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建议书(简本)412

PAGE 17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信息化发展战略建议书

(摘要)

机密

中国人寿—中兴通讯联合调研小组

二零零零年三月

中国人寿信息化发展战略建议书 机密

PAGE 1

目 录

TOC \o "1-2" 1. 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1

1.1 中国人寿面临的挑战 1

1.2 信息化是推动中国人寿发展的关键力量 1

1.3 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的机遇 2

2. 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 3

2.1 各地区网络和业务系统发展现状 3

2.2 中国人寿信息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4

3.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6

3.1 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6

3.2 信息化建设的各项目标 6

4. 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 8

4.1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原则和政策 8

4.2 信息化的分期建设目标 9

4.3 信息化建设预算与投入 11

5. 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12

5.1 对各级公司业务的支持 12

5.2 对各部门工作的支持 13

5.3 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 13

6. 网络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14

6.1 统一规划、重点建设、协调发展 14

6.2 保证投入的力度和速度 14

6.3 业务重整 14

6.4 制度创新 14

6.5 集中开发 14

6.6 人员培训 15

6.7 统一外包 15

附录: 国外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16

中国人寿—中兴通讯联合调研小组 第 PAGE 4页

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中国人寿面临的挑战

我国加入WTO后,中国保险市场将涌入大批国外强有力的竞争者,中国保险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国外保险公司早已做好战略规划和竞争策略,在中国进入WTO后,凭着它们迅速开拓市场与占领市场的经验,迅速调动全球资源优势,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将首先进入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和大都市地区,争夺最好的市场,同时争夺最好的保险人才,实现人才本地化并争夺与优质客户的关系;凭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高效的内部管理,方便、优质的全方位保险、银行、证券、基金的金融超市服务和具备良好回报的产品大量吸引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和网上保险,去扩大其在中国保险市场份额和客户份额;通过灵活的机制、全面和及时的监控,使自身利润更高和金融风险更小。

这些国外全球保险公司对于整个中国保险业的冲击是绝对不可低估的。对中国人寿来讲,外国公司将在2至3年内与中国人寿在中国保险业发展最好的地区市场和主要财源地区进行激烈的竞争;在5年内与中国人寿在全国范围内和全行业范围内进行全面的竞争。因此,中国人寿在未来竞争中有可能处在不利的的地位,中国人寿全体员工多年来艰苦奋斗所获得的占据大部分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优势、在中国保险业中处于主导和领先地位的成果就有可能丧失。因此,为了确保中国人寿在中国保险行业中的领先的地位和主导作用,中国人寿必须要有自己的对策,充分利用这2-3年的过渡期,采取行动,加快、加大改革力度和信息化的投入力度,迎头赶上国外先进水平。

信息化是推动中国人寿发展的关键力量

国外保险公司的成功经验

国外成功的保险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价值和竞争价值,明确将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商业目标,确立以信息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将数据和业务处理集中到少数几个大区域中心,使公司经营、管理信息高度集中,并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充分整合数据,达到保险产品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开发,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互联网上发展网上保险,以突破保险业务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化是提高中国人寿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信息经济时代,竞争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其获取、传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成为了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信息化的网络为中国人寿提供了改进管理水平、建立新管理机制的手段,也有助于提高办公效率和降低经营的成本。信息化也为中国人寿快速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保障,并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性,使中国人寿进入更广阔的市场领域,快速占领市场,抢占商机。

信息化是中国人寿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

持续发展是企业的一种长期发展的能力,标志着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的持续发展依赖于企业不断创新活力和开拓能力。而信息化为中国人寿企业创新和市场开拓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源泉,能够从各个方面对中国人寿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信息化是中国人寿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有效手段

防范和化解风险,是现代保险公司的生存基础和发展前提。信息化可以使中国人寿的保险业务更加透明,推动业务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管理更加有效,提高监管力度和效能,从而防范和化解来自中国人寿内部和外部的风险。

信息化可以拓展中国人寿的保险经营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人寿开发全新的经营方式奠定了基础。利用网络优化已有产品,利用电子商务和呼叫中心开展全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的机遇

