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规划】温州市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2011—2015

温州市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基础测绘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其服务范围涉及与空间地理信息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土规划】温州市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2011—2015,供大家参考。

【国土规划】温州市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2011—2015



温州市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


基础测绘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其服务范围涉及与空间地理信息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当前,温州市基础测绘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解决了部分空间数据的有无问题,为信息化建设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一定支撑,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相比仍显滞后,还不能完全满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公众对基础测绘更新、更高的需求。“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加快测绘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测绘服务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市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重要时期。因此,科学编制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对推动基础测绘不断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需求,构建建设服务型、开放型、创新型测绘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浙江省测绘管理条例》、《温州市测绘管理办法》,按照《关于温州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结合《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以及我市基础测绘工作实际,市规划局组织实施温州市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本规划范围为温州市域,包括陆域与海域,并以鹿城、瓯海、龙湾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统筹其它县(市)基础测绘发展。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基础测绘“十一五”工作回顾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受金融危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市基础测绘经费投入相对减少,但基础测绘工作仍基本按“十一五”规划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完成了一批基础测绘成果

1)初步建立现代测绘基准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建立了由罗阳、大峃等9个站点组成的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加密了温州城市三、四等控制网,新增三、四等GPS49个,三等水准点80座;复测了温州市二、三等高程控制网,测量水准路线约400公里;实现了二维坐标至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测,初步构建了动态、三维、地心、高精度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

2)逐步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建成大都市区1:5000 3D数据库、市规划区1:5001:2000地形图数据库、市大地成果数据库、市域遥感数据库等;定期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维护,完成186平方公里1:500基础地形图更新和1210个村庄1:500地形图测绘;完成了公众版电子地图和电子政务地图的生产。温州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已由原来单一的大比例尺线划数据库升级为由1:5001:250000数字线划数据、多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地面高程模型数据、大地成果数据、地名数据组成的多种类、多数据源的地理空间数据库。

3)积极开展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2007年,温州市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原国家测绘局)列为全国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试点城市。洞头县、乐清市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被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原浙江省测绘局)列为的省管数字城市试点县(市)。这些试点的开展有力推动了我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步伐,促进了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共享。在“数字温州”项目建设中,我市编制完成《温州市测绘基准实施规程》、《温州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数据采集规程》等一系列标准,出台了《温州市基础测绘成果提供使用规定》。

2、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我市基础测绘成果的丰富完善及应用的深入,各类成果在政府决策、城市建设管理、重大工程、城市信息化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服务政府决策管理,发挥支撑作用

全市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为温州市总体规划、滨江商务区控制性规划、生态公墓布点规划等编制工作,提供了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等基础测绘成果;为温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字城管部件调查、城中村改造等一系列政府重要工作任务的开展提供了真实、详细的第一手地理信息数据。

2)服务重点应急工程,发挥保障作用

我市测绘管理部门和基础测绘保障队伍为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半岛工程、滨江商务区、77省道延伸工程、温州机场改建和市政府“五个一”工程等20多个重点工程建设提供各类基础测绘成果和相关测绘服务,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为全市沿海农村住房防灾能力普查、515防洪保安工程以及防台救灾突发事件及时无偿提供了测绘保障服务。特别是汶川地震后,作为青川县的对口支援市,我市基础测绘保障队伍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了青川县三锅乡、桥楼乡1:500地形图测绘任务,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及时的测绘保障。

3)服务信息化建设,发挥平台作用

“十一五”期间,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陆续与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17个政府部门、4个县(市)规划建设局签订了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议,并开展了有效合作。2006年以来,我市共为1952项建设工程项目有偿提供基础地形图5900余幅,累计收入430万元,同时无偿为全市148家各级部门单位提供各类基础测绘成果38955平方公里,图幅数74940幅,直接为市财政节省资金约5461万元。其中,通过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式,为各级政府部门无偿共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累计达27990平方公里,涉及图幅46485幅,折合人民币约3388万元。

4)服务社会公众生活,发挥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市利用基础测绘成果开发了交通、旅游、商务、生活等方面实用性较强的地理信息产品,如温州市公众电子地图、交通旅游图、教学施教区划分示意图等,综合了与人们生活相关的丰富信息,为群众出行、旅游等提供了广泛的地理信息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市基础测绘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经费投入不足影响规划执行力度

