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宗规划】逊克县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仅供参考)

逊克县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是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也是促进我县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协调发展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为进一步促进“十二五”期间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宗规划】逊克县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民宗规划】逊克县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仅供参考)



逊克县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年是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也是促进我县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协调发展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为进一步促进“十二五”期间我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切实做好“十二五”时期我县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工作,实施好国家民委、省民委《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完成工作任务和预期目标,我县特根据《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内容,结合实际,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逊克县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县总人口11万,共有鄂伦春、俄罗斯、达斡尔等2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5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其中,鄂伦春族人口1300人,约占全国鄂伦春族总人口的1/6左右。县内有2个鄂伦春民族乡,18个少数民族村,其中2个鄂伦春族村和5个俄罗斯族村及1个达满村8个人口较少民族村。1999年,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省“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2004年被确定为国家“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

——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逊克县综合实施了“兴边富民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农业开发、扶贫开发、人畜饮水、农村公路、卫生院改造、中小学校危房、少数民族群众住房改造等基础建设项目。从2005年以来,累计在18个民族乡村实施项目92个,投入资金9000万元,其中国家和省的民族发展资金231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000万元。使全县18个少数民族村的街道硬化率达95%,电话初装率达9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8%、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少数民族群众住房砖瓦化率达89%,鄂伦春族群众住房砖瓦化率达到100%;少数民族子弟全部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农民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中鄂伦春族群众享受住院及重大疾病医疗费用全额报销政策。2010年,少数民族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6259元。

——农牧业经济得到发展。逊克县在少数民族乡率先普及了大豆窄行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等先进农业技术;推广了高油高蛋白大豆、极小粒豆、绿色无公害小麦等优质作物品种。2010年,18个民族村农作物优质率达到98%以上。在少数民族村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少数民族乡村的粮食产量、农业科技和农业装备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乡镇。将畜牧养殖作为民族乡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绒山羊、野猪、獭兔、鹿、牛、大鹅养殖基地11个,民族乡村养殖业已经呈现出专业养殖、大户养殖、散户放养三种模式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养殖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三成以上。积极推广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先后在新兴和新鄂两乡建立了地栽木耳示范基地和五味子、人参等北药种植基地。

——民族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结合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逊克在保留4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小学的基础上,把两个鄂伦春乡一贯制学校初中部分合并到县城,成立了民族中学,并落实了民族学生交通和住宿等专项补助。

——民族特色旅游有了新起步。黑龙江支流沾河和库尔滨河流经鄂伦春、俄罗斯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江河流域生态完好,景观新奇,集漂流、探险、休闲、观光于一体,独具旅游开发潜力,已成为全省著名的旅游品牌项目。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及发展深入推进。逊克创新发展了鄂伦春族重要的民族节日--古仑木沓节。重点保护了鄂伦春族桦皮画艺术和其它民族工艺。完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摩苏昆”说唱艺术编排录制工作。建成了中国民族博物馆逊克鄂伦春族分馆,为传承鄂伦春族文明和发展鄂伦春族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少数民族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我县地处偏远,财力薄弱,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民族群众思想不够解放,缺乏致富思路和技能,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个别老弱病残群众仍然贫困,生活艰难,急待救助。二是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水平还很低。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特色种植、畜牧养殖等现代农业、绿化农业发展相对滞后,达不到规模化、集约型经营标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进展较慢,农民群众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收入较为单一,增收渠道不宽。三是民族乡村缺少辐射面大、拉动力强的支柱产业,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自主发展能力不强。四是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民族乡村的卫生院(所)基础建设相对较差,医疗设备陈旧,医护人员医疗水平较低;民族文化面临传承危机,少数民族文艺人才后继乏人。民族语言失传。民族文化生态区建设滞后。

二、“十二五”期间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三中、四中、五中会议精神,把不断满足少数民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根本前提,以实现全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的,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的方针,不断增加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努力促进其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实现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即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又要注重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形成帮扶长效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因族施策,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亟待解决的利益问题,让广大少数民族同胞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原则。坚持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特色优势,遵循少数民族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避免“少数民族发展了,特色却没有了”现象的出现。

