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工业为抓手,,双轮驱动共同前行

“青岛找到的切合点就是用“互联网工业”,把工业和信息产业这两个产业同时抓起来,把两化融合抓到一起,让工业和软件业双轮同时驱动。青岛走上传统工业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并重的道路,才是真正抓住了软件业发展的机遇,也是青岛市在新常态下打造青岛制造升级版、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青岛正在加快向以ICT技术为依托的互联网工业城市进军。作为中国传统工业基地的通病,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毫无疑问一度也是青岛的软肋之一。面对险些错过了几次发展机遇的境况,青岛市重整旗鼓,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大势下迅速看清了自己的定位,并找到了青岛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最佳之路,也就是“互联网工业”的道路。

6月25日,在2015中国(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即将召开之前,《中国电子报》记者来到青岛采访软件业发展情况,并独家专访了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敬元。他向记者表示,“互联网工业”是青岛市找到的一个最佳切入点,以“互联网工业”为抓手,既能把工业的技术水平抓上去,又能把软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抓上去。

依托工业基础 软件业高速增长

依靠海尔、海信等家电骨干企业的嵌入式系统软件,青岛市软件业形成了“龙头带动、小微发展”的发展态势。

《中国电子报》:您如何看待目前青岛市软件业的发展态势?

王敬元:青岛市的软件业从整体的情况来看,2014年软件产业列统企业数量为1028家,数量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其中,全市累计认定软件企业548家,登记软件产品2112个,增长20%以上。随着青岛市“东园西谷北城”软件产业战略布局的全面实施,青岛市软件业务的收入已经实现了连续4年高速增长,去年的软件业务收入更是突破了干亿元大关,达到了1045亿元,同比增长32.1%。

目前,青岛市的软件业已经形成了“龙头带动、小微发展”的发展态势。其中,IT服务化趋势比较明显,信息技术服务在全青岛市软件业务收入中占比逐年增加,全年实现收入354.4亿元,同比增长了22.5%。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比较突出,像海尔和海信在去年分别拿到了中国软件百强企业的第3名和第7名。围绕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青岛市已建立起公共服务平台1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个。以软件为核心的机器人制造产业也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高新区还被认定为国家机器人生产示范基地。

《中国电子报》:2014年青岛市的软件业务收入增速比全国增速要高出11个百分点,能够取得这样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王敬元:从软件业的细分行业构成上来看,目前青岛市和工业相结合的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占比最高,2014年实现收入392.4亿元,占比达37.6%。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主要还是依靠着海尔、海信等家电骨干企业的嵌入式系统软件。2014年青岛市软件百强企业等重点软件企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4 3亿元,占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的62%。

但是目前增速最快的则是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两大细分行业,2014年分别实现收入69.3亿元和172.3亿元,同比增长都达到33.7%。而且,新成长起来的众多软件企业对行业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显现,产业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

《中国电子报》:青岛市发展软件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王敬元:留不住人才是目前青岛市发展软件业的短板,也是最头疼的问题。软件产业的发展与人才息息相关,但是相比大连、南京、济南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较为发达城市,青岛软件基础较弱,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软环境”有待加强。目前,青岛市的软件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缺乏软件品牌和龙头企业,产业链发展尚不完善,很难吸引人才来到青岛发展,这些都制约着青岛市软件产业的发展,也是未来我们需要逐步改进的地方。

互联网工业软件产业新机遇

“互联网工业”是实现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目标的最佳结合,同时把青岛的工业和信息产业抓起来。

《中国电子报》:“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给青岛市发展软件产业带来了什么样的战略机遇?

王敬元:随着“工业4.0”的推进,随着“互联网+”的提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我们看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工业的要素配置方式、生产组织模式和产业发展形态。

我们认为,“互联网+”给青岛市带来了开源开放、共创共享的互联网思维,《中国制造2025》更是青岛市的战略机遇。通过发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性作用,通过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将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重塑新常态下青岛工业转型升级新动力。

《中国电子报》:青岛市今年软件产业的发展定位在“互联网工业”上,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一条道路?

王敬元:我们看到青岛市的工业发展正处于减速换挡、爬坡过坎的转型阵痛期,面临着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传统工业的增长速度在放缓,受老工业企业搬迁、产能减产、限产等因素影响,青岛的工业发展从2005年左右的两位数增速现在已经降到了8%~9%的水平。而与传统的工业优势相比较而言,青岛的信息产业增速反而很快。 但是信息产业不是青岛的传统强项,我们开始思考应该怎么发展青岛的信息产业。我们找到的切合点就是用“互联网工业”这个词语,把工业和信息产业这两个产业同时抓起来,把两化融合抓到一起,从而通过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衍生出新的产业,即ICT产业。

我们现在抓两化融合就是要工业和软件业双轮同时驱动。我们相信,“互联网工业”作为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制造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主攻方向,也是实现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双战略目标的最佳结合。我们认为,青岛走上传统工业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并重的道路,才是真正抓住了软件业发展的机遇,也是青岛市在新常态下打造青岛制造升级版、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发展平台经济促进转型升级

依托制造品牌和产业基础优势,青岛要以打造云制造服务平台为支撑,构建协同共创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

《中国电子报》:青岛市发展软件产业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王敬元:考虑到实体经济、信息产业经济增速的放缓,海尔、海信等主要企业增速的放缓,青岛市软件产业基数的增大,今年定下了较为保守的目标。我们今年的目标是推进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超过1200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0%以上。

《中国电子报》:未来将如何进一步落实和实施“互联网工业”的方案?

王敬元:近期,青岛市将出台《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涉及到14条、4个方面、20条业务内容,还有多项政策支持。例如,将由市财政设立2亿元的互联网工业发展基金,其中1.8亿元作为引导基金和定投基金,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用于定向支持互联网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和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发展;其余2000万元作为平台建设补助资金。同时,还要整合利用现有相关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智能制造示范推广与技术服务、智能装备与关键技术开发应用以及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等重点领域,完善互联网工业发展政策体系。

我们在行动方案中,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平台。发展互联网工业,将来没有平台的企业会很困难。工业企业未来要真想做大做强,必须要像海尔、红领一样,有自己的云制造平台。

青岛市未来要以打造云制造服务平台为支撑,构建协同共创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依托青岛原有的制造品牌和产业基础优势,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出多个服务行业的云制造服务平台,形成更加开放包容、更具竞争优势的平台经济。依托国家两化融合联盟,在青岛设立国家两化融合青岛中心和创新体验中心平台;依托北京软交所,在青岛创建青岛软件交易平台。

通过打造家电云制造服务平台,促进全市家电电子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通过打造服装个性化定制平台,推动传统制造方式向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转型升级;通过打造橡胶轮胎云制造服务平台,促进全市橡胶轮胎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升级;通过打造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平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通过打造3D打印云智造服务平台,促进3D打印技术和产业发展,推动企业以3D打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技术,引领制造业向分布式社会智造转型。

一旦有了平台,软件产业的产品、服务、集成和信息服务等相关领域都会发展起来,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企业和城市真正实现转型,转向传统企业和新技术企业并重的道路。

推荐访问:双轮 互联网 抓手 前行 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