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建设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总结汇报材料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建设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总结汇报材料

2011年3月,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共同确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教职成厅 [2011]1号)。7月,我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汽车运用与维修、 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 3个专业被列为重点建设专业,数字化校园、校园文化 2个项目被列为特色

建设项目。经过两年的建设,达到了示范建设的预期目标。

一、 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通过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 大提高,实现了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学校以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推行“产学结合、 工学交替”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学校重点 建设汽车、机电、数控 3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特色专业群,带 动了与其相关专业的建设

发展,建设数字化校园和校园文化两个特色项目,促进了教育信息化,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与江淮、 奇瑞、星马、京东方等大型企业共建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建成一批“五位一体”的实训室和实训车间,实 现了校内外实训实习的有机衔接和区域职教共同发展。通过 产教结合、骨干教师培训、聘任企业兼职

教师等途径,建立一支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通示范项目建设,带动人才培养质量 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带动安徽省及周边区域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 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国家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我省也有承接产业转移与职教大省建设的良好

基础。安徽省教育厅牵头成立了全省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校长联席会,我校积极与全省首批 9所示

范学校结盟,达成“清华共识”,创建全省国家示范学校专题网站,建立 Qg台与简报等信息共享与交流

协作机制,为示范校建设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政府支持,营造良好建设环境

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除国家财政直接投入 1020万元外,省级

财政通过示范校培育学校项目等为学校投入部分资金,建设期内教育事业拨款较以往有一定增长。省教育 厅在我校项目申报、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召开全省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 范学校联席会,督促建设进度,提出建设指导意见,也多次实地来校调研指导工作。安徽汽车职教集团成 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集团内相关企业对我校项目建设给予鼎力支持。

组织保障,确保项目有效管理

为确保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部分企业负责 人为主的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执行和督导。成立执行部、协调部、验 审部3个工作小组,定期组织检查、督促进度、评估效果。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各重点建设项目均成立 建设小组,落实具体建设进程和负责人。建立“每日检查、每周计划、每月体会、学期总结、年终报告” 的长效总结机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建设效益,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

完善制度,保障项目高效运行

学校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专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 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 实施细则》。并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完善教学、学管、人事、后勤等管理制度,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规 划》、〈〈教师赴企业实践(调研)制度》、〈〈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教师教育科研资助及成果奖励管 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建立了实践操作能力和教研教改能力并重的“双师”素质教师的评价体系和 考核制度,通过制度的激励与约束,进一步强化“全员创建”意识。

三、项目建设进展

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举全校之力,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展开 建设,坚持以校企合作办学为平台,以构建全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大力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根据产业加速 转型升级的需求,结合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责任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使命,学校大力推进内涵建设,进行了 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实践。学校项目建设任务共 5项,验收要点68个,完成验收要点67个,完成率98%

(一)重点建设专业项目

创新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新水平。

学校依托安徽汽车职教集团平台,构建“双向服务、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实行“任务引领、职业

情景、项目驱动”的工学结合模式,完善“ 2+1”、探索“ 1+0.5+1+0.5 ”等多形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

学考核方式,将学生顶岗实习表现、技能鉴定成绩纳入期末考核,强化学生职业能力。根据行业企业需求, 择优组建汽运实验班、机电示范班、饭喷特色班、 AYECm目班,采用小班项目化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全

面推行理实一体化。

汽车专业根据汽车维修服务岗位群特点,以提升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打破传统学科性课程体系,实

行“一年级公共实用基础课,二年级分专业方向的”的教学模式。机电专业确定“平台课程 +岗位课程+顶

岗实习”的教学模式,通过“两减两加一新”(减少公共基础课课时量、专业课程种类和门数;增加专业 课程课时量、专门化方向岗位课程;采用全新“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方法),实施工作任务型教学模 式。数控专业以职业能力模块构建课程体系,融入技能等级鉴定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

深化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学校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 需要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把“做中学,学中做”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生源素质和教学 资源状况,征求教师和用工企业意见,对三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大幅修订。建成 3门

省级和3门市级精品课程,建成〈〈汽车认知与维护》等多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并全面使用,与上海景格公司

