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蔓栽插与生长控制对粉用甘薯渝薯6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摘要 试验采用5因素4水平L16(45)正交设计,以甘薯品种渝薯6号为研究材料,研究栽插期、栽插密度、剪顶期、剪分枝数以及生根剂浓度对渝薯6号的结薯数、薯重、地上鲜重、商品率以及干率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极差比较和均值比较来确定最优栽插方案。结果表明栽插期在6月13日,栽插密度为90 000株/hm2,栽后70 d剪顶,剪分枝数为3个/株,使用生根剂浓度为30 mg/kg时能获得最大产量。

关键词 甘薯;渝薯6号;薯蔓栽插;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009-03

甘薯又称地瓜、白薯、红薯、番薯、红苕等,为旋花科一年生无性繁殖植物,在生产上利用薯块育苗栽插繁殖[1-2]。川渝地区目前平均产量在22 500~30 000 kg/hm2 [3],增产潜力较大。前人在密度、使用生根剂浓度、剪顶调控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方面做了大量研究[4-7],潘大桥[8]的试验结果表明栽插密度不能低于6.75万株/hm2才能获得高产量。黄兴蛟等[9]在研究不同生长素对脱毒甘薯试管苗生根的影响中指出0.1 mg/L的IBA生根效果最为理想。徐清淡[10]指出甘薯的适宜栽插时间为5月15日前后,甘薯剪顶摘心,可控制主茎长度和长势,促进侧芽滋生,分枝生长快。陈宇星[11]的试验结果表明去分枝对甘薯经济鲜产量有显著差异。席远顺[12]的试验结果表明甘薯摘心的增产效果显著。但目前前人关于甘薯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肥和密度上[13-16],对甘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栽插期、密度等方面,而对于剪分枝数、剪顶等单因素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栽插期、剪顶期、剪分枝数以及生根剂浓度等一些影响产量品质的因子加以合理组合的研究还尚少。本试验则是期望通过栽插期、剪顶期、剪分枝数以及生根剂浓度等因素的调控对甘薯渝薯6号品种的产量影响,确立最佳的组合方式,对生产实践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粉用甘薯品种渝薯6号(淀粉含量23%~26%),由西南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选育并提供;试验在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校内农场,土质砂壤,有机质含量为16.83 g/kg,全氮为1.86 g/kg,全磷为1.32 g/kg,全钾为17.11 g/kg,碱解氮含量为146.94 mg/kg,有效磷为125.45 mg/kg,速效钾为67.00 mg/kg,pH值为4.75。

1.2 试验方法

试验以栽插期(A)、密度(B)、剪顶期(C)、收前30 d剪分枝数(D)、栽插生根剂浓度(E)等5个因素各4个水平,设计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表1),考察各因素对于甘薯品种渝薯6号产量的影响。试验以5~6段苗(25 cm左右)为试验材料,株距与栽植苗数依密度而变(行距均为67 cm),每个小区长5 m,每个小区种3行构成1个试验处理,小区面积10.05 m2,共3个重复。试验用苗用不同浓度的IBA生根剂浸泡30 min。所有试验材料于2011年11月13日收获,同时记载小区大中薯和小薯数及其重量以及地上部鲜重。干率的测定采用鲜薯80 ℃下烘干至恒重计算。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使用Office2003、DPS数据处理系统分析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间各指标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只有栽插期之间差异极显著,其余各因素处理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2.2 各因素对单株茎叶鲜重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剪顶期和生根剂水平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栽插期、密度和剪分枝数各水平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是影响单株茎叶鲜重的关键因子,其次是剪分枝数,生根剂浓度和剪顶期的影响相对较小。从表2还可以看出,处理1的单株茎叶鲜重均值最大,其次是处理6和处理8,处理16最小。因此,单株茎叶鲜重的最佳组合为处理1。

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A、B、C、D、E各因子均值最高分别是A2、B1、C1、D1、E1(各因素字母下标值代表水平,以下同),即单株茎叶鲜重较高的处理组合是7月3日、密度45 000株/hm2、不浸生根剂栽插,栽后40 d剪顶,不去分枝。表明为了提高单株茎叶鲜重,可以考虑适当早栽,低密度,早剪顶。

2.3 各因素对单株结薯数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只有栽插期之间差异极显著,其余各因素水平间差异均不显著。栽插期对单株结薯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密度和剪分枝数,剪顶期和生根剂浓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处理1的单株结薯数均值最大,其次分别是处理4和处理2,处理16的均值最小。因此,本试验单株结薯数的最优组合是试验处理1。

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因子A的最优水平为A1,对于因子B的最优水平为B1,对于因子C的最优为水平C1、对于因子D的最优水平为D2、对于因子E的最优水平为E4,因此对于渝薯6号结薯数的最优组合为A1B1C1D2E4,表示在6月13日栽插、栽插密度为45 000株/hm2、栽后40 d剪顶、剪分枝数为1个/株、生根剂浓度为30 mg/kg时能使甘薯渝薯6号结薯数最多。表明为提高单株结薯数,在栽培上主要考虑提早栽培问题,其次考虑降低密度,结合生根剂处理并剪顶和剪分枝。

2.4 各因素对商品率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剪分枝数和生根剂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剪顶期之间差异显著,而栽插期和栽插密度各水平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栽插期和栽插密度是影响商品率的关键性因子,其次是剪顶期和剪分枝数,生根剂浓度对商品率的影响较小。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5商品率最大,其次是处理2和处理6,最小的是处理14。因此,商品率的最佳组合为处理5。

