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创造

摘 要:本文探讨了小学美术课上如何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创造。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探求知识的第一步,而体验性学习能为学生的观察提供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学生在实践中能有效地掌握多种观察方法,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用眼睛尽情地观察世界,充分地感受和体验生活,能将这种观察和体验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创造出有新意的作品。

关键词:观察;体验;创造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多给学生创造观察、体验、探究的机会,犹如给予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就一定会让学生走进知识的宝库,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会有很大的益处。

一、创造良好的氛围,在情景中观察、体验、创造

学生作为观察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一堂美术课要上得学生情绪高涨,教师就应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到美的环境中,让学生接触美的事物,运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启发学生在情景中观察、体验,并让这种体验逐步延伸到学生自己的生活中。

如“小蚂蚁搬家”一课,上课伊始,我带领学生边看动画边欣赏儿歌:“小蚂蚁,真有趣,头上长着小触须。小蚂蚁,有情意,见面点头讲礼仪……”优美欢快的背景音乐,聪明伶俐的蚂蚁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与蚂蚁亲近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我又提出:“谁能说出小蚂蚁身体的主要特征?”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脑袋、胸部、肚子都是圆滚滚的。头上的触角像天线,椭圆的胸脯上還长着三对足。”然后我趁热打铁:“请听:什么声音?”此时,教师播放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的声音,再一次使学生置身于惊慌的情景之中,“怎么了?小蚂蚁要搬家了?”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再一次请学生欣赏动画:“想一想,蚂蚁又是怎样生活又是怎样搬家的呢?”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小蚂蚁生活在地底下,有蚁皇、工蚁、兵蚁,工蚁非常勤劳,而且力气也很大。”“它们能搬动比身体大几倍的东西。”“蚂蚁也很团结,如果发现有很大的食物,它们可能发动几十只、几百只乃至上千只的蚂蚁一起搬。”学生兴味盎然地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全谈了出来,真是精彩极了。

二、展示丰富的活动,在实践中观察、体验、创造

实践是认知观察的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知事物、分析事物。

如在“六面怪脸”一课中,教学怎样体现一个“怪”字时,教师先表演做怪脸:“同学们看我这样的脸怪不怪?(平静),再看这样的脸怪不怪?(老虎脸)”此时学生捧腹大笑,不由自主地表演起自己的怪脸了。教师再加一句:“谁做得越怪谁就最棒!”学生的热情更加高涨了,有的把脸拉得很长;有的咬紧嘴唇,使脸变得很瘦。教师因势利导:“这样让大的变得更大、胖的变得更胖、瘦的变得更瘦、丑的变得更丑,这种表现手法就是夸张的变形,这样的脸就很奇怪。”就这样,学生在活动中玩,在玩中学,在玩中乐,在实践中探究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三、开拓视觉范围,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创造

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不是将学生塑造成美术家,而是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与创作中学会关注生活、关爱社会。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视角,让他们多方面地去观察、去体验生活,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如六年级“生命的甘露”,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创作一幅“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广告招贴画。课上大多数学生认为保护水资源就是不乱扔垃圾,工厂不排废水,这种片面的认识会限制他们观察的范围。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全员参加的“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活动。第一步,让学生进行课前知识小调查: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球?为什么会缺水?地球能供人类喝的水有多少?并举行一个知识竞赛;第二步,让学生收集大量有关水资源匮乏的真实生活报道,填写一张信息卡,并让他们写调查体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广的观察范围。于是一幅幅有创意的宣传画展现出来了:有的学生用漫画形式表现小鱼因为缺水长出了两条小腿在干涸的地上走路;还有的学生创作的是人们不节约用水的画,水将是生命里最后的一滴血。学生在这次广告宣传画设计中,有了一次最真实的观察体验,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人类认识世界、获得信息靠眼睛,儿童可以用这双眼睛尽情地观察世界,充分地感受生活,并且将这种观察和感觉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中。教师应努力寻找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会多角度地观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创造。

推荐访问:体验 观察 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