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实实在在的有效教学

摘要:《生物统计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实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课程学习效果的最有效的方式。文章结合从事《生物统计学》教学及生物科学科研实际,提出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实实在在的有效教学原则,从6个方面总结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实践,以期提高《生物统计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58-03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结合科学实践,收集、整理、分析、展示数据,解释生物学现象,探索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及农学等专业等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该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且能够正确选择应用这些原理与方法,解决在各专业科学试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1,2]。

2010年5月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人才培养规模的目标和要求: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因此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该适应这一目标与要求。并且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生物学相关核心课程的教学也必须为了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而采取符合科学发展的创新性教学模式。《生物统计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新形势下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结合《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及实践,及多年生物科学研究相关的科研经历,提出了提高《生物统计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实践,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一、明确教学指导思想与定位

石河子大学作为兵团的唯一一所211高校,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每年毕业的学生当中有70%留在新疆工作,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一点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赞扬。笔者认为《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也要结合当地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水平开展教学。因此教学中是按照对口支援高校北京大学提出的“创新守正、注重实效”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并且由于近年来生物学领域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十分迅猛,《生物统计学》的教学中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体现学科发展。但创新教学的同时,要透彻讲解实验设计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结合实际,开展实实在在的有效教学,最终目的之一是使每一个实践活动赋予以科学的意义。不同的学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对该课程有喜有憎,课堂教学上老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

二、充分备课,经常补差补缺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课程,尤其对没有科研经历的学生,甚至包括很多老师都有点“谈虎色变”的感觉,因为该课程概念多、公式繁多、图表多、计算相当繁杂,教师教的十分辛苦、学生学的相当吃力。目前很多高校都经常出现教师不愿意承担教学任务、学生不愿学习的现状。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程的喜爱就至关重要。笔者作为《生物统计学》校级一类课程的负责人,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每年教学之前,都要对如何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多的思考和准备。首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本科专业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体系进行进一步凝练,删除了一些特别抽象的内容,重点讲解更实用的、有效的教学内容。虽然我们的课程经历了多年的建设,但是参照国家级精品课程,觉得还有很大的差距。不断学习国家级教学名师的讲课内容,将模糊的内容清晰化。CAI课件制作注重简洁、清晰,力求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对于模糊、抽象及有争议的知识点,通过集体备课、讨论来解决。学期开始时,及时的将大纲、教学安排、讲义、教案、课程ppt上传到网上;课程进行中将习题及参考答案上传到网上,并且将统计分析软件及使用方法也上传到网上。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

《生物统计学》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动画来增加视觉效果,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课程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特点,它不同于很多其他的基础学科,相对来说多媒体素材较少。科学合理的组织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因此,我们不采用固定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不能只把公式用ppt文件展示出来就可以了,如果只用单一的ppt来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注意力分散,学生记不下来、理解不了公式的来龙去脉,最终昏昏欲睡,产生厌倦心理,干脆就放弃了。课堂教学尤其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启发诱导为核心。课堂上可适当的安排一些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思维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但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控制者,应根据学生的反映,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和监督[3]。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方式,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

四、注重对英文单词及希腊字母的解读

《生物统计学》概念多,并且都有英文单词及缩写,对英文单词的正确解读对于掌握并记住概念的内涵很有帮助。在教学中,首先从读准单词开始,讲解英文单词的含义。比如:在介绍变异数中方差的概念,同学们不易区分和记住平方和、方差、标准差和标准误的概念。先从介绍离均差SS的平方和(Sum of Square of deviation from mean),讲到方差(Variance)的概念,variance本身表示变异的意思,说明方差能反映观察值的变异程度。再介绍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和标准误standard error的含义和概念。在方差分析时,首先要做出无效假设,英文含义是null hypothesis,因为这个假设不一定正确,要在假设为正确的前提下,进行方差分析,从而来否定还是接受这个假设,因此称之为无效假设。相应就有备择假设,英文单词alternative hypothesis,本身具有可选择的含义,意思是无效假设不能接受的情况下,只能接受这样的一个假设。另外还有好多的希腊字母,比如:用于描述总体的特征数即参数时全部是希腊字母,而对应的样本的特征数则称为统计数,全是英文字母表示。教师首先要读准,并教会学生读,并且定期的进行一次符号的听写测验。这种又回归到中学时期的教学方法,反而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对统计学概念及术语的理解,并且可以掌握更多的专业词汇。

五、建立基于问题(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从介绍原理、概念之后,开始引入问题,然后利用这些原理来推导出某种模型、公式,总结出规律,再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该模型的具体应用。对于《生物统计学》来说,如果采用以上的教学方法,不否认也可以使课堂上讲的很好,但是如果课后同学们不去出动思考,学了后面,容易忘记前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总结了一套PBL的教学方式,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确定每一章节的中心问题作为教学主线,建立创设情境、课堂讲授、课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的教学思路和体系。比如:在讲解方差分析一章时,首先对前面讲授的内容通过问题来总结,比如u分布与t分布,u测验和t测验的概念和区别?从而引出对于多于3个以上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测验,需要通过方差分析来解决这个问题。提出本章教学主要解决的问题有四个[4]:方差分析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方差分析的出发点是什么?方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方差分析?每次教学时,先对上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然后提出本堂课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方差分析这一章讲解完了以后,由同学们归纳、总结上面四个问题。实践证明PBL教学模式使整个课程成一完整体系,明显的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采用PBL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较长的时间里记住所学的知识,并且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大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明显。

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我们从2002年开始建设基于Web的《生物统计学》网络课程平台。在网络课程中,除了课程简介、教师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参考书籍、授课教案及教学课件基本容外。还建设了课后习题、自测题、优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第二课堂、问题答疑等内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解决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近年来国家十分注重高等院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这些精品课程网站内容丰富,制作精美,而且各具特色,教学手段多元化,是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最好的参考资料之一[5]。经常浏览网站,为平常的备课提供源头活水,而且网站上有很多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教学视频,无疑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南京农业大学的《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网站[6],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主持。因为我们使用的教材就是盖院士主编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就用该网站作为教学的参考资料,容易与我们的教学同步,不仅丰富教学的内容,而且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单调和不足,也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我们也链接了国际上很多《生物统计学》的课程网站,可以提供给很多愿意学、进一步加深学习的同学。综上所述,《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强、但是十分实效、应用性强的学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好一堂课,除了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外,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也要更多从学生的层面出发,从被动式学习改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结合科研实际、开展实实在在的有效教学,以最终达到《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利用课堂上的基本理论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张小辉,祁艳霞,曹平华.《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素质教育,2011,(11):36-38.

[3]邱小琮.《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考试周刊,2009,(2):19-20.

[4]张恩盈,宋希云.提高《生物统计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11,(8):131-133.

[5]袁文业,彭惠茹,张洪亮,刘文欣,华金平,苏胜宝,孔繁玲.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及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4):478-482.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本科《生物统计学》一类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黄先忠(1974-),男,新疆石河子人,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植物遗传发育与环境。

推荐访问:实实在在 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