无论是从资金投入情况,还是从项目实施情况来看,我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项目的完成率远低于浙江省其他先进城市,明显存在规划引导作用不强和规划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与发改、财政部门的沟通不够,基础测绘工作的财政投入偏少且不稳定。基础测绘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规划实施不到位,我市基础测绘的发展水平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

2、基础测绘成果覆盖存在较大差距

“十一五”以来,我市基础测绘工作填补了大量历史遗留的“欠账”,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特别是面对“大都市区”建设的新形势,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尚未实现必要的覆盖,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战略性短缺的现状依然十分突出。一是市本级以及部分欠发达县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尚未实现必要覆盖;二是1:2000地形图覆盖集中在城区及周边,城区外围及山区存在大量空白;三是地下管线数据未开展全面普查,导致数据缺失严重。

3、更新速度无法适应城市建设发展

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带来城市地形地貌的频繁变化,基础测绘数据需要持续地进行更新维护。但由于我市基础测绘“十一五”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数据源获取项目未能全面实施,导致数据现势性差,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如1:500基础地形图大部分区域测绘时间超过两年,相当部分区域测绘时间超过五年。

4、基础测绘成果开发利用不足

近年来,我市基础测绘成果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成果的应用服务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但与快速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相比仍显不足,服务方式和手段也比较落后,基础测绘公共化服务产品的开发力度明显不足,公共服务水平相对偏低。主要表现在直接产品多、集成产品少、原始信息多、综合信息少,离线服务多、在线服务少,普通服务多、个性化服务少等。

5、基础测绘工作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地方经济水平和对基础测绘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影响了各县(市)基础测绘的发展水平,致使各地基础测绘发展不均衡,地区差异明显。特别泰顺、文成等欠发达县的基础测绘发展水平与乐清、瑞安等发达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管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年度计划实施不到位、测绘基准和数据标准不统一、产品匮乏、服务水平低。

二、发展趋势和需求

(一)发展趋势

当前,基础测绘的发展正处于以传统的纸上或类似介质的地图生产为主向以地理信息服务为主转变的重要时期,测绘的技术手段、产品形式和服务方式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支柱的测绘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测绘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以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信息化测绘成为测绘发展的大趋势。基础测绘在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核心内容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基础测绘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需求

“十二五” 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

为加快温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着力推进大都市、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构建大交通体系,把我市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需要建立覆盖全市域、统一的高精度现代测绘基准体系,需要大量覆盖面广、现势性强、信息容量大的系列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数据、地下管线成果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服务政府宏观决策、区域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建设、资源调查利用、新农村及中心城镇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实施。

2、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

为充分发挥我市海洋资源优势,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突出发展港口海运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迫切需要全面开展海洋测绘工作,提供统一的陆海现代测绘基准、岸线地形图、航道港口、水下地形图、滩涂资料和岛礁地形图等海洋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服务。

3、城市运营与管理的需求

为有效整合城市管理力量,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需要通过基础测绘提供动态、准确的、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作为基础资料,需要大量的三维地理信息数据以优化规划设计和辅助决策,也需要现代测绘基准体系提供高精度实时的位置服务。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联动体系建设,提高城市公共安全保障能力需要通过基础测绘提供全面的应急测绘保障服务。

4、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实现经济社会信息化,推进电子政务,是我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科学管理和决策的需要,政府及部门、企业都在酝酿或实施应用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为此,需要通过基础测绘建立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形成统一、权威、扩展性好、集成性强的开放式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统一存储与资源共享,促进全市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为政府部门、企业、公众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综合信息服务,为全面建设“数字温州”打下坚实基础。

5、社会公众服务的需求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团体和公众对地理信息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电子地图和电子导航为社会公众提供地图显示、查询、导航等便捷服务,同时在公安报警、119火警、医疗救护以及抗灾救灾等各种应急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子地图、电子导航和应急系统建设都需要基础测绘提供统一的现势性好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各种地形图、数字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城市三维模型和城市地名库等基础数据。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六城联创”、“1650”大都市空间框架、“陆海联动”的战略部署,坚持按需测绘,坚持以科技为引领,以“数字温州”建设为载体,着力自主创新,推进基础测绘生产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步伐,切实提升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服从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大局,服务于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服务于民生工程。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基础测绘发展总体目标是:至2015年末,基本建成以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应用社会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在地理信息资源获取、建设和应用服务上达到技术领先、保障有利、服务到位、绩效显著。

