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陶瓷艺术品的品评标准

【摘要】陶瓷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对外交流中可以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近年来,随着陶瓷艺术热潮的兴起,陶瓷艺术品市场开始出现泡沫泛起的迹象。该文尝试提出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品的品评标准,为促进艺术品市场良性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国际话语权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陶瓷绘画 陶瓷艺术品 品评标准

中国的陶瓷史研究主要集中于晚清时期之前。事实上,民国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制瓷历史同样值得重视。

从艺术陶瓷到陶瓷艺术

在御窑制度随着清廷覆灭之后,近现代陶瓷史发生了巨变。以“珠山八友”的作品为代表,陶瓷的发展脉络开始由艺术陶瓷转向陶瓷艺术。由此延伸出来两个问题:“陶瓷绘画”是否成立?“荣誉称号”是否过多?

自晚清程门、金品卿、王少维、潘匋宇等浅绛派艺人以文人画绘制釉上彩瓷开始,以民国“珠山八友”为代表的艺人也逐渐以绘画的技法、品格绘制陶瓷,景德镇里弄皆是画瓷红店,“陶瓷绘画”成了一种社会时尚。直至今日,陶瓷艺术依然是陶瓷收藏界的热点。

晚清、民国时期的绘瓷艺人大多是描摹,少有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中央美术学院的梅健鹰先生多次带领学生外出写生,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开展瓷上绘画创作。

潘匋宇先生是江西省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图画教师,“珠山八友”中的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都出自他门下。江西省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前身是陶业学堂,是当时全国唯一的陶瓷专门学府。故此,在近代陶瓷历史中,无论是民间还是“学院派”,都是存在“陶瓷绘画”的。

1959年,景德镇市政府开始授予艺人“陶瓷美术家”的荣誉称号,到1999年一共评选了五届;自1979年到1997年,由国务院轻工业部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共评选了四届;1995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开始评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6年,该荣誉称号由国务院工信部重新评选,至今又评选了六届;2011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评选了首届“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此外,江西省政府从1995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省工艺美术大师”;2009年,景德镇市政府也开始评选“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在这些荣誉称号背后,需要我们反思的是,陶瓷艺术界真的有这么多“大师”吗?“大师”的评选过程是否客观公正?

诚然,国家相关部门评定“大师”是为了保护民间手工艺人,弘扬中国千年陶瓷文化。但如今,“大师”却成了陶瓷艺术品市场泡沫的重要成因。在许多陶瓷博览会上,艺术品收藏者常常感到困惑:为何此“大师”的作品格调高雅,彼“大师”的作品却粗俗不堪?

陶瓷艺术品亟待制定品评标准

陶瓷艺术与中国画都属绘画,二者有相通之处。因此,中国画的品评标准也适用于陶瓷艺术。

自东晋《魏晋胜流画赞》始,历朝历代都有对中国画艺术进行分类品评的著作,如南朝的《古画品录》,唐代的《四格》、《历代名画记》、《画断》,宋代的《图画见闻志》、《圣朝名画评》,明代的《中麓画品》、《吴郡丹青志》,清代的《二十四画品》等。总结起来,历史上的中国画品评标准,主要围绕逸、神、妙、能四个层次展开。时至今日,这四个字还经常被当代的中国画理论专家和艺术评论人套用。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美术界不断有人喊出“笔墨当随时代”的口号,提倡艺术创作的时代风格。诚然,文化艺术理论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革新。

近年来,中央再三强调“文化软实力”。什么是文化软实力?什么是文化话语权?对这些概念的界定同样需要评判标准。事实上,美国人正是以自己的评判标准输出文化艺术,将其价值观附于文化艺术批评之上,让“美国意识”像可口可乐一般行销世界。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我们的文化艺术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都是空谈。

艺术品收藏是制定当代艺术品品评标准的直接驱动力。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艺术品市场。而由于收藏的盲目性等因素,我国的艺术品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泡沫泛起,2003年市场泡沫更是达到高峰,随后才有所改善。随着“陶瓷热”的升温,陶瓷艺术品市场也出现了这种艺术品泡沫经济。究其原因,与当代艺术品缺乏明晰可循的品评标准有关。

陶瓷艺术品的品评标准

古今中外,艺术品评历来有其标准,比如中国历代的四品、六法。当然,这些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有所不同。就当代陶瓷艺术和艺术环境的现状而言,可以把陶瓷艺术品的品评标准归纳如下:

