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声乐领域中对戏曲与曲艺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摘 要]从第九届至第十一届哈尔滨全国声乐比赛开始,民族组第一轮录像资料资格审查和复赛的现场比赛中对戏曲、曲艺作品选段有要求;最近一次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声乐展演报送曲目中也做出同样导向性要求。在国家级赛事、展演、选拔平台上出现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明确要求,这是从国家层面对中国民族声乐的作品创作、声乐教学、院团业务考核等方面做出的自上而下的艺术指导。中国民族声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乏很多汲取了中国戏曲、曲艺音乐而创作的优秀作品,成为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地域性特色、个性鲜明的典范。

[关键词]广西;戏曲;曲艺;整理;创作

“不管是人物感情的抒发、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的叙述、情节的展开以及内心世界的揭示和矛盾冲突的激化等等,均依靠唱腔加以表现,唱腔构成了戏曲文化和戏曲音乐结构布局的中心” ①,同为以声音为载体表现内容的艺术行当,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其发展历程中汲取了很多优秀传统戏曲、曲艺的艺术特质。如今,戏曲和曲艺虽然很难回到兴盛时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别的艺术形式来传承和发扬这两门古老艺术,例如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有《故乡是北京》《大宅门》《重整河山待后生》等戲歌曲歌。中国民族声乐创作正是有了这些个性化的作品,才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笔者通过两次参加全国比赛的经历,根据自身发展方向,立足广西,就广西传统的戏曲、曲艺唱腔进行挑选,整理出了合适声乐演唱的作品。通过整理近期广西创作的作品,针对作品的声腔设计、舞台表演进行分析,力求让此类广西作品成为自身文化积淀的一部分。

一、广西戏曲、曲艺音乐文化现状概述

广西的戏曲、曲艺艺术生长在广西文化沃土中,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近年的大型剧目和小戏、曲艺也都在广西的各个剧展中崭露头角。但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传统艺术的发展也面临一定的尴尬,例如市场份额减少、观众群年龄偏大、院团人才流失、人才结构断层等等。下面从戏曲和曲艺音乐创作上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一)缺乏专业化戏曲曲艺作曲人才

目前,广西的戏曲和曲艺专业只有广西艺术学校和桂林艺术学校开设,其中桂林艺术学校有曲艺专业。自从2012年艺术表演院团改革后,广西唯一的曲艺团——桂林曲艺团编制被合并到桂林戏剧研究院,相关曲艺演员面临转岗。没有了相应的就业方向,桂林艺术学校曲艺专业的招生也就停滞了。在缺乏专业作曲人才培养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创作人才断层,会给今后规模打造广西戏曲、曲艺作品造成不利。

(二)学习途径有限,没有形成教学规模

在现有文字资料中,学习广西戏曲的主要书籍是《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西卷)》《广西传统桂剧唱腔选集》(广西人民出版社,广西戏剧院编)以及内部传阅资料《彩调传统唱腔一百曲》等;曲艺唱腔的曲艺音乐书籍有《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广西卷)》《曲韵》(中国文艺出版社,何红玉主编);音像资料中戏曲、曲艺表演的音频、视频还是很匮乏,除了已发行的戏曲类:桂剧《拾玉镯》(分别由尹羲和苏国璋主演)、彩调剧《刘三姐》

(傅锦华主演)、《广西彩调集锦》等,曲艺类有《词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目前笔者已搜集到部分老艺术家自有留存资料《广西文场讲座》(广西广播电台录制,主讲:何红玉)、《雷锋送钱》《叔叔望着红领巾笑》(演唱:熊秀芬),再通过设备转存做整理搜集相关的作品,让资料得以保留。

(三)戏曲、曲艺文化传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2016年多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2017年文化部发布通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2017年度戏曲专项扶持工作;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曲艺家代表大会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解说分会议中提到:国家对曲艺的扶植方向和力度参照戏曲相关文件。尽管有国家相关精神和政策的指导,在地方的执行上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学校受到师资、生源和资金的限制很难开设齐备的专业课程;院团承担了大量的演出任务,倾向就见效快、人才紧缺的项目做培训。近几年的培训项目有广西戏剧院两届广西彩调班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由广西艺术学院主办和广西戏剧院协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广西戏曲乐师人才培养”(戏曲音乐人才培养是广西近期较为系统的戏曲培训班);广西曲艺家协会分别在百色田林、柳州三江、梧州举办的曲艺培训班有曲艺创作、表演等培训项目。

