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黑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

黑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加快“十二五”时期我省现代交通网络工程建设,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科学合理布局,依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交通规划】黑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交通规划】黑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



黑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加快“十二五”时期我省现代交通网络工程建设,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科学合理布局,依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形势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特别是200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现代交通网络工程建设的战略决策,抓住了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机遇,极大地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经过5年的建设,我省交通基础设施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与“十五”末期相比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1.交通设施水平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哈尔滨至齐齐哈尔铁路客运专线、前进至抚远铁路、牡丹江至绥芬河铁路扩能改造等一批铁路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其中宾西至成高子铁路等项目已完工。建成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421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95公里;建成农村公路9.2万公里。建成漠河、大庆等4个支线机场,创造了两年建成4个机场的“龙江速度”。建成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水运实现航电枢纽零的突破,成功开辟了重大装备跨境江海联运新通道。哈西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开启了交通运输方式向综合性发展的新阶段。到“十一五”末,铁路营业总里程5785公里。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2万公里,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1.2万公里。国省干线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占国省干线总里程的比重达到74.2%,比“十五”末提高39个百分点。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3.8万公里。机场总数达到9个,位居全国前列,开通国内外航线122条;全省高等级航道里程达2873公里,占全国的15%,全省港口泊位170个。油气管道达6143公里,比“十五”末增长5.2倍。基本形成由铁路、公路、民航、水路、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

2.交通运输结构不断优化。经过5年的发展,全省铁路、公路运输持续增长,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民航、管道运输增长较快,水运在大件运输中的补充作用凸显,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民航、管道和水运为辅的综合运输结构。2010年,铁路货运周转量1023.3亿吨公里,比2005年增长13.7%,占货物周转总量的55.5%,平均运距593公里,成为我省中长距离货运的重要力量。公路货运周转量762.4亿吨公里,占货物周转总量的41.4%,比2005年增长2.4倍,平均运距190公里,成为我省中短距离货运的主导力量。管道货运周转量48.4亿吨公里,比2005年增长44.5%。铁路客运量10467万人,比2005年增加2216万人。民用航空客运量851万人,比2005年增长1.7倍。公路客运量36001万人,比2005年减少10807万人。

3.交通设施布局趋于合理。铁路以滨洲线、滨绥线、京哈线、绥佳线、牡佳线、滨北线、齐北线等为骨干,向主要城镇、粮食主产区、重要工矿区、重点产业园区、旅游名胜和边境口岸延伸。除大兴安岭地区、伊春、黑河市外,省会哈尔滨市与全省其他10个市实现高速公路连接,全省乡镇和建制村通畅率分别比2005年提高28.6个百分点和79.9个百分点,9个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开始实施、建成68个县(市、区)客运站、460个乡镇客运站。哈尔滨机场被确定为国家对俄远东地区门户机场,8个市(地)拥有支线机场。交通运输设施布局明显优化,可以初步满足“八大经济区”建设、“十大工程”实施、城镇化发展、资源开发与生产力布局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基本需求。

4.对外运输通道日益完备。我省省际通道已形成中部哈尔滨地区通道,西部齐齐哈尔、大庆地区通道,东部牡丹江地区通道;国际运输通道已形成了哈尔滨至大连、哈尔滨经绥芬河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等陆海联运通道和哈尔滨至满洲里、黑河、同江等对俄运输通道。我省对外运输通道已初步形成基本适应不同品类、不同流向、不同流量,多方位、多形式、具有一定功能的省际和国际经贸大通道体系框架。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交通设施和装备整体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运输效率和服务能力的更高要求。二是各种运输方式处于分散、独立发展状态,缺乏统一规划、有效衔接,综合交通建设相对滞后。三是交通智能化、运输信息化和新技术应用水平偏低,运输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整体水平不高。四是环境、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集约化发展程度不高。

(二)形势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3年来大规模、高速度的建设,各种运输方式的网络骨架和技术装备都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水平,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交通运输将进入有效整合交通资源,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从分散、独立发展转向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性阶段。“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GDP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人均GDP4000美元向8000美元跨越。我省综合实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水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均将有明显提高。客观上需要交通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增强对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保障能力。