(三)总体目标

从我县18个少数民族村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出发,重点解决全县一万多名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当地中等或以上水平;民族群众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有较大改善;加大对民族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其发展;加大对少数民族人口的培训力度、使各类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三、主要任务

(一)民族经济

1.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一是发挥耕地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紧紧围绕千亿斤粮食产能、新农村建设两大工程,借助“院县共建”科技推广平台,在18个少数民族乡村率先普及大豆窄行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等先进农业技术,建立完善宏伟村、车陆村、三合村、松树沟村、明星村、新鄂村、新兴村7个农业科技园区、宏伟、车陆、边疆、宏疆、下道干、新兴、新鄂、三合、高滩、逊河一村、松树沟、明星村12个农机作业合作社,改造中低产田2.1万亩,民族乡村农作物优质率达到98%以上,粮食产量、农业科技和农业装备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乡镇。二是发挥林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和特色种植业。深入实施“主副换位”战略,在资源利用、税费征管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加快调整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推进畜牧养殖和特色种植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打破粮食生产的单一格局,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建成新兴黑头羊、新兴、新春、西兴、宏疆野猪肉猪、逊河一村獭兔、宏伟、新春肉牛等养殖基地8个,新鄂地栽木耳、车陆五味子、新鄂人参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基地3个。建立西兴肉食加工、新春淀粉加工、车陆、下道干秸秆燃料厂4个。三是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黑龙江及其两条支流--沾河和库尔滨河是鄂伦春、俄罗斯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生态完好,景观新奇,独具旅游开发潜力。我县以民族地区“两河漂流”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努力提高旅游项目品位和档次。五年要投资800万元,完善景点建设12处,完善食宿场所2处。配套功能齐全。投资100万元建设民族特色传统手工艺制品厂一个。四是发挥矿产和水能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工业发展。把矿产和水电开发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产业,千方百计推进开发建设,确定12个投资超亿元大项目,其中有6个在鄂伦春民族乡行政区划内。有新兴乡境内的乌二水电站;东安岩金矿。新鄂乡境内的新鄂水电站;茅宝沟铁钼矿。另外,在两个民族乡境内还有30个矿产开发项目争取勘探,发展其潜力。这些工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必将有力拉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五是培育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推广、科技培训、防疫防病、综合服务等工作。加强电脑农业工作,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鼓励引导农牧民创办各类专业协会,培育和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设施,完成逊河到孙吴小队27公里水泥路面建设。完成逊河到新鄂30公里路面拓宽建设。18个民族村内街道全部实现硬化。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搞好小流域治理,重点治理新兴6公里水土流失和新鄂10公里沾河护堤工程。加强田间灌排工程,在明星村建设500亩水稻田。在车陆村、宏伟村、明星村、宏疆村、边疆村推广小白龙灌溉工程。

3.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2015年,在我县的18个少数民族村中要达到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有特色的民族乡村80%。住房砖瓦化率达到100%

4.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和出国劳务的引导、管理和职业培训,为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基础条件。借助我县是国家一类口岸的区位优势,内引外联,力争有些项目能够走出国门,带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5.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扶持民族地区加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改良水质、小流域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6.实施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战略。在民族地区大力推广适用的现代科学技术,用先进的技术装备现代农业和其他产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

(二)民族教育

1.加快发展学前及基础教育。两个民族乡要分别拥有1所中心幼儿园。到2015年全县民族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8%98%,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3%以内;建设完善好民族中学建设。新建民族小学。全县民族学校要实现“校校通”工程。

2.加快发展民族高中教育。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初中升高中毛入学率要达到80%以上。

3.加强民族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到2015年,使90%以上小学教师达到专科学历,95%以上初中教师达到本科学历,高中阶段的教师都应达到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4.加强民族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

(三)民族文化

1.大力培养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和研究人员。“十二五”期间在民族学校举办少数民族班,培养50名各民族艺术人才;民族乡健全文化站,民族村有自己的文艺乐队。