二、对广西戏曲、曲艺作品的挖掘及整理

广西的戏曲和曲艺扎根于广西本土文化,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极具广西地方特色、非常接地气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其写实的文学性和丰富的音乐性在广西文化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就几个普及率较高的戏曲和曲艺种类,对原有作品及新创作的作品进行了挖掘和整理,从传承和发展两个方面对部分作品进行了分析。

(一)戏曲、曲艺传统唱腔的挖掘

彩调剧唱腔旋律轻快活泼、优美动听,表演形式丰富多姿、载歌载舞,是广西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之一。其中最广为传唱的是彩调剧《刘三姐》中的几个唱段,例如《山歌好比春江水》《只有山歌敬亲人》等,旋律抒情流畅、歌唱性强;《采茶》是该剧中表现姑娘们上山采茶的情景,节奏明快、曲调俏皮,是一首很有广西特色的采茶歌,这些作品可供初学者作为基础训练曲目。彩调戏曲传统唱腔中还有女声曲目《十月花》,该曲目旋律流畅、容易上口、流传广泛,在熟练演唱基础上可以加上花扇做道具,载歌载舞进行表演;男女对唱的曲目有彩调传统小戏《王三打鸟》中两个联曲《四门摘花》和《路腔》,曲调活泼、轻快、风趣,是以男女主人公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加之载歌载舞,一边摘花、一边戴花互表心意,成为广西戏曲中演出频率很高的片段。根据彩调中有“双簧旦”的表演形式,笔者给学生设计了男生一人分饰两角,在《四门摘花》片段基础上,右手持扇演生,左手持手绢花演旦,将两个人物以声乐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选用该作品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类比赛,获得二等奖。

桂剧起源之初,融合了徽班戏和祁阳戏,以桂北方言为舞台语言,唱腔有板腔体和曲牌联套体。《游园观花》中,旦角演唱的是【六犯宫词】,该曲篇幅短小、速度适中,曲调温婉动人、怡景抒情,适合初学者学习;《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段为弹腔,文学脚本与京剧《贵妃醉酒》基本相似,演出时手持洒金扇,表演程式可参照京剧的版本;《拾玉镯》中孙玉娇的演唱活泼俏皮,加上程式化表演,表现出少女情窦初开的神态。

广西文场的传统曲目集中在以越调为基础的唱段中。越调是广西文场中最常用、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曲调,适宜抒发各种情感,合适声乐演唱,例如传统文场中非常有名的片段《骂玉郎》《大四景》《梧桐叶落》等,都是流行于明清时期的散曲。这几个唱段都有共同的特点:委婉、深情、抒情,更多的是以唱腔的表现力来展现人物内心活动。何红玉老师就以一首《骂玉郎》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文场中也有一些充满市井生活气息的唱段,这类作品多以口语化的唱腔语势来做旋律线条的起伏调整,突出曲调的叙述性。例如越调垛字《王婆数鸡》(又名《王婆骂鸡》),加入了数数字、以说带唱的“贯口”,加强了唱詞的紧凑性和音乐的跳跃性,为耍家们所喜爱。

(二)广西戏曲、曲艺音乐的发展和创编

在广西近期的戏曲音乐创作中,女声多声部作品如《三姐的歌万人和》《采茶姐妹》,都用了广西彩调中的文学、音乐素材,衬词使用彩调中典型“切咚切、棒咚棒”“哎呀罗子耶”,这类衬词在众人对歌的场景中出现较多,用来创作重唱作品很有氛围;《又是一年三月三》《油茶情歌》则是采用男女声对唱的形式演绎广西彩调的韵味。

