总株数的20%~25%,同时对留养的母竹也应标记打号,标注母竹的出笋年份。

4.2合理密度

竹林丰产结构必须具有足够数量的立竹密度,经过人工调控后,毛竹材用林的立竹株数应达到200-250株/亩左右,立地条件好或较好的竹林要求每亩立竹株数达到250株以上,以提高竹林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作用的效能,提高竹材的质和量。

4.3调整竹龄结构

“掠夺式”的采伐形成的毛竹低产林,竹林的年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新、老竹多,2~3度竹少,竹林缺乏壮年优势,发笋、成竹受到一定的影响。毛竹林合理的竹龄结构一般由一、二、三、四、五度竹组成,调整其比例应为1度、2度、3度竹各占25%,4、5度竹合占25%,原则上做到幼、中龄竹为主体,立竹分布尽量做到疏密均匀。同时逐步建立毛竹与其它树种特别是阔叶树组成的混交林,有利于抵御自然灾害,防治病虫害,促进竹林生长。

4.4合理采伐

毛竹的合理砍伐和合理立竹密度、留笋养竹是统一的,是调整竹林结构的主要措施。采伐量应与当年(或两年)留养新竹数量大体相当,毛竹砍伐后,竹林郁闭度应为0.7-0.8,立竹株数应保留在每亩130-200株。采伐时间一般在竹林休眠期,年年出笋换叶的花年毛竹林,采伐一般在每年的秋末或冬季进行;大小年分明的毛竹林,可两年采伐一次,一般在出笋当年的秋冬至翌年初春进行。采伐对象一般是四度以上老龄竹,对生产大毛竹和特殊竹材的竹林,采伐年龄可适当推迟,对四度竹进行全面抽砍,五度竹可根据竹林立竹均匀度作适当保留,七度以上老竹原则上不予保留,做到所谓的“留三伐四莫过七”。采伐时还应伐去竹叶发黄即将脱换的小年竹,切忌砍伐竹叶浓绿的孕笋竹株,并全面清理病虫竹、风倒竹和雪压竹。通过合理采伐,达到合理的立竹密度,保持各龄竹株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使竹林始终保持壮年优势。

4.5砍灌垦复

对粗放管理、荒芜的低产林,要进行砍灌、垦复,砍灌一般选择在竹林内杂草灌木生长最旺盛的6-7月间进行,将竹林内杂草灌木砍倒摊在林地内,使其腐烂为有机肥料,砍灌一般每年一次。垦复就是深翻, 25度以下平缓山地由下坡向上坡进行全面垦复深翻,翻土深度为20-30cm,坡度在25度以上的竹林地采取隔年隔带的等高带垦复,带宽及间距约3米左右,翻土深度不宜过深, 深度在10-20cm为宜,避免造成水土流失。翻土时尽量把杂草压入土中,土块一块压一块,不要敲碎,边翻边捡去林中石块,并挖除老竹蔸、死竹鞭、老鞭、树蔸等杂物,以利新鞭生长。垦复深翻根据立地条件可隔4-6年一次,垦复深翻时间一般选择在7-8月或冬季进行。

4.6埋青施肥

对于立地环境较差的过伐林,或培育笋材两用林的竹林,结合全面松土,每隔4~6年,每亩埋入3000~5000公斤鲜杂灌柴草,增加土壤有机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对部分Ⅱ、Ⅲ类竹林施肥可使用以氮、磷肥为主要成分的速效性复合肥,在大年的夏季和小年的春季,分别施入“孕笋肥”、“催笋肥”各10-15公斤/亩。 坡度较缓的毛竹林施肥方法多以沟施和撒施为主,方便的地方也可采用斧、锄砍破伐蔸竹节,灌入适量人粪尿,再用稀泥或塑料膜掩盖伐蔸的施肥方法;陡坡地上竹林施肥操作不便,多以根部穴施,或采用蔸施的方法施肥,伐蔸施肥先打通竹蔸内竹节,每伐蔸蔸内施入尿素或碳酸氢铵0.25-0.5公斤,再覆土密封。

4.7病虫害防治

随时观察毛竹林病虫害发生情况,一旦发生,及时针对性采取药物防治。在霍山县境内,影响竹林产量的主要害虫以笋期的竹笋泉蝇和竹笋夜蛾为防治的重点,竹笋夜蛾一般有三种防治方法,一是在秋冬季节及时清除林内杂草,消灭草上的越冬卵;二是出笋季节加强林内清查,及时挖除被害笋,清除虫源;三是材用竹林出笋后,在林中喷洒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液2~3次,杀虫保笋,提高笋成竹率。有竹笋泉蝇发生的竹林,可在成虫期施放敌敌畏烟剂,每公顷用10kg,熏杀成虫。笋材两用林在入冬前,可全面深垦竹园,破坏害虫越冬环境,消灭害虫的蛹和卵。

4.8大小年改制

竹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营养物质的积累、消耗、运输、分配,以及经营管理措施的差异,而形成生产小周期,造成竹林产材丰歉年份明显,导致竹林自身形成发笋成竹的规律,即俗称的“毛竹大小年”。因此,毛竹大小年改制的最常用的措施,主要是通过人为地抑制大年的出笋成竹数,对大年出笋实行强度挖笋疏笋,小年留笋养竹;其次采取强度砍伐大年竹来打破竹林大小年规律,再通过合理留养竹笋来达到改造的目的;同时结合松土、施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竹林光能利用率,使每年出笋成竹的差距不断缩小。

4.9综合开发

综合开发主要是通过上述若干操作性丰产技术的合理组合,人工调控竹林结构,改善立地环境,合理调配竹笋、竹材产出比例,以及利用竹林资源开发医药保健品(鲜竹沥)和竹食用菌类(竹荪)产品,得到一园两品或一园多品的栽培效果。

4.10引鞭扩园

竹林周界的扩挖是迅速增大竹林面积的重要手段,起到引鞭扩园、行鞭发笋的积极作用和“东家栽竹、西家治地”的效果,与移栽母竹扩大竹林面积的方法相比较,事半功倍,经济有效。

5.毛竹丰产培育技术在生产实践中配套组合的应用

上述10项丰产培育技术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经验总结,又是理论研究回归生产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改造毛竹低产林分和提高竹林单位面积产量、产值的重要手段。但是,面对不同的立地环境、竹林结构和不同的经营目的,如何使这些技术措施都能充分地发挥重要作用,并能在低投入高效益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挖掘竹林的生产潜力,这是我们在生产上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毛竹低产林改造的试验中对丰产培育技术的配套使用进行了研究,优选出三组配套组合。

(1)砍灌垦复+合理密度+病虫害防治+留笋养竹+埋青施肥。

(2)砍灌垦复+合理密度+病虫害防治+留笋养竹+竹龄结构调整。

(3)砍灌垦复+合理密度+病虫害防治+竹龄结构调整+埋青施肥。

通过试验比较上述三种丰产培育组合的经济效益,均高于全因素参与的技术组合,因此,生产中我们也不提倡各种技术措施同时应用在毛竹林培育的经营活动中,而应根据环境条件、竹林状况、经营目的,因地适法地选择参与因素,适度搭配成丰产组合,取得丰产稳产和最佳经济效益。 [科]

推荐访问:毛竹 丰产 浅谈 培育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