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学科教学方法

编者按:什么样的学科需要强化整合、什么样的学科需要创新整合方法、学科的整合应该在哪些地方进行、教学中的哪些细节运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科的教学质量带来提升,这些问题一定是醉心于整合的老师们在一直思索的。因此,本期开始我们采用案例加解说的方式,逐一介绍在各学科中对整合的创新运用,以期能带给老师们一点启迪,整合出属于你们自己的天地,也欢迎老师们加入其中来讨论,说出你的整合心声。

在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主要是教材媒体化,我们称之为“以本为本”,这样做出的学科教学资源强化工具性,无法满足教师教学的个性需求。因此,后来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主要是按照教师的上课思路来开发,我们称之为“以师为本”,这样的开发弱化工具性,尊重人的思想性,服务人、关心人,这是一次由工具到人的质的跃迁。但同一节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千差万别,都按照教师的思路个别开发,工作量巨大,且共享性差,其实教师教学中没有必要全部信息化,就其中的个别步骤需要信息技术支撑。因此,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重点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步骤上开发资源,我们称之为“以技术为本”,这样做大大提高了资源建设的效率,但资源建设的成效依赖教师的教学经验,对传统教学设计的支撑,没有进行方法创新,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此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支撑原有教学和管理方法;提高了教学和管理的效率;解决了因时间不足导致的质量问题;解决了因手段不好导致的质量问题。

任何手段的变化必将引起思维模式和应用模式的变化,信息技术之于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必将引起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化,要想真正有效发挥新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一定要变革学习和教学方法,打破原有的教学和学习思路,进行理想的教学设计,挖掘教学步骤中的整合点,按整合点来建设资源,这样才是在方法创新教学设计基础上的资源建设,它打破了固定思维模板的限制,给了大家自主构建资源的平台,是教学思想的创新,我们称之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重构,消解工具性,不是拿来就用,而是让你去创造、重构,这是由思维模板到思维创造的第二次质的跃迁。信息技术在学科中应用的最高境界是应遵循科学理性的,我们称之为“以规律为本”,以追向教师教育方法为前提理念,是对把握人的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的尊重,是一种智慧应用。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的历史过程与趋势用下图表示。

要想创新教学方法,首先要从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出发。那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四个要素。教师和学生两个要素是人的要素,我们无法选择,因此创新教学方法只能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两个要素来考虑。

从教学内容来看,目前学科教学更多强调的是知识内容的学习,即概念本体的学习;人类学习最终是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基本思维方法和学科精神,即方法本体的学习;在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后为了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和积累一定的学科经验,即应用本体的学习。

从教学条件来看,应该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学科理想的信息技术支撑环境,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疑难知识理解、学科知识编辑、知识快速获取、知识经验共享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建设发展的既定目标。信息化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已经成为了时代特征。信息技术工具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成为教学的一个要素,就像教师的粉笔、学生的书本一样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教与学的工具。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信息时代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以及信息时代社会对教育的新需求,发生在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中的教学创新跟以往所提到的教学创新相比,创新主体更加自觉、创新内容更加复杂多样。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学创新需要全方位、彻底地对教学进行革新,教师的教学思想需要彻底的变革,教学目标要重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至于教学内容都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在教学历史上从未出现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不仅引发了教学创新,更大程度上说,教学创新需要依托于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这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视角,整合的目标就是转变教师的技术应用观、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实现数字技术支持的合作和探究学习、创建基于数字技术管理的学习共同体。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学科 利用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