——统一全市测绘基准,建立和完善由GPS控制网、水准网、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和精化似大地水准面等共同组成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并将测绘基准向海洋延伸,建立陆海统一、覆盖全市的现代测绘基准框架。

——建立基础测绘动态更新机制,开展基础航空摄影及数据处理,不断丰富完善地理信息资源,同步更新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保证数据的丰富程度、覆盖范围及更新频率均达到省、市规定要求,确保国民经济建设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

——开展海洋测绘,将测绘从陆域向海域延伸,拓展海洋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实施地理国情动态监测,建立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库。

——健全测绘服务保障体系,着重开展对经济社会领域重大开发建设工程项目的测绘保障服务,进一步完善“数字温州”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立地理信息资源集成、整合、交换、共享、服务的制度和机制,避免重复测绘,构建温州市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网络服务、基础测绘和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开发各类测绘产品,在空间定位基准、数据源获取、数据整合、数据挖掘、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取得新成果,推进基础地理信息在公共服务、决策支持、公共管理、应急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各县(市)基础测绘取得一定的突破,逐步完成测绘基准与市级基准的统一,丰富地理信息资源,实现1:500~2000地理空间数据的必要覆盖,开展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及数字县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着力做好城乡统筹、农房改造、大都市区建设、功能区开发等的测绘服务保障。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市基础测绘必须加快测绘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地理信息资源,优化地理信息资源结构,积极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提高测绘科技创新和基础测绘公共服务能力,形成地理国情监测的能力,不断提高基础测绘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其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建立和完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

充分利用卫星定位技术,依托温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建立和完善我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为测绘、规划、国土、房产、交通等部门提供高精度、统一、实时的空间定位基准。加强温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的日常运营维护、更新升级和应用研发,积极培育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市场,努力开拓并逐步实现导航定位、安全监控、移动终端应用等服务。利用数字水准测量、卫星定位和重力测量等相关技术和资料开展全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结合温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做到快速、高效、准确地获取高程数据。推进全市测绘基准的统一,对现有的框架网、基本网进行扩充和定期复测,并将陆地基准延伸至海洋,建立陆海统一的测绘基准,彻底解决市、县坐标系统不一致、跨区域成果使用困难等问题。加快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推广和使用,完成现有基础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工作。

(二)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基础地理信息是“数字温州”的重要基础,是公共服务、部门管理、决策支持、应急响应的基础保障,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市现代化管理等工作的迫切需要。一要丰富和整合地理信息资源,主要通过扩测与更新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采集地下综合管网数据并建库,构建城市三维现状模型数据库,建设并更新城市精细地名库,订购多分辨率多数据源卫星影像数据,开展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并整合部门共享数据,在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量增加的同时提高数据质量,优化数据结构。二要建立健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维护与更新机制,通过制定相关制度与计划,逐步建立定期更新与动态更新、专题要素更新与全要素更新相结合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与技术体系,确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更新频率。

(三)开发和利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是测绘产业提供社会服务的关键。在加大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更新的同时,要不断深入开发多样化、多功能的地理信息资源产品,并促进其应用的社会化。一要建立和完善地理空间数据共建共享机制,落实内容、明确责任,形成地理空间数据的纵向协同服务和横向共享交换的新局面,切实推进房产、水利、民政、防灾减灾等方面基础地理信息与主要专业信息的整合,加强引导和配合各种专业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高效利用。二要建立温州市基础测绘信息网上发布系统,及时发布测绘成果目录。三要整合利用基础测绘成果资源,丰富公益地图网站内容,完善公益地图网站功能,延伸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广告传媒等服务。四要推动各级政府工作用图、公开地图产品编制,丰富地图品种。五要发展地理信息及其技术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卫生、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深入应用。

