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春天电影观后感(8页)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1

在我们的第一节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上,老师别出心裁,用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电影作为内容,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它主要讲述了发生在辅育院的一群孩子们和一位音乐老师的故事。本应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却因为各种不同的生活和教育上的原因,养成了不同的个性。他们中的一些人很叛逆,还有一些很胆小,很孤独,但我认为,并不像校长哈善先生所说的,他们就不是好孩子,而是因为一些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抹杀了他们的天性,使孩子们单纯脆弱的心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毁灭了个别孩子的生命!但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同样遇到了仁慈善良的麦神父,认真严肃的郎老师,勇敢开明的萧老师,最重要的是一位可敬可爱,对学生永不放弃,鞠躬尽瘁的优秀音乐教师:克列蒙?马修。

  通过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一个教师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好的教师不仅可以教授知识,还可以影响孩子各方面人格,性格的塑造,成就美好的人生;相反一个教育方法有问题的老师,同样深深的影响孩子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可怜可悲可叹啊!就像哈善校长,一味奉行“犯错—处罚—关禁闭”的教育方针,结果不仅失去了民心也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而马修老师,一辈子不图名利,无私奉献,对孩子负责任,饱含着同情心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信念,收获的不仅是桃李满天下,更是精神上无穷无尽的财富!马修老师所说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潸然泪下,那就是“永远别说永远,凡事都有可能!”他对学生们这种永不放弃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现在或将来会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学习!

  看完这部电影,我收获了很多,作为一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很自豪将来能有机会从事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我会向马修老师学习,用心对待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师生之间这种伟大而深刻的联系,不断完善自己,教好学生!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2有这样一个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

  有这样一个学校,名叫“池塘之底”,它拥有着阴寒的建筑、沉重的大门,陈旧的教室以及阴森的氛围。

  有这样一群孩子,在严格甚至近乎残酷的管理下,他们孤傲而坚强地抗争着,又可以说无恶不作,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仿佛等待着一个救星,又仿佛他们已经放弃了这种期待。

  有这样一个失落的音乐家,带着一丝丝失落来到这里,见到了这一群渴望被救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马修。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代课老师,这个学校就是池塘之底。马修自始至终怀着一颗仁爱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犯错——受罚”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也懂得关怀孩子。在孩子犯错时,他总是包容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感化他们的心灵。经过马修老师的努力,这群“无药可救”的“恶魔”们都变成了一个个小歌唱家。在影片的最后,马修因为校长的反对,而被迫离开了学校,他多么希望见孩子最后一面呀!而当写满了爱的纸飞机飞满了整个校园,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进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记得其中一句话:“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

  影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放弃书写青春,即使是被放弃的“放牛班”的“恶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一样会绽放青春,一样会拥有春天。《放牛班的春天》就是这样一部从头到尾都可以让人保持微笑,又满含热泪的影片。孩子们最为可爱的一面——那种发自内心的纯真的天性,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得到了充分的激发。现实中,我们是多么需要这种天性啊。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3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影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所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刚来到这个学校时,就看到一个孤儿——贝比诺。贝比诺是一个孤儿,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但他坚信他的父母在星期六一定会来接他。

  马修用自己执着的心,建立了合唱团,还发现了一个拥有非凡的嗓音的人——莫朗奇。他的嗓音与众不同,这也让他获得了马修的信任,马修也让他在合唱团中独唱。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马修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可最后被解雇了,但在他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曾今无恶不作、行为极差的那些学生,向他扔纸飞机,飞机上写了学生对他的看法和告别,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

  在这部电影中,校长受这所学校的制度和学生的行为所影响,常常伤害学生,但在后来,在马修的劝说下,他还尝试着折纸飞机;还有一次,他被学生们用球击中了头,不但没有去责骂学生们,反而和他们一起踢球,校长也逐渐变得善良了,但他还是太注重于名利,最后被上级开除了。