2.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扩大对俄及东北亚开放的有效途径。依托区位优势,我省将继续实施南联北拓战略,全力推进和落实《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加强对日韩经济合作,广泛开展与港澳台地区、东部沿海省市、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合作和交流,重点在加工贸易、矿产开发、服务业外包、旅游业等经贸科技领域进行合作,打造我国向北开发开放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通过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构建以中心城市和边境口岸为关键节点、连接国内生产基地和国外商品市场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将能够有效促进扩大对外开放。

3.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现实要求。“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全力推动“八大经济区”建设、“十大工程”实施,打造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生态屏障。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我省交通运输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的整体效益。

4.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省委、省政府提出2011年至2013年开展全省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将我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批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农机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等产业大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产业发展逐步呈现结构合理化、形态多元化、发展集群化、服务社会化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进一步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先导作用,优化交通资源配置,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实现交通节约集约绿色发展在统筹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5.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我省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扩大公共服务,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将对安全、快捷、高效、优质的交通运输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切实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满足货物运输保质、及时送达,旅客购票方便、出行准时、安全顺利、便捷换乘的需要。

同时,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国内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土地、资金的承载能力逐步下降,建筑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增加。这些因素将对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争取国家支持、项目融资、降低投资成本等带来压力。

综上所述,“十二五”时期,我省交通运输发展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面临各种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三)需求预测。

依据《纲要》各项指标要求,预测“十二五”期间,我省公路、铁路和民航仍将是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随着“八大经济区”建设、“十大工程”实施的深入,将使我省客运和货运总量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铁路将承担绝大部分的中长途客货运输任务;公路仍将在中短途客货运输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航将在长途客运和高附加值、高时效性货运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水运和管道运输仍将保持补充地位,其运输量及市场份额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经测算,2015年我省客运周转量将达到1100亿人公里,比2010年增长75%;货运周转量将达到3158亿吨公里,比2010年增长71%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建设、“十大工程”实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心,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独立发展向综合集成发展转变,由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交通建设与运输服务并重转变,由依赖要素投入向要素投入、科技进步、体制机制创新并举转变,由通道建设为主向通道与枢纽建设协调发展转变。合理配置交通运输资源,加强交通网络衔接,促进运输一体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综合交通网络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规划原则。

1.统筹考虑,注重衔接。按照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空间布局等要求,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不同层次的运输通道和枢纽,强化枢纽衔接和一体化运输设施配置,提升交通运输网络的整体效益和安全运营水平。

2.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突出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注重数量与质量相结合、深度与广度相结合,既要考虑当前实际情况和财政支付能力,量力而行;又要着眼未来发展和产业布局,适度超前。

3.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理布局不同区域和不同层次的运输通道和枢纽,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发展一体化运输服务,全面提升运输服务的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间以及方式内部的有效衔接。

4.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结合公路“三年决战”和我省与铁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签署的会谈纪要,分阶段确定实施重点,既要重视规划的前瞻性,也要兼顾规划的可行性,按照先易后难、先紧后松的原则安排建设时序,有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5.建改并举,挖掘潜能。在加快新建项目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现有铁路、公路、机场和客货运站场的改建、扩建,充分挖掘现有设施潜能,迅速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

6.绿色发展,注重节约。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能源,实现能源、土地、线位、岸线、空域等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环境,鼓励低碳交通。注重资源节约,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加投入产出比例。

(三)发展目标。

2015年,基本建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八大经济区”建设、“十大工程”实施相适应,与国家网络布局相衔接,有效满足客货运输需求的设施完善、外通内畅、快速高效、便捷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城镇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引领和先导作用明显增强。

1.扩大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基本建成“两横五纵”综合运输通道和主要区域交通干线。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7000公里以上,快速铁路里程力争达到800公里以上,复线达到40%;加快哈尔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实现通车里程2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力争突破450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超过1.8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4.1万公里。加快机场改扩建、新建和迁建工作,民航机场数量达到14个,优化民用和通用机场布局,提高航空服务覆盖面,通航航线力争达到180条。港口泊位数达到190个以上。

