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划】七台河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仅供参考)

七台河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3年)为加快提升我市蔬菜产业水平,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意见》(黑政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规划】七台河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农业规划】七台河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仅供参考)



七台河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17-2021年)


为加快提升我市蔬菜产业水平,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意见》(黑政办发〔2017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16年末统计,我市现有蔬菜种植面积11.73万亩,其中露地蔬菜11.4万亩,设施蔬菜0.33万亩。全市棚室3386栋、3315.2亩,其中温室1431栋、1117.4亩,大棚1955栋、2197.8亩。勃利县现有棚室742栋、709.7亩,市辖区现有棚室2644栋、2605.5亩。全市全年蔬菜总产量约37万吨,年总需求量32.8万吨。总量能满足供应,但存在着季节性差异。从季节上看,旺季有余,淡季不足。但每年11月份到第二年6月份,大约8个月时间处于淡季,靠外进蔬菜,尤其是冬季80%的蔬菜量靠外进,早春淡季地产蔬菜仅能满足需求的45%左右。市场调研情况看,每年从外进蔬菜2570车,每车35吨,总计在9万吨左右。

我市棚室蔬菜年总生产能力3万吨左右,其中商品蔬菜的生产能力不足2.7万吨。57月份以棚室蔬菜为主,果菜产量为1.5万吨,占需求量的45%,缺55%以上。810月份是蔬菜生产最旺盛的季节,蔬菜产量在30万吨左右,蔬菜供应充足,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有余。每年从11月至次年5月是地产蔬菜淡季,市民吃菜主要依赖冬储菜和南方菜,而地产蔬菜只有棚室叶菜类,果菜全部靠外调,外进菜占需求量的80%以上。

增强蔬菜提早延晚生产能力,延长地产蔬菜上市时间,是今后蔬菜发展的主攻方向。全市蔬菜已出现商品蔬菜面积缩小、农民自给量减小、消费群体增加、蔬菜规模化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进一步加大蔬菜生产力度。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用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引导蔬菜产业发展,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丰富市场有效供给为目标,优化区域布局,打造一批生产标准高、产品质量好、产业链条长、增收效益好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积极拓展蔬菜生产空间和市场空间,全面实行绿色生产技术,培育名优品牌,提升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北菜南运供应量,促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力争把我市建成蔬菜强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和丰富城市供应为基础,调整优化品种结构。

2、坚持产品质量第一,实现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3、坚持规模化发展,合理优化产业布局。

4、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地方名优特产。

5、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突出功能品牌,努力拓展市场空间。 (三)发展目标。

2021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5万亩,比2016年增长28.2%,其中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1万亩以上,增长203%。露地蔬菜面积14万亩,增长22.8%。总产量达到50万吨,增长35%以上。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8%;蔬菜加工及外销量达20万吨;冬春淡季地产蔬菜自给率由2016年的45%提高到60%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果蔬种植区域布局,形成区域化发展格局。

勃利县大力推进粮改菜,在城镇郊区开发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北菜南运蔬菜生产基地,推进种植结构性改革。

茄子河区利用自然优势,发展棚室与露地相结合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桃山区、新兴区突出棚室蔬菜生产,建成绿色瓜果、蔬菜生产基地。

金沙新区构建现代蔬菜产业采摘园区,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二)扩大设施蔬菜生产规模,提高淡季供应能力。

1、改造提升棚室果蔬生产基地。由区县组织实施对老旧棚室进行改造。

一是改造新兴区老菜田区。新兴区红旗镇是我市最早开发的棚室蔬菜生产基地,对部分村已经不能正常开展生产的蔬菜小区棚室进行改造维修,改造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和钢筋结构的大棚,2017年曙光村改造20栋,红胜村新建40栋棚室,改造20栋。

二是提升桃山区万宝河镇蔬菜小区生产水平。万宝河镇是城中镇,能够满足水源条件的地块均可发展棚室蔬菜生产。对闲置的棚室进行修复,恢复生产能力。对桃山村和万宝村两个蔬菜区进行产业升级,建成集采摘、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功能蔬菜小区。在满足“菜篮子”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市民度假休闲等方面需求。

2、开发建设棚室果蔬生产基地,提升园区建设标准。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发展规模化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每个小区建设规模在50亩以上。2017年全市计划建设棚室1507栋、1443,建设后新增蔬菜产量约0.6万吨。其中茄子河新增537栋、545亩;桃山区90栋、120亩;新兴区200栋、150亩;金沙新区60栋、60亩;勃利县620栋、568亩。其中勃利县大四站镇大连村建设光伏智能温室150栋、150亩。