(四)提升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水平

拓展基础测绘服务领域,提升测绘与地理服务水平,是实现基础测绘工作价值的根本途径,也是测绘事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为此,首先紧紧围绕为海洋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农房改造、1650大都市区建设、六城联创、轨道交通、瓯飞工程及瓯江口新的经济增长极等重大项目建设服务需求,加大地理信息资源的采集与处理能力,实现重要保障区域基础地形图和影像图至少达到一年一更新,重点工程区域实行动态滚动更新。二要全面推进“数字温州”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平台建设与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温州市数据交换中心,整合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等专业数据和实用信息,依托网络技术,实现地理信息“一站式”网络化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地理空间数据的交换提供基础平台,为公众提供网上检索、查询和下载的数据服务,为特定用户提供在线制图、集成的平台服务。三要研发形式多样、使用方便、清晰易读的网络地理信息产品,建立适应不同用户应用特点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模式,进一步丰富纸质地图、电子地图和多媒体地图的产品种类,大力发展车载导航电子地图等。四要建立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应急测绘保障资源和设备,制定应急测绘预案,加强与国家、省、市有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做好人员、技术及设备等准备工作,建成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

(五)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

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是实现测绘信息化的重要途径,面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测绘信息建设迫在眉睫。一要鼓励测绘科技创新,建立以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实时化、处理智能化、服务网络化、应用社会化为特征的地理信息生产与服务体系,重点解决我市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效率、处理能力、服务质量和应用深度等方面的问题,切实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二要加快制定和完善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逐步形成采集、加工、应用、共享一条龙的标准体系,建立标准体系的动态更新机制,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和支持力度。三要加大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系列比例尺地形图的动态级联动更新、三维信息快速获取和处理、现实场景三维精细模型快速建立、海量空间数据压缩与传输技术等。四要加快实施现代化测绘(含应急测绘)技术装备建设,逐步形成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体系。

(六)开展地理国情监测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测绘工作着眼于“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重要体现,是地理信息在更高和更广层次的应用,也是今后基础测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要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地理国情监测机制。二要研究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制定监测方案,利用现代化测绘技术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对城市扩张、水系变迁、地面沉降、城市绿化、自然灾害影响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变化进行监测。三要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加工处理,形成地理国情监测报告及产品,为市委市政府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客观、权威、翔实的地理国情信息。

(七)开展海洋测绘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市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浙江”和市委、市政府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浙江省海洋测绘的统一要求,在省级构建的陆海统一的大地基准基础上,加强海岛(礁)、海岸、滩涂和水下地形测量。一要采用航空数码、机载雷达和全数字摄影测量等先进技术进行影像获取、数据采集、编辑,形成覆盖我市海岛(礁)的系列数字测绘产品。二要根据海洋规划和围垦工程,测绘多种比例尺水下地形图。三要调查海岸线动态变化情况,摸清滩涂资源面积、分布及地形情况,了解我市滩涂资源围垦现状。

(八)加强县市基础测绘指导工作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全省“数字县(市)”建设工作。我市要进一步推动以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数字县(市)建设,做好县(市)开展基础测绘及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工作。借鉴市本级开展基础测绘及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经验,充分发挥市本级技术力量,加大对县(市)基础测绘工作以及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支持和指导,进一步推动各县(市)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县(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提高全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五、重点工程与项目

根据基础测绘“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综合考虑政府部门和社会化应用的需求,以“确保基础、突出重点”的组织实施原则对重点工程和项目做以下安排。

(一)全市域统一的现代测绘基准的建立和完善

“十二五”期间,我市基础测绘要紧密结合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启用和转换工作,依托GPS定位技术、数字水准测量技术、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WZCORS和地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市域统一的现代测绘基准。

1、温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WZCORS)运营和维护

温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在“十一五”期间已基本建设完成,“十二五”期间的任务是进行运营维护和应用推广,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优化制度、完善运维

完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和技术规定等,开展对控制中心、各基准站软硬件与数据的有效管理维护和定期更新。

2)建立基准、服务测绘

结合温州市2000大地坐标系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将WZCORS建设成为我市三维实时动态测绘参考基准,为全市测绘及国土、房管、地震、水利等相关部门供高精度、快速和实时定位服务,促进以位置服务为特征的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3)拓展应用、发挥优势

积极拓宽实际应用,将其应用于交通流量、公共安全、目标监控、区域环境、紧急事态应变等现代化城市管理领域,并逐步建立实时、有效、长期的城市环境、气候、灾害、安全监测预报系统,切实发挥测绘高新技术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测绘基准统一及2000坐标系统衔接