网络经济新潮流的机遇

在开放的全球经济中,中国保险公司不但与外国保险公司、金融公司竞争,而且还会与他们合作,强强结合,走向全球金融市场。通过吸引外资投入或在国外上市,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在迅猛发展的网络经济和信息经济中,凭着率先使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许多企业后来居上,超过前者。通过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幅度上升。中国人寿若能抢先搭乘上企业网络化、信息化这班快车,就能在未来保险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人寿与中兴通讯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中国人寿企业网络信息化工程是一个瞄准国外先进水平的、全国范围到区县的工程。它需要与一个具有国外保险公司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工程丰富经验的专家为带头人、且具有全国范围到县区工程和维护能力的工程公司合作。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正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公司,中兴通讯在国内设有27个销售中心、26个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中心以及7个专网营销工程服务中心;拥有2000多名销售人员和售前工程师,遍及全国每个省市地市、县区;拥有一支有2000多人的工程及售后服务人员,可以“服务到全国,服务到县区”;中兴通讯还拥有一支2000多人的研发队伍,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中兴通讯拥有多年从事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全球网络工程的专家作为带头人,能提供7Χ24小时的售后技术支持服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培训客户技术人员,并提供运行外包服务。

中国人寿和中兴通讯合作对中国人寿开展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和机遇。中国人寿要抓住目前的机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把握发展趋势,加大加快对企业网络化、信息化的投入,后发先至,在WTO后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

各地区网络和业务系统发展现状

保险业务发展

中国人寿的业务自从分业以后,每年保费收入呈快速的直线增长之势,保险险种和投保人的范围也有了大量的拓展。但是应该看到,中国人寿的业务发展很不平衡,以上海、广东等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相对成熟,业务总量较大;而在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较慢,保险需求不足,保险意识不强,市场还处于培育期。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寿险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还比较低,平均约0.7%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5%,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2.5%~3%。和国外比较而言,中国的保险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保险市场的开放,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国内有26家国内外保险机构开展寿险业务,竞争逐渐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展开。

信息技术的人员力量和投入

各省市分公司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展业上,信息技术部门基本都定位为一个业务辅助部门,人数一般占职工人数的3%左右。同时信息技术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信息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一些,落后和偏远地区问题比较突出。

各省市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也不平衡,对信息化重视的省份投入较多。

数据中心建设

目前除青海省外,各省分公司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地市级数据中心,将数据集中于地市分公司。数据中心主要运行业务和财务综合处理系统,对业务和财务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各地的数据中心目前主要是数据的积累,还缺乏对数据进行整合和增值处理的应用系统。

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对数据中心作用的期望的提高,各地区都期望将数据进一步集中。

主机系统和网络设备

中国人寿各地的主机系统主要采用IBM、HP和富士通的主机系统。随着业务的拓展和数据量增大,一些省市的主机逐渐不能满足业务和财务的需求,

地市数据中心的业务系统主机一般采用双机冗余备份和RAID磁盘阵列,以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和业务数据的可靠性。

在总公司统一的规划和部署下,网络建设初见成效,目前总公司到省级分公司的广域网全部连通,大约有80%的地市广域网已经连通。由于数据集中在地市公司,网络应用的重点在县支到地市一级,网络带宽多在64K以下。中国人寿使用的网络设备主要是3COM、CISCO的产品,网络线路主要采用中元金融骨干网的帧中继网和中国电信的DDN网、X.25网等,个别地区使用电话拨号线路。

业务相关的应用系统

中国人寿当前运行的核心应用系统包括业务系统、财务系统。各地区也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使用或试点一些增值业务系统,如山东的影像系统、福建的网络电话等。但总体来说,各地业务系统还比较欠缺,网络的利用率还比较低,许多对业务发展和成本控制非常有用的应用系统在大部分地区还未能得以应用。

目前,各地区因网络建设情况的不同和对网络的认识不同,使用的应用系统也不尽相同,其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中国人寿信息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自从96年分业以来,中国人寿保险业务高速发展,信息系统建设也从无到有,并发展到当前已经涵盖中国人寿2/3的地市,为中国人寿保险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目前,多数地区基本实现数据集中到地市,业务和财务系统也实现了集中处理,一些地市还试点了一些增值应用。但是应该看到,同国外成功的保险公司比较而言,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同时,在新的竞争条件下,信息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网络建设

国外保险公司在90年代初对网络建设就采取了整体投入、整体规划、整体设施,整体产出,保证了网络的标准化及统一化。中国人寿的网络建设从1996底年起步,在总公司统一的规划和部署下,目前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也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较快,同时,公司管理和业务模式的变化与发展对网络又不断提出的新的需求,因此,全系统网络建设、管理方面的规划需进一步完善,网上应用也需统筹考虑、及早规划。

网络性能不高。由于业务的集中处理和业务量的累积增长, 网络设备和主机设备的性能普遍不足,不具备高可靠性和动态恢复能力,并且 租用的线路带宽较窄,不能支持中国人寿业务的高速发展。

