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大镇馆之宝,浅窥中国美术馆收藏概况


打开文本图片集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美术馆,中国美术馆藏品芸芸,镇馆之宝亦颇为丰厚,然笔者以为由四大镇馆之宝,可以窥知中国美术馆收藏概况。此四大镇馆之宝为古今中外四件艺术珍品,古有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今有蒋兆和的《流民图》,中有罗中立的《父亲》,外有巴伯洛-毕加索的《带鸟的步兵》。古今中外四大镇馆之宝,代表了中国美术馆丰殷的馆藏品类,与中国美术馆十万余件藏品汇同为一部经典而恢宏的艺术史篇。

一座美术馆的藏品数量、质量和特色决定着美术馆的定位和水平,是代表美术馆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的立馆之本。美术馆能够发挥服务大众的社会效益,激发人们对优秀文化艺术的赏鉴与传承,引导人们对美育的享受与追求,正是依于藏品本身所具有的无形的、不可估量的吸引力与感染力。目前,中国美术馆的藏品有十万余件,其中藏有少量宋、元、明、清时期和民国初期的杰出画家的传世之作,这部分藏品是研究近现代美术史的宝贵财富,在馆藏作品中占有主导作用,并形成了鲜明旗帜,为近现代以来的重要艺术家的代表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加之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抗战美术作品及各流派社团代表性艺术家的精品力作集于一堂,使这一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收藏格外雄厚而卓有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及各主题性大展中的优秀美术作品和优秀艺术家展览中的代表性作品,是馆藏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品类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水彩画、色粉画、素描、速写、插图、漆画、陶艺等。另有剪纸、皮影、木偶、刺绣、泥塑、儿童玩具、汉画像石拓片等民间美术作品收藏,也形成了丰厚的民间艺术宝库。随着改革开放和与日俱增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国美术馆的国际艺术作品收藏也日趋丰富。无论从作品收藏的种类,还是数量与质量方面,中国美术馆在国内美术馆界独居首位。

一、稀世瑰宝之中国古代艺术珍品

翻开这部艺术史篇,犹如一幅历史长卷。中国美术馆最早的藏品上溯到宋代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此作为1964年,邓拓先生向国家捐赠的宋、元、明、清124件名家作品之一,也是有记载的苏东坡稀世真迹之一。整幅画卷笼罩在潇湘二水融合交汇处的烟水云山中,卷前段绘一片土坡,笔致舒缓;两块怪石,相倚相背,体势奇崛;几丛疏竹左右横斜,撑开天地,竹枝顿挫中显俊拔,竹叶则处处见书法笔法写之。竹石用墨浓淡相宜,景色苍茫,令人心旷神怡。画中顽强与不拘一格的劲竹精神使《潇湘竹石图》成为苏东坡首倡文人画的现世佐证。最难能可贵的是卷尾处有26位从元至明藏家3000余字的题跋,使作品虽历经辗转,但呈现出传承有序的清晰面貌。这幅史上名作与邓拓先生捐赠的元倪云林《鹤林图》、明丁云鹏《洗象图》、清郑板桥《兰竹》等众多艺术珍品,汇同成为中国美术馆珍贵的古代艺术瑰宝。

在馆藏古代艺术珍品中,除大部分由邓拓捐赠外,还以老舍胡絮青藏古画捐赠为主。2015年,老舍和胡絮青后人将家藏明清时期与近现代绘画史中的名家精品42件/套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包含明清时期赵之谦册页《手札》、翁方纲手卷《行书<吴静岩传>》、何绍基册页《小楷书法》、佚名扇面《兰亭流觞图》、姜筠《春社图》等18件/套书画名作,汇入中国美术馆古代藏品序列,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为公众所欣赏,部分作品还填补了国家美术收藏的空白,在中国美术馆的古代美术作品典藏架构中发挥了突出的艺术作用。

二、群珍荟萃之中国近现代艺术精品

中国美术馆自建馆之初业已开展收藏工作,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累积,已形成了以近现代美术作品为主要收藏对象,旨在构建近现代美术史序列的藏品特色。故殷实丰厚的近现代美术藏品成为中国美术馆藏品的扛鼎之作,可谓群珍荟萃,体现了中国近现代艺术体系的延续与革新,更显现出艺术所特有的个性与时代风貌。