随着大都市区建设、跨区域工程实施和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应用需求增大,要求全市域具有统一的平面和高程基准。根据国家相关要求以及省、市专项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建立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基准框架网。为此,要完成以下工作:

1)温州城市GPS控制网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框架联测与平差,建立温州市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基准框架网。

2)建立温州城市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关系,完成市本级原有基础测绘成果向2000坐标系的转换工作,并指导各县(市)开展相关工作。

3)平面坐标统一。对目前尚未使用统一温州城市坐标系的县(市),通过联测县(市)原有高等级GPS控制点和温州二、三等GPS网点来建立联系,引入温州城市坐标系,并计算新旧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该项工程可结合各县(市)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设进行实施。

4)高程基准统一。以原有温州市二等水准网为基准,结合省局在我市布设的一、二等水准线路和各县(市)高程基准现状,布设全市域范围的二等水准网,东北延伸至乐清、永嘉、洞头,西南覆盖苍南、文成、泰顺,通过统一施测对各县(市)旧有高程基准进行改造,形成全市统一的高程基准

3、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充分发挥温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WZCORS)的作用,通过GPS空间定位技术和数字水准测量技术,利用全市已有平面和高程控制资料、重力资料、数字地面模型数据及最新地球重力场模型,应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最新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确定温州市域似大地水准面成果,为全市建设工程项目和全市域地理空间信息采集与应用提供统一的高程基准,提高WZCORS高程应用的整体精度。

(二)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源获取及整合

“十二五”期间,我市对地理空间数据源的采集工作做如下安排:

1、信息化测绘体系研究

开展基础测绘信息化课题研究,提升我市基础测绘信息化采集与服务水平,主要包括以下研究点:

1)基于温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进行各种比例尺地形数据采集的研究,提高测绘数据采集效率,缩短采集周期;

2)基础测绘信息化应用对采集对象及内容的新要求的研究;

3)三维地形测绘方法研究。

21:500基础地形数据更新维护

1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

温州市国土资源局于2008年开始对市区420平方公里区域组织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计划从2011年开始,利用该批测绘成果对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更新维护,快速更新原有库体,提高数据的现势性。

21:500基础地形图扩测及动态更新

一是对未覆盖区域进行扩测,扩测主要根据基础测绘实施开展现状,对市区内的部分山坡地、半山坡地及山地村庄进行测绘计划安排。二是对已覆盖区域有计划地开展局部更新。根据区域重要程度及建设密度特点将更新测绘分为以下四类进行:

重点建设区域:对如瓯江口新区浅滩一期、产业集聚区、沿海围垦区、瓯海中心区、城市西部交通网络区、重点交通道路建设区等80平方公里左右的重点建设区域实施跟踪式更新测绘。

主城区:对70平方公里的主城区域实行一年一次的巡查式更新测绘。

规划建设区域:对主城区外的规划建设区域(含主要乡镇)约160平方公里实行两年一次的巡查式更新测绘。

其他区域:对重点建设区域、主城区以及规划建设区域范围外区域,结合竣工测绘及时对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地形图实行更新测绘、基础空间数据库的维护工作。

31:2000 3D 数据生产

我市一直没有形成覆盖全市范围的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数据,特别是山区范围缺乏可使用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十二五”中期,我市统一组织开展优于1:8000的航空数码摄影,市本级和各县(市)自行组织1:2000基础地形图数据生产,最终达到1:2000线划地形图产品的全市域覆盖。同时,开展1:2000正射影像数据和地面高程模型数据的生产工作。

4、影像数据库建设更新

12012年在全市范围开展优于1:8000的航空数码摄影,为生产1:2000线划数据和正射影像数据提供资料。

2)每年获取一次市区范围优于0.5米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并通过共享获取各县(市)当年度采购的高分辨率影像

3)通过与省局共享,每年获取一次市域范围2.5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

5、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技术标准,适时启动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完成规划建成区范围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加大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力度,健全审批管理制度,完善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和动态更新机制,建立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结束我市当前地下管线无统一管理的成果数据的状况,为我市地下空间合理规划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

