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县域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个人财富的增长、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加入WTO后银行业逐步开放,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以基金为代表对欠发达县域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2—0068—02

一、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以绛县为例,绛县辖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主要是商业银行代理的基金公司的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和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流通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和企业短期融资债券为收益保证,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理财类产品。该理财产品的主要特点是:一是预期年收益率一般在2%—4%之间,较2005年收益率明显提高,但实际收益率有的高达20%。二是产品的流动性明显增强。如工商银行1月份发售的一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首次在同类型产品中提出允许提前赎回,允诺其半年期产品发行后,客户每个月都有一次赎回机会。三是结构型产品主导市场。各行推出了多种结构型理财产品,资金收益与国际金融市场投资产品相连接,本外币通过衍生产品相联系,以外币的高收益弥补本币的低收益。如建行推出的建信优选成长、成长先锋收益率比同期储蓄高30%以上。从调查情况看,商业银行推行理财业务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而在于争夺存款、提高市场份额。一些银行采取盲目承诺高保本收益率,甚至采取返还手续费的方式销售理财产品。2007年9月底,绛县三家国有商业开办理财业务实现的中间收入为不到3万元,而因此而支出的成本为8万元。有的银行甚至在亏损让利的条件下推出理财产品,以理财产品为竞争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户、争夺零售客户资源。

二、制约欠发达地区县域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

目前,辖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仍然以产品销售为中心,还没有过渡到以客户为中心,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缺乏个性化服务。

(一)外部环境制约因素

由于普及性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加上商业银行理财营销过分侧重于收益的宣传,没有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使大多数居民对风险与收益没有正确的认识。公众更多认同银行传统的存款类业务,对真正意义上的“代客理财”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更偏好具有保底承诺的理财产品,对风险程度相对高、没有硬性承诺的产品则“敬而远之”,更鲜有通过资产组合规避风险的需要,导致现阶段市场需求只能是一些低风险的简单理财产品。眼下不少客户上门第一句话就是“我的钱能增值多少”或“可以给我多高的收益率”,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认识不足。有些人手头尽管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但又普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准心存疑虑,并不将自己的资金交给专家管理,他们更习惯于自己进行投资操作,对此业务持观望态度。更有人虽然对由于银行的多次降息,我国的利息已降至历年的最低水平,再加上利息税以及通货膨胀,把储蓄存款作为唯一的保值增值手段,不仅不会升值,有可能还会贬值,但还是把所有的钱都放在储蓄存款这一单一产品上生利息,充分说明居民的现代金融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银行内部制约因素

1.理财品种不丰富。理财业务与传统业务最为不同的就是其“个性突出”,不同理财机构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利用自己在某一投资领域的比较优势,安排最适宜的投资期限,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要。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名目众多,但各家银行推出产品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营销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也基本一致,仅局限于利率、汇率挂钩与国债、央行票据等投资组合的几种产品,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

2.人力资源的瓶颈。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投资、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务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一般都对理财业务人员资格有明确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时间较短,理财经理多由个人业务部门客户经理兼职。由于人员素质跟不上,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是资产管理业务,且仅停留在产品上,深层次的理财业务还无法开展。

3.理财产品透明度不够。从当前银行开办的一些理财产品和销售情况看,个人理财产品均由其总行统一开发、统一核算、统一资金运作、统一风险控制、统一宣传口径,具有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核算办法,基层商业银行只负责对产品进行营销,并统一按照总行的宣传口径进行信息披露和相应的风险提示。虽然每一产品推出,从上到下系统内对理财产品经办人员进行了必要的业务培训,客户购买时签订了“协议书”,对产品内容固定(预期)收益率、风险提示均作了注明,但是从实际运作情况看,这是一种缺乏透明度的做法。基层商业银行虽然在办理这项业务,但自己心中无底,因为这些产品本来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产品,能不能起到理财作用,客户能否得益,谁也不知道,这种模糊的产品,使基层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时缩手缩脚,同时也难免给客户产生误解,甚至抱怨。有些客户在购买时满怀信心,可结果连本钱亏了,岂能不找银行,可银行对此也无能为力,由此而产生负面影响。

三、欠发达地区县域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理财产品创新

个人理财的重点是理财产品,关键是如何使资产实现最大幅度的增值。各商业银行的新产品开发领导小组、科技部门、各业务部门应共同参与,在充分研究并不断挖掘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一是对汽车消费贷款、住房消费贷款、个人质押贷款等热点业务简化手续,放宽条件,改善服务,以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优势;二是依托高科技电子网络,将现有产品以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为载体进行整合提升,如开发理财软件,开发功能先进的“理财通”,定活期储蓄自动转换业务等,不断扩展服务功能,提高技术含量;三是做大做精“银证通”、基金买卖、外汇实盘买卖、债券买卖、记账式黄金买卖等业务,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咨询,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四是积极寻找与国外银行在理财服务上的差距,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跨行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整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业务,提供一站式综合理财服务,前瞻性地开发适合县域的投资型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

(二)提供差异化服务

县级商业银行在个人客户部的基础上成立理财中心,客户经理为贵宾客户提供一对一、一站式服务,理财中心提供理财沙龙服务和专家理财顾

问服务等,举办理财知识讲座,推介金融新产品,并针对客户的不同收入水平、年龄层次和需求偏好,度身定制个人或家庭的阶段性财务计划,帮助客户调整存款、股票、基金、债券等的投资组合,以取得最好的回报。通过一系列的优先、优惠、优质服务,不断满足、引导、培养客户的需求,建立起稳固的互动合作关系,留住高端客户。

(三)增强理财产品透明度

理财新产品的出台,既要兼顾银行自身的利益。也要照顾到客户的利益,银行作为代理机构,直接与客户打交道。因此,无论是自身的产品也好,是代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的产品也好,都要双方兼顾,要增加产品在理财得益上的透明度,既要让一线理财人员了解每一支产品的背后运作机理和流程,以便其在更大的空间内向客户推介;又要让客户了解产品的操作方式和风险度以及风险点,要改变那种强拉硬派的推销做法。从理财产品营销的实践看,只要产品好,收益率高,客户都能自觉、自愿、乐意接受,靠银行人员强行推销的做法,既会引起客户的反感,也会影响银行的声誉。

(四)提高理财人员业务素质

目前商业银行应该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一是要明确理财人员的准入门槛,选拔素质高、可塑性强的人员充实到理财队伍中。二是要通过严格的、多方位的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三是要明确理财人员职责,制定工作目标,将理财业务的发展和理财人员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将理财人员个人职责、工作成绩与考核奖惩紧密联系起来。

(五)要切实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监管

一是对理财业务实行专业化监管。随着利率、汇率越来越市场化,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及金融监管的逐步放松,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成为可能,理财业务也就日益成为各银行竞争的焦点和核心内容之一。受专业人才的局限,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了金融衍生产品管理办法、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但客观而言,目前还停留在政策层面,影响了监管深度和广度。鉴于个人理财业务等创新业务的复杂性,大面积培养这方面监管人才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在有一定基础的监管人员中有选择性地进行培养。同时,要根据新业务发展和监管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新业务监管体制,通过进一步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监管,引导商业银行提高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稳步发展高端客户和改善银行客户结构,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工具,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责任编辑 刘伯酉)

推荐访问:商业银行 业务发展 县域 对策 欠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