2.优化综合交通网络结构。铁路加快快速铁路建设,实现繁忙干线客货分线,提高干线铁路运输能力;实施既有线扩能改造,提高技术水平;建设煤粮运专线和资源开发及产业园区专用线,扩大铁路覆盖面。公路加快国省道升级改造,县与县之间全部实现国道连接,推进城乡交通网络互连互通,提高技术标准和通行能力;实现乡镇、行政村通畅率100%;加强国防、林区防火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状况,拓展道路通达深度,提高交通保障能力。结合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强旅游公路建设。巩固哈尔滨机场国家对俄远东地区门户机场地位,在重要经济区域新建一批支线机场,稳步推进通勤机场试点建设,拓展国际国内航线,提升机场保障能力,结合国家低空开放有关政策,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和通用航空建设。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哈尔滨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加快黑龙江、松花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提高通航能力,改善乌苏里江、嫩江等通航条件。

3.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强枢纽布局与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的衔接,按照便捷换乘和有效衔接的要求,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的运营效率,形成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级综合交通枢纽和地区级综合交通枢纽三个层次的客货流转换中心。加强以铁路、公路客运站和机场为主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提高综合客运枢纽的一体化水平和集散效率。加强以铁路、公路货运场站及港口和物流园区等为主的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完善货运枢纽布局和功能。增强枢纽与城市内外交通的衔接,降低公路集疏运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提高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功能,改善周边县(市、区)交通节点的服务水平。

4.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扩大铁路覆盖面,提高运输能力和速度,快速铁路覆盖100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除大兴安岭地区外,省会与各市间、相邻市间实现公路高速连通、半日通达,高速公路覆盖全省20万人口以上城市;市(地)与重要的县(市)之间实现一级公路连接,县(市)与县(市)之间、县(市)与重要乡镇之间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建立内覆全省、外联周边、多层次的公共客运服务体系,乡镇、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100%。主要城市及80%以上的县(市、区)、关键经济节点、主要对外开放口岸、重要旅游区均可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进一步扩大通用航空业务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以重要产业园区为节点、连接货运枢纽的现代物流网。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等方式在内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拓展邮政和快递服务网络。加强各种运输服务之间的有效衔接,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大力发展一体化运输服务方式,提高客货运输服务效率。增强普遍服务能力和水平,适应低收入人群和偏远地区运输需求。

三、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以完善和强化省际及省内干线运输通道(国家干线网)、国际运输通道、沿边运输通道、农村路网及运输设施、综合交通枢纽及机场和城市交通系统等多层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重点,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运输结构合理化、城市内外交通一体化、城乡服务公平化、运输服务系统便捷化水平。

(一)省际及省内干线运输通道(国家干线网)。

“两横五纵”运输通道为主线,依托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和港口,构建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主骨架和主动脉。全面加快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建项目提高交通网络覆盖能力,以升级改造增加交通网络运输能力,以枢纽建设增强交通网络衔接能力,为“八大经济区”建设、“十大工程”实施提供有效支撑。

1.“两横”通道。

1)绥满运输大通道。是第一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满洲里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相连,由绥芬河经牡丹江、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至满洲里,由贯穿全线的铁路、公路、民航航路(机场),部分油气管线和水运航道组成,连接哈大齐工业走廊、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开发区等经济区,贯穿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等枢纽城市和绥芬河口岸。

2)双佳鹤伊运输通道。是连接内蒙古的出省通道,由双鸭山经佳木斯、鹤岗、伊春、北安至嫩江,由贯穿全线的公路、部分铁路和民航航路组成,连接东部煤电化基地、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等经济区,贯穿双鸭山、佳木斯、伊春等枢纽城市。

2.“五纵”通道。

1)哈绥黑运输通道。是我国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北段,由哈尔滨(双城)经绥化至黑河,由贯穿全线的铁路、公路、民航航路组成,连接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等经济区,贯穿哈尔滨、绥化、黑河等枢纽城市。