6、城市三维现状模型数据库建设

城市三维现状模型数据是现代城市建设的纵深发展和精细管理立体化的必然需求,在政府部门和社会企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十二五”初期,快速建设2.5维电子地图数据覆盖城市主要区域,为“数字温州”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并在“数字温州”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平台建设和城市三维现状模型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温州市三维模型数据采集建库等标准,进行生产试验。“十二五”中期,完成100平方公里范围三维现状模型数据库建设,并形成更新维护机制。

7、专题地理信息数据整理

随着地理空间数据共建共享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将通过“数字温州”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平台共享其专题地理信息数据。为更好的开展此类数据共享及为其他政府部门和公众服务,需按照平台数据标准和要求对共享数据进行整理。整理工作的开展,可以促进各部门的数据资料共享,同时也为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提供更丰富更可靠的信息源。

(三)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完善

“十一五”期间,由于经费等原因,温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相应系统的功能与内容尚需进一步升级完善。加快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体系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体系建设和完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大软件的开发、改造:

1、数据采集及预处理软件

“十一五”期间,我市已编制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建库相关标准,为更好实施相关标准,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加工更加规范,需开发定制一套温州市的基础测绘数据采集及预处理软件。

2、数据建库软件

该软件要满足各类基础测绘成果数据(包括各比例尺系列线划地形图、高程模型数据、正射影像地图、控制基准成果、三维模型数据等)的入库要求,同时也能方便的实现更新区域数据导出、入库等数据更新维护功能。

3、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要对原有测绘成果管理与分发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新系统能够有效的对各类基础测绘成果数据进行实现查询展示、数据分析、分发应用等管理工作,并可确保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安全稳定运行。

(四)海洋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

根据省海洋测绘的统一部署,结合温州实际,完成海域现代测绘基准的建设,搜集系列齐全、种类丰富的海洋测绘资料,为全面实施海洋经济战略提供坚实的测绘保障。重点实施对三大水系出海口、乐清湾港区、大小门港区大比例尺近海地形图测绘、水下地形图测绘,对瓯飞工程等区域的滩涂资料的搜集和围海测量,测制1:1万、1:2.5万沿海区域的水下地形图,对海域岛礁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为海岛开发提供现势性强、高精度的基础测绘资料。

(五)地理信息成果共享及服务应用

“十二五”期间,在“数字温州”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平台建成后,我市应进一步整合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资源,完善服务平台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为政府及社会公众提供统一、权威、持续、稳定的基础地理信息成果应用服务。

1、地理信息政务及公众平台应用服务

通过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我市已初步建成供政府各部门使用的地理信息政务平台和社会公众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完善平台数据,加大平台的推广应用,以便更好的满足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地理信息的应用需求。

2、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中心建设

以“数字温州”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平台为基础,完成对该平台的进一步的升级改造,初步建立温州市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中心,实现地理信息共享和交换的网络化服务。“十二五”末期,要完成与省共享平台的对接,基本实现市、县(市)两级节点构成的一体化地理信息在线共享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在政府各部门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作用,实现市级政府部门在线接入平台数达20个以上,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进程和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工作。

3、地图服务工程

“十二五”期间,温州市地图服务主要有以下内容:

1)城市标准地图编制,编制1:10000~1:800000系列标准地图及影像挂图供政府各部门及单位作为工作底图使用。

2)编制地图影像地图集,反映温州市五年发展建设成果。

(六)地理国情监测

我市要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和相关监测内容、标准,结合地理信息更新工作,建立健全地理国情变化监测机制,开展地理国情信息提取与监测工作。主要以1:5001:2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完成对地形、水系、行政区划、道路、地表覆盖等重要地理国情要素的统计,并进行变化监测与分析。开展对陆域面积、水域面积、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绿地面积、森林面积等典型要素的专题监测和分析;开展地面沉降监测,实施年度定期复测,逐步扩大监测范围,并加强对沉降数据的分析研究;2014年起每年发布国情地理信息统计分析报告、数据集和专题地图集(册),形成初步服务能力。

(七)基础测绘应急保障体系及现代化装备建设

为了能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过程中规范、主动、快速地提供测绘应急保障服务,需加大基础测绘应急保障体系及现代化装备建设,主要工作如下:

1、测绘应急保障预案制定

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需制定一套规范、快速、有效的测绘应急保障预案,其主要内容包括:应急保障组织体系、应急装备和器材配备、应急响应、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应急测制和更新等应急保障措施。

