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华表示:共建与合作要紧扣两个重点 等

徐冠华表示:共建与合作要紧扣两个重点

2006年12月6日,科技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部省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并举行第一次部省工作会商。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出席签字仪式,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与江苏省省长梁保华共同签署议定书。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程津培、尚勇,江苏省副省长张桃林出席会议。

徐冠华表示,江苏省与科技部的共建与合作工作应紧紧扣住推动自主创新成果向规模产业转化和机制创新这两个重点,科技部将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协调、科技计划组织实施以及推进科技进步工作的各项部署中,加强对部省共建与合作工作的支持。

根据此次签署的议定书,双方将按照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通自主研发向规模产业转化的通道,在信息技术、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和农业高科技6个重点领域,培育20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群,并建设相应的国内一流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努力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围绕打通从自主研发到向规模产业化发展的通道,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计划的协同实施,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多形式多元化的产学研合作,共同探索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有效途径,努力探索为科技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新渠道,共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科技创新创业的新途径。双方决定,成立部省合作委员会,由科技部部长、江苏省省长共同担任委员会主任,原则上每年会商一次,协调重大合作事项并部署相关工作。

“俄罗斯年”中文报道新闻奖揭晓

科技日报作品获一等奖

2006年12月6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俄罗斯新闻中心共同设立的“‘俄罗斯年’中文报道新闻奖”评审结果揭晓。科技日报作品《载人航天---俄罗斯的骄傲》获经济科技类一等奖。颁奖仪式在北京新闻大厦俄罗斯新闻中心举行。

全国28家主流平面媒体从两万多篇有关“俄罗斯年”的中文报道中,挑选了57件作品参加最终评审。经过由中俄双方各5名新闻界专家组成的联合评审委员会的两轮投票,最终评选出9篇获奖作品。

科技日报记者董映璧的《载人航天---俄罗斯的骄傲(上、中、下)》获经济科技类一等奖,人民日报记者王芳和孙力的《世代友好共同繁荣》获外交政治类一等奖,新华社记者刘蓉蓉与金学耕的《喀山---两种文明在这里和谐共处》新闻组稿获社会文化类一等奖。另外6件作品分获上述三类作品的二等奖和三等奖。3名一等奖获得者将赴俄免费旅游一周。

科技部:我国将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2006年11月12日,围绕新时期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高新区将进入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新阶段。到2010年,我国将力争建成2至3个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等日前联合发布“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我国将选择中关村科技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深圳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成都高新区等作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试点和示范,并逐步增加试点高新区数量,力争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过程中有2至3个园区脱颖而出,成为真正在国际上拥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SEPG中国2006大会在苏州工业园区召开

日前,国际软件工程盛会---SEPG中国2006大会在苏州工业园区拉开帷幕。这是SEPG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也是亚洲国家首次正式举办。来自国内外工业界、学术界、管理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济济一堂,交流并分享软件业过程改进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展示软件过程改进的成果。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代表科技部到会向大会表示祝贺。

曹健林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软件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早在1986年,中国政府就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及“863”计划,软件技术正式列入国家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今年,中国政府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布了自主创新的60条政策。可以预计,中国的软件产业将在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历程当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正在启动的“十一五”科技规划中,我们进一步重视中国软件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并把开发技术软件作为支持的重点。由苏州市政府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共同举办的SEPG中国大会,是中国软件产业的一件大事,将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分享成功经验的场所,对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为期3天的此次中国大会将针对中国软件业的现状,通过过程改进,帮助软件企业实现世界级的竞争力。大会还吸引了一批国外软件业顶级专家和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的领军人物。

我国建成自己的创新体系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科研机构如何定位?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日前说,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不能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不能简单否定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来之不易的科技基础,更不能脱离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实践证明,我国完全可以也必须走出“立足国情,面向未来”的道路,“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中科院要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与引领作用。

白春礼介绍说,中科院领导认为,从国家创新体系看,国家科研机构与大学应建立功能互补、竞争合作、联合互动的关系,共同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共同成为面向全社会的知识创新源头,共同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国家科研机构与大学具有不同的职能定位与分工,国家科研机构必须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着力开展定向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以及事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公益性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应是技术创新投入与行为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应从技术创新领域完全退出。从我国国情出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必须致力于战略高技术和关键公共技术研究,它们仍是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必须组织力量,持续开展有产业化前景的应用技术开发与系统集成和产业孵化。

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举行

由中国优生科学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于12月3日在北京召开。卫生部和计生委的有关领导到会祝贺。中国优生科学协会会长林佳楣、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美,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位优生、计生、医务工作者、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

据了解,目前我国优生工作已从以往优生咨询、优生宣传教育、普及优生知识阶段进入到应用优生科学的阶段,已从临床产前诊断进入到分子基因诊断阶段。本次会议在进行优生业务研讨的同时,也对优生工作的社会化进行了总结。

据悉,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近200篇。除大会报告外,与会者在三个分会场就基础优生、临床优生、环境优生、社会优生、计划生育等专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

高等农林教育科技要坚持服务“三农”

2006年12月2日,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河北省政府在河北农业大学联合召开“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座谈会”。教育部部长周济、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河北省代省长郭庚茂出席会议并讲话。

周济指出,高等农林教育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要求,高校要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思想,服务“三农”,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等学校要坚持“顶天立地”的发展思路,一方面高度重视现代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的研发,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面向“三农”第一线,特别是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造福农民群众。

刘燕华表示,科技部将把发挥农林高等学校的作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科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薄弱产业是农业,薄弱区域是农村,薄弱群体是农民。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促进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他强调,加强科技创新,把科技成果引入农村一线;加强机制创新,把科技人员引入农村一线;加强人才培养,把科技知识引入农村一线。

据悉,河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在会上分别介绍了服务“三农”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来自全国的50多所涉农高校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12月6日,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6日在“亚洲制造业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

魏建国在论坛上详细介绍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他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他还介绍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特点:

——制造业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比重超过90%。制成品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大幅度增加。能源、化工、建材、纺织、家电、电子等十几个行业百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制造业利用外资长足发展,投资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同时,外商投资的产业链延伸和配套规模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逐步增多。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部分行业已开始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标准或引进外国技术、资金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

推荐访问:共建 要紧 重点 两个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