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散文作品小辑:徐斌天书作品

  【徐斌散文作品小辑】

  

  读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

  

  空闲时间,一是走路,对身体健康有益处。二是看书,读了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上下卷)。十年磨一剑,余华回来了。

  

  十年,对于一个作家,这不仅仅只是个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压力,一种难言名状的含辛茹苦。阔别文坛多年后,在读者的千呼万唤声中,今天,余华终于携其最新力作长篇小说《兄弟》重返文坛。遥忆当年,身为先锋派的领军人物,余华一扫文坛寂寞,为读者带来一系列的精品小说,被广大读者尤为推崇的《活着》至今仍震撼着一批又一批的读者,那种对苦难的残酷描写直达灵魂深处,余华创造了小说史上的一个高峰。九十年代以来,长篇小说很少有出《活着》左右者,很多读者都是流着泪、痛苦压抑地看完《活着》。由张艺谋执导、葛优主演的同名电影在国际电影界屡获大奖。在接受《新京报》专访中,余华坦言了这十年来的创作历程,作家特别强调了新作《兄弟》的故事叙述强度及其突出细节描写的手法,相比于前期作品,《兄弟》少了几许压抑,多了几丝温馨。余华自称这部作品写作风格有狄更斯小说的味道,残酷与温馨并存。

  

  继《许三观卖血记》发表10年之后,余华终于携其最新的长篇小说《兄弟》回来了。在后记中,余华坦言:起初我的构思是一部10万字左右的小说,可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超过了40万字。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作者余华介绍,其实最初的想法只是通过一部10万字的长篇小说来恢复自己写小说的能力,结果仅上部就写了18万字,下部已经写了20多万字。对善于控制节奏的余华来说,这次的写作似乎有些反常。余华坦陈,写《兄弟》我失控了。因为我们的现实和历史左右了我的写作。

  

  《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通过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展示了个人命运与权力意志之间不可抗衡的灾难性景象,也凸现了人性之爱与活着之间的坚实关系。余华全新的叙述方式相信会让喜爱他的读者觉得十年的等待完全值得。《兄弟》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产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余华曾说过:写作不是一种生活,而是一种发现,它通过一个什么事情,调动过去的生活积累,同时又给它一种新的生活容貌。《兄弟》在叙述过去的生活时,虽然并没有绕开那些共识性的历史记忆,但是,它却从特定的历史苦难中发现了爱的宽广。余华还说,事实上,我是写到下部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在写作一部什么样的小说。作家都愿意去写作久远的故事,因为在久远的时代里更容易找到文学中最引人入胜的传奇性。当我写到下部时,我突然发现今天的中国充满了传奇性,应该说是现实和传奇合二为一了。这是一个叙述者千载难逢的时代,只要写下了真实的现在,也就同时写下了持久的传奇。

  

  在《兄弟》上部里所有有名有姓的人物,只要他们还健在,在下部里都会有更加充分的表演,而且令人哭笑不得。上部和下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是里面人物悲喜交集的命运将小说的上下两部呼应起来。想想今天的中国,再回忆一下‘文革’时的中国,天壤之别的两个时代,却发生在同样的人身上,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两个极端,却由同一代人连结起来,我写作的激情来自于此。

  

  读余华的《兄弟》,我有四点想法:一是小说的时间跨度大,余华用长篇小说的文学样式写了中国上个世纪一个江南小镇四十年的发展变迁,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改变,看出作者的艺术功力;二是人物性格鲜明,除了主人公宋钢和李光头以外,还有宋凡平,李兰,林红,童铁匠,余拔牙,王冰棍,苏妈,陶青,刘诗人,赵作家等等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这些普通人被赋予独特个性,绝无雷同,共同构成吴镇的世俗众生相。三是搞笑的手法,诙谐的语言,类似黑色幽默,痛苦到极点却欲哭无泪,高兴到顶点而喜极而泣。四是作者洞察世事的能力,驾驭题材的能力,编造故事的能力,看出余华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走过一条不平凡的路,他的后天的勤奋养成的学养和文学造诣,是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写手而成功地成为全国一流的知名作家,这对余华来说一点都不过誉。

  

  幸福的武落钟离山上

  

  哈林的散文诗《在幸福的山上》有这样经典的句子:我想,春天是那种春风剪剪的时候吗?我想,春天是那种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吗?我想,春天是那种生命的季节的时候吗?从字里行间,我便看见外表柔弱而沉稳坚强的土家汉子从遥远的大巴山走来,他低头沉吟,脑子里闪现出思辨的理智和生活的激情,或阳刚,或阴柔,捧着早些时候出版的散文集《石板街的记忆》和新近出版的《汪洋庄纪事》醉卧山岗鲜花丛中,或吟诵于莲花洞前文友的真诚相拥。他用好听的做过新闻记者的巧嘴诱惑过无数听众,又用散文和诗人的笔调勾勒出土家山寨的热情和浪漫。他是成功男士,当过中学教师、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电视台副台长、文学杂志社主编,现在是县文联主席。哈林主席《在幸福的山上》不经意地点题:爱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感觉/因感觉产生的东西/幸福的指数是什么?或走或不走连同生命,它是一种勿我两忘。

  

  在茫茫人海的都市寻找内心完美的自我,哈林,你到底在找寻什么?