共同开发汽车网络专业课程包,采用3D动画演示展示具体实操细节, 自编并出版〈〈汽车认知与维护》、〈〈轴

类零件车削》、〈〈电工技能与实训》等 15本理实一体化教材(1本教材入选国家中职规划教材),构建素

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并行的课程体系,将企业生产项目引入课堂,实施项目驱动教学,带来全新的教学 思路和教学模式。

赛教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每年均包揽省赛机修、喷涂、空

调、饭金等五个赛项一等奖,并在全国技能大赛上获得 4银9铜。学校已经形成了赛训一体的成熟体系,

锻炼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指导教师队伍。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提高办学层次。学校与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试点中高职衔接,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开展汽修专业开放教育,与合肥工业大学试点中职生自考,与吉林大学共设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促进中高

职衔接。组建了 3届中德班,比尔申克、西格蒙德等多位德国汽车专家来校授课,每学期平均 300个学时,

26名同学获得德国IDK行业协会满师证书。与韩国加图立大学合作培养汽运专业预科生。学生就业质量明 显提高,大部分学生入职奥迪、雷克萨斯等高端品牌汽车 4S店,深受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营造良好氛围,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新发展。

学校坚持“培养为主、引进为辅、专兼结合”的原则,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双师型” 教学团队,建立实训指导教师与理论课教师互帮互学制度,选派专业教师赴企业跟岗实践、到国内外进修 学习,打造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师特长,将汽车专业老师分为发动机基本技能、汽车认知与 维护、汽车电器认知、汽车饭金、汽车喷涂和汽车维修工等 6个教研组。按照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

电气系统安装与维修、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等 4个方向培养机电专业

师资。

加大国培、省培和校本培训力度,加快“走出去”步伐。选派 10人赴德进修,开展中英“影子校长”

交流活动,20多人赴江浙等地及企业学习交流; 100多人参加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建立 2个名师工作

室,发挥名师效应。聘请 45名企业能工巧匠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体系开发、教材编写、教学资源库建设 和实践实训教学。聘请李东江、王兆启、解云等担任专业建设顾问,邀请国家二手车评估师王峰、雷克萨 斯4S店李柏升等专家来校讲课,建立专家教学资源库。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大赛,积极参与课题研究。2人在全国汽车类教师技能大赛获三等奖。 5人在全国“创

新杯”说课大赛获一、二等奖,成功申报 2个国家级课题、5个省级课题。在精品课评比、课件制作比赛,

安徽职教论坛论文评比、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奖百余项。通过校内教研交流、教学竞赛等措施,强化教 学基本功,营造刻苦钻研、比超赶先的氛围。

出台激励制度,鼓励教师提升学历技能。 30多名教师提升了学历,100多人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双师型

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教改研讨和校际交流,组织 60余名教师赴江淮、安凯等 10多家企业学习锻炼,20多

人参加德国行动教学法培训。积极参加各类交流评比,6人入选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1人入

选省汽车行业专家委员会。2人成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为全省优秀教师,5人为全省教坛之星,6人成 为校级学科带头人,30人成为骨干教师,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新提升。

示范校建设之初,学校召开安徽汽车职教集团创建国家示范校企合作签约暨誓师大会, 与23家企业签

订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共建协议。 随后分别与佛朗斯、机械工业出版社、博士达、景格、SPX奔腾、PPG

等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讨数字化车间方案;与广东三向、湖北众 友、济南兴育科教公司合作研讨供配电实训室、液压气动等实验室。

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将企业产品“搬”到实训工厂。学校将安凯股份 8种产品生产安排到实训教学中,为

其加工5种产品2320件,试制3种产品,集教学生产于一体,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企业生产、 管理的全过程。

利用专业优势为企业和社会提供资源共享和员工培训。每年组建奇瑞班、江淮重工班、星马班、合力

班等十多个订单班,为汽车机械企业培养了数千名合格人才。加大技能鉴定考核力度,新增 3个职业能力

认证项目。两年来,我校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开展 8个工种的技能鉴定,达 5955人次,全面实行“双 证”就业,双证就业率达 95%

