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时代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刚性兑付问题的研究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增加、投资意愿的增强和监管的开放,投资者迫切需要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在此背景下大资管应运而生。刚性兑付是银行理财业务一直存在的现象,而2017年“一行三会一局”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管意见》),使得商业银行转型成为必然趋势,转型后如何应对刚性兑付问题成为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刚性兑付的成因及影响和大资管时代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商业银行应对刚性兑付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词:大资管;商业银行;刚性兑付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9)19-0151-02

一、大资管时代和刚性兑付的介绍

“大资管”中的“大”不仅指规模大,更重要的含义是指更多样化的产品和更多元的参与者;“资管”即资产管理,由于投资者在投资方面的经验与资管机构相比有所欠缺以及信息获取渠道的缺乏,资产所有者为更好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适当降低投资风险,偏向于将剩余可投资产委托专业金融机构进行投资并代为管理。2012年,监管机构陆续推出新政策,放宽监管,各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迅速发展,以求快速占领市场,从此资产管理行业进入竞争、创新、多元经营的时代。

“刚性兑付”产生于信托行业,商业银行的刚性兑付问题简而言之就是银行在出售理财产品的时候承诺预期收益,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忽略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将客户资金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项目,一旦出现亏损,商业银行为了维护其身声誉,以自有资金兑付承诺的理财产品本金和收益。

二、刚性兑付的成因及影响

1.刚性兑付的成因

(1)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刚性兑付最初来源于信托行业客户对代理人的一个承诺,由于没有成文法律的规范,金融机构为了提升理财产品的信任度,树立正面形象,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从而达到吸收资金,占据市场份额的目的,利用相关法律缺失的漏洞,承诺保本收益从而逐渐形成刚性兑付。2017年《资管意见》初步拟定,明确提出打破刚性兑付,但行业的监管机构都是独立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加大了监管的难度,使得监管的效果大大下降,各金融机构在运作中任然会存在刚性兑付的现象,只是采用了更加隐蔽的方式。

(2)投资者理财意识薄弱。在理财业务发展的初级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风险承受能力差,更加喜欢资金储蓄,追求保本保息。由于储蓄几乎无风险,在这个观念的深刻影响下人们渐渐忽略了风险的存在。而当理财产品出现,金融机构为了促进理财业务的发展不得不采取刚性兑付,因为即使有了风险评测,理财知识的普及和产品收益与风险的介绍,但大多数投资者理财意识还很薄弱,如果他们发现自己的资金没有增加反而将会减少,就会变得异常敏感,失去对理财业务的信任,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3)我国信托制度尚不完善。信托行业在其诞生初期发展困难,政府为帮助其生存,维护其声誉,提出若发生兑付困难,则实行强制兑付。信托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政策未能与时俱进及时改变,使投机者有利可图,投资者利益因此受到损害,而刚性兑付有助于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以延续。另外整顿之后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了信托产品,设置转让条件,使得其流通性受到严重影响,而刚性兑付恰好弥补了流通性差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默许。在行业整治上,信托行业自产生以来经历了6次整顿,直到2017年对银行业进行乱象整治后,2018年才对信托行业进行重点整治,信托制度尚不完善。

2.刚性兑付的影响

(1)影响金融市场正常运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刚性兑付导致市场参与者降低了对资金用途的关注,因为不管金融机构利用这些资金进行怎样的投资都与他们无关,他们只用考虑到期收益,因为金融机构会以自有资金为他们担保。金融市场能够起到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而这是建立在金融市场健康完整,金融行业规范有序的基础上。我国金融市场面对违约事件时,如果继续采取刚性兑付的手段,由政府和金融机构进行兜底,将会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降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使得资金大量流入高风险高收益项目,影响金融行业格局,破坏已有平衡。此外还会助長道德风险,抬高市场的无风险定价。

(2)冲击风险预防机制,增加市场风险。由于市场参与者风险意识不高,进行投资往往只看中自己所能获得的回报,银行因此依靠发行高收益率产品来吸引客户。但是,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这部分金融产品的风险并没有纳入统计口径,一旦遇到金融冲击,理财产品将会面临巨大亏损,由此产生的影响将会波及其他金融机构,引发系统性风险。同时,刚性兑付相当于银行对理财产品进行了信用增信,使得从资产端到负债端的重要风险缓释机制缺失,风险不断积聚在银行。如果理财产品遭受巨大亏损,银行信用风险将会迅速上升,从而引发“滚雪球”效应,其经营的所有业务均将受到影响,并且引发群众恐慌使得银行短时间面临毁灭性的打击。

(3)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刚性兑付背景下,收益高、质量低的项目更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因为高收益可以给顾客赚取更多的利润,金融机构自身也可以赚取较高的提成和服务费。这使得低质量高收益的项目获得了极大的市场,相关产品快速流通,但此同时也导致了质量高、收益低的项目所拥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甚至由于无人购买而被挤出市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刚性兑付使得资金更多地流向高收益产品,那些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因达不到所预期的收益而吸收不到资金,这导致由低质量项目支撑的高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充斥市场。

