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八项措施”构建,,“双推进”新格局---华宁县通红甸彝族苗族乡

“八项措施”构建“双推进”新格局华宁县通红甸彝族苗族乡一、基本情况通红甸彝族苗族乡是玉溪市华宁县唯一的民族乡,是华宁县第一个人民政权诞生地,也是全省38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全乡辖5个村委会1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验】“八项措施”构建,,“双推进”新格局---华宁县通红甸彝族苗族乡,供大家参考。

【经验】“八项措施”构建,,“双推进”新格局---华宁县通红甸彝族苗族乡

“八项措施”构建  “双推进”新格局


华宁县通红甸彝族苗族乡

一、基本情况

通红甸彝族苗族乡是玉溪市华宁县唯一的民族乡,是华宁县第一个人民政权诞生地,也是全省38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全乡辖5个村委会1个社区60个村(居)民小组,农村总人10439人(其中:贫困人口4103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9.31,深度贫困人口1146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098,属典型的老、少、边、贫、小乡镇:全乡有党总支6个,党支部31个,其中农村党支部27个,目前共有党员316名;20**7月,通红甸彝族苗族乡启动实施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项目,项目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素质提高、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6103个子项目(项目点),总投资1246511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市县配套400万元,通过“八项措施”的落实,已经累计完成投资734042万元,完成总投资的58.89,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领导“双推进”。县委、县政府对“双推进”工作负总责,把“双推进”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健全考核奖惩制度,确保备项任务落到实处。乡党委、政府负责抓好“双推进”工作的落实,把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为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乡党委、政府成立了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全乡“双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督查检查及考核工作。各村(社区)党总支及时成立工作组,建立乡、村、组三级领导干部党建责任区。省、市、县各行业部门根据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规划,结合各自职能,落实部门责任,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实施项目时向通红甸彝族苗族乡倾斜。通过大力宣传,让广大党员群众了解“双推进”的目标和任务,掀起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建设高潮。

(二)体系建设“双推进”。全乡共设置6个党总支,60个村(居)民小组,采用以自然村为单位或党员人数较少的与邻近小组联台建立党支部的方式,共建立农村党支部27个。为进一步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201*年起在全乡党员中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对316名党员进行分类管理、积分考核,采取“一季一评、季末亮分、年度总评”的方式,分类制定考核评分细则,专人进行打分,并及时将分数向群众进行公示。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做法,加快推进在农民合作社上建立党支部,实现基层组织体系的有效覆盖。

(三)队伍建设“双推进”。针对全乡人口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年轻后备干部不足的实际情况,向社会公开选拔1名、下派3名科级干部直接到村任职;省、市、县三级选派7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常务书记,选聘2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合理制定党员发展计划,把优秀年轻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中来,201*年新发展党员10名。积极整合资源,采取开办培训班、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加强党组织书记培训,201*年以来,选派党组织书记参加县级集中学习3次,乡、村自行组织集中培训2次,做到了培训人员全覆盖。强化干部队伍日常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履职能力。通过干部在线学院、公务员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终端平台,学习新形势下基层工作方法,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完善招考聘用机制,2014年新录用公务员2人、事业人员6名,干部队伍结构逐渐合理化,学历层次不断提高。

(四)阵地建设“双推进”。加强村、社区活动场所建管用、整合办公场所,服务场所和活动场所,突出服务功能,防止活动场所行政化倾向。积极整合财政“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完成2个村级活动场所和35个村(居)民小组党员活动室建设,实现了6个村级组织均有规范的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全面覆盖。由组织部门牵头完成对有公房但未建党员活动室的村民小组的建设规划。201*年新规划建设小组党员活动室6个,对有公房但未建党员活动室的小组努力实现3年内均能建有活动室。依托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点大力开展科技培训,现已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5期,培训人数达1564人,涉及传统刺绣、劳动保障、种植、养殖等多方面。