  

  回家,回到土家,回到清江长阳。是找感觉么?找激情,找灵感,找生活。最真实的土家情,上坝,到武落钟离山。好,哈林的灵感来了,在那个山上,我看见了一片云,一片杏黄的云;在那个春天的山上,我看见了一片云,一片让我魂不守舍的世界——那个世界、春暖花开,那个世界,让我不能自已——那个世界,我心向往,什么时候,我们的心再相聚呢?

  

  借着扶凤飞云(哈林的网名)的灵感的翅膀,飞向土家人梦中的圣山。如今的武落钟离山,春去春又回,一山独秀,是镶嵌在清江画廊的一颗明珠。当代中国旅游诗人、《神秘的长阳》的编者刘洪进先生有这样的句子:大啖腊肉,畅饮苞谷酒。劲喊山歌,纵跳撒叶儿嗬。男缠头帕,女穿西兰卡普。南曲优雅的弦音,颤动着白虎神秘的呼吸,一个民族用自己的文明传承生命的壮美,弘扬人生的快意。

  

  诗人刘洪进这样描述土家人梦中的圣山。山上尚存赤穴、黑穴、向王庙,德济亭、石神台、盔头岩等巴人遗迹。这里山势挺拔,倜傥险峻,风光奇丽,亭台楼阁,气宇轩昂。武落钟离山有着非凡的气势,涅槃远古的文明,写意传说的魅力。据《后汉书》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生于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之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

  

  那么,廪君称王后,即率族人西征,首先征服了清江最后一个母系氏族盐水女神,后开拓疆域,建立了巴国。因此,武落钟离山也就成为一座巴人后代崇敬的圣山。然后,巴人以勇猛善战,能歌善舞著称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巴人融入华夏一统。巴人后裔后演变成当今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刘洪进先生继续描述,每年从世界各地到武落钟离山寻根朝圣的巴人后裔成千上万,满怀虔诚和敬仰,踏寻先祖的足迹,倾听远古的跫音,感受神秘的呵护。

  

  无论是旅游诗人刘洪进,还是散文作家陈哈林,他们都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是土家人,是经过多年敲打历经风雨最后取得成绩走向成功的人士。他们是从长阳这块热土上成长并走出大山的优秀代表,其文品和人品一样高尚。

  

  在武落钟离山,在幸福的山上,我真切地听见了大自然本真的声音。武落钟离山,土家人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圣山;清江,土家人的母亲河,土家族的摇篮。此时,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你只要伏下身去,心沉路上,你就会感受到真实而真切。我们的幸福,那是因为有也没有。

  

  在那个山上,我看见了一片云,一片杏黄的云;在那个春天的山上,我看见了一片云,一片让我魂不守舍的世界——那个世界,春暖花开,那个世界,让我不能自己。

  

  那个世界,我心向往,什么时候,我们的心再相聚呢?

  

  这是一个美丽的约定,在幸福的武落钟离山上。

  

  远山的呼唤

  

  肖清福博士一家从美国回来探亲,我妻子和女儿到清江花园酒店作陪。我因事没去,肖清福请我妻子转达他对我的问候。

  

  是2005年秋天,他和夫人陈家玉,儿子肖阳阳回来过一次.当时在五峰的柴埠溪度假村,肖清福一家和他的亲戚,我的一家和岳母,妻弟和给我们开车的侄子,还有肖清福的同学,五峰一中校长叶定华,我们在柴埠溪玩了半天,吃了中饭。肖清福还是老样子,他讲的都是家里的事,还是用的在北京工作时说的普通话。肖清福的老家在长阳大堰乡黄家淌,和我妻子的娘家千丈坑相距十几里地。他的母亲和我的岳父还沾点亲,按辈份我们成了前辈,他的几个妹妹就一直叫我和爱人姨爹和幺姨。肖清福1979年从长阳一中考取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电部遥感技术中心,1992年赴美留学,功读博士学位。91年5月我到北京,曾去过他家,他们夫妻俩很热情,留我在他家吃饭,后来陈家玉先去了美国,肖清福在1992年考取了自费留学的研究生,在美国取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后来又读了博士后。席间肖清福递我一张名片,英文印着美利坚联邦合众国加利福利亚州大学空气能源和环境保护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清福的英文名。我和他8岁的儿子肖阳阳谈成了一笔交易,他教我几句英语,我教他中文。小家伙调皮可爱,很爽快地答应了。

