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次、三阶段、三能力”现代学徒制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研究

摘 要:高职学生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应对新时代“互联网+”、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但在技能本位下,高职学生理论知识碎片化、功利化,缺乏系统性与人文性,难以支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而现代学徒制是最佳选择。本文以某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为对象,构建现代学徒制“三层次、三阶段、三能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育人机制,并指出在推进融合研究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技能;职业精神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无论从院校数量、在校生规模、年毕业生数量等都达到历史新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人的意义在哪里?只有回答和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的提高国家整体人才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专业技能是企业考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但是从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企业越来越看重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仅仅注重员工的专业技能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人才竞争。根据调查显示,专业技能已经不像传统观念中被摆在首位,他们更希望职业院校输送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爱岗敬业、认真严谨、精益求精、团结合作、务真求实等职业精神,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这是企业的立业之本和保持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1]

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

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创新,而高职学生如果仅仅具备“做事”的能力,满足岗位的基本技能要求,不思进取,提升自我,将很难出色地、富有创造性地完成新时代的岗位工作,同时也将桎梏自己的职业生涯。高等职业院校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目前重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取证,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养成的弊端依然存在,职业精神的培养还没有放到应有的高度,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随着“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高职院校均加大了实习实训课程的比例,将重心转移至学生岗位技能知识传授与训练,对职业精神教育只设置一两门德育课“零敲碎打”,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专业性与实践性;

社会、学生及家长在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具有极强的功利性倾向,也导致了“重技能、轻素质”的教育现象,因此高职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逐渐表现出缺乏责任感、怕苦怕累、频繁跳槽等现象,使得很多企业对高职毕业生有一定的成见,刚毕业的学生难以被企业认可、接纳,影响了个人的发展;[2]

同时一些新媒体为获取流量,故意将一些负面新闻过度包装、夸大宣传甚至编造吸引眼球的“新闻”,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这类“新闻”不但起不到教育和警示读者的作用,反而进一步强化了部分高职学生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错误观念,导致部分高职学生言行举止缺少社会公德。这些错误的观念又影响其校外就业,致使校外就业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频繁毁约跳槽,极大地损害了用人单位利益,也同时产生负面社会影响。[3]

因此,加强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一种责任,为学生毕业、实现就业及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现代职业教育若要长足发展,就必须把职业精神培养融入到职业技能教育中,以彰显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价值与时代意义。

二、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的最佳途径

孙秀玲[4]认为,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要从三方面进行探索: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职业导向深化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以案例为媒介深化对职业道德和理想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个体的错误,模仿职场人士成功案例,树立其正確的职场道德和理想。以实践为途径加强学生对职业规范、纪律和责任的认同。葛志亮[5]认为需要让学生建立其劳动价值观,担当起社会责任,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明确职业道德规范,具备开拓进取的创新创业意识。蒋晓雷指出个体为了获得职业精神的提升,必须反思自己的精神行为与他人的精神行为;学校需要打造具有现代职业精神的职业文化,在思想上扫清“泛政治化”的障碍,专注当下,真心做“事”,心无旁骛。[6]

法国学者爱弥儿·涂尔干指出引导我们行为的依据,不是理论的洞见或普遍的程式,而是特殊的规范。唯有这么规范才能适应于任命所控制的特定情景,法律和道德规定着我们的行为”。[7]Miller和Coady指出职业道德是指信仰、价值观和原则,它们是指导个人在其工作环境中的任何时间,理解他们的工作权利、职责,并采取相应行动的方式。[8]韦伯[9]的职业伦理认为对职业责任的敬重,这事对人本身的敬重,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来要求,以自愿地承担起职业责任来确证人是一种值得敬重的存在。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要想职业精神的培养获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以实际岗位和情境化为前提,德国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和实施,严谨、专注、敬业、精益求精,这些优秀的职业精神铸就了“德国制造”。我国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要培养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兼具的高素质劳动者,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有效融合,现代学徒制是最佳选择,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代学徒制的育人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因此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不再是学校“唱独角戏”,作为另一个育人主体企业也加入进来,形成合力,且企业在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方面更具有先天优势,双主体将形成更大的力量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