网络应用不足。由于发展时间有限,当前中国人寿的网络上主要是业务数据的存取,像办公自动化、IP电话等增值应用还很少,没有充分体现信息化的信息共享和信息的增值性。

应用水平

在网络化基础上,国外保险公司95年左右就完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全部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整(BPR),而中国人寿在这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业务应用种类多,不统一。当前中国人寿的业务应用种类繁多,包括CBPS、兰州系统等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但这些系统都没有统一的规范,互不兼容,信息都很孤立,无法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增值应用较少。增值应用是体现网络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人寿的增值应用还比较少,并且几乎没有一种在全国范围推广,像IP电话、影像系统、代理人管理系统等等。还有大量的增值应用没有开发和使用,如决策支持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远程教学系统、银行代收代付系统、异地投保结算系统等。因此网络还没有达到对中国人寿业务的充分支持,网络的利用率还比较低。

数据的价值还没有充分利用。现在数据存储在地市一级,总公司和省公司的决策管理部门不能利用数据中心的数据,并且数据中心的数据没有进行整合和处理。

应用的灵活性较差,不能很好支持中国人寿业务发展。CBPS是集中式的应用系统,不能很好地扩充功能和增加用户,耗费的资源也很大,不能支持中国人寿业务的高速发展。

技术水准

国外保险公司采用90年代末的技术,实现了三网合一(数据、语音、视频)、Intranet、Extranet。同这些国外保险公司比较,中国人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网络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许多先进的、经检验有效的技术还没有被使用,如大区域数据集中、大灾难恢复等。

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不足。中国人寿的网络建设没有充分分析网络的信息流量和信息等级,没有动态备份,网络的故障率高,稳定性差,数据没有足够的安全。

网络管理水平较低。中国人寿的网络当前没有系统地进行网络管理,因此不能预防和预警网络和主机故障,也不能及时对故障作诊断和排除,对中国人寿进一步的业务开展和风险控制不利。

网络安全性较差。中国人寿现在的网络安全性较差,缺少安全防范措施,内部人员、甚至外部人员有窃取或破坏公司的信息的可能性。

IT人员

国外保险公司IT的人员比例为10%,而中国人寿目前只达到3-5%。与国外保险公司相比中国人寿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IT人员数量较缺乏。中国人寿的IT人员的比例同国外保险公司比较起来还很低,在不发达的省公司、地市分公司和县支公司,这个问题特别明显,要达到企业信息化,必须有足够的IT人员的支持。

IT人员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IT人员的素质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信息化效益的发挥和网络运行的成本,而当前中国人寿IT素质参差不齐,大城市比较好,但在小城市或落后地区则比较差。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目前,中国人寿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成效,但是比起国外先进水平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未来的三年中,中国人寿应当抓住时机,以国际先进的金融保险信息系统为参照标准,进一步推进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缩小与国外保险公司的差距,使中国人寿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外90年代末的先进水准。

信息化建设的各项目标

网络系统

建设大区信息处理中心

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是建立区域集中的数据处理模式。参照国外金融行业的成功经验,中国人寿可在全国建立数个规模较大的大区信息处理中心,在数据处理上直接面向各个地市,从而能够实现总部对全国的全面性、重点性的实时监控和集中管理,能够非常准确、方便地获得各地区的统计汇总和分析决策数据,此外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进行市场分析和产品设计、向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实现更好的业务灵活性、加强内部交流等都具有很大的效益。

建立高可靠性的全国通信网络

可靠的全国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是整个中国人寿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应当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和设备,建设一个具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安全性和大灾难恢复能力的网络通信系统。

建立大灾难恢复中心

数据的安全和完整对业务的正常运行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大灾难恢复中心就是通过建立本地和异地的备份、通过网络设备、通讯线路和软件系统等的冗余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保证在发生大规模的灾难时,能从异地将数据完全恢复,或以异地中心取代本地中心继续提供服务,从而减少灾难引起的损失。

建立标准化的系统平台

标准化的系统平台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规范、规范设计的网络结构、符合标准的网络设备以及标准化的主机系统、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平台,并与标准化的外部和内部应用系统紧密结合,从而方便、节约、高效地提供统一的对内和对外服务。标准化系统平台有利于统一的规划、部署和建设,统一的开发和测试,统一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建立高性能的内部通信系统

在全国网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建立起IP电话系统、远程视频通讯系统等,构建一个功能强、性能高的内部通信网,以充分满足内部管理、远程会议、远程教学和培训、相互交流和沟通、远程技术支持等需要。