1.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画

中国画是体现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本土绘画,最具民族特色。在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中国画有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四大师”精品之作上千幅。其中任伯年作品200余幅,以其人物、花鸟画独出一格,为海派之代表人物;吴昌硕作品近200幅,集诗书画印之大成,以金石书风入画,有力地印证了他代表海上画派的革新风貌:齐白石作品400余幅,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至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而享誉世界:黄宾虹作品100余幅,以其精妙的笔墨功力独创浑厚华滋的山水之美,独具“黑、密、厚、重”的画风,成为一代山水画宗师。四位大师均处于一个古今中外交汇的大时代,在吸取传统文化之精华的基础上,对中国的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进行变革与拓展,对于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馆藏中国画还有陈师曾、傅抱石、赵望云、林风眠、于非?、蒋兆和、徐悲鸿、李可染、黄胄、张仃等大家的艺术精品。其中以蒋兆和1941年创作的巨幅长卷《流民图》为馆藏中国画之代表。艺术家用描绘中华民族惨遭侵略者蹂躏的真实写照,作为对日寇侵华暴行的有力控诉。巨幅画面上刻画了各类民众数十人,人物聚散成组造型各异,揭示出迥然而微妙的内心世界。如纪念碑一样高大的人群组合庄严、凝重,塑造出一部20世纪世界画坛最具感染力的悲壮画卷。

蒋兆和夫人萧琼女士及其子女秉承先生遗愿,于1997年向国家捐赠了这幅鸿篇巨作《流民图》,并在捐献书中写道:“……把《流民图》捐献给国家是蒋兆和的重要遗愿,也是我们全家一致的心愿。如今《流民图》受到了国家的珍视,我们全家也倍感欣慰。《流民图》她不仅仅是一幅艺术杰作,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所以从《流民图》问世的第一天起,她就已经属于国家与人民了……(1998年2月18日)”记录着时代履痕与艺术传承精神的《流民图》巨制,无愧为中国美术馆镇馆之宝而影响至深至远。

新中国成立后,饱含着对新时代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艺术家们积极投身到建设新中国的事业中,用手中的画笔充满激情地去反映真实的新时代,涌现出一批优秀艺术家和作品。叶浅予《民族大团结》、赵望云《雪天驮运图》、潘絮兹《石窟艺术的创造者》、黄胄《洪荒风雪》、黎雄才《武汉防汛图》、杨之光《雪夜送饭》、石鲁《南泥湾途中》、刘文西《祖孙四代》、李可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方增先《说红书》等作品相继在大展中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些中国画作品成为了时代经典之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又孕育出大批杰出的国画家,其作品如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朱理存的《姑娘们的节日》,宋雨桂、冯大中的《苏醒》,刘文西的《山姑娘》,朱屺瞻的《大地春意浓》等馆藏中国画作品,更擎起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大旗。

2.融汇东西方艺术精髓——油画

清末,油画自西洋引入中国传播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20世纪初,留学归来的先辈画家们的作品,是中国油画的“火种”。中国美术馆藏有留美艺术家冯钢百,留法艺术家吴法鼎、张弦、颜文棵、潘玉良、庞薰栗、常书鸿、吴大羽、唐一禾、吕斯百等,留日画家陈抱一、王悦之、关良、卫天霖、丁衍庸、陈澄波、许幸之、倪贻德、关紫兰等的传世之作。其中台湾籍艺术家王悦之、陈澄波的作品均为家属无偿捐赠。更可贵的是王悦之在大陆仅存有油画19幅、速写22幅,悉数成为中国美术馆又一份极其重要的宝贵藏品。这些早期油画带着时代的文化积淀,带着旧中国的风尘,经过艰难波折,最终找到了自己最好的归宿。像王悦之《台湾弃民图》和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唐一禾《七七的号角》,都是艺术家在学习西洋绘画之后,在五四运动的新思潮的影响下,立足本土,用自己的艺术实践,为中国社会现状和民间疾苦的呐喊。

早期馆藏油画还有吴作人《画家齐白石像》、艾中信《通往乌鲁木齐》、冯法祀《刘胡兰》、何孔德《出击之前》、孙滋溪《天安门前》、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每幅作品在重大题材的选择、现实生活最强音的把握、表现力的充实、语言的精彩度等方面都做得十分到位。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被派遣赴前苏联学习油画,回国后又分配到全国各地,成为中国油画的中坚力量。靳尚谊《塔吉克新娘》、詹建俊《高原的歌》、闻立鹏《红烛颂》、朱乃正《国魂屈原颂》、钟涵《密云》等均为留苏艺术家的重要作品收藏。

