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软件出口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产业,发展软件出口对促进信息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江西软件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潜力,并提出了促进江西软件出口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软件;出口;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6-5024(2006)09-0123-03

[作者简介] 邓永翔,江西省信息产业厅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03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系统工程。(江西 南昌 330046)

一、发展软件出口的战略意义

1.发展软件出口有利于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硬件产品往往需要更多的软件产品的支持,这使得软件业逐渐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软件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还能够促使整个国家的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的生产、经营方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等发生深刻变化。发展软件产业对于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取得了很快发展,但在整个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还是很低的,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国际软件市场有着无限广阔的市场空间,扩大软件产品出口有利于带动国内软件业的发展,使我国信息产业的结构趋于合理,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2.发展软件出口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软件产业属于高智能的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软件产品的成本中,人力资源成本占绝对的比例。我国是自然资源匮乏而人力资源极大丰富的国家,巨大的人才开发潜力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决定了我国是最适合于发展软件产业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已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软件人才队伍,并建立了完善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截至2004年,我国软件行业从业人员总数已达到72万人,另有约40万人在社会各领域从事与软件应用、研究与教学相关的工作,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有软件相关专业的院校550所,并试办了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人才数量逐年增长,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扩大软件产品出口不仅有利于发挥我国人才资源的优势,而且将极大地改善我国软件人才的结构,培养国际化的软件人才。

3.发展软件出口有利于提高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据市场咨询机构IDC统计,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已达到1000亿美元,发包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外包市场中,我国所占的份额很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软件出口将是我国外贸一个新的增长点。发展软件出口不仅能促进外贸出口,还能加速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进程,提供国际化的产品,建设国际化的软件企业,成为国际化的产业。通过软件外包和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可以了解国际上最新的技术,最新的产品。了解到世界上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和用户的需求,更好地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对接,生产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进行国际化的软件服务。目前我国软件产业的管理、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与国际接轨的程度都远远不够,如不以提高创新能力、扩大软件出口为突破口,利用国际市场的引导力量磨练软件出口企业,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则国内的软件市场也将逐渐被外国软件企业所占领。

二、江西大力发展软件出口的战略时机已经成熟

1.江西具备了大力发展软件出口的产业基础。“十五”期间,江西软件产业紧紧抓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契机,以年均增长57%的速度高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涌现出了一批骨干软件企业。2005年我省软件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6.8亿元,5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共认定软件企业82家,软件产品184项,先后有3家软件企业入选全国软件百强,5家企业被列为全国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在中部地区名列前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我省软件出口摆脱多年徘徊不前的势头,共有5家企业软件出口创汇1322万美元,出口总量和出口企业数量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江西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软件出口的产业基础。

2.大力发展软件出口是江西软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市场选择。目前江西软件产业仍以满足省内、省内市场为主,相对而言外向型、出口型的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产值不高,出口所占比重很少,而且市场集中度极高,竞争激烈,主要市场份额均都被省内少数骨干软件企业占据,2005年软件十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省的80%。“十五”期间,我省软件产业整体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但主要骨干软件企业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利润率大幅下降,出现了增量不增收的局面。究其原因,就是省内市场基本饱和,仅仅依靠省内市场容量已无法保证我省软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由于市场有限,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市场上出现了相互抢单的价格战,企业之间竟相压价以低价抢夺项目,恶性竞争导致低营收、低利润。省内企业面临着和国内乃至跨国软件企业竞争的双重压力,而国外软件市场相对成熟,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通过承接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可以充分发挥我省的比较成本优势,抓住软件出口,特别是外包机遇是我省软件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软件出口已成为我省软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现实市场选择。

3.江西具备了大力发展软件出口的人力资源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省已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软件人才队伍,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截至2005年底,我省软件行业从业人员总数已达到4971人,其中专科以上3542人;全省主要高等院校都设立了软件相关专业,成立了6所软件学院和1所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学院,可为软件人才市场输送充足人才。随着我省整体人才环境和创业环境的进一步好转,在留住我省自身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软件人才将可能来我省发展创业,加之低成本人力资源优势,我省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软件出口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江西发展软件出口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从软件企业的规模结构看,我省软件企业是小、散、弱。截至2005年底,我省百人以上软件企业仅有11家,最大软件企业也不到500人,出口企业更是多为百人以下的小公司。我省软件企业因规模小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品牌知名度,无法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江西软件企业的整体形象。由于对我省软件行业及软件企业的技术和质量水平缺乏了解,造成了我省软件出口市场开拓很困难。而印度软件企业普遍规模较大,千人以上企业有上百家,企业平均员工数为340人,像Infosys技术、Tata服务和Wipro技术等公司已经获得了国际认可,并拥有了一些全国客户。

2.人才结构不合理。目前,我省的软件人才总量已能基本满足需求,但人才结构仍不尽合理,人才“金字塔”即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系统分析及设计人才(软件工程师)、熟练的程序员(软件蓝领)这三类由高到低的人才结构并未形成,虽中级人才比较充裕,但市场上所能提供的高层次人才和许多专业人才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尤其是缺乏精通外语、具有项目分析能力、懂得国际软件设计流程和规范的管理人才,同时,软件蓝领情况也还存在一定缺口,高端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省软件出口的瓶颈。

另外,我省的软件人员在知识结构上存在严重的缺陷,缺乏基本的软件工程管理、项目管理、质量和过程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及文档编写等国际性软件项目合作技能,尤其是缺乏语言能力。英语是软件和国际贸易的通用语言,不熟悉英语,甚至不以英语为母语的开发人员在软件界面的开发、软件开发中间文档的编制上,都会产生很大障碍,英语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我省软件出口。