2)鹤佳鸡牡运输通道。是我省东部连接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的主要通道,国家高速公路网鹤大高速公路北段,由鹤岗经佳木斯、七台河、鸡西至牡丹江(宁安),由贯穿全线的公路、铁路和部分民航航路组成,连接东部煤电化基地、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等经济区,贯穿鹤岗、佳木斯、七台河、鸡西和牡丹江等东部枢纽城市和名山口岸。

3)齐加漠运输通道。是国家满洲里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的北部重要支线,由齐齐哈尔(泰来)经嫩江、加格达奇至漠河,由贯穿全线的铁路、公路、民航航路、部分油气管线和水运航道组成,连接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等经济区,贯穿齐齐哈尔、加格达奇等枢纽城市和漠河口岸。

4)大绥伊运输通道。是我省中北部连接吉林省松原市的出省通道,由大庆(肇源、大同)经绥化、伊春至嘉荫口岸,由贯穿全线的公路、部分铁路、民航航路和油气管线组成,连接哈大齐工业走廊、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开发区等经济区,贯穿大庆、绥化和伊春等枢纽城市和嘉荫口岸。

5)哈佳同运输通道。是我省东北部连接吉林省长春市的重要出省通道,国家高速公路网同三高速公路北段,也是我省最重要的内河通道和江海联运通道,由哈尔滨(五常)经佳木斯至同江,由贯穿全线的铁路、公路、民航航路和水运组成,连接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等经济区,贯穿哈尔滨、佳木斯等枢纽城市和同江口岸。

(二)国际运输通道。

紧紧围绕打造我国向北开发开放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我省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的区位优势,依托第一欧亚大陆桥,以现有滨绥、滨洲、哈大国际运输通道为主骨架通道,以哈尔滨至同江(抚远、饶河)、哈尔滨至黑河、哈尔滨至洛古河(漠河)通道为骨干通道,以哈尔滨至嘉荫通道、哈尔滨至名山通道、哈尔滨至鸡西(密山、虎林)通道为辅助通道,构建立足远东、辐射欧美的国际经贸大通道。以改造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为重点,充分挖掘通道运输潜力。加快发展陆海联运和江海联运,积极拓展哈尔滨与俄远东地区、日韩等重要城市的地面、空中和水路交通联系。配套建设与国际运输通道相关的口岸后方通道,建设物流集散地,加强完善口岸集疏运系统。

(三)沿边运输通道。

围绕“三区一岛”(兴安沿边开放区、三江沿边开放区、牡丹江鸡西沿边开放区、黑瞎子岛)沿边开放体系建设,以连接口岸、物流园区、产业开发区等重要节点为目标,构建沿我省边境线走行的运输通道。加快国省干线和边防公路升级改造,提高沿边公路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继续推进沿边铁路建设,形成维系国防和边境安全的“生命线”;加快黑龙江、乌苏里江界河航道整治工程,提升航道等级和通航能力。

(四)农村路网及运输设施。

进一步推进我省城乡交通一体化,促进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公路网的连接互通,形成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完善县、乡、村三级公路运输体系,努力降低平均运输时间和中转次数;推进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提高农村邮政普遍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结合城镇化建设,科学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县乡公路和客货运设施升级改造,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继续实施通畅工程,到2015年,规划建设农村公路26000公里,乡镇和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注重农村公路养护,完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机制,力争实现公路养护全覆盖。完成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

(五)综合交通枢纽及机场。

围绕我省“八大经济区”建设、“十大工程”实施需求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在主要中心城市配置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在重要交通节点城市配置区域级综合交通枢纽,在传统集散城市配置地区级综合交通枢纽,加强枢纽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衔接,提高客货运枢纽的集中度和辐射能力,提升县级一般交通节点的服务延伸,提高客货流集散效率。以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以强化衔接为核心,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与周边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民航机场的连接通道建设以及与城市集疏运系统的对接;着力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降低旅客旅行强度,减少货物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服务质量。

继续完善和优化我省机场布局,强化哈尔滨机场区域中心枢纽和国家对俄远东地区门户机场地位,满足重要开放口岸、主要旅游风景区和关键经济节点对支线、通勤和通用机场的需要,促进空港经济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构建以哈尔滨至国内及东北亚中心城市的干线航线为骨架,连接省内城市和周边城市的支线航线为两翼,哈尔滨至欧美的国际航线为重要补充的航线网络。

