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 野生动物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根据扬州市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现状,全面分析了江苏省扬州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问题;对策;江苏扬州

中图分类号 S7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0-0312-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野生动物养殖业迅猛发展,成为跨行业、产值巨大的特殊产业,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发展我国的特色高效农业方面表现出了特殊的积极作用。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目前是扬州市林业六大产业之一,作为扬州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一些养殖项目在帮助农村群众脱贫致富过程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积极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是扬州市广大农村群众谋求多元化发展致富路子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途径。

1 扬州市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概况

1.1 发展现状及分布特点

20世纪90年代,在扬州市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和积极性逐渐高涨,在稳定传统农作物种植优势的基础上,一些农民利用农村相对丰富的林地资源另辟蹊径,在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上做起了增收文章。经过20多年的发展,扬州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的发展过程。目前,全市从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共有22家,其中从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18家,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的22家;驯养繁殖动物60余种、57 747头(只),主要用途是食用、药用、观赏等[1]。2014年总产值近亿元,利税超千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扬州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综合利用形成了4个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一是在仪征形成以龙山鹿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规模化养殖梅花鹿及鹿产品深度加工产业;二是在宝应、高邮和邗江形成规模养殖野猪、梅花鹿、豪猪、果子狸的优势企业集群;三是在高邮形成了以野鸡、大雁和灰天鹅等鸟类养殖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四是在江都形成皮毛加工优势产业区。

1.2 基本特点

1.2.1 地区发展不平衡,企业规模偏小。如仪征市有3家驯养繁殖企业,邗江曾经有多达6家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单位,现在只剩1家养梅花鹿企业。另外,目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偏小、档次偏低的现象,经营方式落后,产业化程度低。不少经营户简单组织兄弟、亲戚、朋友“单打独斗”搞养殖[2]。

1.2.2 缺乏长期规划,市场跟风现象严重。由于缺乏长期规划,加之政策导向不明,养殖企业(户)往往是在没有做好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就盲目投资,跟风养殖现象严重。如2012年以来江都、邗江区已有3家蓝孔雀驯养企业得到审批通过。过低的进入门槛和过度的市场竞争,势必造成短时间内不合格种源和劣质产品充斥市场,一旦市场出现饱和,就会引起价格和质量的大幅波动,从而增加企业投资风险。目前,3家养殖孔雀的单位因销路不畅,处于亏损状态。

1.2.3 管理人员匮乏,扶持力度欠缺。一是一些地方尚未成立专门的野生动物管理机构,对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政策宣传和供求信息发布不到位。而政府部门对养殖企业、养殖户的科技支持力度还不够。尽管林业、科技部门每年都会组织有关技术专家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但举办的往往都是种植业方面的讲座和咨询,对野生动物养殖业的关注不够。二是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贷款难。如扬州高特经济动物有限公司的果子狸供不应求,该企业提出借助银行发展壮大自己,但银行贷款要采取房产、地产作资产抵押,而该企业用地为租赁,不具备抵押贷款条件。由于该公司申请的贷款未获批,影响了公司的规模发展,抗市场风险的能力难以进一步提高。三是保险难。鉴于SARS、禽流感对兽类、雁鸭(鸡禽)类驯养繁殖企业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不少保险公司不愿对其进行保险,导致养殖户(场)投保难。

1.2.4 存在非法驯养繁殖、经营利用现象。仪征、邗江等地存在未经批准擅自养殖野鸭、貉子和孔雀等动物的现象。另外,个别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个人)借驯养繁殖为名从事非法经营利用活动。所谓养蛇场,只是砌个池,在池中央放一堆瓦砾,就可以放进蛇养殖。有了这个蛇场,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通过各种途径收购野生蛇类,蛇场只不过是临时用来存放的地方。而业内人士透露,蛇的人工繁殖很难做到。对蛇类的“人工喂养”,事实上只会加速物种的灭绝,某些人利用驯养繁殖许可证作保护,更加肆无忌惮地从事蛇的捕杀、买卖。

2 扬州市野生动物训养繁殖产业与外地的主要差距

2014年,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部分野生动植物利用规模和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迄今为止,全省批准的驯养繁殖单位有400余个,经营利用单位300余个,从业人员1.8万余人,年产值约80亿元。全省梅花鹿、鳄鱼、实验动物等特色养殖或培育规模扩展较快,养殖梅花鹿1万余头、暹罗鳄3 000余条、扬子鳄4 950只、实验用猕猴2 000余只和食蟹猴7 000余只。从数字与体量上看,扬州与省内发达地区存在显著的差距,进行深层次分析,则是观念与体制、机制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市场意识不够强烈

