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问题—情景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摘 要]高等数学由于自身特点的原因,他的教学设计应当更密切地与数学问题-情景、教学对象相联系着.本文探讨了高等数学课问题-情景教学的主要特点和实施途径,给出了两个教学设计的片断.

[关键词]高等数学 问题-情景教学 数学创造 知情互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2-0109-03

一、数学问题-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张奠宙教授指出:“数学教师的任务在于返璞归真,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代火热的思考。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最后理解这份冰冷的美丽。”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工程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紧迫问题。高数课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持“去情景”的观点,往往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教师讲的主要是定义、定理及其证明、公式、法则及例题等冰冷的数学知识,很少介绍知识的背景、理论是如何被发现的、知识产生的过程中火热的思考是怎样的。这样,使不少学生对高等数学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望而生畏。 因此,笔者和一些教师认为可以把高数课的“问题-情景教学”的数学问题-情景的教学设计当做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切入点。

二、数学问题-情景教学的特点及其实施途径

数学问题-情景教学,就是要把让学生学习的知识、结论和方法不作直接展示,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动手、动笔、动脑、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验、计算、观察、猜想、尝试、分析、综合、类比发现的探索过程;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学会接受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上升为理性认识,形式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了解、接触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问题-情景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教师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专业需求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或关键知识点是什么,寻找其历史和现实的背景材料,分析相关的衔接过渡知识,预定讨论要达到的目标(适当留有余地),联系本学段教学的主线,考虑如何定出学生参与的切入点,要使用的教具等。

数学问题-情景要围绕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或关键知识点精选素材,精选作铺路搭桥的基础知识的过渡问题。 数学问题-情景的设置,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设计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也让学生感到对数学的需要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教学过程开放,学生变得主动、自觉、积极性高,乐于自主地探索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能不断提问和讨论,形成多维互动的教与学的良好局面。教师则要灵活多样地做好导演,适时适度地点拨、分析、激疑、激趣,不断引起学生认识上的不平衡状态,使学生不断领悟、理解、熟悉相关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进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有效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使新知识得到同化或顺应,以达到对新知识点掌握的目的。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知情互动,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自我建构,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数学问题-情景教学设计的实践案例

以下给出教学实践中的两个案例的片断,权当抛砖引玉。

(一)格林公式教学的问题-情景教学设计

格林公式的提出,往往会使学生感觉突然,别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根据联想和类比的数学思维设计问题情景,尝试数学问题-情景教学。

1.首先布置复习性练习

练习1 设闭区域D的边界曲线L由L1和L2构成,正向如图1所示,计算下列各式后观察、比较;并假设P=P(x,y)=-2xy,Q=Q(x,y)=-2x2,进行猜想。

其中,L1∶y=x2,x从0变到1;L2∶y=■,x从1变到0.

2.学生会得到第一层次的结论

3.同学中适当讨论,有人会得到第二层次的结论

■=-2x,-■=2x(引导:是二重积分■2xdxdy的被积函数);

■=4x(学生会观察到:是二重积分■4xdxdy的被积函数)。

4.让学生猜想,不难得到

这就是格林公式的雏形,是将等式(1)和(2)一般化后得到(i)和(ii)。

让学生寻找函数P=P(x,y)、Q=Q(x,y)和积分曲线L及积分区域D分别要满足的条件。

5.先从练习1的具体图形中发现如下条件

①闭曲线L是闭区域D的边界曲线且取正向; ②P=P(x,y)、Q=Q(x,y)在D上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③区域D既是X-型区域又是Y-型区域。

事实上,D是X-型区域时,可证明(i)式成立;D是Y-型区域时,可证明(ii)式成立。在条件D既是X-型区域又是Y-型区域时,两式两端分别相加得:

这是格林公式的奠基,也是格林公式的第一步证明。

6.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如何作推广应用

(1)保持条件①②把条件③的闭区域D既是X-型区域又是Y-型区域推广到一般的单联通区域;(可以证明(a)式仍然成立)。

(2)保持条件①②把条件③的闭区域D一般的单联通区域推广到复联通区域。 (可以证明(a)式仍然成立)。

这就是完整的格林公式(的条件和结论)。

7.公式如何应用

格林公式研究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可以在下面四方面应用中体现:

(1)计算某些曲线积分,一般是当■-■=常数,且D的面积易求(例略);

(2)计算一些二重积分难于解决的二重积分。

例如,计算■e-y2dxdy,其中D为O(0,0),A(1,1),B(0,1)为顶点的三角形闭区域。

(3)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及其应用(后续);

(4)二元函数全微分求积的充要条件及其应用(后续)。

(二)常数项级数概念教学的问题-情景设计

常数项级数及其敛散性的概念的教学,往往会比较呆板,使学生感到味同嚼蜡。为了改善学生对数学及其内容的认识,使之亲近数学,可以设计较为抒情的寓意历史文化内涵的数学问题-情景。

1.首先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在《庄子·天下篇》中对“截丈问题”的一句名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要求学生:(1)把这1尺的棒,每天截下的那一部分长度“加起来”,写出数学表示式;(2)对你的数学表示式观察思考,提出你的若干问题。

学生会表示成:■+■+■+…+■+… (*)

(视情况点拨:初等数学里知,有限个数相加的和是一个确定的数,(*)式是无限个相加,其结果会是怎样?)适当选出学生的问题,如:

(1)无限个数相加有意义吗?