曾留学法国并获得法兰西学院艺术学院院士称号的吴冠中和朱德群是当代最具国际声誉的老画家。中国美术馆先后接受两位先生的捐赠,馆藏吴冠中油画《太湖鹅群》等31幅,朱德群油画《绿色动力》1幅,及两位先生数十幅中国画精品。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美术馆迎来了艺术收藏的好时机。许多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作品,如罗中立《父亲》、广廷渤《钢水-汗水》、张红年《那时我们正年轻》、何多苓《春风已经苏醒》、鄂圭俊《春的脚步》等作品都藏于中国美术馆。这些作品因具有扎实深厚的绘画功底、敏锐的艺术感知力与丰富的文化内涵而独具收藏意义。

罗中立的《父亲》于1980年7月创作。当时罗中立为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的学生。1981年,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中作品一经展出,即引起改革开放后如沐春风的人们内心的巨大震撼。画家运用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一位含辛茹苦、饱经沧桑的父亲。岁月的痕迹刻入布满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写满了历史的烙印。当观者面对如丰碑一样高大的父亲形象,又不觉中被细节的表现所打动。勤劳的父亲用双手换来画面背景中丰收的景象,艳阳下古铜色的皮肤渗出晶莹的汗水。布满老茧的双手捧一碗清茶,润一润干裂的双唇,深邃的双眸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正是亿万农民和撑起国家脊梁的父亲形象的缩影。罗中立自述创作经过中写道:“画农民是我的多年宿愿。由于种种的原因与他们结下不解之缘,1975年春节看见收粪的农民,画了《父亲》的第一幅草图,以后又多次草图,但未能将所想表现的东西表现出来。我直到1980年偶然看到美国一位专画巨幅正面肖像的超级写实的画家介绍,才真正找出自己想要说的语言和那种强度。经过一个月的苦战终画完《父亲》300多小时……(1981年4月13日)”《父亲》是时代的产物,是艺术家从形式语言到思想内涵的颠覆与突破,在美术史上具有革新和划时代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中国美术馆的收藏展开了新篇章。在“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中首次亮相,并一举夺得金奖的陈坚巨幅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真实地再现了1945年9月9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军国主义投降的场面。整个画面构图饱满,庄严肃穆,以纪念性和纪实性相结合的样式,通过写实的手法来展现2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弘扬了重大事件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国美术史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3.追溯历史、时代鲜明——版画

中国美术馆藏版画作品肇始于中国新兴版画的诞生。1931年,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许多革命战士皆为版画家,他们用手中的刻刀揭示社会的黑暗,以呼起民众的觉醒。江丰《要求抗战者,杀》、胡一川《到前线去》、野夫《水灾》、李桦《怒吼吧,中国!》是现实题材创作对版画发展的贡献。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文艺工作者精神倍受鼓舞,他们充满激情地进行艺术创作,形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木刻版画。古元《乡政府办公室》、力群《饮》、刘岘《巩固团结,抗战到底》、彦涵《当敌人搜山的时候》、赵延年《抢米》、王琦《码头》等,他们的作品作为中国版画史乃至世界版画史上光辉的新篇章珍藏于中国美术馆。

新中国成立后,版画的创作思想仍然保持着对社会现实的敏感,版画的繁荣体现在艺术语言的丰富和形式的多样,已经不仅仅限于木刻,且有石版、铜版、丝网版及其他综合版等。吴凡《蒲公英》、李平凡《我们要和平》、洪世清《新安江水电站》、王维新《中国古代乐器》、伍必端《唐山大地震》等作品都在馆藏版画中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4.铭铸史诗、为时代造像——雕塑

20世纪上半叶,赴欧美、日本学习雕塑的一批留学生归国后,开启了现代雕塑新纪元。刘开渠、张充仁、王临乙、曾竹韶等先辈艺术家把欧洲的写实性雕塑引进中国,以描绘各类人物,颂扬人的美和力量为主,为时代造像。新中国成立后由刘开渠等雕塑家集体创作的大型群雕《人民英雄纪念碑》反映了中国人民百余年来革命斗争的史迹,在新中国美术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由四川美院师生集体创作的《收租院》,融汇民间雕塑风格,以其生动的人物造型和情节表现现实生活的生动场景。

