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文档)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及2011年的工作回顾三山区政府自2006年6月成立以来,在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山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三山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文档)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11年的工作回顾

三山区政府自20066月成立以来,在中共三山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为目标,克服新区工作环境艰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不利因素,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保持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较大进步。

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坚持以“工业强区”为主线,紧紧把握国家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一批重大项目前来落户,全区经济总量迅速放大。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由10.6亿元增加到36.2 亿元,年均增长27.8 %(现价);财政收入由0.63亿元增加到6.04亿元,年均增长5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5个增加到48个,年均增长26.2%;三次产业比从32.1 : 32.4 : 35.5调整到13.165.221.7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区四大班子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强化重点项目调度,先后组织开展了“双会战”、“百日攻坚”、“大干50天”等活动,为实现三山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开通7条城市公交线路,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5个安置小区陆续开工建设,安置房累计开工建设178.3万平方米、16623套,竣工81.63万平方米、7917套。220千伏月桥变电站、110千伏三华变电站和保定变电站建成运行,供电能力达到50万千伏安,是2006年的30倍。一批公共设施相继建成。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保定明渠开挖、漳河和峨溪河堤防除险加固等相继实施。加大查处违法建设力度,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保定中心小学、碧桂园小区配套学校等一批教育项目相继建成, 14所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实施,校舍加固1.19万平方米、重建0.83万平方米。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稳步推进人口综合管理,荣获“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称号。统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高新企业快速增长。文化、体育、双拥共建、民族宗教等工作扎实推进。

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6.02亿元。重点解决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五保户供养、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等。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清洁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和就业扶持工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职工收入年均增长13.6%17.7%,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和谐社会有效构建。以打造“平安三山”为目标,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着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刑事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控制。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区”光荣称号。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人民群众安全感逐年提升。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依法治区和普法教育成效显著,顺利通过“五五”普法验收,全民法制意识逐年增强。集中精力办结一批信访积案,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信访工作两次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围绕全面发展、奋力崛起、富民强区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完成了区一届人大九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生产总值增长24.6% (现价);财政收入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长5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人口出生率9.09‰。

重点做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步伐。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9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6亿元,增长32.3%。产业特色凸显,电力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增长态势明显。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响水涧蓄能电站1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格力电器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建成投产。新兴铸管、恒安纸业、双汇食品等项目进展顺利。继续加强企业服务,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区财政兑现企业奖励资金3000万元。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11个;专利申请量515件,增长204%;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16项,申请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45个,19个项目进入国家创新基金备选,5个新产品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新核准注册商标78件、省著名商标认定申报4件,新增安徽名牌产品2件。节能降耗有效推进,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指标。

不断提升三产服务水平。碧桂园二期、江南实验中学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首个大专院校——扬子学院获批正式招生。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外运物流、东汇码头等项目加快建设。不断完善金融体系,新增小额贷款公司5家、风险投资公司1家。峨桥茶市被评为“长三角城市群茶香文化体验之旅示范点”。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10.1%;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全区实现营业收入38.4亿元;限额以上商业企业17家,零售额达5亿元。

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7亿元。有效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涉农补贴资金6000万元。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推广优质水稻3.3万亩,建立2个百亩攻关点和1个千亩示范片,超额完成2.8万吨粮食产量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增长33.8%。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个。加大退耕还林和营林绿化力度,补植补造2255亩,义务植树40万株。推进联群村、响水涧村、高岗埠村、鲁港村等4个新农村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二)突出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园区建设

继续强化招商引资。注重围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品牌效应好的项目招商,成功引进奇瑞重工项目、新加坡吉宝讯通与中外运合资三山港项目等行业知名品牌企业。着力围绕产业配套及三产服务业招商,引进产业配套项目和小贷金融企业10余家。

快速推进载体建设。三山经济开发区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的起步区,快速推进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保定明渠、夏家湖路明渠和小江桥等水系工程基本完工。峨溪路退让部分24万平方米的绿化工程基本完成。排污改造、绿化亮化、土方平整等工程扎实推进。莲花湖综合服务区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注重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减少闲置,清理并收回利用项目土地4宗。强化重点项目调度,为重点项目建设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保障。

(三)实施统筹发展,推进城乡环境建设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安置房开工在建94万平方米、10500套,竣工23.8万平方米、2360套;廉租房开工在建8.8万平方米、1830套,竣工6.77万平方米、1414套。深入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市容整治提升年活动,三山农贸市场、峨桥菜市场专项整治取得成效, 5个安置小区和2个开发小区整治成效明显。积极实施数字化城管模式,全力推行城市管理网格化,做到责任网格“十位一体”、单元网格“六位一体”。继续探索“管干分离、政企分开”的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新模式,严格奖惩兑现。投入600万元,在19个村试点开展城乡垃圾一体化管理,建立“户集、村收、镇街运输、区处理”的模式。开展 “雷霆行动”和“秋季拆违大会战”专项整治行动,拆除违法建设779处,面积4.54万平方米,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