应用系统

综合业务处理平台

目前不同的业务系统有不同的业务前端软件,业务员需要熟悉和运用不同的软件。而国外在90年代中后期已经利用信息技术将众多业务系统逐步地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平台或软件系统之上,发展成为高度集成的综合业务处理平台。这既方便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又提高了业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先进的综合保险业务系统应当具有的更多的先进功能,如:图形化显示、高级销售分析、客户管理和行为分析、历史记录综合分析、同行业信息收集和分析、高级人力资源管理等。

增值应用软件

广泛地进行增值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包括对外的客户服务系统、网上保险等,以及对内的电子化单据传输和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分析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等。

三层、组件化的软件体系结构

中国人寿现有的软件系统的结构是一种集中式结构,会导致网络带宽和主机资源的极大耗费,无法适应未来的用户数规模。与此相对的是,设计良好的三层、组件化的软件体系结构则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伸缩性,能方便地扩充业务系统的功能,可以胜任大规模的应用处理要求,同时其前端平台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目前国外广泛流行的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结构(即B/S结构)就是三层结构的一种成功应用。

业务功能

业务实时查询

能够方便、实时、准确地获得各大区、各省、各地市的每日、每月、每季、每年的统计汇总数据,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能够建立完善、独立的内部审计系统,实现远程、非现场、实时的审计和监管。

数据集中监控

大区信息处理中心存储所有基本的业务数据,总公司和省公司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地对地市、区县的各类业务、财务等数据进行直接访问、查询和统计,从而有效地进行集中管理和集中监控。

办公自动化

充分利用内部互联网络,深入发掘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中国人寿的行政、服务和管理效率,并进一步发展成融合Internet/Intranet、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仓库、电子商务等技术精华、实现全面信息管理的企业办公平台。

决策科学化

总公司可以不必通过报表,而直接通过网络方便、及时地查询、统计业务数据资料,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营销状况及财务状况,从而对自身经营和市场情况有整体的把握,从而为有效决策提供了确切的参考依据。

先进的客户服务

通过建立电话客户服务中心、网上客户服务中心以及网上保险和电子商务网站,为用户提供7Χ24小时的保险宣传、投保咨询、保单查询、网上交易等服务,从而能继续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保持强大的实力。

系统水准

网络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网络系统建设瞄准国外保险公司信息化水平,建立大区域集中,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具备大灾难恢复能力,具备全国范围的网络管理和安全防范能力。

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应用

采用国际上90年代中后期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包括高速局域网技术、数据/语音/视频三网合一技术、广域网宽带交换和接入技术、移动接入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VPN)、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的三层体系结构技术、应用组件结构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

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中国人寿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证,也是网络运行和维护的坚强力量。因此人才队伍培养也是网络信息化的目标之一,在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建立具有足够能力运行和维护整个网络的的人才队伍。

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原则和政策

集中规划、统一实施

信息化建设必须集中规划、统一实施,改变过去分散建设、分散投资的情况,应当由总部统一调度和实施,并且贯彻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的原则,对资金进行整体性筹集和投入,才能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工程实施,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和使用资金,才能更充分有效地发挥整体效果。

资金投入适当配比

网络建设的资金筹集和投入必须保证力度和速度,才能加速工程实施,在网络化和信息化上尽早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应当不仅在省分公司筹集资金,还在总公司筹集资金,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比例,例如省拿出30%,总部拿出70%等,并对资金进行整体使用、统一建设。

基础建设与应用建设并重

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视网络应用系统的建设,根据业务发展的现在和未来的需求,不断开发和完善各种网络应用系统,为各个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系统的作用。

东部先行、整片开发

信息化建设应考虑全国各地区的发展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信息化水平普遍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新建设项目将会首先在东部地区展开,当相应的建设项目在东部地区开展并获得成熟的经验之后,应当尽快在中西部地区推广,进行整片开发,使得中西部地区能够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代价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尽快达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信息化的分期建设目标

第一期建设

第一期建设从2000年到2001年,持续约一年时间,主要任务是建成一个大区信息处理中心,完成全国广域网建设,进行全国的IP电话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进行总部信息处理中心的建设,进行初步的网上保险建设,进行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改造工作等,使中国人寿的信息化水平上一个台阶。本期建设总投资约在6~9亿元。

第一期建设的具体工作如下:

大区信息处理中心建设

在东部信息化建设比较好、发展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进行第一个大区信息处理中心的建设工作,使得该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上一个台阶,并实现总部对该地区的数据的监控和管理,并从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各个系统,为下一步的全面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工作中应当树立两个观念,一个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合理配置资源,另一个是信息处理和数据管理独立于业务管理的组织结构。