3.生产化管理水平低。从软件企业的生产管理看,我省软件生产的规范化程度低,大多数软件企业在诸多方面未能与国际接轨,缺乏较强的项目分析和设计经验,对国际市场信息、先进软件的设计以及开发方式缺乏了解,大多没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对软件开发过程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缺乏严格的质量认证和规范化管理,虽然已有近20家软件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但尚无一家企业通过CMM认证。CMM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软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它不仅仅是对产品质量的认证,更是一种软件过程改善的途径,是推动软件企业在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管理上不断成熟和进步的手段,是一种持续提升和完善企业自身能力的过程。是否能够通过CMM认证也成为国际上衡量软件企业工程开发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截至2004年底,我国通过CMM5或CMMI5级的有17家,通过CMM4级的有12家,通过CMM3级的有73家,我省软件企业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构成了软件出口的重要障碍。

4.投入不足,融资不畅。长期以来,我省对软件产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国务院18号文件以及《软件产业振兴纲要》颁布以后,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设立了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但迄今为止,我省在此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我省软件企业一般都为中小民营企业,本身财力不够,到银行融资也很困难,目前也仅有2家企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融资渠道极为不畅。目前投入不足,融资不畅,已成为制约我省软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软件出口企业做大做强。从目前软件出口现状看,企业规模小是近期发展的软肋,因此,我省要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产业优势、规模效应和品牌形象的规模企业,通过购并、重组等资本手段,尽快形成软件外包产业的若干龙头企业。加大对软件企业的资金支持,设立软件出口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扶持有市场潜力、技术含量高的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促进中小企业管理规范化,引导软件企业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还要积极融通软件产业的资金渠道,力促投资的多元化。由于软件产业的高风险、高回报特征,常规的投融资渠道无法满足软件产业对资金的需求。因此,我省应制定鼓励对软件产业的投资政策,推动软件业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大力开拓股票上市、债券发行、兼并收购等多渠道融资,特别要大力引进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软件产业。

2.加大宣传,打造江西软件产业良好形象。在国际软件市场上树立江西软件产业的整体形象,有利于增进国外软件企业对于我省的了解,提高国外企业与我省软件企业合作的信心。目前,我省软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影响,政府的推荐和宣传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由政府牵头推介企业,带领省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到海外进行推介并招聘相关人才,把最优良、最讲诚信的企业推荐到国际市场。信誉是软件出口的生命,在发展软件出口业务中,政府可起到前期的信誉担保作用。同时,利用国外大公司积极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引导他们与我省企业进行合作,创造软件企业对外合作交流的良好环境,促进企业建立信用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盗版行为,加强软件版权意识宣传,为软件出口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树立我省软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3.加强软件园区建设,打造出口基地。目前,我国共有11个国家软件基地和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软件园区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已经成为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示范区。我省金庐软件园经过多年的发展,集中了全省80%以上的软件企业,软硬件环境初步完善,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逐步体现,已成为推动我省软件产业发展的引擎,但离国家级软件园还有很大差距。我省应继续加强金庐软件园建设,进一步明确园区定位,以通讯网络、软件研究与开发环境、软件测试环境基础设施和共享资源库等建设为重点,构建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加强产业服务功能,重点引导园内企业发展软件出口,设立软件出口加工区或者保税区,使其成为江西软件的出口基地。

4.优化人才结构,加强培养高级软件人才。目前我省软件人才存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缺口,但更为缺少的是高级软件人才。为此,我省应建立适应我省软件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使用和流动机制,努力创造一个稳定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创新环境,切实提高软件企业人才的待遇和整体素质,适时推出员工持股及股票期权制度。既要重视对现有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吸引海外学者来我省开办软件企业。加大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加快省内软件相关专业建设和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支持软件企业进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建立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与国外教学机构、著名软件企业的联合办学,多模式、多渠道培养软件人才,做好智力引进工作,重点引进软件高级管理人才、系统分析和设计人才,改善我省人才结构。

5.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建立软件出口联盟。由于我省软件企业小而分散,而一个较大的外包订单往往需要多个企业协同完成,这就需要建立能及时掌握软件企业生产水平和交付能力的信息服务系统,同时,企业间也要加强联合。我们可充分发挥软件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强软件行业协会同国外类似组织的信息、技术交流往来,行业组织和企业密切配合,组织软件出口联盟,形成集团优势,努力促成优秀成员企业走向海外市场,共同促进我省软件出口。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城市建立了行业协会性质的软件企业出口联盟,联盟由一家或几家软件出口公司为主,以管理为核心,通过参股、控股方式组建联盟,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以日本、欧美、发展中国家等市场潜力大的国家为目标,直接参与市场、技术、人才、资金及服务的竞争,推动软件产品出口。

6.软件企业要全面提高实力,选择合适的发展策略。我省软件企业要积极拓展软件出口,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外包加工、软件服务,与国际先进软件企业的合资、合作,吸引国际软件跨国企业来华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等多种形式与手段,学习国外先进的研发机制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我省软件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仲辉.中国软件出口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3).

[2]战立强,关颖.我国软件出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贸,2004,(4).

[3]董文江,栾兰.调整我国软件出口战略与政策的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责任编辑:李小玉]

推荐访问:江西 现状 对策研究 出口 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