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理实践报告2-副本(2)(20201119115903)

曲靖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南地理实践报告

课程名称

云南地理

知识单元

滇池治理

实践内容

对滇池的调查及应对措施

已有基础

1、 云南省地质地貌特征;

2、 云南省气候特点;

3、 云南省河流水系基本情况。

实践目标

全面掌握某流域包括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状况。

行政班级分组成员

概述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咼原明珠之称。过去环湖 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 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 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 1955年以

后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俊修建十座余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 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 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素有高原明珠”之美称的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游 览内容丰富,既可环湖探访石器时代的遗址,追寻古滇王墓的踪 迹,探索云南文化摇篮的奥秘;又可在岸上游览西山、白鱼口、 郑和故里、盘龙古寺、等十数处名胜古迹;还可以深入环湖海口、 昆明、晋宁、呈贡、官渡、黑林铺等大小城镇考察风俗民情。

滇池属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地处长江、珠江和红河三大水系分

池 流 域 范 围

水岭地带。滇池北临昆明市区,呈南北分布。湖体呈弓形,弓背向 东。南北平均长40km,东西平均宽7.5km,面积约300km2,平均水深 4.4m,湖容量为12.9亿m3有二十余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湖内, 主要有新河、运浪河、船房河、盘龙江、大清河、宝象河、洛龙 河、捞鱼河、梁王河、柴河、东大河等。滇池北部修有一个人工 闸,将水域分为内湖(草海)和外湖(外海),分别有两端的西园隧道 (分流草海出水)和西南端的海口中的滩闸(分流外海出水)出流经 螳螂江、普度河汇入金沙江。

湖 域 水 系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 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 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 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 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 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 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

 平均气温为14. 5-17. 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昆明坝子盛产 稻米、小麦、蚕豆、玉米、油料等作物,是云南著名的 ”鱼米之乡

加之滇池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十大湖泊之一,导致了滇池中 的水不能直接作为生活用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治理滇

池的污染,还要从附近的流域调水用来满足昆明市基本生活用水。

 近年来滇池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形势仍然不容乐 观,加上2007年通过掌鸠河云龙水库引水工程 期、已开工建设 的清水海水资源管理工程等,也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滇池流域内 的生活、生产用水紧张局面凍仍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气 候 水 文

滇池流域温度冬季最低不会低于7 ,夏

季最高不会超过20 ,冬夏温差较小,即夏季无

酷暑,冬季无严寒,适于居住。滇池流域内,远离 滇池的站点比滇池沿岸站点的冬夏温差要大。近

40多a来,滇池流域冬、夏及年气温变化呈现年 际振荡变化,滇池流域冬、夏及年气温存在年际振 荡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滇池流域气温总体上呈现出 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冬季增温最为明显。

风向全年均主要以西南风为主。夏季滇

池流域南、北部还受南风的影响,滇池流域西部受 西风、东风的控制,滇池东、东北部分别受东南、 东北风的影响。

滇池流域雨季主要在5月开始。夏季、 年降水量与各月平均降水量大小的顺序为昆明、嵩 明、安宁、晋宁、呈贡,降水量较大的站点昆明、 嵩明位于滇池流域西南风、南风的下风方向。

滇池对昆明气候的调节是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形地貌:从地质构造来看,滇池位于云南省滇中区(昆明, 通海高原湖盆区) 位于小江断裂带左侧,从地形地貌上看:滇

池位于滇中红色高原区。 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地形波状起伏,

地 形 地 貌平均海拔2 0 0 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 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

地 形 地 貌

地势:南濒滇池,三面环山

山脉:云南重要山脉,东部有轿子山、五莲峰、乌蒙山、梁王山、 王山、牛首山、六韵山等,均为高原面上的山脉,大致向东北、 西南方面分布 滇池北侧为梁王山和拱王山 坝子

坝子是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主要分布于山 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 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

 云南省约有1100多个坝子,坝子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 一以上。昆明坝子是云南省最大的坝子(包括滇池在内昆明坝 子 763.6 + 300 (滇池)

根据坝子的形态和成因,昆明坝子属于盆地坝;盆地坝是地壳断 裂而陷落成的山间构造盆地,最初积水成湖,后淤积成平原,有 的坝子里的低洼处还有湖泊存在。

滇池位于省会城市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还有五华区、盘龙

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区、晋宁县、嵩明等县(区)的 2920

社会

济平方公里的区域。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 距市区5公里。滇池水资源丰富,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 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 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 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 的理想场所。1988

滇池污染现状:

