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爷爷七十大寿

  生命原本平淡,而坚守住自己的信仰,便会画出生命美丽之圆。

  读书,在一个高原上原始村落人的眼里,是一种神圣的事,没有别人说的那样,读书只是为了考试。

  爷爷快七十了,小学念完。在文阁村那个年代,念完小学的人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爷爷后来教书,直到退休教了30多年。我是爷爷的长孙,爷爷那会儿又教小学,所以五岁没到爷爷便背着我去学堂。上学前教我写数字,至今仍记得2我怎么都不会写,就一个劲儿的写1。期末考试时爷爷没带我去考试,后来我才知道第一个一年级我没报名,年龄太小,爷爷就只是背着我去学堂感受。

  爷爷说他小时候的记忆,是整天在院子里玩,有红军从对面的马路走过,红军很多,比赶集还热闹,爷爷用凳子掂着往围墙外看,一串串的。到青年时候,开始承担起家庭的重任,白天去教室上课,一、二、三、三个年纪在一间教室一起上,爷爷一个人教。下午回家放了课本,马上去大队里犁地挣公分。一直到后来,大锅饭、大家干的制度没了后,爷爷还一直坚持教书。晚上一家人都熟睡了,爷爷点了煤油灯,用木材做桶。逢赶集的前一天,得加班做桶,常做到半夜三四点,然后靠在板凳上打会儿瞌睡,到5点多撬开煤,热点饭吃,再背着桶,点着火把,走30里地去大湾镇上,卖了桶回来正赶上上课。爸爸说每个晚上半夜了还听见我爷爷窟桶的声音,一家八口人的吃穿全在爷爷肩上。爸爸那会儿才10来岁,学会了在被窝偷偷的哭。等爷爷一个人背着桶出去的时候,爸爸悄悄跟在后面,去大湾的路要经过一段悬崖,路不好走。爸爸躲在后边看爷爷的火把慢慢模糊,走远,到远处的山路变成一小点明亮,到最后不见。

  爷爷的一生,放在了学堂和家庭上。到我爸爸这一代,用爷爷的话说,没出一个有点出息的。而所谓的有出息,就是靠知识养活自己。我爸爸初中没上完,跟一个师傅学医。学成后,买了些药,也去上山挖中药放家里。乡里人有事找也没怎么收钱,倒是得到了口碑。叔叔高考没考上,收到成都一所电子学校通知书,后来没去,还是家里条件不够,叔叔也开始了打工生涯。所以爷爷把期望放在我身上,希望我学习学有所成。

  一个农民,就希望子女摆脱农业,用自己的知识去谋生,是一个他们最大的心愿。活在一个只有山的世界,原是纯朴的地方,靠自己的双手和力气存活本是自然。可是,用最初的力气,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黄,做最原始的耕种。经过一天天劳累后,他们开始向往一种所谓拿笔杆子吃饭的日子,不再这样受苦受累的生活,知识成了他们最高的信仰,希望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爷爷教我的东西很平凡,却实用。做什么事都得坚持,读书学习在什么地方都行。爷爷说:你舅公当年家是地主身份,被批斗被欺负,吃的包谷是发了霉的。没有煤烧,晚上去捡大对烧过了的煤灰,自己去地里边干活的时候还用锄头比划着白天老师讲过的词语,舅公也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也许那个年代的人,靠的都是坚持两个字,走过一段艰和辛酸的岁月。

  有人说,一个人,到了老年就会沉淀出智慧,对人对事都有一颗平淡的心。银发满头的爷爷,时光印记在他脸上。七十岁的老人,教书育人一辈子,在云南东北高原的一个平凡村落,教了一辈辈人,用一生换得了一份荣誉,篆刻在生命里。这,也是对生命的超越吧。听爸爸讲,爷爷年轻时教书外,还带对组织文工团在晚上演出,生产队人们干活累了,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广播的灰色岁月,在火把前围坐着,听爷爷的文工团演出,是大家伙儿最放松最高兴的事。也成了许多那个年代人深深的记忆。下雨没活干的日子,我在听爷爷讲我们一家人一个家族的历史,窗外的雨飘飘洒洒,讲那些困难时候咬咬牙挺过来的事,如电影一样放映。,见证生命一点点的成熟。

  是不是,生命是一个圆,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平凡的每一天画生命轨迹的圆。从亲人幸福的眼泪中出生,到亲人的幸福眼泪中离去,在农村人看来,老人的离去是一件喜事,这是乡村留下的传统。老人年轻时为家和社会出了力,每个做儿女的让老人安享晚年。到最后,农村的思想,好人都是去了天堂,去享福,每过年过节那些祖辈们的灵魂还会来看望子孙。爷爷现在的心愿,就希望我学习好了,找一份稳当的工作,在这份工作上坚守一辈子。

  我想,还是那句话,爷爷教我的东西很平凡,却实用。坚持,坚守最平凡的岗位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爷爷 爷爷用英语怎么说 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