(五)资源优化“双推进”。进一步提高村级党建工作经费和村组干部待遇,实现每个社区每年6万元、每个村每年3万元的党建工作经费,农村党员年人均100元培训经费及时拨付到位;村(社区)书记、主任每月待遇均在1500元以上,村民小组长、村党支部书记每月待遇均在300元以上,对所有村组干部实现绩效考核管理,奖优罚劣,多劳多得。以大婆左村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试点,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路子,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及时制订实施方案,现已投入5万元完成部分征地和核桃种植。在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盘活现有资源新增山羊母村等3个“股份合作经济”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变全乡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的状况。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50万元,惠及农户8户,帮助农户解决创业发展无资金无门路等难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造血、输血功能。结合通红甸彝族苗族乡苗族民俗文化,民间优势资源,培育有市场前景的苗族刺绣,发展苗族民间刺绣产业,绣品在文博会参展。发挥民族乡优势,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日,促进民族团结和睦。

(六)基础建设“双推进”。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积极与乡党委、政府研究,紧紧隔绕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党员及群众素质提升、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统筹考虑项目资金安排,优化项目布局。其中,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投资5906.49万元进行道路、水利,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公路拓改7.3公里,人饮工程及沟渠建设74.72公里,基本农田改造407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根基。到群众中听取意见建议,凝聚群众智慧,尽可能把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纳入项目建设中,项目资金由县财政局统一管理,严格实行项目招投标,项目资金使用严协把关,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使用数额和方式,并及时进行公示,县乡纪委进行有效监管,接受审计和督查;村组通过“四议两公开”方式进行资金管理使用,每季度进行一次财务公示,村务监督委员会实时进行监督。

(七)增收致富“双推进”。紧紧围绕全乡“三棵树一枝花”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党员示范带头,带头发展种植养殖业,有力助推了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多共投入2212.16万元,完成核桃种植4.713亩,完成规划任务的100.28;柿子种植1000亩,完成规划任务的100;柑橘种植6235.5亩,完成规划任务的124.71。山羊母村长麦地村民小组肉牛项目发展养殖户9户,总投资238万元,建设标准化牛圈1330平方米,引进肉牛130头,现存栏153头。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4户党员户积极发挥带动作用,筹集资金投工投劳建设标准化牛圈,统一到山东引种,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依托畜牧、蔬菜、柑橘、核桃等特色优势产业,实行定期培训和专家结对帮带制度,引导、激励农村党员干部争做领跑型、带富型经济能人,现已投入资金92万元,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3652人次。

(八)服务群众“双推进”。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话动,乡党委积极带头,扎实做好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共征求到意见建议662条,整改10项。各村建立边学边查边改台账6份,整改措施70余条。切实转变作风,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提高服务群众能力。组织党员积极开展“主题服务月”活动,一月一个主题开展服务活动,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工作,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至少联系帮扶1个村民小组,每个机关党员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至少联系帮扶l户困难党员制度。近年来,通红甸彝族苗族乡投资289.28万元完成拆除重建3户、危房改造176户,投资88.85万元完成节能灶改造56个、太刚能热水器安装200套、沼气池维护2570口,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确保安居乐业,规划投资1278万元建设教育、医疗卫生项目,已经完成教育设施建设3940平方米、医疗卫生室建设2400平方米,解决群众上学、就医问题,教育、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三、经验启示

(一)必须始终把群众需求和群众意愿作为“双推进”的基础条件。在制订扶贫规划时,把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规划的前提,确保整个扶贫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体现老百姓意愿,为“双推进”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必须始终把群众参与作为“双推进”的重要抓手。通过“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和成立党员服务队等方式,让党员群众充分参与项目,参与工程服务和监督,才能有力地推进扶贫开发进度。

(三)必须始终把党员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双推进”的最终归宿。将实施好的扶贫工程交由村级党组织和群众管理,既有利于村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又有利于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实现项目由村民建、由村民管,发展成果同村民共享。

推荐访问:彝族 苗族 华宁县 【经验】“八项措施”构建 “双推进”新格局---华宁县通红甸彝族苗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