治 理 开 发近2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 域生态环境的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 池面临水环境和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经过多年的污染治理, 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滇池的环境恶化,但未完全消除滇池的污 染,滇池目前的水质仍低于 V类水的标准,属于劣质V类水,达 不到可利用水的标准。

治 理 开 发

滇池的污染原因:滇池的污染加重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双

重作用造成的。

自然原因:

(1)、滇池由落陷构造形成,距今已有 340万年漫长演化历 史了,按湖泊的发展规律,目前正处于湖底升高,湖盆变浅湖, 面积变小的老年化阶段,老化速度很快目前的滇池面积仅为古滇 池的25%,蓄水量更是古滇池的1.9%,滇池已演化成半封闭的湖 泊由于胡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 入不平衡自净能力有限,大量沉淀的污染物堆积于湖底间,从而 形成了大量的内污染。

(2)、滇池位于昆明城区的下游,是昆明城区的最低地带,从 而不幸成为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地,再有就是滇池流 域的雨季集中在2—5月份,因为长下大雨或暴雨,一场大雨都将 地面上的污水和污物全都带进滇池。加重了滇池的污染。而滇池 又是处在昆明的下游,几乎容纳量所有的废水。

人为原因:

、由于人们对滇池流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致使滇池老化

其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生物量,以及生物多样性显 著下降,不仅水生植被面积大大缩小,且物种多样性亦显著下降。

耐污染植物增加,浮游植物异常增殖,水华大面积发生,破坏了 滇池的生态平衡,加剧了滇池的富营养化。

、人口大幅度的增长与水资源短缺,由于近年来云南旅 游业的发展,到此旅游的旅客大幅度增加,同时昆明城发展迅速, 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给滇池的治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污染类型多样、污染严重:滇池的污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原因: 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其中生活污染最为严重,站其 废水排放总量的55%。农田化肥流失和农村圆体废弃物的污染, 对滇池的污染巨大,如农村的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 等废弃物都到如入滇池,使得污染每年都在增加,由于滇池流水 缓慢,出水口在其西南部海口,而重污染的水在北部,北部污水 流到出水口大约需要4年的时间,如此缓慢的时间,使得大量有 害物质沉积到湖底,再次污染滇池。在滇池流域内共有 7000多家 乡镇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和技术陈旧落后,一般无污水处理 设备,排放的废水直接进入滇池或积聚在乡下田地中,一下大雨 便会污染周围环境,并对滇池造成污染。

滇池治理方案分析:要针对滇池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及成因进 行分析,可根据不同的成因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进 行综合治理。

1、 增加区域水资源总量,提咼滇池的水环境容量并保证其

生态用水。

滇池流域水资源匮乏不仅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水 域的生态环境用水,使河湖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原有的生态服务 功能,这也是滇池水污染难以治理的重要原因。通过从外流域调 水,不仅增加了水资源总量,使滇池的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到原 有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也可以改善现有的水流条件,增加出湖 水量,恢复滇池吞吐性湖泊的水文特征。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 有利于改善滇池污染物进出不平衡的现状,使滇池的水质朝逐步

改善的方向发展。

2、 以水环境容量为目标,对滇池入湖河流实施总量监控。

 滇池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排入的污染物超过了其水环境承载能

力,因而可以根据滇池水在治理后要达到的水质目标(如要达到 三类水)为标准,计算滇池的水环境容量以及各河湖的纳污能力, 实施对滇池各入湖河流输入污染物总量的监控,对于湖内原有的 沉积物可以进行分阶段疏浚。

3、 加强水污染治理,阻止污水入湖。

控制污染源头是水污染治理的根本,因此必须加强对滇池流 域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要合理规划区域发展模式,推广清洁生 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效阻止污水直接入湖。对于直接 向滇池排污的工厂、企业,政府加强管理也应该帮助其进行污水 的处理,给予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可以根据工厂、企业的排放量 增加趋势及区域分布规律,按片区以相对集中的方式扩大流域内 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使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滇池。在农村,可 以对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生 态农业建设,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

4、 缩短入湖污染物的滞留时间,改善物质出入湖不平衡状 况。

滇池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北部,而外海唯一的出口一一海河 口则位于西南侧,污染物出湖路线长,加上水流缓慢,使得入湖 污染物滞留时间长,还会因此扩散沉积在湖中,造成物质出入不

平衡。因此,缩短入湖污染物的滞留时间,提高出入湖物质比例, 对改善滇池水环境是十分有益的。可以根据滇池的实际情况来增 加排水口,同时从外流域调水增加入水量,加快湖水的流动。这 样可以缩短滇池入湖污染物的滞留时间,改善污染物质进出不平 衡状态,达到滇池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的目的。