(2)无限个数相加即使有意义,会是一个确定的数吗?

(3)无限个数相加即使是一个确定的数(称为“和”),那怎么求?

2.引导猜想探索

直观地猜想每天截下的那一部分长度“加起来”的“和”是多少?

答:1。

为什么?讨论理由。

可能回答:因为长度1尺的木棒,无限次地截取剩下部分趋于0,所以每天截下的那一部分长度“加起来”的“和”应该是1。

3.提升探索层次

我们从原来客观问题实际意义猜想(*)的“和”是1,建议大家尝试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来求解的方法,试一试如何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证明这个猜想。(让学生动笔,动脑,也鼓励讨论,选出如下线索)

前2天截下的那部分长度加起来的和是■+■=■.(=1-■);

前3天截下的那部分长度加起来的和是■+■+■=■.(=1-■);

前4天截下的那部分长度加起来的和是■+■+■+■=■(=1-■);

前n天截下的那部分长度加起来的和是■+■+■+…+■=1-■)。

点拨:可以找到什么规律吗?(思考,讨论)

前1,2,3,4,…,n,…,天截下的那部分长度加起来的和是一个数列:a1=■,a2=■,a3=■,…,an=1-■.…

学生还会观察到这一数列是单调增加数列,并且有上界,所以它的极限存在,而且就是1。

4.抽象出概念

定义1 设给定一个数列a1,a2,a3,…,an,…,则a1+a2+,a3,+…+an+…,或记为■an称为(常数项)无穷级数,简称级数。其中称为一般项或通项。

有限和式■ak称为级数■an的前n项部分和,简称部分和;无穷数列S1,S2,…,Sn,…称为级数■an的部分和数列,记作{Sn}。

定义2 若级数■an的部分和数列{Sn}的极限存在,即■Sn=S,则称级数收敛,其和为S,记作■an=S。

类似地,可以引导学生得到级数发散的概念,详细可参考文献[5]。

5.强化

收敛级数中体现的“极限思想”在实际应用中屡见不鲜。如刘徽的《九章算术注》中,对圆的面积计算写有“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如何计算圆的面积?运用化未知为已知、以直(线性)代曲(圆)、从近似到精确的转化思想,结合构造级数来解决。

(1)一圆的半径(设为R)为边长作圆内接正6(6=3·2)边形,设其面积为u1;u1作为圆的面积近似值,误差较大(如图2);

(2)分别以6边形各边为底边作等腰三角形,设这6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为u2,则以正12(12=3·22)边形的面积u1+u2作为圆面积的近似值,误差小一些;

(3)分别以12边形各边为底边作等腰三角形,设这12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为u3,则以正24(24=3·22)边形的面积u1+u2+u3作为圆面积的近似值,误差再小些;

(4)分别以3·2n-1边形各边为底边作等腰三角形,设这3·2n-1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为un,则以3·2n正边形的面积u1+u2+u3+…+un作为圆面积的近似值,误差更小了;

……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数项级数:u1+u2+u3+…+un+…,直观判断它的和就是圆的面积。

通过对刘徽“割圆术”的分析,可以强化级数收敛概念。

一堂生动活泼、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高潮”让人心潮澎湃;终曲余音绕梁。高等数学课的“起调”和“主旋律”都可以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情景,对学生能拨动心弦,立疑激趣,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激情迸发,调动智力的振奋状态,使之主动自觉地探求和构建新知识,造就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 大学里数学老师都来关注各种类型的数学课的数学问题-情景的教学设计,必将大大提高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也将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作出有益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奠宙.关于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J].数学通报,2001,(5):3.

[2] 周桂林.巧妙提问,创设问题情景——高等数学教学方法谈[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4):48-49.

[3] 吐洪江.高等数学主题情景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数学研究,2007,(2):41-43.

[4] 邬振明.试论《数学课程标准》的情感目标的贯彻[J].惠州学院学报,2004,(6):109-112.

[5] 周秀琴,霍曙明.高等数学“问题-情景教学法”教学实践[J].科技信息-高校理科研究,2008,(2):137-138.

[责任编辑:林志恒]

推荐访问:数学课 情景 探讨 实践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