广西文场《仙境怎比我桂林》创作于1983年,该作品篇幅紧凑,很适宜作为声乐作品在舞台上展示,该作品音乐上继承了广西文场传统的“联曲”结构手法,根据桂林方言的语言习惯辅以板式的变化来表现桂林秋天金桂开放、漓江山水怡人的美好光景。《相约美丽的南方》区别于传统作品的地方在于编曲者没有使用传统的“集曲”,只用越调、越调垛字为基础联缀了几个小调,在板式上不断变化发展,经过上行小三度转调后又回到越调。该作品为适应各种演出场合,将文本精剪成侧重于展示广西“十二五”期间的变化,从文学角度上让该作品有了新的舞台呈现。歌唱广西的声乐作品当中不乏对传统曲艺音乐素材的运用,选编入全国教材的作品有著名音乐家施光南创作的《漓水谣》,该作品运用了广西文场的越调,第一段清丽秀美,第二段灵动俏皮,是一首非常有韵味的歌唱漓江山水的艺术歌曲。

广西渔鼓因其特色伴奏乐器渔鼓而得名,故表演形式也多为主演左手抱鼓持板,右手击鼓面。广西渔鼓以质朴的唱腔和带有桂柳方言的说唱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近期创作的广西渔鼓《情醉壮乡》以宜州为渔鼓素材,开头部分按照传统的宜州渔鼓写作,经过了一段说唱后,副歌部分用了转调和复调手法,音乐呈现丰满动人。《打起渔鼓唱家乡》《漓江小渔娘》则以广西桂林渔鼓为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打起渔鼓唱家乡》文本中有不同人物的设定,更接近传统曲艺的表演特点;《漓江小渔娘》的歌唱性更强,在前奏、间奏的部分有儿童桂柳话说唱。

三、对广西戏歌、曲歌演唱的探索

随着中国的戏曲和曲艺发展出戏歌、曲歌,并以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形式在声乐界得到推广和认可,以声乐作品为载体传播戏曲、曲艺,成为一种对传统文化有效的传承形式。但是,在广西区域性范围内要让戏歌、曲歌形成自身的规范并保持其特点,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思考。

(一)在此类声乐作品的演唱中,作品决定其表演风格

根据声乐作品结构性和歌唱性的要求,在创作上熟悉传统音乐素材,注重歌曲创作手法,内容上多样化突出地域特点,演唱类型上构思丰富增强舞台表演。戏歌应抓住“戏曲唱腔的几种类型:‘抒情性唱腔’‘咏叙型唱腔’‘戏剧性唱腔’”?譹?訛;曲歌应抓住曲艺不仅具备善于抒情,同时具备擅长叙事的功能;涉及人物角色转换时还讲究“男女老少一人演,喜怒哀乐集一身”的特点,在创作上侧重用音乐来区分人物角色。

(二)在演唱戏歌、曲歌时可以根据音乐素材和衬词的韵脚来创作声乐练声曲

例如,在壮剧传统唱腔中有一段马隘平板调,歌词大意为“早上起来练嗓子,呀哈嗨”。在声乐课堂上就可以用这个唱腔来作为壮剧、广西高腔壮族民歌的练声曲,以半音阶上下行的方式给学生进行训练。广西戏歌、曲歌的二度创作则有下面几点创作原则:一是根据剧种和曲种所用方言的平仄来加装饰音对音乐进行润腔;二是在歌词和音乐出现倒字时,可以选择换字就腔或改腔就字进行小改动,使两者达到情理通达,在《打起渔鼓唱家乡》的第二段演唱中,笔者就选择换腔就字来解决倒字问题,在不失音乐特色的基础上让演唱更贴近桂柳话的语言习惯。

(三)在传播途径上要加大宣传推广

一是开设广西戏曲、曲艺的专题讲座或欣赏课程,邀请有经验的老师教授广西戏曲、曲艺,让大家有了感官上的认识后开展理论知识学习,让舞台表演先行,理论知识作为补充,为多元化呈现广西传统文化做铺垫;二是在专业艺术类院校中开设相关戏曲、曲艺表演课程,为学生增加舞台表演的方式;三是在高职、高专、高校中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将戏曲、曲艺学习作为选修课课程并纳入学分,在学生社团中组织开展演出活动。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全方位的鼓励院团演员、院校学生多尝试广西戏曲、曲艺的学习。

综上所述,时代在更新进步,大众的审美也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不断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广西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我们不能将广西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仅储存在音像资料或展示在博物馆中,要多视角、多途径地挖掘和传播我们的传统表演艺

术,不断赋予传统表演艺术新的生命力,让它变成本土文化传播者不可替代的艺术内核,增强文化自信。

推荐访问:广西 声乐 曲艺 戏曲 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