  马修老师虽然仅仅是一个学监,而且他做的事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也没有创造什么完整的教育理论,但他却是一个伟大的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不管什么时候,马修老师都是尊重、相信、理解、宽容他们的。的确,马修老师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们犯的一切错误都是可以容忍的,都应该相信他们,给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启示: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应该看到学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教育,怎么去挖掘孩子的天赋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的成长起来。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4这周,我们在音乐厅观看了一部风靡全球的温馨而感人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所讲述的是著名的指挥家,因为母亲的葬礼,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遇到了童年的同学,一本特别的日记,打开了一段尘封了五十年的记忆,追忆了一位伟大教育者的过去。

  透过日记泛黄的扉页,依稀可以看见19XX年1月15日的字样,那是克雷芒马修先生来到“池塘畔底”寄宿学校当老师的日子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乐格科设置的陷阱将马桑大叔的眼睛刺伤后,马修并没有让他去关禁闭,而是让他每天去照顾马桑大叔,直到他康复为止;当莫康志因为辱骂院长而被关禁闭,释放出来后罚做清洁工作,听见马修训练他的同学们合唱,每天放学后独自一人偷偷在教室里练习唱歌,马修发现后并没有责怪他,而是给他“开小灶”……马修用它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可怜的孩子们。

  在为公爵夫人演唱时,无论是合唱部分整齐甜蜜的歌声,还是领唱莫康志那清亮的天籁之声,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最后,虽然马修被迫辞职,但是马桑大叔,孩子们以及另一个教师联合起来,告发了院长滥用惩罚,院长被驱逐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十分敬佩马修那博大的胸怀。他不但因为他的孩子们编写歌曲来骂他,便厌恶他们。他是从中发现出孩子们与众不同的特点,来组建合唱团。

  他还积极与那喜欢惩罚学生的院长做斗争,让院长无地自容,只好按照马修的话来行事。

  通过这部影片,我们知道,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人心中都有一颗炽热的心。马修,就是点燃这颗炽热的心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观后感5音乐无所不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敞开心扉,竖起耳朵去聆听。音乐是什么?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音乐更是人们将心之所想谱上旋律或吟唱或弹奏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音乐往往是人们内心的真实写照,是人性本真的传颂。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就是一部感人肺腑的音乐电影。这部电影巧妙地将剧情与动人的歌词和旋律相结合,谱写出了一组体现人性善良的乐章。

  电影采用倒叙的叙事手法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怀才不遇的音乐人克莱蒙马修在事业屡屡碰壁后,内心困窘的他被分配到一所叫做“池塘之底”的专门接收不良少年的寄宿学校当学监。细心的克莱蒙马修体会到了每一位孩子内心的善良与天真,他发现了每一位孩子的独特潜质。他希望通过音乐感化孩子们的心灵,于是他建立了“池塘之底”合唱团,渐渐地,孩子们通过音乐变得更加随和,更加能融入社会生活,同时也与克莱蒙马修产生了难以割舍的师生情。

  电影以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朗杰的一场音乐会拉开序幕,音乐会前莫朗杰得知了母亲去世的噩耗,但他忍着内心的剧痛,坚持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母亲的葬礼似乎与电影主要表达的故事相脱节,但是仔细琢磨会发现,母亲的葬礼为回忆中莫朗杰与母亲的关系,学监克莱蒙马修与母亲的关系做了铺垫,在莫朗杰与克莱蒙马修的故事里母亲是一个重要线索。这一噩耗使莫朗杰的人生再一次跌入谷底,就像童年时的低谷——他被遣送到不良儿童寄宿学校“池塘之底”。在“池塘之底”学监克莱蒙马修给予了处于人生低潮时期的莫朗杰温暖,就像佩皮诺现在来到处于人生谷底的莫朗杰身边讲述童年的回忆,童年中与克莱蒙马修相处的一幕一幕又浮现在了莫朗杰眼前,这对现在的他也起到了抚慰作用。

  雨夜,窗外的狂风骤雨如同莫朗杰的内心,悲痛无奈,童年旧友佩皮诺来到莫朗杰家中与莫朗杰共同回忆起童年的“池塘之底”,一本克莱蒙马修的日记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回忆。

推荐访问:观后感 观后感 春天 放牛班 放牛班春天电影观后感(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