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与诗词格律

内容摘要:理解诗境和诗意的前提首先是理解诗的语言,对“诗词格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诗歌独特的韵律、节奏进入儿童的听觉,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吟诵,让儿童体验诗中所蕴含和激荡的情感;而且对“诗词格律”的学习也有助于教师深入掌握诗歌之美,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诗境,这对提高儿童的语言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诗歌教学 诗词格律 诗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课标”)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综合体,而语文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文学素养的培育。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一个必要条件,我想正是语文教师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对“诗词格律”的学习便是小学语文教师丰厚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宋代大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其实陆游想强调的是积累。我们在学习文学作品的所谓“积累”,叫前期积累,包括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知识积累等等。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外对于“诗词格律”的学习就属于知识积累。

诗歌教学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并有利于朗读和背诵的训练。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其音乐性体现在节奏和韵律两方面,尤其是韵律一方面可以加强诗的节奏感,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另一方面则主要是为了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理解诗境和诗意的前提首先是理解诗的语言,对“诗词格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诗歌独特的韵律、节奏进入儿童的听觉,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吟诵,让儿童体验诗中所蕴含和激荡的情感;而且对“诗词格律”的学习也有助于教师深入掌握诗歌之美,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诗境,这对提高儿童的语言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课标要求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列出了70篇的篇目,其余部分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这说明课标更重视通过诵读、积累培养语感。古诗文应该用反复朗读的方法达到一定的阅读深度。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尤其是那些优秀的诗文,我们在备课时的知识储备是否真正足够?我们是否真正清楚这些概念,比如:何谓古体诗、词与词牌?近体诗的格律包括哪些方面?何谓押韵?格律诗的基本句式有几种?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能否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能否有效的指导学生的诵读,是否在创设情境教学时显得语言贫乏,捉襟见肘?我想即使对关于即便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那样浅显的诗歌教学,教师的文学素养和古文学知识也必须能够居高临下,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虽然“诗词格律”并不是小学语文诗歌的教学重点,也不是诗歌教学唯一的指导方法,但是我们绝不应该忽视“诗词格律”对指导学生朗读的重要作用。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大多是千古锤炼的名句,不说古代的优秀诗文,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歌的读法也迥异于文章阅读,诗歌所带的美感信息具有含蓄性、朦胧性。要全身心地感受并把握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一般宜取反复推敲、诵读吟咏的熟读法。教师自己首先要感同身受,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读出诗歌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

我们期待着一种自然、生动、绘声绘色的小学语文诗歌阅读课,而不是单纯依靠多媒体创设意境的乏味的语文课;我们期望看到孩子们充满兴趣、发自内心的热爱诗歌;我们期许师生之间借助诗歌达到心与心的交流和互动,更热切地希望在孩子们稚嫩、美好的心灵中引起与诗歌作者、诗歌意境的共鸣,真正地继承这种无价的文化财富,并让它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徐焰著.《诗词格律百题问答》.银河出版社,2005年7月。

[2]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3]李吉林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4]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

李丽,教师,现居山东青岛。

推荐访问:格律 诗词 诗歌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