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 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本课 是学生对图形从直观形象的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一课, 下面我就从 教材、学情、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几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 计构想。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放课件)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 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 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 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学生以前虽然接触 过长方体和正方体, 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 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 一定难度。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学习 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 掌握公式的 意义和用法。

 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 更是以后学习容 积的基础。

另外,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通过学 生联系实际的操作活动 . 学习一些测量计算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今 后的生产和生活中, 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

 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

 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2、教学目标的确定:(放课件)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新课标理念, 我把这节

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公式, 培养学生分析、 比较、综合的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放课件)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能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学情分析 (放课件)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 由学习平面图形扩展到学习立体

图形,是学生空间发展的一次逾越。课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体积

和体积单位,对物体的体积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认知。在教学中,教师 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创造 条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利用互动多媒体课程,引导 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等活动, 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 力。

三、 说教法与学法(放课件)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

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中通过学生的自主 探索主动构建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探索发现法来完成本节教学, 通过学生动

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全感官的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把主 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其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四、 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放 课件)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三、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四、 归纳小结 质疑解惑

下面,我就从这四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一节课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基于此, 这节课的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上课, 我就用课件出示一块长 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石灰板, (放课件) 然后提问: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 1 立方厘米的正方 体去摆, 有几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 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的石灰板用这种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然后 教师趁此机会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愿望, 提问学生:;那么, 请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要知道像石灰板这样较大物体的体积, 我 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 究的新知识。

 从而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 在这个环节中,把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做为新知识的切入点,体 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动手实践 探究新知

《新课程标准》 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 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为了 顺利达到这一目标,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 1) 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 用准备好的 24 块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 任 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相关的数据填入下表。

小木块的数量

长方体的体积

汇报交流

学生操作记录后,集体汇报,教师把有代表性的数字板书在

表中。(放课件)

小木块的数量

长方体的体积

8

3

1

24

24

4

3

2

24

24

3

2

4

24

24

2

3

4

24

24

(4) 观察归纳

让学生观察上表, 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木块的总数 量有什么关系?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让他们 有机会各抒已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共同 总结 出:(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二长X宽X高

( 5)用字母表示公式, V= abc 要注意书写形式的指导。

(5) 质疑, .指名说一说求长方体的体积 . 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进 一步让学生默记公式。

(6) 完成例 1,(放课件)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7)利用关系,类推公式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因此学 生很容易就能够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放 课件)(板书)

正方体的体积二棱长X棱长X棱长

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时, 使学生明确三个 a 相乘也可以 写成 a3,3 写在 a 的右上角要写小些 . 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 成:V=a3

在这个环节里,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 总结概括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学生参与了具体的数学活 动和获得了合作交流的体验, 并在具体的操作实验中通过观察、 分析 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语言概括能力。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从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的关

系推理得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和逆推的能力。

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练习是数学中教师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 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 了以下几个练习:(放课件)

其中第 1、2 题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

1、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物体,同桌合作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学生明确求体积应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再进行计算。这样设 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也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明察秋毫当判官。

0.7 3=0.7 x 0.7 x 0.7 ()

5 3 = 5 x 3 ()

这两道题主要是检查学生对 a3 的意义的理解,要明白它表示的 是三个 a 相乘,而不是 ax 3。

一个正方体棱长 4 分米,它的体积是 42=16(立方分米 )。( )

这道题是让学生区分体积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一个长方体,长 7米,宽 4米,高 2分米,它的体积是 56立 方分米。

 ( )

通过本道题的练习,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做题习惯, 计算体 积前要先看单位是否统一。

一个正方体棱长6cm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这道题设计的目地,是让学生知道,尽管得数相同,体积和

表面积是没法比较的,他们不是同一种量,

(放课件)

3、4 题是在以上基础上的拓展提高。

3、一块砖的长是 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 6 厘米,它的体积是 多少?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36 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四)归纳小结 质疑解惑

(1)为了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系统的认识,我让 学生畅所欲言,谈体会,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放课件)

这样设计目的培养了学生 总结 概括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 后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

推荐访问:说课稿 正方体 长方体 体积 最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