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先行科技创新,大埔青花灿烂绽放


打开文本图片集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相信即使未亲眼见到青花瓷制品的人们,也早已通过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感受到了青花瓷的魅力。当古老的工艺遇见现代的科技,这些意蕴悠长的陶瓷制品又会焕发出怎样的光彩呢?带着这一疑问,记者踏上了从梅州市区赶往大埔县的采访之路。

绿色山坡上的黑色“伤疤”

经过将近两小时的车程,记者一行终于来到了大埔县。一路上,沿途不断映入眼帘的都是青山茂林、蓝天白云,展示出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就在即将到达高陂陶瓷生产基地的时候,山上的一条传统小瓷窑引起了记者注意。虽然里面没有生产的迹象,但是它就像一条黑色的伤疤,刻在绿树成荫的山坡之上,显得极不协调。

“在建设生产基地之前,像这种小规模的瓷窑,高陂有几十条,都分布在山上,给植被和大气造成了严重破坏。现在经过治理,这些企业都进入了生产基地,原址上的植被经过修复,生态环境已经恢复到原有水平。保留下的这条瓷窑早已经不再生产,只是供大家参观的,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吧。”大埔县环保局同志的一番话,给这个“不速之客”的出现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环保局的同志还介绍说,目前大埔县全县有陶瓷工业生产基地1个,陶瓷生产小区3个,陶瓷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近4万人,涌现了新马陶瓷、宝丰陶瓷、昌隆陶瓷、富大陶瓷等龙头企业。2011年,全县陶瓷生产总值15.1亿元,其中青花瓷产值占全县陶瓷总产值近八成,产品出口量居全国同类产品前列,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支柱产业。青花瓷为大埔县最具代表性的陶瓷产品,2010年12月,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认定,大埔县被授予“中国青花瓷之乡”的称号。

古时“白玉城”,今日“陶瓷乡”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在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大埔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大埔制陶史可上溯至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瓷器生产则始于宋末元初,兴盛于明清。从高陂陶溪、青碗窑和三河余里等古窑址发掘的遗器可以看出,无论是胎质、器形,还是彩绘、装饰工艺,大埔的瓷器在当时已臻上乘之品。在明、清时代,大埔就成为广东的陶瓷四大主产区之一,生产出的陶瓷备受国人的青睐,而且还出口远销海外,为大埔赢得了“白玉城”、“陶瓷之乡”、“南国瓷都”的美誉。

在传承的基础上,大埔人民还利用本地优质丰富的瓷土资源,发挥自己的智慧,创立了以一种单纯的青色颜料,描绘于瓷器的素坯上,然后再上层透明白釉,经高温炼烧而成“大埔青花瓷”。素坯上所绘的青料,融合于釉质中,在洁白光润的瓷面上,透出鲜丽的青色花绘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只见青白相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真可谓“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

发展低碳经济,借力科技创新

近年来,大埔县高度重视陶瓷产业发展,依托科技创新,把陶瓷生产纳入低碳经济发展中,结合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较好的科研开发、人才培养和监测基础优势,在企业融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政策扶持,使大埔陶瓷从传统的“水车碓臼舂瓷泥”龙窑烧制的作坊企业发展到新型梭式燃气窑炉与自动控制的青花瓷生产企业,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资源节约、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具体的做法:一是坚持科技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生产工艺技术。如宝丰陶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入科技研发经费达120多万元,研发出新一代环保轻质日用“强化瓷”,填补了这项生产技术的空白。今年公司又投资430多万元,新上一条全自动电脑控制系统的“强化瓷”生产线,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销售额可达一个亿,税收近千万元。公司自主研发的燃气窑炉综合节能技术,使窑内的上下温差由原来±50℃降低到±10℃,年节约2423.73吨标煤,产品合格率提高10%,产量提高20%。

二是打破传统生产模式,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节能降耗增效。桃源昌隆陶瓷工艺厂引进先进设备,斥资500多万元从国内引进大型滚压成型机、激光雕刻机、喷砂雕通机等先进陶瓷生产设备,提高工艺水平,使产品烧成合格率从原来的83%提高到98%;搭建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技术优势,共建“产学研”合作机制,首创了“梅州市青花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陶瓷技术创新平台,其创新产品“釉下青花日用瓷、陈设工艺瓷系列产品”深受海内外客商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其自主开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釉薄釉陶瓷技术”科技成果,是目前我省陶瓷工业科技含量最高、产品附加值最高的科技成果之一。该成果通过坯、釉料配方的创新和烧成工艺的改进,降低了产品烧成温度,降低了能耗,解决了传统薄胎青花瓷器边脚无釉及多件配套难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并实现了全釉装饰,成果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于2011年3月4日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荣获201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三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回收利用率,节约了成本和资源。大埔陶瓷生产规模虽然较大,但与国内其它陶瓷产区一样,存在陶瓷工业废弃坯料回收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产生的陶瓷工业废弃坯料主要采用简单的填埋处理,破坏生态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河道阻塞等环境问题。桃源昌隆陶瓷工艺厂,在陶瓷工业废料的处理与利用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开展了以陶瓷工业废弃坯料作为主要原料,生产出适应高档陶瓷的坯料研究。经过多年试验和改进,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陶瓷工业废弃坯料循环利用技术”,该研发成果在节约瓷土资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品质方面效果明显,实现固体废瓷坯料再生产达到90%,年节省资金100多万元。

大埔多年来培育的青花瓷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年,全县陶瓷生产总值15.1亿元,销售收入14.3亿元,其中青花瓷产值占全县陶瓷总产值近八成,产品远销美国、欧洲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花瓷已成为大埔最具代表性的陶瓷产品。今后,大埔县将进一步挖掘青花瓷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强陶瓷行业管理,进一步注重科技创新和发展低碳经济,力促大埔陶瓷产业和环保事业更上一层楼。

推荐访问:大埔 青花 科技创新 先行 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