2021年全市新增棚室11690亩,蔬菜产量增加5.8万吨。重点打造5个规模化科技蔬菜示范园区,分别是新兴区长兴乡红志村太阳能棚室园区(1000栋、2000亩)、勃利县勃利镇和平村有机蔬菜观光园区(3000栋、3000亩)、双河镇永丰村、永平村一带(308省道北侧)新建设施农业生态区(3000栋、3000亩),金沙农场蔬菜产业园。在每个千亩以上规模的棚室蔬菜园区配套建设1000吨以上的气调保鲜库。(见附件)

3、挖掘农家菜园蔬菜产能,提升产品生态等级。初步统计,全市农户约9.3万户,菜园面积5万亩以上,年产蔬菜量5万吨。一是要以村屯为单位,对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菜园进行统一管理,分散经营。通过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等措施,在满足农户自用的基础上,其余产品集中上市、定向销售,可为市场提供新鲜优质绿色蔬菜。二是对原有蔬菜生产技术进行生态升级。按照农业“三减”的技术要求,在蔬菜生产中加大农业“三减”幅度,发展绿色生态型蔬菜产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

(三)打造露地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蔬菜外销能力。以推进远郊农业粮改菜为重点,发展露地蔬菜标准化基地。全市沿着“二路两圈”区域布局,发展露地蔬菜产业。即308省路、双七路两侧和金沙新区蔬菜生产圈、长兴乡蔬菜生产圈,开发露地蔬菜生产。结合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到2021年,新建连片规模1000亩以上露地蔬菜标准化基地10个,面积1万亩,辐射带动建设露地蔬菜生产基地1.6万亩。其中,中心河乡北侧及东南侧露地蔬菜种植达到3000亩,配套完成田间道路、水沟渠、喷灌设施。重点在10个露地蔬菜标准化基地配建10个预冷保鲜库、10个育苗中心。

(四)加大蔬菜冷藏、窖储基地建设,延长蔬菜价值链。2021年,在郊区夏菜和秋菜规模化生产区域,新建蔬菜窖储设施40万立方米。其中:新建单体规模8000立方米的夏菜预冷和秋菜储藏兼用恒温冷藏库10个,总容积20万立方米(含露地蔬菜基地预冷保鲜库);新建单体规模1000立方米的秋菜砖混储藏窖200个,容积20万立方米。逐步实现蔬菜错季销售,延长价值链。各区县要强化蔬菜冷藏、窖储基地建设,所需资金采取对上争取、社会政府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投入。2017年,要在茄子河区铁山乡和勃利县双河镇分别建成一座气调保鲜库。

(五)丰富“菜篮子”,做大食用菌产业。我市1998年就已开始推广地栽黑木耳技术,东风林场、暖泉刺五加木耳合作社的木耳凭借良好的质量获得了外地客商认可。但从整体上看全市黑木耳产品知名度偏低。截止2016年,全市木耳产量1亿袋左右,仍未在广大客商及消费者心中形成七台河黑木耳品牌,产品知名度有待提高。目前还是以一家一户和专业合作社的分散经营为主,未形成联合体,今后利用东风黑木耳专业合作社、金秋园木耳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作社拉动,增加功能效应、打功能品牌,以高钙菜、刺五加为原料,生产功能品牌木耳,提高价值。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争取达到3亿袋,产量争取达到3000万斤。

(六)开发山野菜驯化种植。2017年金沙新区开展短毛独活、蒌蒿、东风菜、展枝唐松草、聚花风铃草、龙须菜、败酱、大叶石头花、苣荬菜、柳兰和大苞萱草等10余种多年生宿根性野菜的基地化仿野生及驯化栽培。今年示范基地25亩,力争到2021年基地面积达到3000亩,以成功的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和促进全市适宜地区野菜仿野生和驯化栽培的产业化开发。茄子河区铁山乡利用浅山区资源,试种1500亩人工驯化栽培野生的刺嫩芽和老山芹,到2021年发展到5000亩。

(七)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推进流通能力建设。重点扶持生产规模大,产加销于一体的蔬菜合作社。在茄子河区、新兴区建设蔬菜田头市场2个,蔬菜交易大市场1个。在城区居民密集的区域,扶持建设“农超对接”、净菜直销便利店10个。