全国广域网建设

在这几年广域网建设的基础上,这一阶段应完成全国广域网的建设工作,建成良好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它是下一步系统建设的基础。

IP电话系统建设

本阶段应当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IP电话系统的建设,主要是各省内部的IP电话和总部到各省的IP电话网络。

全国网络管理系统建设

本阶段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包括监测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对网络设备、主机系统、应用系统进行远程配置与管理等,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全国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本阶段开始进行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建立企业级安全防范体系和安全防范制度,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和不受侵害。

总部信息处理中心建设

本阶段进行总部信息中心的建设,包括总部的数据查询系统、数据监控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等的建设。

网上保险建设工作

总部进行统一的网站建设工作,着重于保险宣传、企业形象树立、了解客户需求,收集客户反馈等工作。此外,可以挑选一个省市和一个险种进行网上保险交易的试点工作。

客户服务中心建设

本阶段各地区进行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全面、方便、统一的保险服务。

三层结构的业务系统改造

与大区中心建设相同步,总部组织业务系统的升级开发,建立更具灵活性和可伸缩性的结构,以适应中国人寿业务的高速增长和网络结构的变化。

新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

总部开始组织进行多种业务应用系统和增值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为以后几个阶段的建设工作提供良好保证。

第二期建设

第二期建设从2001年到2002年,持续约一年时间,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建成二至四个大区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全国的远程视频通信系统建设,进行大灾难恢复工程的建设,进行更高级的网上保险和互联网营销系统建设,进行内部网应用系统和各种增值应用系统的建设等,使中国人寿的信息化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本期建设总投资约在8~10亿元。

第二期建设的具体工作如下:

大地区中心的进一步建设工作

本阶段在第一阶段的成功建设经验基础上,再进行二至四个大地区中心的全面建设工作。

全国远程视频通信系统建设

本阶段建设连接总部、大区、省、地市、区县各级机构的视频通信网络。

全国远程视频通信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广域网资源,提供远程视频会议和远程培训教学等功能,从而可以节约大量差旅费用,节省人力资源,并能及时组织会议进行沟通和协调。

大灾难恢复工程建设

在总部建设异地备份中心,以保证大区中心在数据破坏或丢失时能及时恢复,甚至发生如火灾、地震等大面积的破坏时,也能保证数据的安全。

网上保险和互联网营销系统建设

总部和各地区进行高级的网上保险建设工作,包括网上交易和网络化业务开拓,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互联网营销系统。

增值应用系统建设

本阶段中,东部发达地区进一步进行增值系统建设,使信息化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其中包括:银行代收代付系统建设、代理人管理系统建设、单据影像传输和管理系统建设、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总部实时数据监控和分析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等。

全国内部网应用系统建设

在建设各种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先进的基于WWW技术的、能与实时业务查询、实时统计分析、决策支持、办公自动化等各种业务系统进行接口和集成的内部网建设工作。

第三期建设

第三期建设从2002年到2003年,持续约一年时间,主要任务是完成全部大区信息处理中心的建设工作,完成网上综合金融服务系统,实现标准化系统平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增值系统建设,并进行高级的智能应用系统建设等,使中国人寿的信息化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准。本期总投资约在6~10亿元。

第三期建设的具体工作如下:

完成大地区中心的建设工作

本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大地区中心的全面建设工作。

标准化平台的实现

完成综合寿险业务系统和服务标准平台的开发,并在全国各营业网点实施。至此,全国营业部全部联网和使用标准化的全方位金融产品和服务平台,从而有效地保证业务迅速地开拓,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全国性竞争力。

网上综合金融服务建设

完成网上综合金融服务系统,从而充分利用互联网超越时空和传统习惯的限制,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高效率的全方位金融产品和服务。

增值应用系统建设

本阶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增值系统建设,使中国人寿信息化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准。

智能应用系统建设

开发具有智能性的统计分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建模分析系统等,在全国各级机构实施。

信息化建设预算与投入

建设预算的估算

未来三年中,中国人寿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总投资包括网络系统建设投资和网络应用建设投资两大部分。

网络和主机系统建设投资

网络和主机系统建设包括网络设备、网络线路、网络安全、网络管理、IP电话设备、视频通讯设备、主机系统、工作站、PC机、终端等。全国大约需要建设8个大区中心,45个省级、副省级分公司,320个左右地市分公司,近3000个县区支公司。每个大区中心网络建设投资约4000万,每个省或副省级分公司网络建设投资约1500万,每个地市网络建设投资约600万,全国网络建设投资总计大致需要25~30亿。