(六)城市交通系统。

1.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实施以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以大容量快速公共汽车、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提高公共交通线网密度和运输能力。齐齐哈尔、大庆等有条件的城市启动轨道交通规划,支持哈尔滨等城市发展市郊铁路,满足中心城区至郊区、卫星城镇及都市圈内大运量城市交通需求。

2.加快产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与产业园区的有效衔接为重点,加快推进哈尔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哈尔滨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哈尔滨科技创新城、肇东绿色食品产业园、安达高新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大庆新兴产业园、大庆市林源精细化工产业园、大庆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园、齐齐哈尔交通运输装备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优化货运通道、枢纽站场和物流园区的布局,发展现代物流,合理引导产业的配套集聚,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与产业园区的有效衔接。

四、主要建设项目及资金匡算

(一)主要建设项目。

围绕“八大经济区”建设、“十大工程”实施,重点建设符合国家和省规划布局,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大,在全省综合交通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项目前期工作具有一定深度,以及对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和区域交通网络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1.铁路。

按照“统筹运力分配、缓解繁忙线路、注重经济节点连接、完善路网结构”的原则,通过新建、扩能提速改造,提高技术水平和覆盖面,形成“干支互通、点线匹配、装备适宜”的铁路网。

1)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省内段)、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客运专线。建设哈尔滨至佳木斯快速铁路、哈尔滨至牡丹江快速铁路。谋划牡丹江至佳木斯快速铁路。

2)扩能改造。建成牡丹江至绥芬河铁路电气化改造、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电气化改造、齐齐哈尔至嫩江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佳木斯至鹤岗、佳木斯至双鸭山等项目。

3)支线铁路。建成前进至抚远、古莲至洛古河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同江铁路大桥、七台河至密山、宝清至迎春、东京城经敦化至白河(省内段)、鹤北至名山铁路等项目。谋划大庆至绥化铁路等项目。

4)沿边铁路。建设汤旺河至嘉荫、韩家园子经呼玛至黑河等项目。谋划孙吴经逊克至乌伊岭铁路、密山至图里洛格国际铁路、漠河口岸至长缨铁路等项目。

5)铁路专用线。建设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肇东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安达高新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等铁路专用线。

专栏1 “十二五”黑龙江铁路建设项目专栏

快速铁路(客运专线)

建成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省内段)、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客运专线。

建设哈尔滨至佳木斯快速铁路、哈尔滨至牡丹江快速铁路。

谋划牡丹江至佳木斯快速铁路。

扩能改造

建成牡丹江至绥芬河铁路电气化改造、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电气化改造、齐齐哈尔至嫩江扩能改造。建设佳木斯至鹤岗、佳木斯至双鸭山、让胡路至林源扩能改造、福利屯至同江铁路、嫩江至加格达奇扩能改造、加格达奇至漠河扩能改造改造。

支线铁路

建成前进至抚远铁路、古莲至洛古河一期工程。建设同江铁路大桥、滨北线K2松花江桥、七台河至密山铁路、宝清至迎春铁路、东宁至珲春铁路(省内段)、北安至五大连池铁路、东京城经敦化至白河(省内段)、鹤北至名山铁路。谋划古莲至满归(省内段)、黑河至黑宝山铁路、大庆至绥化铁路。

沿边铁路

建设汤旺河至嘉荫铁路、韩家园子经呼玛至黑河铁路、饶河至创业铁路。谋划孙吴经逊克至乌伊岭铁路、密山至图里洛格国际铁路、虎林至列索扎沃茨克国际铁路、漠河口岸至长缨铁路。

铁路专用线

建设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庆市西城工业园区、大庆太阳升物流园区、肇东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安达高新化工新材料产业园、铁力工业示范基地、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哈尔滨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鸡西石墨产业园、齐齐哈尔高新开发区、富裕塔哈综合产业园、牡丹江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佳木斯开发区、绥化经济开发区、绥化东富工业园区、富锦市工业园区、嫩江县农贸物流园区、双鸭山经济开发区、黑河边境合作区、加格达奇对俄经贸园区、建三江经济开发区、九三经济开发区、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抚远港口等铁路专用线。