2、应急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测绘应急服务的组织领导,成立测绘应急服务领导小组,对各类测绘服务应急事项做好预判,编制相关预案并做好人员、技术及设备等准备工作,建成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

3、应急设备及软件购置

“十二五”期间,需充分利用WZCORS,研究并掌握空间快速定位和数据高效采集技术,购置与其配套衔接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设备,加强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储备和研发,形成具备一定应急保障能力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保障力量,并视情况采购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系统和航空摄影及相关飞行设备,确保测绘应急保障服务的高效开展。

(八)县市基础测绘工作对接

“十二五”期间,各县(市)的基础测绘项目实施重点要完成以下工作:

1、市、县测绘基准的统一

目前,部分县(市)坐标系统混乱,未采用全市统一标准,给测绘成果的全市域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各县(市)要对坐标系统进行清理,完善测绘基准,全部统一到温州城市坐标系统或其他国家基本坐标系统,并实现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衔接转换。

2、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扩测与动态更新

各县(市)要完成覆盖全域的1:2000 3D数据生产,和全部乡镇以上政府驻地居民区的1:500基础地形图的测绘,逐步开展对行政村以上居民区的1:500基础地形图测绘,对规划建设区域范围实行1:500基础地形图两年一次的巡查式更新测绘,有条件的县(市)应对重点建设区域实行跟踪式更新。

3、地下管线普查与信息系统建设

“十二五”期间,各县(市)需完成建设区域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4、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字县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十二五”期末,各县(市)需完成本辖区内全部基础测绘成果整理入库及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开展数字县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支撑与引擎,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地理信息数据服务。

5、地理空间数据共建共享

各县(市)需加强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应用,逐步开展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平台建设。通过地理空间数据的共建共享,建设并完善本区域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库。同时,要积极协助或参与市级规划涉及县(市)区域的基础测绘项目的实施。

6、基础测绘保障服务

各县市要加强对“1650”大都市区建设、农房改造、主体功能开发、中心城镇建设以及各类重大投资项目的测绘保障,做好重点工程、重要区域基本地形图的测制和影像的采集工作。沿海县市要通过共享或直接测制的方式获取海洋基础测绘成果,不断加大对港口、海岛以及沿海沿江滩涂大比例尺水下或陆上基础地形数据的采集力度,满足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测绘服务需求。

六、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保障措施

(一)法律保障

切实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浙江省测绘管理条例》及《温州市测绘管理办法》的宣传、学习培训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规定落实到位。制定和完善基础测绘管理、成果开发利用、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等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基础测绘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

(二)组织保障

强化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基础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统筹规划各专业部门的测绘工作,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统一规划与组织协调,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合理安排重点项目和时间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基础测绘保障队伍自身建设,加快测绘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测绘转型升级。建立测绘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三)经费保障

基础测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属于公共财政领域。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要将基础测绘实施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市、县级基础测绘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经费,市、县财政应当在财政能力范围内予以保障。基础测绘经费应实行项目管理,加强和规范经费开支,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大基础测绘项目如海洋测绘项目要争取省市共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同时通过向社会提供基础测绘成果的收入为经费保障的一部分。

(四)人才保障

加强测绘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测绘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测绘队伍整体素质。根据“数字温州”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平台建设需要和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以引进人才、专职教育、专职培训相结合的测绘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人才培养、引进的有关政策,通过不同方式切实加强测绘管理和技术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技术先进、装备精良、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测绘队伍。

(五)技术保障

坚持引进先进测绘技术与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引导并支持测绘生产单位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应用现代测绘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重点攻克一批共性技术难题,以满足温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信息化对基础地理信息的迫切需求。

(六)安全保障

基础测绘成果涉及到国家安全,属国家密级成果,为了有效解决面向数据的保密性、可靠性、完整性,面向用户的信息鉴别、授权访问控制、抗否认性和可服务性及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等信息安全,在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共建共享的进程中,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的有关规定,采取防病毒、防黑客入侵、密码审查、灾难恢复等安全措施,确保密级数据安全,促进基础测绘成果广泛应用。

推荐访问:温州市 规划 测绘 【国土规划】温州市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2011—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