在1996年分业以来,中国人寿在网络信息化建设上已经投入了约11亿人民币,因此,在今后3年,中国人寿在网络和主机系统建设上还需投入15~20亿左右。

网络应用系统建设投资

网络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各种应用系统开发、应用维护升级、相关软硬件设备等。软硬件平台包括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种应用系统的开发、升级和维护等。每个大区中心应用建设投资约500万,每个省或副省级分公司应用建设约500万,每个地市网络建设投资约200万,全国应用建设投资大致还需要10亿。

投入策略

网络建设的资金筹集和投入应保证速度和力度。只有加大加快资金筹集和投入,才能加速工程实施,在网络化和信息化超过其它企业,尽早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只有对资金进行整体性筹集和投入,才能更有效地使用和控制资金,才能更有效地充分发挥产出的整体效果,才能充分表现有形和无形的企业商业价值。

进行资金筹集和投入,应该采用长期产出的观念,用有形和无形的产出价值来衡量成本,应该把资金投入看做是一种投资而不是单纯的花费。观念的变化,才能带动资金筹集和投入的突破性到位。我们建议:中国人寿宣讲资金筹集和投入的重要性,不但在省分公司筹集资金,而且在总公司筹集资金,整体使用,加大加快投入,搭上网络化信息化世界潮流快车,使中国人寿早日成为中国保险业的领先企业。

信息化建设应有投资重点。网络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每个阶段有各自的紧迫任务和重点,将有限的资金优先保证这些阶段性的重点任务,能加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及时发挥网络和应用的作用。

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对各级公司业务的支持

对总公司的支持

能够提高总公司的经营决策能力、对各地的监控能力、产品设计能力、管理和沟通能力、远程培训能力、办公效率等。

对省分公司的支持

能够提高省公司经营的灵活性、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加强管理能力、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办公效率等。

对地市分公司的支持

能够节约经营成本、拓宽展业途径、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支持业务高速发展、提高办公效率等。

对区县支公司的支持

能够节约成本、支持展业、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对各部门工作的支持

对财务管理的支持

大区数据集中可以方便财务的监控与稽查、实现在线审计,可以方便、实时地获得各地市财务数据和资产数据,提高财务部门的财务分析能力。

对业务管理的支持

数据集中有利于对业务动态的分析、及时把握经营状况、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业务部门的服务质量,提高了代理人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客户服务中心和网上保险提供了全新的展业方式。

对精算部门的支持

数据集中为精算部门提供了广泛而详细的业务、财务、客户、管理数据以及客户反馈信息,充分保证精算的合理性,有利于开发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对政策部门的支持

在详细、广泛、准确的数据基础上,政策研究部门可以进行各种层次的统计分析。

对人事部门的支持

信息系统有利于加强人事管理,方便统计各部门人员构成和人员配置,充分调动各种人力资源。

对工会的支持

信息系统提高办公效率,降低工会运作成本,加强了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同时也方便组织各种活动、进行民意调查等。

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建立客户服务中心、建立网站、提供网上保险服务等,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向用户提供7Χ24小时的投保咨询和保险查询服务,消除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节省了人力物力,扩大了无形的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大区数据集中有利于集中管理和集中监控,总公司和省公司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及时地获得第一手业务数据资料,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提高决策支持能力

各级领导能够直接查询和统计原始业务数据,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营销状况及财务状况,有利于进行有效的决策支持。同时,总公司领导能随时了解到各地分公司的营业状况,市场状况等,为整个中国人寿下一步战略规划与市场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提高效率、节省费用

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无纸化作业,并优化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同时,数据的网络化传输、IP电话和视频通讯系统的应用等都大大节省了办公费用,仅IP电话一项就可以节约50%-80%长话费用。

改进管理体制

信息化建设能促进中国人寿在管理上不断突破、创新,不仅仅在于对经营理念、管理要素、体系流程等方面不断地提炼和升华,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更积极、更主动和更具创新地使用网络信息技术。

网络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统一规划、重点建设、协调发展

网络信息化的效益体现在整体的产出上,包括加强公司信息数据的利用,加强网络对决策和管理的支持,增强各级分公司间的交流与联系等。要达到这个效果,信息化建设应在总公司的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下分阶段、分重点实施,避免各分公司各自建设、分散投资、互不兼容,制约今后中国人寿的发展。