2.公路。

以国省道升级改造和高速公路为重点,加快农村公路、口岸公路、边防公路和跨境桥梁建设,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依托、以等级公路为纽带、辐射城乡、干支相连的公路运输网络体系。

1)高速公路。建成绥满高速齐齐哈尔至甘南段(省界)、鹤大高速佳木斯至牡丹江段、绥满高速绥芬河至牡丹江段、鹤大高速佳木斯过境段、鹤哈高速鹤岗至伊春段等高速公路;建设双鸭山至宝清、绥化至大庆等高速公路。

2)一、二级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建成国道嫩江至加格达奇、平房至拉林,省道勃利至七台河、八面通至马桥河、鹤岗至名山、漠河机场至北极村等一级公路,建设加格达奇至黑河一级公路。建成五大连池至嫩江、通河至汤原、嫩江至黑河、齐齐哈尔至扎龙、杜蒙至连环湖、铁力至金山屯等二级公路。完成国省道大修工程2300公里。

3)其他公路。建成农村公路2.6万公里、口岸公路251公里、边防公路1318公里。

4)跨境桥梁。建设东宁瑚布图大桥、洛古河大桥和黑河黑龙江大桥。

专栏2  “十二五”黑龙江公路建设项目专栏

高速公路

建成鹤大高速宁安至复兴(省界)段、大广高速大庆至肇源(省界)段、鹤大高速七台河至鸡西段、鹤大高速佳木斯至牡丹江段、绥满高速绥芬河至牡丹江段、鹤哈高速伊春至绥化段、绥满高速齐齐哈尔至甘南(省界)段、吉黑高速北安至黑河段、哈同高速双鸭山(集贤)至同江段以及绥化至北安、建三江至虎林、鸡西至虎林、伊春至五大连池、齐齐哈尔至嫩江、齐齐哈尔至泰来、依兰至七台河(大个岭)、鹤大高速佳木斯过境段、鹤哈高速鹤岗至伊春段、绥满高速大庆卧里屯连接线以及建三江至前哨、前哨至黑瞎子岛、北安至齐齐哈尔等高速公路;建设双鸭山至饶河、绥化至大庆、伊春至嘉荫等高速公路。

一、二级公路

一级公路项目:建成嫩江至加格达奇、漠河机场至北极村、富绥松花江公路大桥及引道、黑瞎子岛乌苏大桥及引道、勃利至七台河、富拉尔基嫩江大桥及引道、哈尔滨城市出口路、平房至拉林、明水至兰西、北安至明水、八面通至马桥河、绥芬河至东宁、佳木斯至富锦、鸡西过境段、鹤岗至名山、五大连池旅游名镇连接线、寒地至东胜、红兴隆中心医院至友谊县交*口等项目;建设加格达奇至黑河公路。

二级公路项目:建成五大连池至嫩江、抚远三角洲环岛公路、通河至汤原、拜泉至讷河、卧都河至黑河、加格达奇至漠河、嫩江至黑河、尚志至五常、兴东至嘉荫、虎头至饶河、桦双界至双鸭山、扎布哈至梅甘界、杜蒙至民主、铁力至金山屯、亚布力滑雪场至双峰林场、海林农场至镜泊湖、杜尔伯特至富拉尔基、长汀至海林农场、杏山至老松岭、齐齐哈尔至扎龙、杜蒙至连环湖、密山至兴凯湖、汤旺河至石林、林口至莲花、阿城至横头山、五常至省界、齐齐哈尔至富拉尔基、莲江口至鹤立、南村至道芬、南岔至浩良河、汤佳界至汤鹤界、汤鹤界至鹤岗、望奎至四方台、老道店至北疆、洛古河至十八站、依兰至桦双界、卧都河至嫩呼界等项目。完成国省道大修2300公里。

其他公路

建成农村公路26000公里、口岸公路256公里、边防公路1318公里。

跨境桥梁

建设东宁瑚布图大桥、洛古河大桥、黑河黑龙江大桥。

3.水运。

以港口码头、航道改造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航电枢纽工程及支持系统建设,基本适应区域水路运输和江海联运发展需要,提升港口客货通过能力。