从表5可以看出,对于因子A的最优水平为A2,对于因子B的最优水平为B1,对于因子C的最优水平为C4,对于因子D的最优水平为D2,对于因子E的最优水平为E3,因此对于甘薯渝薯6号商品率的最优组合为A2B1C4D2E3,即在7月3日栽插、栽插密度为45 000株/hm2、栽后70 d剪顶、剪分枝数1个/株、生根剂浓度为20 mg/kg时能使商品率最大。表明,为提高薯块商品率,可以首先考虑提早栽插、低密度,次之考虑中期剪顶,结合剪分枝和生根剂处理。

2.5 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剪分枝数各水平之间不显著,其余各因素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栽插期、栽插密度、剪顶期和生根剂浓度是影响甘薯渝薯6号的关键因素,剪分枝数的影响相对较小。试验结果表明,处理4的产量均值最大,其次是处理2,处理14的产量均值最小,因此,本试验产量的最佳组合为处理4。

从表6可以看出,本试验来看,对于因子A,A1的均值最高,所以A1是最优水平;对于因子B,B4均值最高,所以B4是最优水平;对于因子C,C4的均值最高,所以C4是最优水平;对于因子D,D4的均值最高,所以D4是最优水平,对于因子E,E4的均值最高,所以E4是最优水平。将5个因子的最优水平组合起来,就得到针对薯重的最优组合A1B4C4D4E4,即处理4,栽插期为6月13日,密度为90 000株/hm2,栽后70 d剪顶,剪分枝数为3个/株,使用生根剂浓度为30 mg/kg时能获得最大产量。为提高鲜薯产量,提早栽插期最为关键,其次适当密植结合生根剂和剪顶。

2.6 各因素对干率的影响

从极差来看,栽插期的极差最大,因此栽插期是影响甘薯渝薯6号干率的关键因素,其余各因素对渝薯6号的干率影响相对较小。由表2可知,干率最大的处理为处理4,其次是处理3和处理2,干率最小的处理为处理15。

从表7可以看出,对于因子A的最优水平为A1,对于因子B的最优水平为B4,对于因子C的最优为水平C3、对于因子D的最优水平为D4、对于因子E的最优水平为E4,因此对于渝薯6号结薯数的最优组合为A1B4C3D4E4,表示在6月13日栽插、栽插密度为90 000株/hm2、栽后60 d剪顶、剪分枝数为3个/株、生根剂浓度为30 mg/kg时能使甘薯渝薯6号的干率达到最大。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栽插时间是影响甘薯渝薯6号产量品质的关键因素,密度和剪分枝数对单株茎叶鲜重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栽插密度和剪顶期对商品率有显著的影响。6月13日进行栽插,能够获最高产量。而徐清淡指出甘薯的适宜栽插时间为5月15日前后[10]。结合实际生产条件考虑,应适当提前栽插期,有利于甘薯的增产;栽插密度为90 000株/hm2时,能使产量最高,潘大桥的试验结果也表明栽插密度不能低于为6.75万株/hm2才能获得高产量[8];获得最高产量的的剪顶期应为甘薯栽后70 d,席远顺[12]的试验结果表明甘薯摘心的增产效果显著,但其试验结果并没有说明具体的剪顶期,表明剪顶效果与剪顶时间有关系;去分枝数为3个/株时,产量最高,陈宇星[11]的试验结果表明去分枝数总数的1/2有利形成高产,表明去分枝对甘薯经济鲜产量有显著差异;黄兴蛟等[9]指出0.1 mg/L的IBA生根效果最为理想,而本试验结果得出使用生根剂浓度为30 mg/kg时能获得最高产量,可能与试验所用的甘薯苗、甘薯品种以及培养基有关。从处理结果来看,最高产量的组合为试验处理4,而最大单株茎叶鲜重、单株结薯数、干率和商品率的处理并没有出现在试验组合中,可能与取样误差有关。

本试验的干率偏低与晚栽产量极低,可能与生长期高温伏旱(2011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较常年降雨减少50%左右,伏旱严重)有关。但可以得出栽插时间是影响甘薯渝薯6号产量品质的关键因素,密度和剪分枝数对单株茎叶鲜重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栽插密度和剪顶期对商品率有显著的影响的结论。

4 参考文献

[1] 昊雨华.世界甘薯加工利用新趋势[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24(5):5-8.

[2] 马代夫.世界甘著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世界农业,2001(1):17-19.

[3] 余韩开宗,王季春,滕艳,等.不同因素对甘薯根系发育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1,(2):85-87.

[4] ROESLER P V S D,GOMES S D MORO E,et al.Yield and quality of roots of sweet potato cultivars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Parana[J].Acta Scientiarum-Agronomy,2008,30(1):117-122.

[5] 杨志随.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种业,2008(4):23-24.

[6] 杨光华.脱蕈甘薯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7(2):25.

[7] 秦明文,黄福建,韩文才.脱毒甘薯产量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0, 28(3):275.

[8] 潘大桥.不同密度对甘薯产量的影响[J].农技服务,2009,26(5):31.

[9] 黄兴蛟,程亮,李思同,等.不同生长素对脱毒甘薯试管苗生根的影响[J].种子科技,2002(6):346-347.

[10] 徐清淡.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5(8):11.

[11] 陈宇星.干物质差异甘薯的农艺调控效益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5:1-59.

[12] 席远顺.甘薯摘心的增产效果[J].农业科技与通讯,1986(6):7-8.

[13] 苗艳芳.脱毒甘薯增产机理及最佳氮钾配比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0,9(2):114-116.

[14] 罗鸿.不同栽培密度对甘薯一号产量的影响[J].农机服务,2009,26(1):25,28.

[15] 吕树立,孙凤岭,周玉玲,等.不同栽植密度对商薯19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8):53-54.

[16] 袁继超,杨文钰,李首成.甘薯生根灵对不同扦插茎段根系生长与块根形成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1996,9(1):53-56.

推荐访问:栽插 甘薯 产量 生长 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