中国美术馆早期雕塑藏品有张充仁《渔妇》、王朝闻《民兵》、刘开渠《母与子》、潘鹤《艰苦岁月》及曾竹韶、滑田友《人民英雄纪念碑人物头像》、《收租院

逼租》等。改革开放后,张得蒂《日日夜夜》、田金铎《走向世界》、程允贤《邓小平像》等作品均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5.丰富多样、百花齐放——综合艺术

随着艺术史的演进,各种品类的艺术也繁荣发展。中国美术馆的综合品类藏品中包含了近现代中国美术各个发展时期有代表性的画家的重要作品,涵盖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水彩画、色粉画、素描、速写、漆画、摄影等众多品类。馆藏任率英《社戏》、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华君武《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韩乐然《拉扑楞街市》、倪贻德《静物》、乔十光《泼水节》、吴印咸《白求恩大夫》等优秀作品不胜枚举。藏品均为一定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表现,是深入观察、表现生活的不同角度,表明了现当代文化环境中艺术家的思考和感情的投射方向,也表明了艺术家在形式上自由的探索和变革的态势,从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了现当代美术的历史性演变。同时,进一步扩充了中国美术馆的藏品数量,为学术研究、交流鉴赏提供了保障,也使中国美术馆向世界性美术博物馆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6.非遗传承、异彩纷呈——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也成为中国美术馆藏品中的一大亮点。长期以来,中国美术馆一直努力抢救整理和搜集一批品类丰富、品相精美的民间美术藏品达6万余件,分为剪纸、玩具、皮影、彩塑、演具、木偶、风筝、民间绘画、刺绣、雕塑、染织、陶瓷、服饰、器皿等近20个品类,其中许多藏品非常珍贵,每一件作品都生动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创造而深深蕴藏于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和无穷智慧。这些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保存和沿传,也为国家美术收藏增添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架起世界艺术交流之国际艺术

在国际艺术交流日益加深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美术馆也在不断加强国际艺术家经典作品的收藏。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作品,将为民族艺术提供有益的借鉴和交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中国美术馆艺术宝库增添异国风采。

著名德国收藏家彼得一路德维希和夫人伊蕾娜一路德维希教授向中国美术馆捐赠欧美等国89件/套现代美术作品,使中国迈出了收藏国际现代美术作品的第一步。作品中有毕加索的4幅作品和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的重要艺术流派及其艺术家的创作。西班牙著名艺术家巴伯洛-毕加索的《带鸟的步兵》创作于1971年,是毕加索典型的以步兵形象为题材的作品。半身步兵肖像使画面充满张力,体现了毕加索创作的智慧与不断演变的精神图腾。宽沿大帽下,疲惫的面容、灰白的头发表现出这位老兵对战争的厌倦。左手正握的剑柄上栖息一只象征和平使者的白鸽,暗合了老兵对和平的向往。此白鸽与白石老人笔下的白鸽有异曲同工之妙,明证着不同国籍的艺术家对和平所寄予的共同期许。

近两年,相继有法国藏家伊冯娜·德米尔莱女士和女儿玛丽·若赛·瓦莱女士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包括“欧普艺术之父”维克多-瓦萨雷利的代表作《奥艾特》等47件法国和意大利艺术家作品,国内收藏家马立军女士和卢骁先生捐赠国际摄影100幅,爱国人士黄建华先生捐赠达利雕塑《农牧神人头角》、《圣塞巴斯蒂安》,格里斯巴赫艺术与广告有限公司捐赠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面朝右侧自画像》,以及韩国、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埃及、巴西等国艺术家捐赠作品。这些慷慨奉献之举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将永载史册,为中国的美术收藏事业和文化艺术交流事业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美术作品的收藏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大业。作为美术馆业务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如何在当前艺术市场化的形势下,将那些代表当代艺术发展和创作水平的作品收归国家所有,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尽管中国美术馆的收藏工作在半个世纪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对于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的艺术作品,美术馆人将继续加大馆藏力度,充分展示藏品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其欣赏并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元的艺术世界,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现代国家美术博物馆。

(赵辉,中国美术馆收藏部副主任)

组稿/苗菁 责编/苗菁

推荐访问:美术馆 中国 概况 收藏 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