1)港口码头。建成抚远莽吉塔港区、黑瞎子岛客运码头、嘉荫港等项目。

2)航道整治。建成黑瞎子岛航权接管抚远水道整治工程、松花江佳同段富锦和绥东浅滩整治工程、嫩江及尼尔基库区航道疏浚工程等项目。启动松花江依兰航电枢纽工程。谋划悦来航电枢纽工程。

3)支持系统建设。建成航运救助系统建设工程、航务船舶建造等项目。

专栏3  “十二五”黑龙江水运建设项目专栏

港口码头

建成抚远莽吉塔港区建设工程、黑瞎子岛客运码头建设工程、嘉荫港建设工程、饶河港建设工程、漠河港建设工程、萝北港码头建设工程、哈尔滨依兰港口重件设备和煤炭码头建设工程、佳木斯港宏力港区建设工程。

航道整治

建成黑瞎子岛航权接管抚远水道整治工程、松花江佳同段富锦和绥东浅滩整治工程、抚远航道维护船舶越冬锚地建设工程、黑龙江上游欧浦等浅滩航道建设工程、黑龙江中游重点浅滩疏浚工程、乌苏里江重点浅滩疏浚工程、嫩江及尼尔基库区航道疏浚工程。启动松花江依兰航电枢纽工程。

谋划松花江悦来航电枢纽。

支持系统建设

建成航运救助系统建设工程、航务船舶建造、船舶大修项目。

4.民航。

以哈尔滨机场改扩建工程、支线机场建设为重点,加快通勤机场、通用机场规划布局,形成以哈尔滨机场为中心、支线机场为支撑,通勤机场和通用机场为补充,覆盖全省主要城市、边境口岸和旅游景区的现代机场格局。

1)改扩建和迁建机场。建成哈尔滨机场改扩建、佳木斯机场迁建、齐齐哈尔机场飞行区整修改造工程以及相关机场安全设施改造项目。谋划牡丹江机场迁建、大庆机场改扩建工程。

2)新建机场。建成加格达奇、抚远、五大连池、建三江、绥芬河支线机场和宝清、饶河等通勤机场。谋划鹤岗等通勤机场和通用机场。

专栏4  “十二五”黑龙江民航建设项目专栏

改扩建和迁建机场

建成哈尔滨机场改扩建、佳木斯机场迁建以及相关机场安全设施改造项目。

谋划牡丹江机场迁建、齐齐哈尔机场飞行区整修改造工程、大庆机场改扩建工程。

新建机场

建成加格达奇、抚远、五大连池、建三江、绥芬河支线机场和宝清、饶河等通勤机场。谋划鹤岗等通勤机场和通用机场。

5.城市轨道交通。

按照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加强主城区交通运输能力的原则,通过实施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初步形成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干线骨架。

1)建成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1号线二期工程。

2)建设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工程、2号线、3号线。

3)谋划齐齐哈尔、大庆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

专栏5  “十二五”黑龙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专栏

建成项目

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1号线二期工程。

建设项目

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工程、2号线、3号线。

谋划项目

齐齐哈尔、大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等。

6.综合交通枢纽。依托中心城市、重要物流园区和货运站,加快客货运枢纽组成项目建设,完善优化交通枢纽布局和功能,提高交通运输的一体化水平和集散效率。

1)客运枢纽组成项目。建成铁路哈西客站、大庆西站等项目,建成公路哈西客运综合枢纽站、齐齐哈尔客运南站等项目;建设哈尔滨三棵树公路客运枢纽站、黑河国际客运站等项目。

2)货运枢纽组成项目。建成铁路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等项目,依托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齐齐哈尔北苑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和货运站建成货运枢纽项目;依托哈尔滨哈东物流园区、齐齐哈尔北大仓物流园区等物流园区和货运站建设货运枢纽项目。