  

  肖清福的父母都是老实勤劳的农民,文化水平都不高,肖清福的弟妹在当地也很一般,没有经济头脑,也没有特殊的专长,有个弟弟还是个聋子。有点出息的是小妹肖凤兰,在一中复读后考上了武汉化工学院,毕生后到了浙江,在那里结婚成家。这么多年肖清福在国外读书,打工,后来成了加州大学教授,他每年都从美国汇钱到北京,由北京水电部的战友兑换成人民币,然后寄给我妻子杨清玄。我妻子在银行给他立了专户,每笔汇款都存进银行帐号,到年底我们再取个二、三万给他母亲送回去。据我所知,那些年肖清福给家里寄的钱加在一起远不止20万元,无奈家底太薄,又好象没个理事的,这么多年过去,他老家还是那个样子,乡路边的一栋土屋,进屋后也没个收拾,他弟弟的妻子忍受不了家庭的困境还跟别人跑了,他母亲请我爱人帮忙,又通过枝江市公安局当政委的同学把她找了回来,所以他母亲对我爱人很感激,关系一直很好。那次他回来,肖阳阳要借我女儿的钢琴练琴,陈家玉带了礼物,美国巧克力,深海鱼油,还有他哥带的一条兰州香烟。我知道陈家玉比肖清福大几岁,娘家是高知家庭,他父亲是兰州大学教授,她哥是大型企业的高工,总经理。我想他们定居在美国,两个人的家境悬殊很大,就问陈家玉习惯吗,她知道我指什么,就回答:这么多年,清福每次回家,我们都跟着吃苦,倒时差,旅途辛苦都还不算啥,水土不服,吃不好,睡不香,两个老人舍不得阳阳,一说要走都要哭。这些年慢慢习惯,真的是没办法的事。阳阳在练琴,弹得很好,我说没必要这么客气,不是千里迢迢而是相隔万里回来,能在一起见个面,聚一聚就很好,不要带东西。教授夫人又说了一番客套话.阳阳练完琴要回宾馆休息,我把他们送下楼,阳阳看见院子里停满了警车,他兴奋地叫:police,chinapolice.他妈妈纠正他,拽住他的手:yes,chinapolice,changyangchinapolice,doyoulike?阳阳说:good!

  

  说到肖清福,不得不想到一个人。他是长阳一中的退休的数学高级教师彭家膺。当年肖清福在一中读书,与同学吕学锋、田贞见、黄新等一些学习成绩显著的优等生深得彭老师喜爱。在这些同学中,肖清福学习最刻苦,成绩一直很好。但是也只有他家庭条件最差。彭老师是大堰人,对肖清福的情况很了解,时常关心支持他,后来肖清福考上华工,彭老师掏腰包给他置办被子行李,肖清福对彭老师的恩情一直记在心里,参加工作后无论是在水电部,还是在国外留学,每次回长阳都要到一中去看望彭老师,成了他的习惯,也是他的必修课。肖清福定居美国后,把他的父母接到美国去生活了一年多,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加上语言交流的障碍,他的父母在美国生活期间还弄了不少笑话。比方出门,肖清福和陈家玉就把要去的地方,行走路线,要办的事以及迷路后返回的路线,家里的联系方式都写在纸条上,遇到情况就拿出来,向别人问路。再譬如上厕所,就象在国内一样,看门窗上的标志,叼烟斗的是男厕,穿裙子的是女厕。两老在美国开始不习惯,主要是语言不通,生活环境不一样。肖清福一家现在有房,有车,属于加州高知层上流社会,过着安静而优裕的生活。老人从美国回来,还是觉得在老家好,有山有水空气也好。有田,还是想劳动,本来就是闲不住的人。美国再好,他们有了很长时间去适应,还是不如在中国自由,一回老家就有了一种踏踏实实的感觉,不像在美国,除了儿子儿媳和孙子,别人就是和他们不同世界的人,互不往来。一回老家,老人就有了操心的事,有了亲戚朋友,有了田间地头,有了灶屋火垅。

  