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三华路、茶市广场路等城市道路改建完成。法检大楼、公安大楼、公交停调场建成使用。新增城市绿地面积8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2%,人均公共绿地7.4平方米。改造LED路灯672盏。大力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220千伏月桥变电站、新兴铸管110千伏繁新线路、碧桂园35千伏双回和新联船厂35千伏四回线路建成使用。启动老城区截污分流工程,雨污分流及污水管网建设有序推进,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三山滨江污水处理厂建成。加快推进天然气加压站建设,天然气日供气能力达20万立方米。全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龙窝湖、孙滩、老中沟泵站建设和六凸崩岸治理工程完工,保定圩排涝工程、峨溪河排洪站扩建工程和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启动,五联渠、纬二路明渠、杨村河开挖工程和上游主沟整治工程扎实推进,旱涝急转应对能力大大增强。

(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投入2.2亿元,实施了28项民生工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五十中和碧桂园小学投入使用,市四十一中异地重建、保定中心小学扩建、三山中心小学教学楼增建、龙湖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扎实推进。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建立普惠性幼儿园和学前教育资助券制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三山区支中心建成并免费开放,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推进文化站和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层医改成果,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认真落实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及生活救助保障机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加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卫生综合大楼、峨桥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楼等项目启动。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活动。不断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推进诚信计生,有效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推进创业富民,培育创业主体,整合培训资源,开展新型农民、农民工技能和SYB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城镇职工养老、城镇职工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万人、0.89万人、0.91万人、0.91万人、0.89万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启用,53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发放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资金81.4万元、贫困精神残疾人患者药费补助7.9万元。保障城镇低保对象9525人,发放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138万元、医疗救助440万元、临时价格补贴646.8万元。敬老长寿中心建成使用,集中供养率达54.8%。“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年人均标准分别达到5040元和4200元。全年633户居民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其中实物配租35户。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以平安建设为主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亮剑”、“春季攻势”和“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技防设施稳步推进,60个社会面治安视频监控点和99个小区视频头投入使用。健全信访社情研判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坚持“主动作为、抓早抓小”方针,推进“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建设,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构。加强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3人以上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圆满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扎实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抓住“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契机,认真开展“手牵手、心连心,百名干部入千户”活动,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加强服务窗口单位和机关部门效能监察,加快转变机关作风,着力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0件、政协提案25件,代表委员满意率100%。虚心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发挥区长信箱、市民心声的“网络问政”作用。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推进依法行政,清理审核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依据。积极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和征地拆迁自查自纠工作。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出台《三山区政府性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内控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政府性资金审计。

各位代表!

三山区成立以来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中共三山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代表充分行使职权、区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三山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三山建设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

回首三山区艰苦创业的历程,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规模小,产业集聚尚未真正形成,发展速度仍需进一步加快;随着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三产服务业配套滞后,城市承载能力亟待增强;土地征收任务较为集中,安置量大,安置房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快;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三山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从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国家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三山经济开发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起步区,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产业集群、扩大园区规模、承接产业转移上必将获得较多支持,这将有效拓宽我区产业发展空间,优化我区的发展环境。从我区发展的态势看,经过五年多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已具备赶超跨越的后发优势,特别是华电电厂、响水涧蓄能电站、集瑞联合重卡、玉柴联合动力、新兴铸管、新联船厂、格力电器、双汇食品、碧桂园房产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投产,集聚了助推我区奋力崛起的力量。因此,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宏观形势走向,时刻关注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刻关注民生民情民意,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攻坚意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主动适应宏观环境变化,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三山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把握国家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发扬“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精神,围绕全面发展、奋力崛起、富民强区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全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进程,努力将三山区打造成“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芜湖经济重要增长极和现代化新城区。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新一届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到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亿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300亿元,财政收入70亿元,在岗职工年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到市平均水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完成市下达任务,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科技教育全面推进,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医疗卫生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幸福指数普遍提高。

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重在谋求“四个突破”。一是在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上谋求突破。继续加大推进重大项目落户、建设力度,借力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到2016年,力争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居于全省区级先进行列。二是在培育发展支柱产业上谋求突破。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三产服务综合实力。优化提升电力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港口物流、食品医药等支柱产业,推动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促进产业不断升级。到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为96526。三是在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上谋求突破。坚持以产业为基础、完善城市功能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集聚人气,城市化、生态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16年,城市化率达75%以上。四是在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上谋求突破。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健全覆盖全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坚持“紧政府开支、宽民生投入”的财政政策,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三、2012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综合各种因素,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财政收入与经济社会同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注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推进工业做大做强。继续实行区领导联系包干重点项目、协调处理相关事务的工作制度,重点抓好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坚持每月召开重大项目建设调度会,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快推进奇瑞重工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以赴保障新兴铸管、恒安纸业、双汇食品等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鼓励与扶持。加快企业上市培育,依托兴众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扶持重点企业上市。继续推进工业企业“小巨人”培育工程,逐步形成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梯队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企业创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专利申请争取新的增长,努力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区。推进商标品牌战略,新培育中国驰名商标认定申请1件以上,省著名商标认定申请2件以上,省名牌产品申报3件以上。