专栏6 “十二五”黑龙江交通枢纽建设项目专栏

客运枢纽组成项目

建成铁路哈西客站、大庆西站、哈尔滨既有站改造、七台河站,公路哈西客运综合枢纽站、哈尔滨南岗公路客运综合枢纽站、哈尔滨松北综合客运枢纽站、齐齐哈尔客运东站、齐齐哈尔客运南站、齐齐哈尔客运北站、齐齐哈尔碾子山客运站、牡丹江南客运站、佳木斯佳西客运站、大庆西城客运站、大庆萨尔图客运站、绥芬河国际客运中心。建设哈尔滨三棵树公路客运枢纽站、大庆乘风庄客运站、黑河国际客运站、绥芬河西城客运站。

货运枢纽组成项目

建成铁路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哈尔滨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哈尔滨车辆段搬迁、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齐齐哈尔北苑物流中心、佳木斯佳南货运站、佳木斯广源物流中心、大庆萨尔图物流中心、大庆西城物流中心、黑河公路货运站。

建设哈尔滨香坊物流中心、哈尔滨松北物流园区、哈尔滨哈东物流园区、齐齐哈尔北大仓物流园区、齐齐哈尔大民屯物流中心、齐齐哈尔富拉尔基货运站、齐齐哈尔昂昂溪货运站、牡丹江货运站、牡丹江裕民物流中心、佳木斯佳东综合物流中心、大庆港桥货运站、大庆东城物流中心、大庆银浪物流中心、绥化货运中心、绥化货运北站、黑河国际物流中心、绥芬河货运中心。

(二)资金匡算。“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匡算规模为2895亿元,其中铁路投资1250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43.2%,公路(含水运)投资1170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40.4%,民航投资95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3.3%,城市轨道交通投资380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13.1%。投资来源:项目单位自筹(含国家补助资金和财政配套)1158亿元,银行贷款1737亿元。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

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有序推进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推进合资铁路资产整合,理顺股权结构,逐步建立完善省内合资铁路运营制度和管理体系。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在公路建设、运营和养护的关系,建立“建、营、养”三位一体的公路管理新机制;完善强化“双业主制”,推进以省级为主体的公路建设项目。配合国家空域管理体系改革,提高我省空域资源开放。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或具有盈利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建设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的多元化。逐步建立以公共财力为基础、各级政府责任清晰、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长效机制。

(二)加强规划指导。

增强规划的约束力和执行力,重要项目必须纳入规划。加强规划对全省相关交通专项规划的统领作用,相关交通专项规划必须与规划做好衔接,保证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增强规划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指导作用,发挥规划配置资源、网络布局、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建立规划中期评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

(三)加快科技创新。

支持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和先进装备,提高交通运输装备的科技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寒区路桥工程技术、维修养护技术、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及安全保障等重大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综合交通运输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协同。积极推动客货运输票务、单证等联程联网系统及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运输管理现代化,提高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能力。

(四)加强环境保护。

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积极采用节能环保型运营设施,淘汰低标准及老旧运输设施。加强运输组织管理,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发展大宗散货专业化运输、多式联运等现代运输组织方式,促进节能减排。合理设计项目线路走向和场站选址,避免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加强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鼓励和引导推广采用环保新技术,提高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市场功能,实现交通融资渠道多元化,广泛吸引和利用社会资本,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采用“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和“贷款建设、收费还贷、滚动发展”等多种筹资方式,增加融资力度。加大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支持公益性较强的城市公共交通、普通公路、内河航道、民航机场等基础性设施建设,加强各级政府用于普通公路发展资金预算管理,加大国家和省级财力对机场建设的支持比例。健全监管、规范行为,有效防范基础设施建设的债务风险。

(六)加强项目管理。

完善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重大项目规划研究,建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制度,设立“十二五”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作为“十二五”期间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和项目资本金制,严格执行项目审批程序,不断改进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招标投标制度和工程监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七)完善综合协调机制。

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建立由综合部门牵头,财政、规划、国土资源、环保、铁路、交通运输、民航等部门参与的综合协调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重点协调跨地区、跨部门的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支撑的政府主导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强各种交通网络的有效衔接,加快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各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能发挥作用,做好对上争取,横向衔接、对下协调,抓好工作落实。

推荐访问:规划 黑龙江省 二五 【交通规划】黑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