推进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呈现新面貌。

完善校内现有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增加校外紧密型的工学结合基地数量。通过创建“生产性实训 车间”、“前校后厂”等途径,作为国家级汽修实训基地、教育部 -通用AYEC PPG与奔腾饭喷、空调 SPX 丰田TEAM2俏巴斯夫项目学校、全省汽修类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校企共同推进实训基地硬件及内涵建设, 实现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及技术服务功能“五位一体”。

实训实验室建设按照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要求进行了功能区的系统设计,包括学习讨论区、实训操作区、 工具材料区等,实现“教学做”合一。共建设基础电工专业实训室 20间,校外实训基地30个。引进并推

行“7S”管理,满足生产性实训和项目驱动课程教学要求,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及专业技能水平的 提升。

(二)特色建设项目

数字化校园建设

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学校努力建设一个集教学、科研、学习、管理、服务、生活等为一 体的数字网络空间,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学校建有门户网站集群、OA办公系统,合作开发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平台并投入使用, 搭载财务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等现代信息系统。建成全省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程网站,开设学校官方微博,在全省首推学 校二维码网络服务,竭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投入32万建成校园电视台,配置教室液晶电视机,改造校园监控系统,升级校园网站,为教学信息化应用 提供了平台。投入43万建设10个数字化技能教室,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学生讨论区为一体,即将投 入使用。

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历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建筑各有命名,摆放文化石,建有汽车文化广场、汽车知识长廊、 校史陈列室、职工活动中心,体现职业特色和汽车文化氛围。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准军事化要求管理,要求学生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组织“大步车业杯”、

“广汇杯”校园文化技能艺术节、文体比赛、校运会、企业家报告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创办校刊〈〈汽笛》并已出版 4期。成立“春雨”工作室,为学生及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组建学生轮 滑社、微电影社、轻音社等 14个学生社团,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举办专业拓展训练,拓展学生兴趣 爱好。编印〈〈学校视觉识别系统》、〈〈中职生入学教育》、〈〈中职职业礼仪与修养》,加强学生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 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

学校示范校建设整个建设项目预算投入建设资金 142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1020万元,地 方财政配套资金400万元。中央财政实际到位资金 1020万元,实际1020万元,完成率100%地方配套和 学校自筹资金393.35万元,行业企业投入资金154.6万元。其中用于购置硬件建设 200万元,占央财投入 资金的19.6%;用于软实力提升 820万元,占央财投入资金的 80.4%。

学校对专项建设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 理暂行办法》,结合学校制定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资金安排,建立并完善了专用资金管理机制, 做到组织保障,责任到人;制度为本,规范使用;严格预算,科学核算;动态监控,纪委监督,规范使用 资金,保障资金安全。

五、 贡献与示范

(一) 示范创建成为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新引擎

通过示范校建设,学校大胆改革创新、整合办学资源、敢于先行先试、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进 而提升内涵建设和办学水平。在中职招生遭受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我校加强与各市县职教中心合作,联合 职教集团企业共同招生,保持在全省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前列。学校抓机遇促发展,找渠道筹资金,搭平台 助沟通,带动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全面提升。坚持育人为本,学生素质取得新提高; 增强办学实力,育人环境展现新形象;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体制产生新活力。在示范校建设带动下,学校 办学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建设期内先后获得“安徽省组织人事系统先进集体”、

“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中职学校百佳网站”、“省属院校政府采购先进单位”等十多项荣 誉。

(二) 示范创建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我校各项办学指标增量明显,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实 践教学条件的软实力大幅改善,提高了学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学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为社会输送大批合格技能人才。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劳动力市 场、用人单位和个人成长的实际需要,大力推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际

操作技能的培训。两年间,为安徽制造业、服务业培养了 4000多名合格技能人才,为江淮、奇瑞、星马、

合力、京东方等企业订单培养 1000多人,有效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对我省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人均月工资达 3000元,企业满意度调查 97%以上。

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支持地方职教发展。发挥学校资源优势,为地方企业开展职工培训、配套生产