  这次肖清福回来,一是看望双亲,二是因为家里的事。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两个弟弟也成人了,都结婚成家了,一对双胞胎妹妹也都高中毕业,大妹肖凤琴在小学任代课老师,小妹肖凤兰从一中复读后考上了武汉化工学院。肖清福听从父母的意见回来把家分了,原来的一个大家就分成了三个小家,老人在一起,两个儿子各立门户,肖凤琴出嫁了,肖凤兰在武汉读书,由肖清福供给上大学,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肖清福定居在美国。农村乡下的事儿有时就很复杂,不是一句话说得清楚。等你把整个事情忙完了,回过头一想其实也没事儿,也就是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肖家是为田界的事和邻居闹翻了,开始是争吵,后来是肖清福的父亲和两个弟弟跟邻居动了手,而邻居是个身强力壮的男人,一旦动手就拼了命,出手很毒,就把肖清福的父亲打伤了送进了医院。两个弟弟也是头脑简单的人,看见年老的父母亲被打伤住进了医院,这口气是无论如何也要出的。俩兄弟就打的还打,把邻居揍了个半死不活,也住进了医院。邻居出院后,就开始告状,层层上访,先是乡里,乡政府综治办公室调解,乡政府解决不了,就到县里,县里不解决问题,就到市里,省里,还准备上访到北京。按说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农民就是靠的他自家的几亩地,多半也是为山林田界发生矛盾。大堰乡政府作了调解,打伤人的要赔偿医药费,住院费,误工补助费,山林田界由乡干部出面,重新确权。正好又赶上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应当承认有的基层干部在做农村工作时确有作风漂浮,工作不扎实的现象。像肖家和邻居的纠纷就是不应当发生的事。而这件不应当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随着矛盾升级,愈演愈烈。邻居指责肖家仗势欺人,人多势众,还说肖家是因为肖清福的同学是县领导,关系好,肖清福的同学中在县里任职的确实不少,像吕学锋,黄传喜,李祖炳,彭建州等都是他关系密切的同学,一直以来保持联系互相关照。现在这些同学都是县委、县政府和政法部门的主要领导,如果肖清福随便给那个打个电话,肯定官官相护,让他吃不了兜着走。肖家也有他的说法,邻居先打人,是他背礼在先,把人打伤了还恶人先告状,请乡武装部的亲戚拉关系,做小动作,串通乡干部忽悠老百姓。都是一面之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事情的结果是肖清福的母亲给在美国的大儿子打电话,哭诉一番,害得肖清福携妻带子从地球的那一边飞回中国,不远万里回来解决家庭问题。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踏上故国的土地,留学海外并在美国定居多年的肖清福博士就强烈地感受到祖国近几年来的巨大变化,随着回乡的旅程越来越近,他的思乡情像火焰一样燃烧起来,也许事情并没有母亲说的那样严重,可能是两位老人想念远在国外多年的儿孙,希望他们回来看一看。这里真是一块美丽神奇的地方,山青水秀,充满神秘的梦幻色彩。肖清福博士是研究空气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学者专家,他可以以海外学者的身份向家乡的领导谏言献策,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事实上,就在他还没有出国前,他利用水电部的人才优势,利用长阳籍在京工作的同志帮助跑项目,争取扶贫贷款,为家乡做了不少工作。出国后,他也是个学有所成,学识渊博,并卓有建树的专家,他在加州大学有自己的实验室,除了带研究生外,他还给美国的本科生代课,他的授课深入浅出,很受学生欢迎。而他聘任教授时,他和夫人陈家玉在美国联邦政府农业部打工。他是加州大学有影响力的中年学者,是有成就的专家教授。回到家乡,美丽的清江,神秘的山寨,儿时成长的地方,让他亲近熟悉。母亲胡兴菊满头白发,因儿子一家人的归来高兴得昏了头。父亲肖凡高的气色也好多了,病情好了一多半.肖清福感受着家乡的变化,他弟弟的女儿肖爽已经上小学了,小姑娘羞涩地叫大伯,大妈,还有阳阳,两兄妹虽然不常见面.但很快就玩熟了,他们本来就共一条血脉,都是肖凡高的孙子。为田界打架的事已有了结果,打人的都赔礼道歉,住院的交齐了医药费,界限也重新勘查了,做了土地确权。是圆满的结局,皆大欢喜。肖清福一家是客人,他这次回国主要是探亲,个人的目的更多一些,他还是那样子,很健谈,很随和,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老家的事好象从来没有发生过,他只是回来探亲度假。事过两年,挂职回来的常务副县长吕学锋在清江花园酒店宴请美国回来的肖清福博士时,我虽然不在场,但可以想到几家人聚在一起,叙旧聊天的个人成份是主要的,也不排除谈论国家大事和政治,比如说科学发展观,以德治国,依法治国,还比如说保护环境,不能把损坏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清江这条母亲河。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想,我记得肖清福第一次回国我们三家在清江边的合影,那时我女儿还在上小学,吕学锋的丫头刚上幼儿园,一转眼都是中学生和大学生了。真正岁月不饶人。

  赞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