其他

一.水污染现状及成因

滇池的污染历史不长,它曾是昆明市的饮用水源地。 20世纪

60年代,草海和 外海的水质均为H类水,70年代为皿类,70年代 后期水质逐渐恶化,至80年代,草 海水质已达V类,90年代外 海水质达到V类,90年代后期全湖水质为超V水。滇 池水质主要 超标的指标是表征有机物污染 5日生化需氧量(B0D5、高锰酸 盐指数 (CODMn、全氮(TN和全磷(TP。近30年来,滇池 污染物负荷总量逐年增加, 氮和磷污染程度日益严重]2, 3],

草海出现异常富营养化、局部沼泽化,外海也 严重富营养化,蓝

藻规模大爆发。据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滇池草海水质为劣V类, 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 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V类地表 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 养化。主要入湖河道 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总体可概括为:水体表面漂浮大 量垃 圾;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蓝藻等的蔓生;滇池海岸面积缩 减]4]到2008年二季度滇池草海水体水质总体劣于V类水,综 合营养状态指数 为79.4,属重度富营养状态。主要监测指标中氨 氮、总氮、总磷超过V类水 标准,咼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

量达到V类水标准,其余指标均符合或 好于皿类水标准。2008

年二季度滇池外海水体水质总体劣于V类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为64.4,属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监测指标中总氮超过V类水标 准,总磷达到 V类水标准,高锰酸盐指数达到IV类水标准,其 余指标均符合或好于皿类水 标准。

二.污染成因

自然因素

滇池至今已有约340万年的漫长演化历史,在现代演化过程 中,水面不断缩 小,目前滇池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 25%蓄水 量更是仅为古滇池的1.9%。滇池 已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 均流出水量为1.49 x 108m3,仅占其蓄水量的11% 由于湖水置 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 净功 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内污染源。

人为因素

昆明市每天都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是滇池的主要污染 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 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 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 滇池,对滇池造成的污染将是十分严重的。农村 生活垃圾、农田

废弃物乱丢乱放,有些甚至还直接摆放在河道边,被雨水冲刷后

经河道流入滇池,加重了滇池的污染负荷。近年农村畜牧养殖业 大量发展,农田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中含有的 氮、磷、钾等元素经地表径流、 河道沟渠流入滇池。 少数单位

和个人只图眼前利益,环保意识淡漠,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没有 建 立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入 湖河道沿岸违章建筑屡禁不止,其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 道内,流入滇池。据2000年滇池流域污染源调查检测资料显示, 滇池承纳的全氮和全磷负荷量 主要来自生活废水和面源污染。面 源污染指的是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废水、固体 废弃物、农药化肥

淋失、城镇地表径流、矿区和建筑区地表径流等随河流和雨水 进

入滇池后造成的污染。 滇池周围4万多hm2农田,居住着200

多万城市居民和农民, 饲养着上百万头牲口。滇池流域雨水径流

将污染物带入滇池,每年滇池流域产生的面源污染物高达2057.5 万t,占进入滇池污染物总量的45%来自滇池的监测报 告表明, 湖水中总磷和总氮的含量持续上升,成为造成滇池严重富营养化 的主要 污染物,而面源和生活源的负荷已分别占到这 2种污染 物入湖总量的89呀口 96%长时间、大面积的面源污染,使滇池里

的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降低了滇池的自净 能力,加速了水体的富

营养化。

三.总结

滇池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单由简单的截污、引水、搬迁、

移位、禁“毒”和教育等手段都不能彻底解决滇池污染, 怎样综合各种有效 的方法对污 染物的源、流、汇进行一体化治理,降低湖泊的承载压力,根除 湖泊富营养化,逐步修复湖泊生态系统和恢复水体自净功能成为摆在我们面 前的任务。总之,滇 池治理应贯彻“全面规划,分级负责,源头治起,综合 效应”的原则。政府应进 一步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有关法律和滇池保 护条例,强化监管手段。

污的力度,全面规划分类实施,还滇池一个蓝天碧海的本来面貌, 保证人民生活 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将

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定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重要目标之一,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 治理全国的江河 湖泊污染提供了政策的支撑和锐利的思想武器。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 的指引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 领导下,在解放思想、形成共识、整合力量、举全 社会之力打一 场治理滇池污染的人民战争,真正做到方略科学、措施有力、投 入 到位、务实创新、扎实推进之时,滇池污染的根子能不被拔出 吗?滇池的美丽还 会遥远吗?到那时,滇池真的就能将美丽进行 到底了!

  • 下载文档
  • 收藏
  • 0

推荐访问:实践报告 云南 副本 地理 云南地理实践报告2-副本(2)(20201119115903)