零部件。学校积极主动和地方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开展企业职工专项培训。

 为无锡锡山驾校1200多名

在职职工开展学历培训,为安凯公司加工生产零部件,为双凤工业区、庐阳产业园等园区提供设备维护、

员工培训等服务,支持地方小企业发展。两年来,学校为社会提供各类培训和生产、技术服务实现收入120 万元,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承办省市中职技能大赛。按照省教育厅安排,学校承办了历年的合肥市中职汽车技能大赛、安徽省 直属学校汽车技能大赛和安徽省汽车技能大赛。经过精心准备、周密安排,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圆满完成 了各项赛事,获得省教育厅和参赛学校的一致好评,多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三) 示范创建成为辐射其他地区和学校的正能量

我校先后对西藏山南、新疆皮山、河南光山、重庆渝北、皖北等地职校开展对口帮扶。有 5名来自西

藏山南和皖北地区的教师来校挂职, 1名教师赴新疆皮山支教,接收 300多名新疆内职班学生来校就读。

与长丰县教体局签订职教共建协议,与对口支援单位共同推进课程共建、基地共享、师资互派、管理互通。

承担全省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校长联席会、省职成教学会中职分会、合肥市中职教育教学研究会汽 车专业分会秘书处工作,牵头编制全省中职汽车专业教学标准。〈〈教你成为好车主》系列讲座走进汽车企 业、职业学校和地方部队,深受好评。承接安徽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为全省中职 学校培涉II 300余名教师,带动了地区职业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六、典型案例概述

(一)校企合作机制探索。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载体,启动校企双引擎,合作修订教学计划,突

出“三性”、做好“三衔接”; 合作培养教学团队,实现双向交流、跟岗培训;合作考核评价学生,推行 理实一体、考教分离;合作培养定向人才,打造课堂微车间、车间微课堂。一系列的举措实现了校企双方 有效互动,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 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文化育人的理念,将工业文明引进校园,将企业文化引进班级,将汽车文 化引进课堂,以“三个结合”发展多元文化:校园文化与办学定位、文体活动、教学管理结合。以“两个 和谐”营造和谐文化:校园文化与硬件建设、专业岗位的和谐;以“三个变化”形成特色文化:校企文化 对接,变被动为互动;职业素质养成,变外观为内化;发展学生社团,变厌学为乐学。努力打造“六型” 校园文化。

(三) 中外合作办学。按照“调东西时差,克水土不服”的理念,变教室为车间,课堂教学见“汽” 色;升双元至多元,培养模式显“汽”度;从送去到引进,师资队伍呈“汽”象;由中德到国际,合作伙

伴关系涨“汽”势;与德国 BBS6和韩国加图立上智大学合办国际项目班,开展教师互访交流,立足本土, 努力成为我省中职学校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样本。

(四) 集团化办学。以集团年会为平台,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通过育人“双主体”,校企合 作掘深度;搭建“立交桥”,校际合作拔高度;融合“教学做”,课程改革提亮度;加快“走出去”,开 放交流拓宽度,发挥全省首个职教集团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 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公共管理与服务为目标,采用统一门户网站、统一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 证的原则设计,建成“一个数据中心、五大应用平台、三大保障体系”,让数字化校园不仅是信息共享平 台,更是一种便捷服务和信息生活。

学校还在对口支援,机电、数控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 一批建设成果。

七、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示范校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如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实践仍需磨 合、财政资金投入滞后和实训楼验收延时导致建设进程与预期效果不符、教研教改能力有待提升、实训基 地内涵提升受时间及资源限制、管理创新力度欠火候、学校自身造血功能不强、服务社会能力不高,等等。

 在即将进入“后示范”时期,学校在巩固和充实示范性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当好安徽省中职院校的“排头 兵”,发挥三大重点专业建设的示范作用,深入推动其他专业建设;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远程教育、自 学考试等培养模式,探索与高校联合培养多层次高技能人才,完善教育体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管 理,建设具有汽车文化特色的品牌文化;积极拓展服务社会职能,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建设校办实体产业, 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在今后工作中,学校将进一步彰显鲜明的办学特色,推进内涵建设,做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和管

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继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理的示范,为安徽省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继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学校总结 安徽省 改革发展 中职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建设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总结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