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锄禾日当午舞蹈视频

【导读】岁月如流,二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母亲也终于在艰辛的劳作中一天天老去。如今,已是年近花甲的母亲,依然踉踉跄跄地奔波在老家广袤的田野上,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锄禾,就是给禾苗松土、除草、施肥。就像少年儿童需要给予足够的营养和良好的教育,才能健康成长,所以,锄禾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老家,所锄之禾多为玉米苗和土豆苗。土豆苗生命力强,再坚硬的土层都能拱破。玉米苗则娇弱异常,就像现在的独生子女,禁不起一点挫折。柔弱的玉米苗在出土时稍遇阻碍,就夭折,或潜黄(因钻不出土层而变黄的幼苗)。所以点种玉米时,施肥要施细肥,盖土要盖细土。到了出苗期,若遇干旱,母亲就得领着我顶着炎炎烈日,从很远的地方挑来清水,将盖土轻脚轻手地扒开,把潜黄的苗苗小心翼翼地捋出来,用土倚好,然后像我们小时候办家家那样,一株禾苗浇上一口水,给它们以小小的滋润和尉籍。玉米苗出齐后,就要打苗,即拔掉弱苗,留下壮苗,薅除地里的杂草。

  

  到了农历五六月间,天气高温多雨,正是禾苗快速生长的黄金时期,也是野草疯长的旺季。在此期间,每隔十天半月必须给禾苗松一次土,除一次草,施一次肥,以保证禾苗旺盛生长。最让我心生畏惧的,就是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钻进人多高的玉米地里薅玉米。

  

  每到薅玉米之日,我就懒洋洋、哭兮兮地远远跟在母亲后面,边走边幻想从家里到玉米地的路能像橡皮筋一样无限拉长,走到天黑也不能抵达。可是那条曲曲折折的田间小路不解人意,无论我走得如何迟缓,总是不用二十分钟就挨到了地边。一脚踏进玉米林,海浪一样的玉米林顷刻间就将我瘦弱的、小小的身躯淹没了。涌入眼中的,除了玉米林,还是玉米林。层层叠叠的玉米林遮天蔽日,就像攻不破的铜墙铁壁,将我围困成一只绝望的土蚕!

  

  无边无际的玉米林在烈日的炙烤下,如同硕大无朋的蒸笼,像要把人蒸成熟馒头。密密层层的玉米叶,像千千万万把刀剑从四面八方劈刺而来,不久,我的脸上和手臂上就伤痕累累,汗水流到伤口上,又痒又痛。手掌因与锄把的亲密接触,鼓起了无数潦浆大泡,无法握锄。我哀求母亲歇歇气,但母亲不语,抹一把额上的汗水,将锄头伸过来,刷刷刷几锄将我眼前积存的劳动化解于无。

  

  我像一堆烂泥,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不想起来。不一会儿,母亲再次遥遥领先于我。但我仍然呆坐在玉米苗毫无用处的阴凉里一动不动,想心事。

  

  母亲是个急性子,最见不得我这副窝囊样,催促了几次,见我还是无动于衷,终于忍无可忍,骂道:真是穷汉养娇子啊!读书不上心,做事情又是这副鬼样子,你说,你以后咋个安生喽?!

  

  我心里窝着火,有气无力地站起来,东一下西一下地挥舞锄头,不少玉米苗不幸纷纷倒在我的锄头下。母亲发现了,仿佛比伤着自己还痛,大叫着飞跑过来扶起倒地的玉米苗,涕泪横流,恨不得一锄头把我打死。

  

  每一株禾苗都是母亲的命根子。

  

  但年少的我麻木不仁,我无法理解母亲对我的严厉和苛刻,也从未想到去理解。所以每当需要三天做完的农活,母亲非得两天做完时,我总是喋喋不休的抱怨,甚至常常和母亲发生争执,并迁怒于玉米。从那时起我恨死了玉米。在我的记忆中,玉米不但难种,而且难吃。我一直拒绝吃那粗糙难咽满嘴跑的玉米饭。以至于常常有村人嘲讽我母亲说:你家文成像他爹一样,将来是吃公家饭、吃大米饭的命!

  

  这话虽然听着刺耳,却说到了母亲的心坎上。幼时上过几年学的母亲深知文化的重要性,每当我不堪繁重的农业劳动时,她就不厌其烦地对我说:你吃不了农业这碗饭,你就得用心读书。即便跳不出这个农门,多读一点书也是有好处的,有文化的人脑子好用,会种庄稼。

  

  我和几个弟弟是母亲心中的禾苗,她总是用严格得近乎苛刻的方式薅除我们思想上的杂草,用隐忍而持久的爱为我们的理想和前程施肥。

  

  因此,母亲是我和弟弟们学业的最坚定的支持者,无论农活多么繁忙,人手多么紧,母亲都坚持要我们先完成作业,再帮她做事。我们做不好农活,母亲还能谅解,如果写作业时鬼画桃符,母亲就会毫不留情地责骂我们。为了能让我们能够继续学业,母亲总是在每学期开学前十多天,就要想方设法为我和弟弟们筹集够学费。现在每当我们说起这些往事,向母亲表达感激之情时,母亲却不居功,她说要不是国家政策好,土地及时承包到户,她就是再能干,也保证不了让我们继续上学。

  

  多年以后,正如村人讥讽的那样,我子承父业,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吃上了公家饭,另外两个弟弟也相继走上了工作岗位。我们几兄弟虽然没有如母亲所愿成什么大器,但总算没让她太失望。

  

  岁月如流,二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母亲也终于在艰辛的劳作中一天天老去。如今,已是年近花甲的母亲,依然踉踉跄跄地奔波在老家广袤的田野上,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接受过母亲恩惠的禾苗,总是倾其所有回报母亲。而我们做儿女的,却难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于万一。有时候,我们也许还不如一株禾苗!

  

  通联: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政协办公室(657000)

【责任编辑:可儿】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锄禾 唐诗三百首全集 锄禾日当午幽默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