最末:能。即自我认可及周边人群认可其作。艺术家本人绘画技法不错,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品格,能够得到身边朋友的认可。艺术家靠艺术养家糊口,往往有自己的小圈子。大多数艺术工作者的作品属于此类,他们在景德镇被称作“瓷工画匠”。

其上:专。即专家认可其人其作。一些品格较高的艺术家脱颖而出,为某些专家所赏识,其作品上升到学术高度,这类艺术家被称作“画师”。由于他们的艺术有学术支撑,能得到学界认可,故可以为“师”。

再上:市。即市场认可其人其作。艺术家的作品得到市场认可,即销量好,艺术家个人名声大噪,收藏者慕名而至。这类艺术家普遍具备“省大师”、“省高工”、教授、研究员等名头。这类艺术家身处体制之内,其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品格。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作品收藏风险小,也因此常为市场所追捧。

上之:资。即资本认可其人其作。艺术品资本化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个较高阶段。在资本运作中,艺术家本人往往被“悬置”,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艺术作品才能够进入资本市场流通,而前面所述的市场认可是最基本的条件。从市场认可的艺术作品脱颖而出,从而进入高层次的资本市场,需要得到更广泛人群的认可,而不仅仅是收藏家或者收藏群体的认可。

次高:政。即政治认可其人其作。“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画论中的这句名言很好地描述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作为政治控制艺术的典型代表,北宋的画院体制形成了院体画的艺术形式,影响了大众审美,成为特定时代的文化现象,并对艺术品品评标准产生了深远影响。元代浮梁瓷局、明代御器厂、清代御窑厂是历代官窑制瓷的最高机构,同样显示了陶瓷作为工艺始终受到政治的控制。而从各种史料中可以看出,过于严苛的政治控制往往会成为束缚陶瓷艺术发展的枷锁。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组建了轻工部陶研所,将大批散落民间的老艺人汇聚在一起,这些人很多成为陶瓷界最早的“人民艺术家”,王锡良先生即是其中的代表,他的作品《革命摇篮井冈山》巨幅瓷板画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江西厅,2010年上海世博会江西厅的入口处展示的也是他的作品。

最高:史。即历史认可其人其作。学界一般将史分为正史和野史,这里指的是正史。在正史留名的艺术家及作品,首先必须得到政治认可,毕竟,正史是代表执政者意志的历史。当然,历史认可的艺术作品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这样的艺术作品除了需要具备上述五点的所有要求外,还需具备无上的品格,即他们的艺术作品不仅代表了当时艺术创作的的巅峰,还形成一种样式,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如唐英、“珠山八友”等人,尽管没有受封过“大师”的名号,但他们是实至名归的大师。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珠山八友”的历史地位提出质疑,有些甚至骂声一片,以此为例,恰可以检验上述“标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珠山八友”源自民间,团体中几位画家的笔墨技法娴熟,此为能;他们所绘釉上瓷板在行业内上得到一些认可,此为专;所绘作品供不应求,在当时领跑于市场,此为市;本地政府作为强有力的“艺术经纪人”大力推捧“八友”,使他们在体制内红极一时,此为政;在被推上体制内最高殿堂之后,他们也为无数“粉丝”所追随,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其艺术作品即使拿到现在的展会上也不过时,更重要的是他们确立了陶瓷绘画的艺术形式,对后世的陶瓷艺术有着深远影响,此为史。

当然,本文意在抛砖引玉,以此呼吁相关部门制定当代艺术品的品评标准,从而促进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形成我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国际话语权,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结语

陶瓷自古存在于器物层面,论及“器”,会让人联想到俗语中的“小器”,如《论语·八佾》中的“管仲之器小哉”。可见,器物与人性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在研究陶瓷的时候,应该将其视为一种文化现象。《说文》中对“器”的解释是“皿也”,亦即一种用具,确切说是一种容器。而既为容器,则需有容量,因此,有了大器和小器之分。由此延伸地思考,研究陶瓷也需要有包容的心态,这种包容应该存在于陶瓷艺术与姊妹艺术之间,陶瓷的工艺性与艺术性之间,陶瓷的器物层与制度层之间,陶瓷的文化与生活之间以及陶瓷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之间。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

推荐访问:品评 艺术品 当代 陶瓷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