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分析

摘 要美國硅谷可以说是世界高新区的代表,从创建至今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科技水平、学术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硅谷在高科技领域的地位一直屹立不倒与先进的创办观念有关,更主要的是园区内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互相作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本文旨在研究美国硅谷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为我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获取有益的经验,为推动我国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美国硅谷 战略联盟 运行机制

一、美国硅谷的发展历程

美国硅谷是全世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楷模。1891年斯坦福大学的成立可以看作硅谷的源起。1924年,斯坦福大学不再只关注学术,而开始着力于研究与开发,改变大学象牙塔的模式而成为研发中心,斯坦福大学因为先进的理念而从美国众多大学中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一流大学。1938年,惠普公司在车库创办。1951年,斯坦福大学划出了近600亩的地皮,兴建办公大楼、实验室、科研院所等基础设施,这是斯坦福工业园区创立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后,硅谷不断吸收全球范围内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同时向全球出口自己的高科技产品,迅速成为世界高技术产业的先驱。21世纪以来,在大量人才和资金的支持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硅谷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截至今日,硅谷在全球高技术行业内的领头地位仍然稳固。

二、美国硅谷的形成基础

(一)斯坦福工业园的形成。

斯坦福工业园的形成与斯坦福大学的发展密不可分。斯坦福大学在19世纪20年代就提出走出“象牙塔”的先进理念,在多数大学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时代倡导实践与技能的重要性,随着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对高科技产业的需求迅速增大,高新技术产业在斯坦福大学附近集聚,斯坦福工业园初具雏形,这为美国硅谷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园内企业的壮大,资本的流入。

硅谷工业园内的第一家风险投资是19世纪70年代实现的,工业园内巨大的商机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而园内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循环开展又迫切需要资本的投入,二者达到了和谐的状态,各路风险资本为园内产业的循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这也是硅谷形成的坚实经济基础。

(三)半导体业和软件业的兴起和发展。

硅晶体管的发明是半导体业发展的里程碑,这一伟大的发明是后来英特尔等高科技公司创办的基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软件业也逐渐成为硅谷的支柱产业,软件业的兴起和发展使硅谷在世界高科技产业园中的领导地位更加稳固。

三、美国硅谷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分析

美国硅谷园区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企业等相互依托,互相促进,形成一个良性的运行机制,斯坦福等高等院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大批具有实践能力的高技术人才,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智力储备一方面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科研机构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科学研究,有效地保证了科研成果的利用率。企业则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发展提供了资金等支持,三者互惠互利,共同形成了美国硅谷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而综合硅谷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中的特色之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多渠道人才引进机制。

硅谷从斯坦福大学创立就开始聚集人才,不仅有人才的自动流入,还通过丰厚的薪水待遇,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奖励政策,鼓励谷内高科技人才自主创业等措施吸引人才。此外,对国外的人才吸纳也采取了对技术性移民的支持等举措,使得国外高科技人才大量涌入。

(二)谨慎的投资吸纳机制。

硅谷的投资自成立以来不断增加,但硅谷并没有盲目吸收投资,而是谨慎分析严密行动,从而源源不断的吸收投资。通过对各个投资项目的谨慎判断与分析,尽量减小投资的风险,有目的有方向的投入资金,各路资本源源不断的涌入为硅谷的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

(三)成熟的服务机制。

随着硅谷企业数目的不断增加,业务范围的不断增广,各种服务型企业应运而生,包括为硅谷员工生活提供便利的各种生活服务企业,还有为硅谷企业提供商业服务的商业服务企业,如运输、邮政等,都从不同方向为硅谷的发展提供了便利,随着这些服务机制的不断成熟,在硅谷的工作变得更加便捷,也消除了硅谷不断扩张而产生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武汉东湖高新区战略研究院.科技园区创新性品格—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2010,12.

[2]刘传铁.中国光谷产业坐标——武汉东湖高新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0,4.

[3]王雪原,王宏起.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及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3.

[4]张俊,李忠云.我国产学研结合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理论月刊,2006,1.

[5]刘旭东,赵娟.产学研战略联盟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研究[J].太原科技,2009,4.

[6]Adam D.Towards new standards in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J].Nature,2001,(3),411-723.

[7]Richard D B.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technology demands for new innovation systems[J].FED,2003,(10):2.

推荐访问:硅谷 产学研 美国 运行机制 战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