2.加强民族文化场馆建设。到2015年,县级民族文化馆公共设施面积达到国家最低标准3000平方米;民族乡要建成一所综合性的文化活动中心。提高国家鄂伦春博物馆黑龙江省逊克县分馆的馆舍条件,提高办馆质量。

3.加强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建立鄂伦春桦树皮兽皮手工艺品厂、保护鄂伦春古伦木沓节、摩梭昆等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及表演形式。建设具有俄罗斯族风情特点的边疆村和宏疆村。

4.广泛开展各类民族文化活动。在鄂伦春族村每年举办古伦木沓节,开展好鄂伦春下山定居60周年庆祝活动。积极组织参与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全省少数民族少儿声乐、舞蹈比赛和成人声乐、舞蹈比赛,全省少数民族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在民族中小学开设民族音乐知识课、民族舞蹈课,民族文艺美术课、民族文学创作课。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艺术人才。

(四)民族体育

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广泛开展。对我县鄂伦春、俄罗斯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规范,提高竞技水平和表演技巧。参与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各单项民族体育比赛。在县民族学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推广普及民族传统体育。

五)民族卫生

1.全面完成民族乡镇卫生院改造和设备配套任务。2015年,使民族乡镇卫生院达到2009113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民族村都有卫生室并达到标准。

2.农村少数民族人口10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城镇少数民族人口95%参加新型合作医疗。

3.2015年,力争以民族乡、村为单位的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有效控制各种传染病的传播。彻底解决鄂伦春族结核病发病率较高问题。

(六)广播电视事业

扩大农村有线电视无限广播覆盖面并达到98%。到2015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光纤电缆改造升级工程,农村全部实现数字电视。完善民族乡镇广播电视站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

(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一是把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作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主要目标和内容,着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二是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群众性文体活动,利用鄂伦春古伦木沓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切实把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着力点。三是理清思路,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四是以鄂伦春定居60周年为契机,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五是依托自然资源,将新鄂变成地栽木耳村、山药材村,把新兴、宏疆、新春、西兴野猪杂交示范村变成杂交猪养殖带,使其发挥更大效益。六是要抓住民族团结创建的有利时机,确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合法权益,多渠道带领群众寻找致富门路,特别是要在搞活新鄂沾河、新兴库尔滨漂流上多下功夫、多做文章,广泛利用网络、媒体等形式进行宣传,形成旅游、度假、观光、漂流的一条龙服务。

()民族语言

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倡导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着民族服装。利用广播电视的功能,播报宣传民族语言,鼓励开展民族语言文化活动。集中人力物力做好鄂伦春族语言的挖掘、抢救、整理工作。对其进行口语录音、录像及相关资料整理。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实施十二五规划工作的领导。各乡镇、民族村要把加快全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保证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为我县的民族工作出谋划策。

(二)要加大宣传,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民族工作部门和广大民族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积极做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工作。

(三)加大投入,为民族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大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合作开发、信贷支持等有效投入方式,切 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四)加大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训力度,为民族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努力培养一批经济、管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方面的急需人才,对有发展潜力的少数民族人才要进行重点培养,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县民族地区人才短缺问题。

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使之贯穿于民族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民族工作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每年年初,县政府根据当年的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和细化,分解到每个具体工作任务中。项目责任落实到部门、乡村,任务明确到人。并将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到部门、乡村目标考核当中,半年召开一次情况通报会,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奖。

建立健全信息交流机制。在开展日常民族经济发展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加强民族宗教部门与各乡村发展项目的联系,积极发挥民族宗教部门在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工作中作用,明确一名办公室干部作为联系乡村和项目及各项活动的信息员,及时通报情况,共同做好民族经济发展工作的重大活动。

建立完善奖惩激励机制。结合民族经济发展的工作实际,制定完善奖励办法。在项目提出、项目申报、审批,项目建设、项目实施、项目发展各环节跟踪问效,对执行好且社会效益好的项目特别奖励。

推荐访问:逊克县 发展规划 少数民族 【民宗规划】逊克县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