推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发展小额贷款、担保、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和陆路交通优势,全力推进中外运三山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集运输、配送、仓储、中转和信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发展为汽车、船舶、家电等支柱产业提供研发、工业设计的服务外包业,培育有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加快政务中心区域、龙窝湖休闲居住区域和浮山生态旅游区域的规划建设。依托响水涧蓄能电站等项目,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大力开发乡村休闲社区和现代休闲农庄。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推进特色农产品开发,发展一村一品,突出特色专业示范村的带动示范作用,力争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4个,申报认定绿色食品5个。培育壮大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个。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力度,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注重挑商选资,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持续推进招商引资。以新兴高科技产业、延伸现有产业链为主攻方向,努力构建招商服务平台、项目承载平台、投资融资平台,突出政务中心区域、莲花湖综合服务区住宅和商业项目,龙窝湖、浮山和三华山旅游休闲项目,重大或知名企业投资项目以及已落户重大项目配套的中小项目。积极与央企、国内100强、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上市公司对接,精准化招商,力求在招大商、引巨资上取得新突破,在新兴产业招商上取得新进展。

全力加快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园区景观、绿化亮化、排污改造、水利水系等配套工程,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强与华衍水务、供电公司、中燃公司的对接,加快相关项目推进。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推动土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加大企业服务力度,严格落实项目跟踪服务、项目领办制度,对项目跟踪洽谈、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等进行全程督导和服务,提高入园企业的开工率、投产率和见效率。

(三)注重城乡统筹,加快改善城市环境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修编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协调推进龙湖路跨芜铜铁路建设,大力实施通村公路和安保工程。加快推进小水厂征收工作。加快天然气管道铺设及加压站建设。完成110千伏保定变电站升压和3个安置小区线路改接工程。强力推进大有圩堤防加固二期、杨村河开挖整治二期、下游主沟整治、三华山东侧截洪沟和鸭棚路明渠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水利普查和农村沟渠湖塘清淤疏浚。扎实推进安置房建设,全年新建、续建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229.7万平方米、23695套,竣工交付安置房27.5万平方米、2620套。扎实开展“市容整治规范年”活动,严格落实城市管理网格化责任制。

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大清洁能源改造力度,推动华电公司燃煤发电机组脱硝设施建设,支持华电公司供热项目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污染排放监管,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实行雨污分流。全面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完善垃圾收集站配套建设。规范矿产资源开采,关停整合小采石场。巩固“创园工程”成果,扩大“大绿化”项目覆盖面,实施以城市干道绿化为骨架,以公园、街头绿地和居住点绿地等均衡分布的点状绿化为重点,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四)注重以人为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加快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市、区、镇街、村居四级联网,不断完善和夯实就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实行网上常态化办公。拓展就业渠道,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强化培训服务,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和SYB创业培训。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加快创业基地建设,建成农民工创业园。积极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大力引导初次创业,积极鼓励二次创业。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人才。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巩固和扩大各类保险覆盖面,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集体合同覆盖率。落实自然增长机制,提高城镇低保保障标准,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众的临时生活救助。拓展城乡医疗救助范围,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加强敬老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提高集中供养率。加大残疾人扶持力度,扎实推进残疾人康复示范区创建工作。继续推行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做好优抚工作。扩大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覆盖面完成租金补贴发放和实物配租。

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成龙湖九年一贯制学校,完成三山中心小学教学楼增建和5所学校标准化达标建设。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发挥普惠性幼儿园的惠民效益。发展民办教育,推进扬子学院、江南实验中学、碧桂园高中项目建设进度。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层医改成果,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赛芬医院工程建设。抓住公立医疗集团向基层延伸这一契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文化基础建设,加快保定街道文化站达标建设,建成峨桥镇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社区书屋全覆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一镇一街一品”文化活动品牌。深化人口计生创建活动,努力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做好人事编制、民族宗教、地方志、档案、老龄、关心下一代工作。

提高社会管理能力水平。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探索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安置小区管理运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督促机制,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大调解”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实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协调联动。推进“法律六进”主题活动,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强化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道路交通、建筑工地、矿山等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五)注重依法行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法治建设。深入贯彻“法治三山”建设纲要,加快依法治区进程。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切实提高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质量。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强化制度建设,执行规范性文件审查、公布、备案和定期清理制度。加强执法能力培训,注重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加强效能建设。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继续推进“创先争优”和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不断提高谋划科学发展能力、服务群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服务窗口建设,推行亲切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府网站、区长信箱和政府热线建设。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整合行政资源,理顺部门职能关系。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预算管理,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促进广大干部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廉政教育和事前监督,探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深入推进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活动,增强有效预防腐败的能力。认真开展政风评议,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加强审计监督和廉政监察,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巩固专项治理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严格行政问责,坚决查处失职渎职和行政不作为。

各位代表!

荣誉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让我们在中共三山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以高昂的斗志锐意进取,以饱满的热情致力创新,以务实的作风推进发展,努力开创现代化新城区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山区 三山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