保证投入的力度和速度

WTO给中国保险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人手必须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大和加快人力、物力的投入,确保投入的集中和到位,才能充分和有效地利用资金,提高信息化建设速度,在入关前的有限时间内迎头赶上,确立中国人寿的领导地位。否则,中国人寿错过了网络化、信息化的快车,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伍。

业务重整

网络信息建设为中国人寿进行业务重整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中国人寿可以借此重新审查各部门的各种业务流程,找出消耗大量时间和成本、多余和不合理的过程,不断规范、优化业务处理流程,并将业务流程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快速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减少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制度创新

要在网络信息化建设中取的良好的效果,确立以信息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需要在制度上作革新,建立合理的资金管理、业务管理和人员管理模式,确立CIO等信息官员制度,保证合中国人寿的持续、高速发展。

集中开发

要保证业务系统和各种应用系统的发展跟上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能很好反映网络信息化的统一规划。业务系统和各种应用系统的开发应由总公司统一管理和控制。

人员培训

网络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员素质的提高,人员的培训也是网络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只有将人员培训纳入网络信息化建设中,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建设内容,今后网络的运行和维护才有足够的人力保证。国内集中培训、网上远程教学和到国外成功保险公司的学习考察都是培训的途径。

统一外包

对于中国人寿这种全国性大公司而言,实施企业信息化的难点在于怎样控制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怎样能将自己的需求及时反映到整个网络信息化建设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统一外包,将网络信息化建设统一外包给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经验、具备实施全国性网络建设和对全国性网络进行维护的公司,以保证中国人寿的规划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实施。统一外包可以保证网络信息化的规划和实施始终围绕中国人寿的切身利益出发,保证工程的质量,能给中国人寿提供长期、高质量的维护和技术支持。统一外包给这样的公司也方便中国人寿的管理,明确工程责任,便于中国人寿控制网络建设的质量和建设的进度,最大限度保护中国人寿的利益。

附录: 国外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AIG公司(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是一个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全球性保险公司,一直在保险行业上处于世界第二位,美国第一位。然而在 1990 – 1996 年期间,随着美国普天寿保险公司、美国公平人寿保险公司、大都市人寿保险公司进一步升起,AIG地位受到了威胁。在 1996 年AIG 高级管理层认识到这种竞争实质上是来自竞争对手的企业信息化方面的竞争。为此AIG决策层做出重大决定,并采取下列重大措施。

在企业范围内动员宣讲在新的竞争中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思想。

让全体员工认识到网络经济和信息经济中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业务发展速度,认识到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将确保AIG在未来日益激烈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确保AIG在全球保险行业中的品牌及领先和主导地位。

明确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在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中的重要性和优先性,是AIG的企业商业目标之一。AIG所有的业务计划和业务活动要落实这种优先性和这个商业目标。

宣讲建立在现代成本效益分析上的机会成本、回报预算、无形商业价值和价值时间折扣等新企业观念,克服由于仅考虑企业短期成本的静止的、片面的认识及所造成的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传统阻力。通过对竞争日益激烈性和AIG如何掌握竞争主动权的清醒认识,加大加快对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确立信息技术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内涵,以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来大幅度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和运行效率,以信息技术加速企业的市场、产品和服务在广度、深度和速度上的开拓。

明确企业信息化和网络化与企业机制、制度、组织、政策重大改革,互为支持,互为保证。

在全企业范围内开展网络化、信息化基础建设工程

展开企业范围的调研,了解企业网络和信息程度现状,找出各部门和各分支机构在这方面的差距、落后及需求。提出基础建设整体要求,即这种基础建设必须符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这种基础建设既具有前瞻性、可扩展性,又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种基础建设使每个部门、每个分支机构在建设中具有相适应的网络和信息技术和设备,有整体的实现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在整体规划中既制定各项的目标标准化,又提出实施中的步骤化。总公司提出专款,整体投入,整体建设。

为了便于安装、运行、管理和维护,AIG要求全公司硬件和软件标准化和统一化。种类众多的系统平台,前端被统一到PC平台或Unix平台。各种各样的业务应用系统被高度集中在一个综合业务系统中,新的产品和服务应用系统只是这个综合业务系统中的一个模块,一个业务子程序。每个业务人员都有相同的标准化业务前端系统和平台。为了高效的、低成本的支持保险业务运行,成立跨州、大区中心。将数据处理中心、业务支持中心、网络管理中心集中在大区中心并标准化,同时将相应信息技术支持人员、业务支持人员进行大区集中,更有效的支持各级机构的前台。