(2)现代学徒制下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相较于其它方式满足学生的认知学习和成长规律,现代学徒制整个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感受企业工作流程、规范制度、企业文化等,能在培养过程中形成潜移默化的效果;

(3)现代学徒制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企业的无缝衔接,学生不但具有学生的身份,同时还具有学徒的身份,可以提前使学生接触到企业的工作流程、规范制度、企业文化等,更容易融入企业和社会。

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中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最佳选择,也是最佳阵地,也是最有可能实际效果最大的方式。

三、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的框架

职业精神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贯彻到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实习全过程,而不应该是只设置一两门德育课程而已。因此本文以浙江省某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项目-保时捷品质实习生项目(Porsche Elite Apprentice Programme,即PEAP项目)为例,挖掘岗位方向职业精神、德育元素,在现代学徒制教学过程中,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三层次、三阶段、三能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育人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企业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该项目根据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与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共同讨论确定课程育人教学目标,形成“三层次、三阶段、三能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育人机制,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三层次、三阶段、三能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育人机制框架

根据现代学徒制岗位职业精神和岗位典型任务确定教学目标,并挖掘现代学徒制喷漆岗位专业历史、行业典范、优秀事迹、职业能力等德育元素,确定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点,这是一个循环重复的过程,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根据育人教学目标、行业岗位任务、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点构建课程教学设计,并进行“三层次、三阶段、三能力”教学实施:

三层次是指学生在学徒制项目中的三个身份:学生-校内学徒-企业学徒;

三阶段是指学生在学徒制项目中的三年: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

三能力是指学生在学徒制项目中的能力逐渐提高,从基本技能到专业能力,最后到岗位能力;

通过现代学徒制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研究与实践,最终实现高职学生具备现代企业要求的职业精神和适应社会发展全面提高的综合水平。

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需要关注的问题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三层次、三阶段、三能力”教学实施是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的具体路线和框架,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1)进行现代学徒制“三层次、三阶段、三能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育人机制研究,必须从理念上突破以往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既注重职业技能的获得,同时也要注重职业精神的养成,这样才能达成学习共识,更有利于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

(2)进行现代学徒制“三层次、三阶段、三能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育人机制研究,必须精准定位和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把职业精神贯穿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企业教育三个阶段,只有这样才能从各个环节加强这种融合,才能够形成系统工程;

(3)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教学内容虽然来自于实际工作内容,但也需要进行必要的筛选,需要选用和整合能够挖掘德育元素的实际工作内容,将其转变为事宜教学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任务中体验和感悟职业精神,既加强了职业能力的习得,又融合了职业精神的培养。

结语

随着“互联网+”、低碳经济、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汹涌而来,原有职业的内涵不断升级,决定了职业的不断变迁是职业人必须面对的挑战,高职学生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应对这一挑战。但在技能本位下,高职学生理论知识碎片化、功利化,缺乏系统性与人文性,难以支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提出现代学徒制“三层次、三阶段、三能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育人机制,并阐述了在推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研究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基金项目:2018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研究课题,项目编号:GZYYB2018095;2017年度绍兴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成果,项目编号:SXSJG30。

参考文献

[1]贾海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视阈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36):72-75.

[2]李淑敏,董会钰,杨俊玲.药品行业高职学生提高职业技能与培养职业精神融合途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5(25):172-173.

[3]诸玉富,由建勋.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精神联动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15(20):23-26.

[4]孙秀玲.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内容及培育途径分析[J].职业时空,2012(4).

[5]葛志亮.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三个维度[J].继续教育研究,2014(4):18-19.

[6]蒋晓雷.现代职业精神的培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4):35-37.

[7]爱弥儿·涂尔干.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8]Miller P.F and Coady,W.T.Vocational Ethics: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n Enabling Work Ethic.Springfield:Illinois Department of Adult,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1986.

[9]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王建伟,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

(作者单位:1.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绍兴市职业技能开发指导中心,3.绍兴市交通职业学校)

推荐访问:学徒 职业技能 融合 层次 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