(4)弱化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在金融市场中,想要得到高收益就必须承担高风险,多出来的收益是对高风险的风险补偿,这是所有从事投资业务人员所必须清楚的道理。银行如果持续对理财产品进行刚性兑付,会使得那些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错误理解银行理财产品的本质,将其当成“高利率的存款”,而忽视其中所存在的风险,养成错误的观念。而那些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投资者虽然了解理财产品所存在的风险,但由于有银行做担保,依然会抱着侥幸态度,放宽了心,认为银行会为其产品进行兜底。投资者这样的心态会加大银行刚性兑付的压力,使得该现象进入恶性循环。

三、大资管时代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大资管时代的到来,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近几年CPI高速增长的影响下,商业银行资本资产管理模式将回归理财本位。调整理财产品结构,创新研发新型理财产品,将理财产品的风险转移给投资者,依据风险承受能力规范理财产品的销售是当前银行实现资产配置转变的重要途径。同时,中国资管业务正值快速发展时期,2018年国内资产管理总规模达到了124.03万亿元(银行理财规模截止到2018年5月,其他截止到2018年6月),较2017年底仅略有回落,其中银行理财规模达到29.8万亿元,占比达24%。相关部门预计每年有高达1.5万亿元的增量,2020年我国高净值人群与普通家庭的可投资资产总额将分别达到97万亿元与102万亿元。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净息差不断收窄,商业银行亟需转型。未来几年实体经济发展减缓,融资需求减小,直接影响了银行的贷款业务和风险投资业务,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于此同时,近几年互联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银行的部分业务面临更大的竞争,这将使得银行的融资成本不断上升,从而导致银行净息差的不断收窄。二是信用风险逐渐积聚。过去由于监管缺失,资管行业存在“伪”资管产品现象,逐渐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公平竞争环境,积累了极大的金融风险。由于刚性兑付以及资金池运作的存在,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并没有由投资者承担,而是由资金的运作者,由商业银行自身承担。如此,投资风险不断在内部积聚,造成极大的隐患。总而言之,放弃对高盈利的盲目追求,认真履行代理人职责,根据顾客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资产处置,是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稳定发展的保障。

四、大資管时代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刚性兑付问题的对策

1.依据法律新规,树立可靠形象

《资管意见》要求去通道、降杠杆、实现理财产品净值化,以此来打破刚性兑付;2011年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同样也有类似的规定,这足以见得监管机构管理银行理财资金池,规范理财业务,消除刚性兑付的决心,因此银行应该贯彻执行新规,自觉打破刚性兑付的现状。此外商业银行还应通过自我剖析,确立自身发展定位,树立可靠品牌,赢得市场份额并提升客户忠诚度,这样可以降低突发信用风险对银行声誉的影响,同时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利于今后长远的发展。

2.推出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净值化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应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收益预期、投资偏好等多个方面对顾客进行深入了解,为顾客定制个性化理财产品,使得产品不管在风险程度还是收益上都更加适合投资者,这样不仅有利于理财产品的销售还有利于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同样商业银行应按照新规依据合公允价值原则对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并及时反映对应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让投资者了解潜在风险,帮助客户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切断刚性兑付的根源。改变投资收益超额留存,只保留基础管理费用,其他收益全归投资者所有,让投资者实现尽享收益自担风险。此外应跟进产品结构调整,由于打破刚性兑付之后,客户需自担风险,所以对产品未来走势的预期、流动性预期、风险估测等均将成为决定投资者选择的要素。

3.建立专业化理财团队

由于理财产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商业银行需要组建一个专业化的团队对其进行管理,并对团队成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使团队成员树立正确的财富管理理念,提升投资管理能力,洞悉实时理财资讯,深入了解每一种理财产品,做好投资管理、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此外团队成员在理财销售时,应从专业的角度为顾客普及理财知识,加强投资者教育,帮助其避免盲目投资,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

4.加强风控体系建设

为了减少或者避免刚性兑付的发生,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自身风险防控机制。一方面,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建立符合标准的信用评级制度和风险模型,根据标准对风险不同的投资项目进行定价,在第一时间检测出劣质项目,优化投资,并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向投资者告知项目风险;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激励机制,明确管理层和员工的各项职能,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方便有效监管,及时进行奖惩措施。

五、总结

大资管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改变了我国商业银行业的格局,资管业务蓬勃发展,利率市场化变革冲击着原有的金融格局,金融行业将面临一场全新的挑战。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也将进入瓶颈期,经济增速的放缓、第三方支付的冲击、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信用风险的积聚使得商业银行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当然,想要获得高收益就必须承担高风险,想要抓住机遇就必须迎接挑战,商业银行唯有在这转型的关键时刻有效管理和规范各类业务,优化投资盈利模式,自觉抵制刚性兑付,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任斐,田好修.大资管时代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刚性兑付问题的探索[A].2019.(1).

[2]李将军,范文祥.金融理财产品“刚性兑付”困局的成因及其化解[J].现代经济探讨,2014,(11).

作者简介:

李智凌,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生。

推荐访问:商业银行 兑付 刚性 应对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