为了保证企业网络化、信息化今后持续发展和保护对软件、硬件现有的投资,AIG要求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具有前瞻性和可扩展性,大力发展以网上保险服务中心为主的互联网应用,与其它金融机构和大企业客户直接连接的外联网应用、信息分享、办公室自动化和企业管理为主的互联网应用。为了保证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度安全性,AIG实施端到端的故障恢复工程和大灾难恢复工程,强化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将网络管理升级到多元元素管理,将AIG安全大门增添到多道大门。

AIG在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中采用了流行的工程外包和部分运行外包。

AIG了解自己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实施和管理繁重复杂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工程,并没有推迟建设,而是选择了外包公司马上建设。AIG要求外包公司具有既跨州又能下到营业部的足够的售前、工程和售后技术支持队伍,具有合理的工程组织和技术支持队伍,有严密的项目管理流程和售后服务流程,有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对故障解决有多种渠道反应和多层次技术支持,工程验收包括工程文档和对AIG信息部门的三级培训基础、运行和维护。

AIG与外包公司成立由双方人员组成的三层项目队伍:高级管理队伍(Management Team),项目管理核心队伍(Core Team),项目工作队伍(Work Team);核心队伍负责项目具体管理,安排工程方案和进度,控制各个项目的内、外部运作,协调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高级管理队伍负责重大决策和协调核心队伍无法解决的问题。工作队伍由项目参加人员组成,对项目进行实施。AIG三级人员主要是负责提出对工程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和要求。AIG信息部门由两个部门组成,一个是运行部,负责运行现有的系统、网络、数据库、业务系统;一个是工程部,负责工程和新的项目。外包公司服务至上,保证工程的设计、实施、运行、管理、移交及售后技术支持和培训,满足客户各种各样的需求和要求。

在网络化和信息化工程中,AIG要求外包公司共同运行网络管理中心和安全防范中心,对故障进行预先防预和在线诊断,对用户反映的问题进行管理(Ticket Management)。同时AIG要求外包公司采用三级技术支持,一级技术支持处理大量日常技术支持工作,二级处理一级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紧急的问题,三级处理二级无法处理的问题和最关键的问题。对每一级问题的回应时间、处理时间、解决时间、问题升级标准和问题反馈渠道作了清楚的规定。

在全企业范围内开展业务重整工程,要求每个部门必须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设备,并根据网络和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对业务重整,具体做法如下:

要求业务部门和IT部门有关人员组成小组,重新审查各部门的各种业务流程,找出消耗大量时间和成本的过程、多余的过程、等待时间过长的过程和不合理的过程,不断优化业务处理过程和流程。

要求业务处理过程和业务流程由用信息技术简单模拟手工业务处理过程和流程水平上升到结合信息技术新功能,管理新方法和业务处理内在需求进行业务处理流程和信息流重新设计的重整水平。

在业务重整时,要打破阻碍功能发挥的部门障碍,要遵守业务处理专家化、分工化与运行综合化、高效化结合起来的原则。例如在业务重整中,将几个部门依次审批的串行工程流程改造为由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一至二个小组的并行工作,从而大量减少办理业务的步骤,大大缩短了业务处理的等待时间。

新的保险业务服务和产品不断产生,对相应的系统开放时,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组成一个小组,首先深入调研该业务的需求、功能和业务处理过程的合理性,对业务处理过程进行准确和周密的设计,然后再开发系统。在试验和实施系统时,不断将应用系统上的业务处理进行优化。

根据保险行业发展趋势,要求业务部门和IT部门持续开拓产品和服务的项目工程。一方面在网络化和信息强化AIG与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医院、养老院、团体客户的紧密联系,使客户通过AIG这个巨大的虚拟企业(Extended Enterprise),得到上述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不断创立信息化的增值服务,由无资金转移的自助或互助网上保险升级到有资金转移的高效网上保险;由单一的保费付费的网上保险升级到复杂的网上投资。

要求业务重整小组及各业务部门汇报,通过业务重整后,减少多少不必要的手续、表格填写和过程,业务处理流程时间缩短多少,运营成本减少多少,业务处理量增加多少,业务运行效率提高多少,业务处理错误率降低多少,客户满足程序提高多少,新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多少。

AIG通过对其在全球的网络和业务系统进行全面和统一的标准化升级和建设,使企业迅速达到信息化、网络化和现代化,提供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开拓了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新市场,带领企业进入更宽阔的领域,快速占领市场、抢占商机,这样再一次确保AIG 在全球保险行业的领导地位。

推荐访问:建议书 简本 建议书 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建议书(简本)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