四、蔬菜产业发展对策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各区县要按照蔬菜产业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明确任务,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各县区政府要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营模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纳入日程,加强领导,强化组织,积极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使之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一是强化财政引导作用。各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切实转变服务方式,要积极发挥财政投资引导作用,将蔬菜产业建设的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有效地助推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拓展融资渠道。支持和鼓励加速推进工商资本、城市资本投资现代蔬菜产业,帮助组建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加大对蔬菜生产的支持力度,逐步构建多部门、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加强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服务与指导,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创造公平有序的蔬菜产业发展环境,确保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全力对上争取项目投入。积极争取将我市设施农业纳入全省设施农业板块建设布局规划。合理整合扶贫、农业综合开发、水利设施等涉农项目,按照投资渠道不变、用途不变、集中使用的原则,对设施农业生产用水、用电、产业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资金投入。

(二)健全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发展。

1、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一是加快科技队伍的建设,培育一支敬业、业务素质高的蔬菜专业技术队伍,形成一个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要把蔬菜种植技术的集成组装作为研究、示范、推广的主攻方向,扩大研究、示范点数量。加大露地蔬菜保护性耕作和节水技术、设施推广应用力度,加强棚室蔬菜轮茬复种技术组装配套示范、推广,积极试验示范温室设施生产技术,最大限度提高设施基地生产效率。二是深化科技推广体制改革,鼓励科技人员、机构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直接参与蔬菜产业的生产与经营;三是借助外力,提升栽培水平。依托科研院校的技术力量,积极合作,提升栽培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突出加强对新增高标准露地蔬菜基地和粮改菜地区农民的技术培训。将设施蔬菜、规模化露地蔬菜种植技术纳入阳光培训项目,充分利用冬闲时期,组织开办用种、育苗、移栽、管理、植保、收获等专业技术知识综合培训班,培养速成一批懂种菜、会种菜的农民骨干。五是加快推进品种名优化进程。在继续抓好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的同时加强地方名特优蔬菜品种资源的提纯、保存和开发利用。在蔬菜生产上要大力提倡发展大棚等设施生产。产业结构优化要在作物品种合理换茬、间作套种、立体栽培等方面下功夫,在新设施、新技术应用上提高普及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六是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支持设施农业共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加强宽领域、深层次的协作,积极探索设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产业不断升级。

2、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完整的信息网络体系,收集各种宏观的、微观的、政策的、市场的、技术的信息,建立信息库,特别要重视建立农产品情报网络,搜集市场产销信息,立足国内农产品信息的搜集,逐步涉及国外主要出口市场的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来发展生产;二是加强农技110服务体系,为企业和农民答疑解惑;三是广泛利用广播、电视、农民信箱等媒体,建立信息的多渠道发布机制,使信息能快速准确地传递到企业和农民手中。

3、构筑中介服务体系。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菜瓜产业联合会和专业协会,按照“民有、民营、民管、民享”的原则,加强政府的积极引导和规范管理。搞好农社(超、校)对接。完善推广农社、农超、农校对接模式,支持扩大覆盖面,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方便蔬菜交易,平抑市场菜价,实现市民、菜农互利双赢,促进蔬菜产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搞好产销信息服务,鼓励在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与大市场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直接电脑上网交易,开展好网上促销、媒体促销,不断提高队伍的组织化、信息化程度,促进规模化经营、品牌化销售。

(三)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业提升。

一是培育蔬菜品牌。鼓励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社和重点基地进行绿色、有机认证,注册商标,培育名优特品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引导菜农更新观念,树立特色品牌意识,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提高效益。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和具有我市蔬菜特色的优质品牌,发展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以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抢占国内外市场的制高点,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

二是提升质量标准。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出主要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研制采后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加大蔬菜产品的贮藏保鲜研究,改进优化贮藏设施,增强市场调控能力,促进蔬菜产品增值;要继续规范包装质量,分级包装、分级定价,标明品牌、规格、产地等,实行标准化上市场。突出抓好蔬菜绿色生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的制定、修订、完善,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与监控体系,搞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按照抓源头、重过程、保质量的要求,产前搞好产地环境监测和禁用农药清理,产中抓好无公害新技术的推广,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产后搞好产品质量产地监测,确保有害物质残留不超标,全面提高蔬菜卫生安全质量。

三是加强品牌创建,提高产品知名度。真正做到瞄准市场创名牌、确保质量创名牌、面向国际创名牌,突出功能品牌效应,以名牌产品来全面提高我市蔬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推荐访问:发展规划 蔬菜 规划 【农业规划】七台河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