常州淹城野生动物世界是以野生动物生态散养为特色,集动物野趣观赏、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古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主题公园。公园占地133.3 hm2,总投资5亿元,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园内展出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共200多种近万头(只)。短短几年的发展,其已成为江苏省唯一一家超大规模的野生动物园。广东省番禺香江野生动物园之所以能打造成动物园界的“航母”、仅门票年收入就达4亿元,主要是在满足参观者的需求上大胆做文章,开发了动物园基本功能以外的“吃、住、行、购”等巨大市场。而扬州动物园还是停留在简单的观赏、科普、逗乐层面,未能将其作为“动物城”“经济综合体”进行深度开发。

2.2 科技意识不够强烈

苏南无论是驯养繁殖,还是经营利用,均折射出科技的巨大力量。如苏州隆力奇、郎力福公司参与国家野生动物产品标记试点工作,加强科技投入,以小消耗量蛇资源生产高利用率、高附加值的产品,促进了社会经济增长。与野生动物发达的华南地区差距更大,如广东蓝岛公司,集中了数十位博士、研究员和海外科学家构成的研究团队,主攻动物模型、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实验猴繁育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制定了实验猴养殖标准,开发了蓝岛猴类专用饲料,打造成了国内外知名的开放性研发平台。又如海南东盛弘莽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有专业的蟒蛇研究所,与国家动植物检测中心、东北林业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机构长期合作,从蛇的饲料、孵化、工厂化立体养殖、蛇病防治和打破冬眠等环节,均采用科学技术去突破、攻关。而扬州市,如雁鸭类的产蛋率、孵化率、哺乳类产仔率等均不高,企业负责人缺乏科技意识,没有主动邀请相关专家在技术上寻求突破、进行攻关[3-4]。

2.3 进取意识不够强烈

浙江宁波南方野生动物养殖有限公司,1995年还是单一养殖杂交野猪的企业,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集养殖、深加工、狩猎、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经营龙头企业;东阳市明堂红木家具有限公司10多年前还是简单的雕刻小厂,如今产值已发展到1亿元;再比如中山古镇绿博园和海南东盛弘莽业公司,均是从小做大,到谋划上市。他们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规模,靠的是敢闯敢拼、做强做大、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扬州市不少雁鸭类养殖户,经营了十几年,至今还是靠买卖种源,以小作坊的方式发展,小富即安、有赚则可的思想严重,导致产值千万元的企业几乎没有,更谈不上上亿、上市的可喜场面,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缺少进取意识,缺乏做强毅力。

2.4 联动意识不够强烈

在浙江,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各有关部门,形成了加快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将野生动植物产业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享受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资金等政策。如德清县政府为发展蛇类养殖产业,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政府出技术、农户包养殖、公司包销售的方式在全村推广蝮蛇、赤链蛇养殖,并规定对孵化5万条小蛇的农户给予一次性5 000元的补贴。而扬州市的野生动植物产业,近似于林业部门一家之事,没有引起政府重视,没有被政府所关注,被社会“边缘化”,未能形成支持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

3 加快推进扬州市野生动物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注重引导,大力培育野生动物产业

要搞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的行政许可,走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之路,大力培育野生动物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实施品牌战略,加强规范化管理,促进野生动物产业健康发展。

3.2 强化保障,为野生动物保护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二级野生动物管理和救护机构,努力造就一支懂技术、有能力、善服务的野生动物管理队伍,为野生动物保护利用提供人才保障。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科技攻关,为野生动物保护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3 制定规划,加强宏观调控

根据各地不同的区域优势及自然环境特点,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鼓励各地发展适宜的动物养殖种类,优先发展市场需求大、产品信誉高、价格走势稳和应用前景广的野生动物养殖业和加工业,建立较完备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化体系和布局合理、品种多样、产业结构完整、经济效益显著的野生动物产业发展格局。

3.4 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加大对野生动物养殖的科技投入,一方面培育优良品种,及时引进先进设备、技术、管理和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加强对动物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养殖业为基础,以产品开发和深加工为龙头,进一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通过提升野生动物养殖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5 加大扶持力度,规范经营管理

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协作,各司其职,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土地使用、申领证件等方面要适当放宽、简化审批手续;在资金投入上加大扶持力度;在管理技术上加强指导,吸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投资这一行业,积极开拓市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工商部门建立市场监管机制,每年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建立更加开放、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秩序,保证野生动物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4 参考文献

[1] 杨国伟,栗冰峰.云南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发展状况调查及分析[J].野生动物,2009(2):108-112.

[2] 张光宇,杨智勇,聂爱社,等.河南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现状及对策[J].河南畜牧兽医,2006(4):47-48.

[3] 朱桂寿,丁良冬,俞根连,等.浙江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现状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1):109-113.

[4] 熊胜,程建慧.衢州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现状与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14(3):15-17.

推荐访问:扬州市 驯养 野生动物 繁殖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